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不问仙踪 » 第五章 凄凉千万里(上)

第五章 凄凉千万里(上)

    人各有命。

    天教心愿与身违。

    苍州之辽阔苍茫,九州之最,一州之地,往往就是修士的一生,而一城之地,往往就是凡人的一生。春夏秋冬,生儿养女,生老病死。

    苍州东南,多河流丘陵,雨水丰沛,生活在这里的人多以采茶捕鱼为生,凡人一辈子也不会知道这世界有九州,对于他们而言,世界有多大,远远不如一家人都能吃饱穿暖来得重要。

    青雨城,苍州东南一小城耳,人口不足十万,比起一些巨城皇都动辄就是数百万人口实在是不值一提,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青雨城的鱼和茶叶,可谓是一绝,青雨城外不到二百里有一条青雨河,河中出产一种名为“一尺龙”的灵鱼,身长不过一尺,一般通体青玉色,其中极品通体金黄,肉质鲜美无比且蕴含灵力,食之可使毫无资质的凡人从此拥有修行的资格,也能够让修士的修为精进,若是金色的极品一尺龙,据说能够让凡人脱胎换骨,成为修行的天才,更能使修士体内的灵气得到净化,洗精伐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修为得到质的提升。但由于其灵性极强,实在是太过难得,可遇不可求,所以被人们称为“一尺龙”,苍州素来有着“愿舍黄白身外物,但求盘中一尺龙”的说法,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青雨城的渔民一般都是靠打捞普通鱼虾为生,若是有幸捕上一条一尺龙,那真是一步登天,从此一家人都能吃喝不愁,富足一生,所以渔民们为了能捕到一条一尺龙,往往一出船就是好几天。而青雨河的另一边,就是连绵不绝的丘陵,种满了茶叶,不是灵茶,就是普普通通的青茶,只不过由于紧挨着出产一尺龙的青雨河,所以兴许是爱屋及乌,销量也甚是喜人。因此青雨城的平民家中就有了男捕鱼女采茶的传统,代代相传。

    “苍州鱼茶半出东南,东南鱼茶半出青雨”,这是青雨城最真实的写照。

    青雨城实在是太小了,小到没有哪个大家族愿意浪费人力物力占据这么一座除了鱼其他的一无是处的小城,一尺龙再稀有,再难捕,那也是对于凡人而言,修士到达神动境便可以辟谷,吃与不吃早已无所谓,至于那所谓的对于修士的种种妙用,一颗入了品的丹药就足以胜其数倍,所谓的“一尺龙”,在他们眼中实在是可有可无,也只有凡人和那些新兴的小家族才会将其当成宝贝。

    也正是因为大家族的不上心,所以青雨城才成为了新兴修行家族的宝地,而那一尺龙更是成了家族崛起的战略资源,尾尾必争,甚至不惜互相宣战。青雨城原本有七大家族,相互制衡,直到三百年前,来了四位老人和一些年轻人,在青雨城扎了根,他们每个人身边都跟着一只或几只妖兽,修为或许不高但是战力都强的离谱,人与妖兽共同作战,其中最强的一位老人,身边的妖兽,好像是一只羊。

    就这样过了三百年,城中的原本的七大家族也只剩下了两家,张家和沈家,而经过这三百年间不断地交手与算计,他们也早就了解了这群不速之客,沐家,一个新兴的修行家族,兴起的时间还没有他们长,就这么成为了青雨城的第一大家族!每当想起沐家那诡异难测的战斗方式,都会冷汗直冒,咬牙切齿,甚至不得不两家结盟,才能与沐家抗衡,在青雨城继续生存下去。

    五十岁的高有德是青雨城中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个凡人,淳朴老实,从小就靠着打渔为生,成家立业后和妻子继续过着打渔采茶的生活,日子倒也自在,但是两口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有个孩子。

    直到十三年前的冬天,风雪交加的夜里,高有德两口子突然被门外的声音吵醒,急匆匆打开门一看,居然是个差不多有两岁大的男孩!就那么呆呆的坐在门槛上,对着漫天的风雪哭的一脸的鼻涕眼泪,身上只有一件普通的单衣,身边还放着一个蓝布包裹,男孩冻得浑身发抖,嘴唇都要发紫了,妻子徐小燕见状赶紧把孩子抱进了屋里,一边不停的哄着一边让高有德把屋里平时都不舍得烧的碳火烧得旺些,又烧了一盆热水帮男孩擦洗身子,还特意煮了一碗姜汤喂着小男孩喝了下去,这才把其身上的寒气驱掉,若是再晚一会,恐怕这孩子就要冻死在门外了。

    兴许是哭的累了,又或者是终于有了一个能安心的环境,男孩就这么在徐小燕的怀里沉沉的睡去,小手还紧紧地抓着她的衣领,仿佛生怕自己再一次被丢下。徐小燕看着小家伙可怜的模样,心疼的不行,扭头对一旁看着孩子愣神的高有德说道:

    “你看,多好的孩子啊,长得又好看,咱们求都求不来的,谁这么狠的心要把这么好的孩子丢了啊,现在怎么办?诶,跟你说话那!傻了呀,老盯着看啥呀!”

