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铁血大宋:穿越靖康成徽宗之子 » 第十二章 兵发汴京,出战(求推荐求追订)

第十二章 兵发汴京,出战(求推荐求追订)

    种骧、种彦崇、马冲三人,立于赵栻面前,庄重听令。种骧、种彦崇因种家军已名存实亡,现已无处安身,只求延续种家军风采,不堕种家军威名;马冲则是自从跟随赵栻后,已无退路,况且张邦昌对他有知遇之恩,张邦昌之令,马冲自然不予推卸,认赵栻为主。

    “既然诸位愿意听我号令,那么本王自当殚精竭虑,不辱使命,若不能还诸位一片天,本王愿以命相抵。但同时军法无情,军中无戏言,到了战场,军中必须令行禁止,不得稍有差池。”赵栻望着三人郑重说道。

    “愿听殿下调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赵栻满意地点点头,对于他们三人的忠诚,他没有一丝怀疑,但人常言“丑话说在前头”,这也是必不可少的开场白。

    “种将军,请将卫州军军务情况报简单说一下。”

    种骧对城中军务再熟悉不过了,当下回禀:“现军中兵士能战者五千余人,编为十营,每营辖五都,每都百人。其中一营为骑兵,其余为步兵。粮草方面,以现有存量来看,军士可携三日之粮。”

    “如此甚好。那么本王现在就发布第一道军令,各营备战,筹措军资,每人携五日之粮,五日后出发。此时交由种骧将军去办”

    “是,殿下。”种骧躬身答道。

    “本王第二道军令,选取一营为护军,负责帅帐安全;另选两都骑兵自成一营,以马冲为指挥使,负责军中斥候,随时刺探军情;骑兵营以种彦崇为指挥使,其余诸军交由种骧将军指挥协调,本王只有一个要求,各级都头、指挥使均要有种家军中百战之士担任。”

    “得令。”三人齐声回答。

    “本王第三道军令,马冲在五日内向汴京、济州府、滑州、太原、大名方向派出斥候,分别探查南岸贼兵、康王所属兵马、宗老将军兵马、太原大名方向可能的金国援兵动向,及时报与我知,此外南岸斥候沿路张贴广告,打种家军旗号,邀请各方同力杀贼;令种彦崇带我手书,至滑州,面陈宗老将军,相约两军联络方式与渠道,同时托老将军向康王告知卫州军拟五日内南渡黄河,直逼汴京。”

    “各位可都清楚了?”赵栻向着三人问道。

    “为何打种家军旗号?这次大元帅府是以殿下领兵啊。”种骧有些疑惑。

    “一来,有九哥在前,贼兵并不在意我等,我军可出其不意,二来,与张卿临别之际,我与张卿约定,向完颜宗望汇报本王已自杀。若打本王旗号,贼兵必然重视,且对张卿不利,待贼兵北撤后,可再打本王旗号。”赵栻解释道。

    “殿下,贼兵真的会撤退吗?若贼兵不退,我等五千人马,恐怕难以抵挡。”种彦崇有些担心。

    “我料贼兵必然会在三月北撤,离现在还有近一个月时间,正如彦崇所言,眼下我等兵微,难以进行大战,稍有不慎,便有覆灭之危,这个月,我们可急攻缓进,打出一番功绩,给天下树立一个榜样,也能招兵买马,扩军备战。”

    三人点头,躬身退出。

    刚出门,种彦崇怪异地看着马冲,“大哥不觉得二哥突然像变了一个人吗?”

    种骧看了看种彦崇,压低声音:“彦崇,以后与殿下相处,要注意分寸,多像你马大哥学着点。殿下这番安排,可不像是没经过兵事的人,且思虑周全,料敌于前,我看殿下总非池中之物,若能追随殿下,光耀我种家门楣,不至于种家军蒙尘,也是幸事。”

    马冲则笑着对种彦崇说道:“种将军所言甚是,殿下不是寻常庸碌王爷,自有一番想法,不过彦崇老弟倒也不必在意,我观殿下待人相交皆是实情,而且方才殿下对张相公所虑,却是我也未曾想到。可见殿下心思缜密,思虑周全。”

    “只是如种将军所言,君臣有别,非私下场合,还需注意。”

    种彦崇点头表示同意。而后三人各自散去,准备战前事宜。

    第二日,两都斥候兵整装完毕,这两都兵马除五十人左右为新招募的附近猎户外,其余均为种家军,大部分都在军中担任过斥候,都是属于千里挑一的好手。赵栻亲自为该营赐名为“侦察营”,一都为踏白军(宋时战场斥候部队叫踏白军),一都为缉侦军。

    然后,赵栻又详细与马冲解释了两都人马的工作重点,踏白军主要负责战场侦查,分四队,行军作战时分布在军队前后左右四部,随时打探战场异常情况;缉侦军主要负责战场之外的信息搜集和敌方斥候的缉拿工作,按照主帅所需分配任务,搜集的信息主要为军事决策提供参考,即为后世的情报和国家安全部门。

    本来按照赵栻的想法,侦察部队和情报部分别独立成军,但是奈何目前兵力见绌。

    马冲果然是长时间浸淫京师禁军的人物,鱼龙混杂之地练就了一副好头脑,稍加解释,便明白了其中关键,而后对缉侦军的设置连连称奇,自去安排去了。

    后两三日,赵栻基本都在军营中度过,既然要以卫州军为底子,自然要把底子打牢,好在军中对练体之法颇为满意,随时随地都能练习,而且身体力量感官确实一天比一天好,所以对该练体之法的创造者赵栻均颇有好感,甚至惊为天人。因为全军上下对赵栻的接受倒也水到渠成。

    还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赵栻不无得意地想。

    第五日,正是约定出兵的日子,赵栻等人与宗泽派人交接卫州防务后,种骧入内禀报,言五千军士除部分侦察营外,其余均已在营外整装待发,邀赵栻进行战前动员。

    十营人马排成十个方队,其中长枪步兵三营,长斧步兵三营,弓弩步兵一营,护军两营,骑兵一营(五都中有两都划为侦察营,实际只有三都,即300人),部分侦查营(两都,200人)。各营按照方队排列。

    长枪/长斧步兵军士制式装备包括一套精良的锁子甲,护住上身及四肢,右手持长枪/长斧,左手持盾,腰间挂着一把狭长锋利的战刀,背上背有箭囊骑弓。

    弓弩步兵身披铁制札甲,手持宋朝赫赫有名的神臂弓,背上箭囊有十余枝风雨箭,腰间同样一把战刀。

    骑兵身披锁子甲,战马关键部位也有甲胄包裹,马侧挂着一杆骑枪,腰间别着一把狭长锋利的战刀,马背上有箭囊和一把神臂弓。

    北宋曾记载说“戎具精劲,近古未有”,引得史学大家对其一阵嘲讽,认为北宋自我吹嘘。赵栻只恨不得把那些所谓专家也拉来穿越一把,看看大宋武备军甲的精良,而且这还是一只边兵溃散后组建而成,若是正规中央禁军,怕是更加精良。

    赵栻在种骧、种彦崇、马冲陪同下登上方队前面的台子,刚一站定,望着下方黑压压一片军士战马,一股肃杀气息扑面而来,正是百战之兵方才有的战场戾气。饶是赵栻做好了心理准备,站在这群人面前,仍感觉胸前压的透不过气来。

    赵栻镇定了一下情绪,开始了前世今生中第一次五千人前的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