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德福 » 第五章 迎来好运

第五章 迎来好运

    德福一天天长大,张富贵不得不考虑他上学的问题。为此,他特意请教了姐夫赵安。赵安因自己的小儿子赵计划没能考上大学,很是灰心。面对李家的冷嘲热讽更是惭愧的无地自容。他对张富贵说道:“农村娃,学活要紧,读书有什么用呢?你看老三计划读完高中不还是要回来种田。”姐夫的话很合张富贵的心思,他很早就有一种担心,他担心自己晚年没人照顾,他怕德福上了学会远走高飞。

    中午吃饭,他又把德福上学的事情试探性地和张富有说。他心想如果哥哥也不赞成德福上学,那么以后就没有人因此事谴责他了。毕竟这是大家集体的决定。张富有直截了当的对他说:“看他那傻样,还上什么学呢?能把鹅放好就不错了。况且他走路还有问题呢?”听了哥哥的话,张富贵胆子大多了,内心的不安也平静了一些。

    但世事难料,在大家都不眷顾德福这个可怜的孩子时,老天爷给了他好运。

    正月间,张富贵本家侄子张大伟带着儿子小伟来给汪氏拜年。一进门张大伟和小伟就惊喜地发现德福走路的变化。他们同时惊呼道:“咦!德福走路不瘸了嘞。”在一旁的汪氏解释说:“去年就不怎么瘸了,今年完全看不出来了。村医说以前是缺钙造成的,现在生活好了,不缺钙了,所以就不瘸了。”

    看到这个和自己同龄的小伙伴腿疾好了,小伟非常开心。他拉着德福的手说:“我来教你骑自行车吧。”德福一直很羡慕会骑自行车的人,听到小伟要教他骑自行车,爽快地答应了。他们来到打谷场上,德福骑在自行车上,脚使劲地蹬着踏板,小伟在后面扶着自行车。小伟对德福说:“使劲蹬,让链条转起来。”德福按着小伟的指示,努力地尝试着,虽然链条转起来了,但仍然掌握不住车把的方向。如果不是小伟在后面扶着,他早都摔倒了。小伟又对他说:“不要怕,蹬快点,越快越容易掌握方向。”德福听了小伟的话拼命地踩踏板,一圈又一圈。他觉得快起来真的不那么累了。就这样,尝试了几回,不用小伟扶,他也不会倒了。德福很快就学会了骑自行车。他在打谷场上一圈又一圈地骑着自行车,内心快乐极了。长这么大,他还从来没有这么开心过……

    八月底的一天下午,张富贵家迎来了一位客人。这位客人,不是别人,正是李家庄小学的校长朱老师。张富贵虽然没上过学,但他也懂得尊重老师,他知道朱老师是村里最有文化的人。没想到村里的大文人会到自己家里来,张富贵有一种蓬荜生辉的感觉。朱老师开门见山的说:“我是为你家小儿子来的,你家孩子该上小学了。”

    张富贵一听这话,有些心虚了,国家的政策他也听说过一些,以前有姐夫和哥哥为他壮胆,可现在他们都不在身边。他不知道如何接朱老师的话,慌乱中他找了一个最不像理由的理由。

    “还小,他还小哩。”张富贵结结巴巴地说。

    “不小了,我们已经统计过他的资料了。他已经9岁了,按法律规定早该上学了。”朱老师诚恳地说。

    “可我家没钱啊。”张富贵还在找理由。

    “这个你放心,小学属于义务教育,不需要花多少钱,我们村小只收少量的书本费,学费一分不要。”

    张富贵不知该说什么了,只是默默地吸烟。朱老师看他不说话,接着又说:

    “小学是义务教育必须要上,不然犯法呢。”

    张富贵一听犯法,立马害怕了起来。他从小胆子就小,只要看到穿制服,戴大檐帽的人就害怕。朱老师似乎看出了张富贵情绪的变化,他又语气和蔼地说:

    “张富贵啊!不上学,不识字,长大要吃亏的。不识字的痛苦你一定深有体会吧,这个不用我多说吧?”

    张富贵听到这句话,心中感慨万千。他比谁不知道不识字的痛苦?他再也不想狡辩了,赶忙说:

    “对,对,对……”

    晚上躺在床上,张富贵又重新想起了朱老师白天对他说的话。他回想起这半辈子不识字带来的苦处来:买化肥,因不识字,不敢一个人进城,还得求外甥赵计划带路。卖粮食不会记账,又得求人记账。甚至卖头猪都要求人,生怕算错帐吃亏……为此没少听赵计划媳妇难听的话。想到这些,他不禁落泪了。此时,他已经下定决心要让德福上学了。

    九月秋学期开学那天,张富贵亲自带着德福来村小报名。这次他没有和姐夫赵安说,也没有和张富有商量,这可能是他一生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看到张富贵领着孩子来到办公室,朱老师主动上前和他握了握手,握完手又引导他在自己对面的椅子坐下来,坐下后又热情地递给他一支香烟。朱老师热情周到的接待让张富贵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接过朱老师香烟后,他高兴得都合不拢嘴。朱老师看着笑容满面地张富贵说:“你家这孩子聪明着呢。你看他的眉毛多清秀啊,说不定是块读书的料子哩。”听到朱老师的夸赞,张富贵更加开心了。他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也不知道该怎样接话了。在一旁的德福,听到这句话心里也感到暖暖的,这种感觉是以前从未有过的。

