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皇极降世 » 第一百零五章 柳城

第一百零五章 柳城

    得知刘诞大军渡过冥河,直逼柳城时,唐风慌了;每天下朝后,换上从前穿的粗布衣服,拄着拐杖在宫中走来走去。

    贪婪的看着一处处风景,唯恐不够;抚摸着一处处楼台亭榭,担心再也摸不到了。

    回到后宫,他对皇后说道:“唉,真不知道朕做错了什么,竟然会落到如此地步;也不知道这颗脑袋会被谁砍下。”

    非但如此,唐风还失眠了,整夜整夜睡不着;只有在枕着皇后大腿睡才好些。

    尚书令苏由劝说道:“陛下,贼寇从北来,可下一道招安旨意,令使者带去雷州招安拓跋珪;假使他愿意归降,雷州就可以腾出兵力来支援京都。届时,京都之围可以迎刃而解。”

    唐风面露难色,心里实在不愿意下这道诏书。

    苏由决定在刺激刺激这位皇帝,说道:“冯毅、冯千投贼,想必绥阳城也陷落了,要不了多久,东面的贼寇就会逼近京都;臣还听说,南面的贼寇也在向京都靠近。陛下,再拖延下去,我们要陷入三面围困的局面了。”

    唐风大惊失色,说道:“南边哪里来的贼寇?”

    苏由叹息道:“都是冯毅、冯千两人隐瞒不报,臣今日查看上报的奏折,无意间看到的。”

    说着,从衣袖里拿出一份折子递上。

    唐风看了,脸上的肉不由抖了抖,大骂道:“朕真是瞎了眼,才会相信这两人;他们真该千刀万剐。”

    苏由再次劝谏唐风下诏安诏书,并说道:“不止雷州,各种都派一个使者;现在,以北边雷州、南边泗州、西边凉地的安稳最为重要;要是西边的菹渠牧业趁势过来插一脚,京都就真的危险了!”

    唐风无奈之下,当下亲笔写了一份诏书,令人抄写数份,派使者前往各州招安。

    在使者离开京都时,刘诞对柳城发起猛攻;只要攻下柳城,京都就是刘诞的囊中之物。

    然而,柳城守将杨士林的顽强超出了刘诞的预期,一连攻了十天,除了毁坏城墙外,其余成果没见到半点。

    刘诞有些烦躁,他叫来李源,询问他该怎么办。

    李源说道:“丞相,我们的目的是拿下京都,何必在柳城浪费时间?柳城兵力有限,自守倒是足够守一段时间。”

    “我们留一部分兵力牵制住杨士林,其余大军杀向京都;得知我们到来,京都下至百姓,上至皇宫贵族,必然恐惧,拿下京都不过翻翻手就够了。”

    刘诞担忧道:“万一出现意外,大军腹背受敌怎么办?”

    李源说道:“要建大功,不冒险是不行的;稳扎稳打固然安全,但功劳就少了。而且,如果我们被杨士林拖住太久,对面援军赶到,那时就是硬仗了。”

    “丞相,机会总是难以得到,却很容易失去;再者,我们悬军深入,粮草总有消耗完的一天,真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就麻烦了!”

    刘诞背着手走来走去,心中虽然认同李源的说辞,但总觉得太过危险,不能轻易尝试。

    “你先下去,让我想想。”

    当天晚上,杨士林料定刘诞不设防备,率三百人出城夜袭,烧了其中一处营地而去。

    等天亮了,杨士林又龟缩进城里,任凭刘诞怎么叫骂,他就是不出来。

    刘诞手下士卒骂的极其难听,上至十八代祖宗,下至子女,都被骂了个遍;杨士林麾下的将领们坐不住了,纷纷请求出战。

    杨士林说道:“由他骂去吧,我们背后就是京都;柳城要是丢了,你、我就是千古罪人。贼人怎所以这么急躁,是因为他们没有后勤补给,打不了持久战。”

    “我们在城内坚守,正好挫败他们的锐气,再分一小部分兵力在外骚扰他们侧翼;等他们掠夺来的粮草吃完,那时不想退也得退了。我们只要等到这个时候,升官发财就不远了!”

