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德福 » 第六章 感受快乐

第六章 感受快乐

    等待了一个寒假,德福终于盼来了开学。寒假里他时常想念他的好朋友汪晓龙,汪晓东等同学,当然还有活泼开朗的潘嘉媛。他想他们是因为他们和同村的小安,小涛等给他的感觉不一样。虽然他偶尔也和小安,小涛一起玩耍,但这远没有和汪晓龙,潘嘉媛等同学在一起玩得开心。在学校里他很少受到歧视,也没有什么隔阂。

    开学那天,赵计划把儿子大娃也送到了村小。大娃学名叫赵大宝,只比德福小两岁。也是去年秋季学期上的一年级,但却是在他妈妈所在的陈庄小学上的。学期结束后,赵计划发现大娃的成绩竟比德福差。他心里很不舒服。他认定李家庄小学的教学质量肯定比陈庄好,不然傻孩子德福怎么可能成为三好学生呢。

    赵大宝的座位离德福有点远,他为了和班里的同学搞好关系,主动找到表叔德福。虽然是叔侄关系,但因年龄相近,所以也就没有了礼数的拘谨。赵大宝把一沓他爸爸算账用的草稿本递给德福说:“帮我分给班里当官的。”德福不好拒绝,所以也就答应了他。得到了礼物的小班干部们很快认识了赵大宝。

    课上教语文的仍然是朱老师。他让潘嘉媛检查同学们上学期所学内容。潘嘉媛第一个点名的就是德福,她检查德福倒不是想难为他,而是她知道德福肯定记得,她想给德福一个被表扬的机会。她让德福背诵上学期所学的儿歌。德福站起来大声朗诵起来:

    一去二三里,山村四五家。

    儿童六七个,八九十枝花。

    朱老师听到德福背诵得如此熟练,高兴地夸赞道:“你们看看张德福,上学期所学的内容还记得这样清楚。是不是值得我们学习啊?大家把掌声送给他好不好?”说完教室里立即响起了清脆的掌声。鼓掌最热烈的当属潘嘉媛了,德福没让她失望,她比自己获得表扬还要开心。从这些掌声中,德福内心感到很大的安慰。第二个被点名的是赵大宝,因刚才收了他的礼物,所以潘嘉媛记得他。赵大宝没能像德福一样快速背诵出来,但他也没受到朱老师的批评。朱老师亲切地对他说:“新来的,不要紧,慢慢来。”

    此时,在五年级上课的德运却是另外的样子。因没有做寒假作业,他正在被老师骂。老师看到德运歪歪扭扭的站着,根本不把他说的话当一回事,顿时发了火。他狠狠地骂道:“家里把你当成一条龙,实际上你是一条水爬虫。”德运听到这句话就跟没听见一样,他已经麻木了,根本感受不到自尊心所受的伤害。其实,刚上学时他的成绩也和德福一样好。那时,朱老师遇到张富贵也总夸德运聪明,说他是块读书的料子。末了又说:“你祖上是仁义之家,你家肯定能出人才。”转折点发生在德运妈妈走后,没了妈妈,他和父亲张富贵一样慢慢消沉了。汪氏只喜欢德福一个人,这样,在家里就没人关心他了。骂完德运后,下课铃声响了。老师拿起课本迅速地离开了教室。

    课间十分钟,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整个校园由南北相对的六间土墙瓦顶的房子组成,靠大门的一边还有一间小房子,是老师的办公室,另一边是围墙,墙上写着:活泼、向上、严肃、认真、几个大字。校园里稀稀拉拉地栽种着两三棵青松,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了。地面是原始的泥巴地,只有中间有一条连接两排教室的窄窄的碎砖铺的小道。即使这样简陋的环境,也挡不住孩子们玩耍的天性。一下课,他们便如小鸟一样飞出了教室。他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有玩打弹子的,有玩跳绳的,还有玩斗鸡的等等。

    德运由于被老师罚站,不敢出来,而德福却玩得很开心。他和汪晓龙,汪晓东,赵大宝等同学正在斗鸡。只见赵大宝和汪晓东单腿站立着,彼此分别用另外一只被手板三角形的腿使劲地攻击对方。许多同学在一旁呐喊助威,德福和赵大宝是一个队的,他刚败了阵来,赵大宝迅速地顶了上去。突然,赵大宝一个趔趄,歪倒在了身后的低洼处,摔了个四脚朝天的姿势。顿时在一旁观战的同学们哈哈大笑,德福也忍不住笑了起来,笑声持续在校园里回荡……

    上午最后一节课还没放学的时候,德福的大伯找了过来,他走到一年级教室门口笑嘻嘻地对老师说:

    “找张德福。”德福出来后,他又神秘兮兮地对他说:

    “你大大让我带你到我朋友家喝喜酒。”

    “可我还没下课呢?德福答道。”

    “不要紧,走吧!”说着他就拉着德福的手往外走。

    德福跟着大伯后面默默地走着,他大伯心想:这孩子真不懂事,我一个光棍带他吃喜酒他也干。大概半个小时后,他们便到了。一进屋他大伯就把他一个人扔在了一边,自己去赌钱去了。德福找了又找,可始终找不到他。开席的时间到了,德福看人们都纷纷围在了桌子四周,也学着大人们的样子坐在了离他最近的一张桌子旁。德福看到桌子四周都是陌生的面孔,内心感到害怕。长这么大他还是第一次一个人在外面和陌生人一起吃饭。他拘谨的一句话不敢说,用眼睛警惕地看着四周的人。他对面一个和他大伯差不多大年纪的人注意到了他。那人心想:这孩子怎么这么没规矩,乱上桌子。他看着德福斥责道:“你怎么一个人呢?你家大人呢?”德福内心害怕极了,不敢吱声。那人看德福不说话,起了疑心,心想:难道这是个没人要的野孩子。于是,他又嘲笑道:“你没大人吗?怎么不说话?要不等下跟我走吧。”德福还是不说话,这下那人乐了,他旁边的人对他打趣道:“你今天走运了,捡了个孩子。”“哈哈哈……小孩等下跟我回家吧。”那人开始调戏起德福来。直到上菜后,那人才闭嘴。德福小心翼翼地夹着菜,生怕招惹到谁。此时,他大伯才找到他。看到德福单独一个人吃饭,他戏谑道:“嗬!这孩子不傻哩,我不在也知道吃饭嘞。”

    大约开学一个月后,朱老师在课上深情地对同学们说:“县教育局要调我去县城教书,所以以后就不能教你们了。今天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明天将由宋老师给你们上语文。”听到朱老师说要离开,德福心里感到莫名的失落。他一整天都提不起精神来。放学后,他低着头慢慢地走着,赵大宝和德运嫌他走得太慢都先他回家了。他一个人走在坝顶上望着茫茫的水面,呆呆地站着。他总觉得失去了什么,可他又想不明白究竟失去了什么。

    第二天,果然朱老师不来了,宋老师一来到教室,就发现了坐在前排的德福。看着他乱蓬蓬的头发和黑乎乎的双手,他的心里升起了一种厌恶之情,当即就命令德福坐到后面去。听写生字词时,德福又把“一份报纸”写成了“一份报线”,随即遭到了宋老师严厉的批评。宋老师罚他下课站在讲台旁边,不准出去玩。德福第一次尝到了在人前罚站的滋味,内心羞愧万分。

    学期结束,德福没能像上学期那样获得奖状。宋老师说:“学校经费紧张,只有年级前三名才有奖状。”没拿到奖状,德福有些失落。但这种情绪很快就消失了,因为在家里根本就没人关心他的学习,所以也就没人责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