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一百六十一章 战役规划

第一百六十一章 战役规划

    张春所言,尽数落入孙承宗耳中,他缓步走过来,淡然笑道:“也好!也好!”

    “大凌河城补充几万斤粮食之后,战情发生重大变化,皇太极相应加大攻城力度,随着关内援军到来,战役进程加速了,将会进入到决战阶段。”

    “一种局面是皇太极攻破大凌河城,歼灭守军后,便可毫无后顾之忧与援军一战,歼灭明军全胜而归,再次上演萨尔浒之战大胜明军那一幕。”

    即使与援军打成平分秋色,但黄太极已经完成战役目标,随时可以轻松撤退。

    另一种局面,是皇太极击溃援军,继续围困大凌河城,祖大寿所率的关宁军,如果拒不投降,便会全部饿死在城中。

    无论是哪种情况,主动权仍是掌握在皇太极手中。

    我们只有在祖大寿部,还具备战斗力的时候,与其内外夹击,才有可能击溃建奴。

    孙承宗讲到里,算是把当下战局分析的一清二楚。

    众将也都侧耳倾听,无不暗自点头十分赞同。

    方楠看出,即将展开的解围之战,将会最终决定大凌河战役的胜负。

    孙承宗没有多说,他熟知建奴战力和皇太极的狡猾,认为明军胜率顶多只有五成。

    在这种局面下,张春将“千里营”划出了攻击军阵,去负责押运物资在后接应。

    孙承宗却认为这个布署,到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应变选择。

    第二天锦州总兵府内,由孙承宗主持,召开了一天的军事会议。

    宋纬首先提出,分两个阶段进行大凌河战役。

    第一阶段,集中兵力歼灭锦州城北两万建奴。

    第二阶段兵分两路,一路南出锦州绕过乳峰山,向东跨过小凌河,攻击大凌河城南建奴。

    另一路北出锦州城,沿大凌河向南攻击,完成两面夹击中间开花的战略意图。

    多数总兵不住点头称是,认为这个方案比较稳妥。

    金国奇在一旁补充说道:“大凌河城北的沿河地带,多有沟壑险滩,不但战车难行,而且地势复杂,并不利于行军野战,此路解围兵马,只可由步兵和骑兵组成。

    “大凌河城南侧,地势平坦更适合车营作战,辅助以一定数量的步兵骑兵,战法会更加灵活。”

    方楠第一次参加这种大型会战,抱着学习态度,认真倾听各位总兵对战局的见解。

    孙承宗对宋纬的方案,并没有表态,而是看向张春言道:“还是让本次战役统帅,张监军谈一下他的看法。”

    张春轻嗽一声,站起身走到舆图旁边,拿起木尺指向锦州城北的建奴部队。

    “此处,建奴侦骑遍布四野,我们并没有机会,合围这两万人马,在野外阵战中,也只能将其击溃,达不到围歼目的。”

    木尺向上滑动,指向大凌河城北的沿岸地带。

    “这片区域地形复杂,便于伏兵隐藏,行军地带崎岖狭隘,若由此路进军大凌河城,中敌埋伏是必然的。”

    最后,张春移动木尺,重重点在大凌河城南的平原地带。

    张春转身对众人说道:“其实大军别无选择,只能走锦州南路向大凌河攻击前进。”

    “庆幸的是军中战车众多,并且装备了大量火器,在这片区域与建奴作战,未必会落于下风。”

    “攻击部队将以三部车营为中心,组成前二后一的攻击阵形,永平两部车营居前,抚宁军车营居后,其它各部骑兵,步兵依托三部车营布置。”

