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这个大明:从海市蜃楼开始 » 第三章:等了五十七年

第三章:等了五十七年

    聂小七上下打量着这位国师,他自然听出来了,这国师便是黑衣宰相,道衍和尚姚广孝,在略为踌躇之间,老和尚已经转身径直往后堂内里走去。

    这小院的后堂,周遭几个大大的烛台,每个烛台上都有三根粗大的蜡烛点着,后堂内亮如白昼,可这寺庙的后堂里,却没有佛像供奉,也没有什么字画,甚至香火也没有,宽阔的大堂中间,只有一个长长的桌案,几张蒲团,还有侧边的火炉烧着水,桌案上的茶壶不知道泡着什么茶,缕缕热气升腾,四面除了烛台,连个屏风也没有,即使聂小七他们没见过明朝的居室布置,但也觉得这个房间的布置有点不太正常。

    众人疑惑,身后的大门却被老和尚关上,还落了栓。聂小七一人一狗就这样被关在里面,聂小七心里疑惑,双手不禁背在身后,做着随时反应的准备。而那招财,却趴在那老和尚脚下,还伸着舌头,一副见到老熟人的模样。

    “哎哎,你这他妈的来的这么迟,几十年啦,我算算,五十多年啦,我在这里等了五十七年,你他娘的才来!呜呜~~”

    这留着一把花白胡须的老和尚,居然就这样坐在了地上,哭得狼嚎一样,一时捶地,一时捶胸,聂小七忍住疑惑,蹲下身子勉力搀扶着和尚,坐到桌案前的蒲团上。

    聂小七嘴快,忍不住性子,还不等老和尚止住哭声就问:“老人家,你说你等了我五十七年?那你知道我是谁吗?你又是哪位啊?”

    “哼,聂小七你这小鬼头,见着我还不敬礼,纪律,纪律哪里去了?”

    聂小七一脸懵逼,这初次见面的老和尚,怎么会知道自己的名字。

    “哎哎,有华子不,来,给两根来!”

    “华子?”聂小七的眼睛瞪成了铜铃,连张开的嘴巴也忘了合上。

    “怎么?没有?那辣椒有吗,我一个西川人,没吃辣椒几十年,你说我怎么熬过来的。辣椒,有没有?”

    “辣椒,要种。”聂小七指了指趴在地上的麻袋“里面有些种子。”

    “唉——时间太久,我差点忘了你那麻袋装的是什么东西。”老和尚一屁股坐在蒲团上,默默擦拭着脸上了泪痕。

    老和尚擦好眼泪,从胸口怀中掏出一个小包递给聂小七。

    聂小七接过细看,原来这个布包其实是一个锦囊,不过已经旧的看不出原本什么颜色了,甚至锦囊开口的绳子已经被磨出了线头。聂小七怕力气大了弄坏了锦囊,只好用慢动作拉开绳结,轻轻地把里面的东西倒出来。却又是一对护腕,除了一些岁月留下的暗哑之外,和自己手上佩戴的是一模一样,护腕上还刻着一串阿拉伯数字,数字后就是一个简体的苏字。

    聂小七的身子条件反射般,双手用力抓住了老和尚的肩膀“老苏,你怎么变成这样,我们可是一起出发的啊!”

    老和尚摆摆手,笑容里带着苦涩,长长吁了一口气道:“我能证明身份的,就是剩下这个了。”

    老苏,苏全生,中校军衔,聂小七没想到这么快就找到同伴,同样没想到的是和自己一起穿越时空的老战友,居然就是道衍和尚姚广孝,而且已经衰老成这个样子。

    “我在穿过时空隧道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在来到这个时空的时候,发现自己居然成了一个十几岁的小青年。”

    聂小七明白这是什么回事:“这是引力力场破坏了他们身上的保护装置,令时间维度从首长身上流过,而不是首长自己穿过时间。”

    “是的,我在特训时候有讲过,你也肯定知道。而且,那时候······”

    原来老苏落在这个时空之后,不仅年龄变小,而且着陆在这个时空的地点和时间,都远远偏离了原本的设定。后来还因为饥寒交迫,倒在荒郊,被一个年纪相仿的孩子救了他。

    等他在孩子的草棚醒来后,老苏自然是不断编造谎话应对着孩子的各种问话。但这个孩子也是孤苦伶仃行乞度日,行乞可养不起两人,而且这个时代的吃食也是在不咋样,何况是乞讨回来的食物。而且老苏在坠落的时候,还受了伤,那个麻袋早已不知去向,为了填饱肚子,他把身上穿来的明朝服饰脱下,给那孩子拿去典当,好换一些肉米,补充一下营养。

    谁知道那套服饰柔软的质地和款式,却给那孩子带来了厄运。小城上的当铺老板说那衣服名贵,绝对是这孩子在他家里偷的,还纠结了几个地痞,来到草棚,把他们两个半大的孩子打了个死去活来,一番纠缠后那些人什么也没找到,而上校甚至被一个地痞用木棍打晕在地。

    “那些地痞见我们两人都晕了,估计也是怕出了人命怕担责,居然放火烧了草棚。我被掉在头上的火苗烫醒,拖着那孩子爬出草棚。可就算草棚已经烧成灰烬,那孩子后来却没有挺过去。”老和尚絮絮嘟囔着这几十年前的事情,这个情形应该在他脑中不断回放过多少次,才会有今天倾诉时的平静。

    “所谓旧社会人命不值钱,那次我是见识到了。而我那时候身体瘦弱,也使用不了合金装甲,而且还担心这套护腕会被那些人抢去,那结果将不堪设想,是我害了那孩子。”

    “老苏你没有错,错的是这个时代!”聂小七安慰着眼前这位老者,一个对他来说,才分开没几天的一个老熟人。

    “是吗,不是,我后来终于发现,这遭遇居然不是偶然。居然是这个时空给我的一个坑。”老和尚继续念叨着“幸而那孩子在临死前还是把他的名字来历留下了给我。”

    原来那孩子名叫天禧,原本家里是行医的,才会路上救下他这个半死的人,那时候天灾兵祸不断,不知多少人家都养不起小孩,天禧就是这样被家里人遣送到苏州妙智庵出家,既为家里省一些粮食,也给孩子活下去的机会。可是天禧跟那时候另一个姓朱的和尚不一样,他并不喜欢当和尚,还没进山门,他就偷偷跑了出来,一路行乞,一路行医。一番话听得聂小七牙关紧咬,手指关节掰得啪啪作响。

    “天禧这个名字那时候我没有在意,可是当他临死前说起妙智庵时候,我突然想起,姚广孝就是在那庵里出家,天禧,就是姚广孝的小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