    说到这,杨士林又叹口气,担心道:“就怕陛下责令我们出城决战,那就麻烦了!”

    当晚,杨士林派心腹刘六儿率领三百骑兵出城,临行前特意嘱咐道:“千万不要贪功,骚扰就行;要是看见敌营松懈,给他们来一下子就行了,明白吗?”

    次日,刘诞难得的没有进攻,杨士林趁着这个机会,带了十来个人出城查探贼营情况。

    到一座视野宽阔的小山上眺望刘诞营地,见营帐东一个、西一个不成章法;营中士卒并没有因为上次偷袭而加强戒备,不由伤心道:“泱泱大国,怎么被这么一群贼寇欺辱到如此地步!”

    等到太阳偏西,杨士林准备带回城,一回头发现有一队百人贼寇围了上了;见此,杨士林非但不慌,大笑两声,对身边十来个士卒说道:“不过一群乌合之众,你们不用担心,我带你们杀出去。”

    说罢,翻身上马,提着长枪就冲了上去;眨眼间,杨士林已经捅翻三人,身后士卒纷纷叫好,大喊着跟着杨士林杀了出去。

    双方又相持五天,这几天,刘六儿时不时给刘诞刺一下,整的刘诞浑身不舒服;再者,他对柳城真没什么好办法。

    硬打打不下,劝降也不管用,人杨士林压根看不上他。

    “要不,试试李源的办法?”

    思虑再三,还是觉得不稳当。

    正想着,李源走了进来,说道:“丞相,我听说京都已经派出使者去各州求援了;再这么等下去,我们就麻烦了。不如趁他们防御还没准备好,计谋还没定下,一举捅了他们的老窝。届时,各州援军就算来了,也只能干瞪眼!”

    刘诞仍旧不听,说道:“柳城过不去,京都必定有了防备;我们这个时候去,除了碰一鼻子灰,就是被京都的守军和杨士林前后夹击,没有其他可能。你的谋划风险太大,我不能用。”

    李源叹口气,说道:“唉!既然如此,在下还有一个办法。”

    “先生请说。”

    李源说道:“先派兵切断京都和柳城的联系,再令人潜进京都构陷杨士林;以唐风那猜疑的性子,无论杨士林是不是被陷害的,他必然让杨士林出战,以证清白。”

    刘诞两眼一亮,喜道:“好计策啊!先生怎么不早说?”

    李源摇头道:“一来一去就要耗费十天的功夫,我担心时间久了会发生意外。”

    三天后,住在深宫的唐风听到杨士林谋反的消息后勃然大怒,当即下令逮捕杨士林在京都的老小,于午门外斩首示众。

    得知消息的苏由先拦住前去抓捕的侍卫,再进宫劝说唐风。

    苏由说道:“陛下,杨士林一向忠心,绝不是那背主小人,这定是贼人诬陷,请陛下详查。”

    唐风正在气头上,没好气道:“还有什么好查的?你去城里打听打听,谁不知道杨士林反了?枉朕一片真心,竟然换来了背叛!”

    苏由说道:“陛下,三人成虎的事古来就有。如今京都和柳城的联系被贼人切断,如果不加详查,就诛杀杨士林的家人,万一事后发现他是被诬陷的,可就后悔莫及了!”

    唐风仍旧不听,此时,他满脑子都是背叛两字,哪里听的进去劝告。

    无奈,苏由说道:“如果杨士林是被诬陷的,陛下就是杀了忠臣的家人,届时,天下百姓会怎么看陛下?”

    唐风迟疑了,他皱着眉问道:“你认为该怎么办?”

    苏由说道:“陛下,先把杨士林家人接进宫来照顾,再派使者前去查验真伪就行了。”

    唐风点点头,写了一份诏书,由使者带去柳城交给杨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