    孙承宗在帅案后微微点头,对张春这个作战方案很认同。

    攻击线路确定之后,便是众将开始推演战役过程。

    在随后几天中,张春也没有急于发起进攻,而是大量散出夜不收,做最后一次战前侦察。

    这半个月来,皇太极发动了几次大规模攻城,四十门红夷大炮,将大凌河城的南城墙轰塌了几处。

    祖大寿率领关宁军,挡住蜂拥而入的建奴,用尸体和土袋堵上缺口。

    大凌河城下的战况异常激烈,祖大寿与何可纲,曾考虑出城突围,但却被建奴凶猛的攻城,压得缓不过劲来,所以没敢集合部队执行。

    幸好前段时间送来粮食,缓解了守军生存压力,因此士兵们体力得到恢复,这才堪堪抵挡住建奴进攻。

    关宁军为此也付出了不少伤亡,城内部队锐减至万人左右,死伤近四分之一。

    大量役工上城协助防守,同样战死了几千人。

    孙承宗看完夜不收送来的战报看向沙盘,眉头紧索,思量战局中可能出现的变化。

    “长山”是锦州城南三十里的一座矮山,与小凌河相距二十余里。

    做为进攻和防守的一个支点,如今又经过扩建,成为一座可以驻扎两万人的营垒。

    杨肇基率领抚宁军,与金国奇率领的杏山堡援军在此坚守。

    “千里营”的三个步兵营抵达锦州后,方楠也率军进驻到长山大营。

    金家几代都在辽镇为将,是本地一支大家族,金国奇不善言词,为人却颇为豪爽。

    几个人在饮酒时,方楠提到建造海船需要木材,金国奇爽快答应为其筹办。

    方楠由觉华岛上调运来了一批香皂,肥皂,白酒予以回赠,一来二去几日功夫,两人也变得熟络起来。

    长山营寨环长山修筑,纵深只有一里,火炮可以覆盖寨墙之外,方圆六里范围内的区域。

    方楠察看完地形,便吩咐宋桥把炮队布置在营寨后的半山腰上。

    金国奇营中缺少火炮,所以对千里营炮队格外关注,他看到炮车轻易被拉拽上山腰缓坡,很是惊讶。

    而且对于方楠将火炮阵地,设在长山也很是不解,

    方楠向金国奇解释:“千里营火炮平射,也就只有五里左右,抛射却能打六里,集中使用效果更好。”

    “哦”

    金国奇发出一声惊疑,不禁在心里猜测,千里营的火炮,可能是一种臼炮。

    他看到山腰上的炮车,虽然只有六百斤,但要比六磅佛朗机还要轻一些,而且运输灵活方便转移,便好奇心起,跟随方楠步入炮兵阵地。

    此时,两名士兵在前控制挽马,四名士兵轻托火炮底部伸出的悬挂固定支架,另一名士兵在马车尾部连接处,抽出一根铁栓使炮车与马车分离。

    车炮分离后,两个驭马士兵跑回来,站在车轮两侧推动炮车,六个士兵轻松将火炮推入炮位,底架分开后,便与火炮两个轮子,构成一个三角形,支撑住炮车使其在地面上稳定。

    金国奇大营中,也有几门六磅佛郎机,每次移动铁炮车,都需要十几个人。

    他虽然看到千里营的士兵,轻松操控炮车,但心中仍不相信火炮会如此的好推。

    金国带着满脸怀疑走到火炮后面,抬起后支架用力一推,火炮便向前移动了半尺。

    “咦!”

    金国奇惊叹了一声,然后向后一拽,火炮又退了回来。

    他放下牵引支架,向方楠抱拳笑道:“千里营火炮,结构制造的很有技巧啊!”

    “听说是方将军工坊自制的,造价应该不是很贵吧?”

    他根据火炮口径大小,参照佛郎机价格,心中猜测要五百两银子左右。

    “呵呵呵呵”

    “还不算贵,一千两一门。”

    方楠挥手一笑,那人模样是风轻云淡。

    金国奇是个实在人,当时就相信了,瞪大双眼嘴巴微张愣在了那里。

    这个价格,远超他的预期,购买意向直接憋在嘴里。

    金国奇缓过神来,拍了一下方楠的肩膀:“兄弟这不是在蒙老哥吧?”

    他又围绕着火炮转了一圈,寻找火炮造价高昂的原因。

    金国奇被火炮价格震撼到了,虽然他看到炮管是由近似百炼钢的材料打制,但却并不相信造价会达到千两。在不清楚火炮威力的情况下,便收起了购买心思。

    其实,方楠的确没有说实话,单是火炮做工和使用材料,每门火炮本钱只有四百两。

    工坊现在正全力制造舰炮,根本就没有功夫生产步兵炮,所以方楠担心金国奇购买,多说了六百两。

    “价值千两,啧啧啧,真那值钱,怎么看都看不出来贵在哪里。”

    金国奇围着火炮转了一圈,心里是不停的嘀咕。

    几天后,他就见识到千里营火炮的威力。

    九月二十日,吴襄和宋纬率领八千人马,向小凌河地区进行试探性进攻,以缓解建奴对大凌河城的压力。

    但是没有想到,皇太极竟然亲率兵马迎战,两人这次是佯攻,所以全军上下战意不坚,在遭遇到皇太极侍卫部队后,被两百亲军杀溃。

    发现建奴其它部队,开始进行两翼包抄,吴襄和宋纬马上仓皇撤退。

    吴襄率领部队逃向长山营寨,皇太极在后紧紧追赶,计划趁吴襄败军逃入营寨时,尾随其后攻入长山大营。

    吴襄并没有皇太极认为的那样傻,率领溃军贴在寨墙之下迂回逃窜,并且命令部队分散成小股撤向锦州。

    而他只带领千余士兵,围绕长山营寨狂奔,并没有去喊开寨门。

    建奴兵马在靠近营寨百步时,遭到了寨墙上床弩,大号鸟铳和佛郎机阻击。

    皇太极看到这种情况只好吩咐部队,在营寨一里外尾随吴襄溃兵,寻找突入长山大营的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