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后宫墨馨传1 » 第一章:2.卞夫人

第一章:2.卞夫人

    2.卞夫人

    五年后的一天,皇后因病骤然崩逝。

    彼时宫内上下无不纳罕,皇后正值盛年,何以至此?

    皇上亲赐皇后谥号:孝全,并晋封静贵妃为静皇贵妃,令其代掌凤印,统摄后宫,抚育孝全皇后嫡子,四阿哥奕詝。

    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皇帝不豫。

    宣召众臣,公启秘匣,宣示御书“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封皇六子奕訢为恭亲王。”

    午时,皇帝驾崩于圆明园慎德堂。

    皇太子即刻启程,护送大行皇帝的灵柩回紫禁城,暂于乾清宫停放。

    后妃随行,回宫已是入夜时分,遥见殿阁楼宇皆为素幔白纱所覆,恰似冬雪后一片茫茫。

    可现今那白色却是惨淡的,没有生命的。

    整个紫禁城就如同一座巨大苍白的坟墓,想起往后的年岁将要无声无息葬送在这白色里,诸多妃嫔呜咽起来,哭的是皇上,也是自己。

    皇帝崩殂,静皇贵妃急悲攻心,懵然昏厥。

    逐渐苏醒,目光所及,皆是素白,皇贵妃才意识明白:天下大丧,已成定局。

    “芷芬,”她唤了一声芷芬“本宫头疼。”

    芷芬应声取来药油,为皇贵妃按揉头穴,辛凉味道流窜殿内,瞬间晕开,豁然醒神。

    皇贵妃暂且养神不语,许久,隐约听得断断续续的幽咽之声。

    “芷芬,你听到了吗?”皇贵妃问。

    芷芬回应道:“娘娘,皇上驾崩,阖宫哀哭。”

    “本宫好像听到了笑声。”皇贵妃说。

    芷芬劝慰皇贵妃,“您是太累了,这时候谁敢大逆不道。”

    “他们面上哭的是皇上,心里笑的是本宫”皇贵妃执意起身说“他们在讥笑本宫。”

    “讥笑?”芷芬不解其意,“您是最尊贵的主子……恕奴婢愚昧。”

    皇贵妃说:“可本宫还是输给了孝全皇后。”

    皇贵妃,位同副后,离凤座仅一步之遥,可这一步里夹着孝全皇后,她划开一道皇贵妃难以逾越的鸿沟。

    皇贵妃以为孝全皇后死了,她就是赢了。

    可是等了十年,皇上竟然未再立后。

    年前,太后薨逝,皇上服丧,已落病根。

    三日之前,又正是孝全皇后忌辰,皇上仍然亲身祭奠,情凄意切,终是悲伤肝脾,触引旧疾,龙驭宾天。

    前朝众臣皆为动容,何况市井百姓嘴里谈及,当真长情。

    而且,如今孝全皇后的儿子四阿哥即将继承大统。

    六阿哥,只能是亲王。

    旁人眼里,皇贵妃不过是白白替孝全皇后养了十年的儿子;旁人口中,皇贵妃不过是机关算尽,权做他人嫁衣罢了。

    自己不仅摆脱不了妾室的身份,自己的儿子以后也永远要跪拜她的儿子。

    终究是输了。

    “孝全皇后已经不在了,四阿哥是您的养子,仁厚淳孝,定会尽心奉养您的,娘娘无需多虑。”芷芬扶正皇贵妃坐起下榻。

    “是吗?”皇贵妃问,“本宫昏迷之时,四阿哥可有来过?”

    芷芬一时语噎,静默片刻,才答:“四阿哥诸事缠身,还未得空来探望娘娘……”

    皇贵妃冷笑道:“本宫到底只是养母。”

    芷芬为了宽慰皇贵妃,又立马说:“倒是六阿哥,协办皇上丧仪,虽然抽不开身,仍遣人来看过三四趟了。”

    皇贵妃听了略感欣慰,但是很快又陷入担忧之中。

    天家母子,也少不得虚与委蛇。虽寒人心,四阿哥此番冷落倒还在皇贵妃预料之内,眼下形势,反而是另有一件事忧上心头。

    皇贵妃问:“芷芬,你可知东汉末年,三国的魏国武宣皇后?”

    “娘娘说的,可是曹操之妻卞夫人?”芷芬答道。

    曹操暮年,苦于立嗣之决,卞夫人二子:曹丕、曹植皆有望争夺储位,二人自然有一场明争暗斗,虽不至兵戎相见,但也几近同室操戈。

    后来曹丕废汉自立为帝,曹植落败。

    两个都是亲儿,卞夫人也不欲他们手足相残,多番调停,奈何曹丕生性多疑,阴狠薄情,曹植仍多受排挤打压,晚年忧郁病逝。

    芷芬大抵明白皇贵妃意图所指,边服侍皇贵妃着履边说:“您是担心,四阿哥与六阿哥兄弟相残?”

    皇贵妃踱步至窗边望天,长长叹出一口气来,说道:“曹丕、曹植一母同胞,尚且都为大权几近反目,更何况四阿哥只是本宫养子。”

    皇贵妃攥紧了素帕:“芷芬,本宫不能不怕……”

    皇上除却嫡子四阿哥,最疼爱的就是六阿哥。

    况且没有了孝全皇后,后宫便是皇贵妃独大。

    既然觊觎过后位,那又怎会没有生出过夺嫡之心呢?