    高有德这才反应过来,“嗯?哦哦,呃,我就是在想这么好看的娃,要是咱儿子该多好啊,媳妇儿,你说咋办咱就咋办呗!”

    徐小燕看着丈夫憨憨的模样,笑道:“这可是你说的啊......那这要是叫我说嘛,咱们家呀,养咱们俩人还好,这要是再加一个人嘛,唉······”

    看着高有德那一脸欲言又止的别扭表情,徐小燕哭笑不得。

    “哎呦好啦好啦不逗你了,傻瓜一个,再加一个人,也不过就是你多打几斤鱼,我多采几筐茶的事儿嘛!这么好的孩子,我可舍不得扔了,就这么定了,这儿子,咱们养了!”

    高有德听罢,黝黑的脸上都笑开了花,使劲地点头:“好好好,还是媳妇儿说的对,横竖不过就是几斤鱼的事儿,等哪天我捕着那一尺龙,咱们一家三口天天下馆子去!”

    “吹吧你就,还一尺龙呢,那玩意儿可稀罕着呢,你也别做那白日梦了,老老实实打渔,咱们把孩子带大,也算是功德一件了不是。”

    “是是是,大功德大功德。”

    “行了行了别兴奋了,再把孩子吵醒了,赶紧睡觉!”

    “好好好,睡觉睡觉!”

    从那天以后,高家的街坊四邻都知道了高家两口子收养了一个长得很好看的小男孩,视如己出。而兴许冥冥之中真的有因果报应,善恶有报,第二年,夫妻俩就生下了一个可爱女儿,儿女双全,人生之幸也。两口子给儿子取名叫高云,女儿取名叫高洁,寓意天之高,云之洁。

    高有德坐在自家小院中,看着今年刚刚翻修的屋子,老怀大畅,他从两年前就已经不出船捕鱼了,因为一直想着为家里捕一条一尺龙,能让妻子和儿子闺女的过上好日子,经常一出船就是十天半月,还时常直接潜入水中捕捞,虽然青雨城的渔夫个个水性极佳,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在一次下水捕鱼的时候被水草缠住了脚,若不是同伴搭救,怕是要溺死在青雨河中喂鱼了。

    从那以后,高有德的身子也落下了病根,一天不如一天,腿脚也不利索了,也是从那时起,他开始教六岁的高云打渔,带着他出船,手把手的教他,直到两年前高有德实在是无力撑船了,打渔养家的重担也就落在了高云的肩上,幸亏他儿子十分的懂事孝顺,又天资聪颖,学啥都快,做什么都能做的有模有样的,尤其是水性好的让许多经验老道的渔夫都自叹不如,每回出船都能满载而归,小时候在学堂念书的时候先生就老夸其有状元之资,若不是自己身子不争气,儿子也不至于这么小就在外吃苦受罪,才刚成人礼不到一年,就已经是满手的老茧了,还记得去年成人礼时夫妻俩问高云想要点什么,孩子扭扭捏捏了半天,才挠着头小声说道:

    “爹,娘,我没啥想要的,就是如果能换张新渔网就好了,这样也能多打些鱼贴补家用······”老两口听着这话,难受的心都化成了水,孩子越懂事,父母心里就越是心疼,高有德当时二话没说就出门买来了最好的专门用来做鱼网的绳料,和妻子徐小燕两人日夜赶工了将近一个月,为他们的儿子编了一张结实无比的新渔网,高有德至今都记得儿子当时一脸欣喜雀跃的样子,就像个小孩子得了新玩具似的。

    不,一直都是个孩子啊,懂事的、可怜的孩子,他们的儿子。

    每每想起儿子,高有德都是一脸的春风得意,这十里八乡的谁不知道他高家有个英俊挺拔又能干的好儿子,从几年前开始说媒的都快要把他们家的门槛给踩烂了,老两口也想着早早给儿子定下一门好亲事,也算是了了一桩心愿,可是至今都没说成,为什么呢?他们的儿子高云一向懂事听话的很,若是老两口同意的,他也绝无二话,可关键是,他们家,还有个闺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