    交完少量的书费后,张富贵便把德福留在了学校,一个人独自回家了。德福坐在陌生的教室里,一句话也不敢说。面对新的陌生的环境,他很怯场。不多久,他发现了两个熟悉的面孔,前面坐着的正是小涛和小安。小涛和小安也很快发现了他,他们正朝着他微笑。看到认识的人,德福内心踏实了一些,害怕的感觉也减少了。以前不开心的往事都烟消云散了,他已经不恨小安了。

    “当,当,当……”清脆的上课铃声响了起来。不一会儿,老师便来到了教室。老师不是别人,正是朱老师。不知为什么德福看到朱老师内心有种说不出的亲切感,在印象中只有奶奶给过他这种感觉。朱老师发现了坐在后排的德福,他亲切地喊着德福的名字,让他坐在前排。他把德福安排在了第一排,和一个女生同桌。这引起了班里一些调皮的男生的哄笑,德福也感觉到有些不自在。但下课后,这种感觉很快就消失了。这个女生叫潘嘉媛,她活泼开朗的性格深深地感染着德福。潘嘉媛一点也不怕生,一下课便拉着德福出去玩,还把口袋里的糖果递给德福吃。德福不好意思接,她便把糖果塞到他手里,并对他说:“老师让我好好和你相处哩。”给完了糖,她又拉着德福去跳绳,很快她们便熟悉了起来。德福通过潘嘉媛又认识了班里其他的几个女生。一个星期后,朱老师宣布潘嘉媛为班长。多年以后想到这件事,德福还由衷地感谢朱老师。

    教学很快开展了起来,一切都走上了正轨。每天德福和哥哥德运一起早早地便来到学校。(德运此时正在上五年级。)虽然哥哥还是和以前一样不怎么理他,但德福的心态已经发生了改变。自从上学以后,他每天都很快乐,人也变得更加开朗了。他觉得在校园里的每一天都充满了乐趣。在学校,同学们带给他很多快乐,有时在梦里他都会笑出声来。汪氏看到了德福的巨大变化后,不禁感慨道:“这孩子上学以后变化好大啊!”

    中午吃完饭,德福立马打开课本开始写作业。他总是不折不扣地完成朱老师布置的作业。此时,他已经学完了拼音,开始认字了。他的作业还没有写完,小涛和小安便来到德福家。他们发现德福的成绩比他们好,于是,便主动和德福靠近。有时有什么不懂的,还会问德福。德福也不计前嫌,总是很真诚地给他们讲解。这样,他们之间的关系便慢慢地好了起来。小涛和小安邀德福一起上学,德福爽快地答应了。现在他也不一定非要德运带着一起上学了。

    下午上的是数学,给他们上课的老师姓陈。陈老师高高瘦瘦的身材,四十多岁的年纪,留着平头,看起来特别精神。陈老师上课风趣幽默,很受学生欢迎,历届他教过的学生对他的评价都很好。德福同样也很喜欢他的数学课,总是积极地回答他提出的问题,因而深得陈老师的喜爱。相比之下,德福的数学成绩比语文要好一些。而同桌潘嘉媛刚好相反,她的语文成绩比较突出,而数学就差了一点。在语文课上,潘嘉媛总是真诚地帮助德福。有次,朱老师让全班分成男女两队,分别进行朗读比赛。临到男生朗读时,潘嘉媛热情地鼓励着德福。在她鼓励下,德福朗读得非常有激情,当然也获得了特别好的成绩。在数学课上,潘嘉媛遇到不会的题目也喜欢问德福,为了报答潘嘉媛的帮助,德福总是热心地解答她的提问。

    在这种亲切友好的氛围下,德福成长得很快。学期结束时,他竟获得了三好学生奖状。拿到奖状后,德福高高兴兴地回家,本以为大大,(德福称他的父亲为大大。)奶奶会很高兴,会奖励他。可回到家里,张富贵看到奖状就跟没看到似的,一句表扬的话也没说。还是奶奶汪氏拄着拐杖找来糨糊把奖状贴在了墙上。

    正月里,张富贵和张富有吵了一架。起因是张富有打牌输了钱,汪氏啰嗦了两句,他就和汪氏吵了起来。汪氏对他说:“我没钱,钱都在德福大大那里。”于是,他又和张富贵吵。张富贵不给他钱,吃过午饭,他就坐在前屋门槛上哭。哭声很快引起了邻居的注意,李家老二的媳妇过来劝他。他哭得像个孩子一样,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对她诉苦:“他一分钱都不给我。我帮他干活,他一分钱都不给我。”李家媳妇看到一个男人哭成泪人似的,感觉很新鲜,也很好笑。看够了笑话,李家媳妇便走开了。临走时不无讥讽地嘀咕着:“兄弟俩,也会吵架,真奇怪!”

    这次吵架,冲淡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一连好几天,谁也不理谁。每个人心里都很郁闷和压抑。德福天天盼望着开学。因为他知道一上学,他的快乐时光,便又会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