    明面上的母慈子孝,兄友弟恭,暗地里的朋扇朝堂,角力竞逐。

    昔日,皇贵妃如何的勾连前朝,为六阿哥谋算皇位,想来四阿哥不会懵懂不知。

    后来的那几年,四阿哥娶亲分府,有意疏离皇贵妃,入宫向她请安的次数也变得屈指可数。

    心生芥蒂,已成必然。

    明日是正月十五日,元宵佳节,月圆人圆,如今乌云蔽月,黯淡无光,似皇贵妃的心境。

    芷芬取来大毛斗篷为皇贵妃披裹:“娘娘,夜风刺骨,咱进屋吧。”

    “芷芬,现下四阿哥与六阿哥在哪儿?”皇贵妃问。

    芷芬答:“四阿哥暂居毓庆宫。六阿哥歇在撷芳殿。”

    若有所思一阵,皇贵妃道:“你去吩咐小厨房,做道豆腐羹,送去撷芳殿。”

    芷芬答应,转身正欲离开,又被皇贵妃叫住:“你去取半截豆秸来,放入食盒,藏于羹下。”

    “豆秸?”芷芬再问,“娘娘可还有话需要带到?”

    皇贵妃摇头。

    豆秸,豆萁也。

    置于豆羹之下,六阿哥该是知晓当中寓意。

    曹丕称帝,回想曹操曾经赞许曹植文思敏捷,遂命曹植七步成诗,有意为难。

    曹植心生悲凉,于是应题做下《七步诗》,诗曰: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眼下一切已成定局,若想保命,就得学会臣服。

    自己便如同卞夫人,为了维护儿子,费尽心机。

    皇上传位四阿哥,却也赐予六阿哥亲王之位。

    传位与封爵,两道旨意并存同发,返观前史,绝无仅有。

    皇上是有愧六阿哥,略行补偿,还是含忧六阿哥将来未得器重,先行封爵,个中圣意,引人遐思。

    而且亲王,也是王爵中的第一等,是皇室宗亲中最尊贵的。

    皇贵妃担心,皇上对六阿哥的这一点愧,一点忧,一点爱惜,一点肯定,加之前朝曾对六阿哥争储有所支持的那点助力,都会成为一颗又一颗埋在四阿哥心里的种子。

    自古,帝王多是严打曾经的争位势力,轻则弹压,重则,往前看看康熙爷在位时的九子夺嫡,雍正爷是如何处置几个对立的兄弟,便可知一二。

    无尽的猜忌会为内心的种子提供源源不绝的养分,不知道会在何年何月,破土而出,长出一朵朵绕满荆棘流着有毒的汁液的花。

    曹操当年有多宠幸曹植,曹丕往后就有多妒恨曹植。

    嫌隙已生,不可不防。

    皇贵妃吩咐:“再做一份豆腐羹,四阿哥既然不来,本宫便自己去。”

    登基大典之前,四阿哥暂以太子之位,迁居毓庆宫。

    暖阁之内,四阿哥正在批阅皇上卧病之期遗留的奏折。

    贴身太监赵长福进来通传皇贵妃前来,四阿哥放下笔墨令速速迎进来,起身向入室的皇贵妃行礼,命人上茶,遂与之一同坐下。

    四阿哥问:“听闻额娘病了,可好些了?”

    皇贵妃答:“本宫只是心痛劳神,倒不是什么大病,皇儿惦记,是有心了。”

    “皇阿玛已然仙去,额娘节哀保重。”四阿哥回道,“说起来,儿臣还未来得及去向额娘请安。”

    “皇儿即将登临大宝,自然政务繁忙,无暇分身。”皇贵妃自说自话,为四阿哥的忽视,寻了个合适的理由做台阶下。

    “本宫知你孝心,所以带了宵夜吃食来看你。”皇贵妃说罢吩咐芷芬端来食盒上桌。

    见那盒内是一碗清清白白的豆腐羹,四阿哥说:“儿子正想着这个。”

    皇贵妃回忆着说:“本宫依稀记得,你皇额娘走的那时,什么都吃不下,就是这个还多少用了些。”

    四阿哥说:“额娘宫里的豆腐羹与别处的滋味不同,儿臣在宫外也时常念着。”

    皇贵妃道:“不过是寻常汤羹,只是本宫加了茭白丁,茭白补虚清热,最宜皇儿。”

    四阿哥说,“想起当时,额娘为解儿子的思母之痛,特意寻来皇额娘宫里的食方,模仿她做的味道。额娘的关顾,儿子一直铭记于心。”

    皇贵妃听着却面露悲色,以帕拭泪:“如今转眼,皇儿即为人君,你皇额娘在天有灵,也能安心了。”

    四阿哥听之颇为触动,向皇贵妃道:“额娘的养育之恩,儿臣无以回报,唯有恪守孝道,让额娘得以安享天年!”

    皇贵妃欣慰地点头,心想着陈情至此,是时候了。

    皇贵妃给芷芬递了一个眼神,芷芬心领神会,取出汤羹,布碟碗筷。此时四阿哥瞧见食盒底阁似还有一物,便伸手取出。

    是一只纸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