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把太子带偏了 » 第三章

第三章

    崇祯帝听见喊声,止住脚步。要不是碍于皇帝的身份,他很想过去给这孙子两个大耳帖子。

    外面都快火上房了,哪有工夫和你一个孩子纠缠,大声质问:

    “何事?”

    “皇上,小子有一法,可阻止皇太极入关。”

    皇帝差点气晕了,上下打量了王无咎几眼,两只手攥成了拳头。要不是皇后护着,你早成渣渣了。

    满朝的文臣武将都没有稳妥的办法,你才多大?还有一法阻止皇太极,骗鬼呢。不客气地说道:

    “皇太极入关,是朝廷大事,你一个小孩子懂什么?”

    王无咎心里嘀咕着,要不是这事儿,我还懒得管呢。没有在意皇帝的脸色,依旧我行我素,张开大嘴开始胡喷。

    “皇上,小子听闻:嬴政一岁吃奶,刘邦两岁尿炕;孔融四岁让梨,司马光五岁砸缸;曹冲七岁称象,黄香九岁温床;甘罗十二岁为相,周瑜一十三岁拜将。万岁又怎知十四岁的我,不能续写一段少年佳话呢?”

    皇帝对少年的瞎白话心不在焉,谁家的孩子一岁不吃奶,两岁不尿炕。不过有一句引起了他的注意。

    心说你要不提醒我都忘了,直接传下口谕。

    “你都十四岁了,今后只能到钟粹宫伴读,其他地方不得进入,明白?”

    王无咎:皇帝,跑偏了。

    点头应对:“小子知道了,不过我并未虚言,万岁可来钟粹宫,有样东西请陛下过目。”

    皇帝本不打算与他纠缠,却见太子眼巴巴地看着自己,似乎真的有什么秘密。一时间,好奇心起。

    估摸着耽搁不了多长时间,干脆看看这俩家伙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太子的书房极大,有单独的会客室,藏书室。和皇帝书房有所区别的是,多了一间会议室。

    王铎终于看见孙子回来了,上下左右打量好半天,这小子的脑袋竟然还在,屁股也没有开花,简直是奇迹。

    会议室靠墙的一侧,摆放着一张超大的案几。

    王无咎上前掀开了上面的罩布,一座巨大的沙盘呈现在面前。

    皇帝的脑袋“嗡”的一下,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他不知道这玩意叫什么,但上面的城池、道路、关隘,标注的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一看,就知道是干什么用的。

    心中万分感慨,看着不大的少年,问道:“这是你做的?”

    王无咎也是无奈,又跑偏了。

    他指了指太子,示意是他干的,要是想揍人,先揍他。

    “陛下,近些时日,我和春哥对北方的战事进行了推演,有了一些心得。还望陛下帮着参详一二。”

    崇祯帝围着沙盘转了三圈,看了个仔仔细细。

    心里感叹:孩子们有心了,不管他们的办法是否能够阻止皇太极扣关,至少是认真做了功课的。

    态度稍微缓和了些,语调也降低了八度。

    “有什么办法,尽管讲!”

    王无咎并未开口讲述他的方案,而是跪在地上叩首:“小子万万死,请陛下恕罪。”

    崇祯一听,这小子不简单,对朝堂黑话都懂。这是怕其言语触犯龙颜,先捞一块免死金牌。

    “恕你无罪,起来吧!”

    听到皇帝如此回答,王无咎这才起身,拿起一根小棍,在沙盘上指指点点。

    “陛下,这是宁锦防线,长约200里,自宁远经连山、塔山、松山、锦州,义州,抵大凌河。陛下可知,这条防线有多少兵马?每年耗费银两几何?”

    崇祯略作思索,“大约近二十万兵马,年耗费百万之上。”

    无咎点点头,继续发问:“再问陛下,用二十万关宁铁骑驻守这条防线,军事目的何在?”

    “当然是阻止清军入关。”崇祯觉得这小子的废话真多,带着责备的口气回了一句。

    王无咎看出了卷王不悦,还是大着胆子不依不饶。反正免死金牌已经到手。

    “小子三问陛下,皇太极三次扣关,这条防线,挡住了吗?”

    一句话,把皇帝问得无言以对。

    是啊,耗费巨资,屯以重兵的宁锦防线,在清军面前形同虚设。人家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见皇帝沉思良久,王无咎并没有打搅。

    而是不失时机地给他搬了把椅子,端上茶水。还抄起扇子,亲自为皇帝纳凉,一副孝子贤孙的模样。

    终于,崇祯帝抬起头看着无咎,有些不敢置信地问道:“你想把关宁铁骑撤到关内?”

    “不错,既然关宁铁骑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达成不了既定的战略目标,把他留在关外,就成了大明最大的包袱。”

    皇帝看着他,这些话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孩子该说出口的。难道真的是少年有为?

    再看看沙盘,还是摇摇头。

    “无咎,你可知道,宁锦防线是先帝和朕二十年的心血,岂是你一句话就能撤了的?”

    王无咎心里辩驳:现在还有机会撤出来,保存大明最后一点精锐。等两年后松锦战败,黄花菜都凉了。

    他再次拿起小棍棍,指着那道防线。

    “陛下,战争是以达到战略目的为根本,其他的都是手段。为了达到战略目的,我们既可以大踏步地前进,也可以大踏步地后退。一切取决于实力。”

    “你是说,我们的实力不如清军?”

    此话一出,王无咎明白,这是崇祯帝最不想听到的。

    辛辛苦苦十几年,一夜不如登基前。放在谁的身上,也是不甘心。

    而且那家伙易怒,卷劲儿一上来,还真有可能给自己咔嚓了,他只能用婉转的方式回答。

    “陛下,我们的实力看似强于清军,可我们的包袱太多,分散到各点,实力就显得不如对方。清军的机动性强,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往往会集中优势兵力于一点,取得局部胜利,积少成多。”

    说道此处,他顿了顿,偷偷瞄了一眼卷王,感觉皇帝的脸色没什么变化,壮着胆子继续歪歪。

    “清廷最大的弱点是人口不足。我们甩掉包袱,就等于给清军背上包袱,把他的弱点最大化。此消彼长,战争的主动权就会一点点地回到我们手上。同时,还能最大化地减少军费开支。”

    听到减少军费,皇帝有些动心了。

    现在,朝廷最缺的就是银子。

    连年的灾害、战乱,早已是入不敷出。每次打仗,还得补足欠饷,拨付开拔银子。为此,他整天脑仁疼。

    沉思了许久,皇帝终于开口。

    “依你所言,宁锦地区还有三十万百姓,如何处之?”

    “同样撤到关内。”

    “他们要是不愿意呢?”

    “这些人绝对不能留给清廷,若是不走,按叛变投敌处之,杀!不仅如此,所有的村镇、城池全部烧毁,土地用海水倒灌,或是撒上石灰。要做到宁锦一带,片瓦不留,寸草不生。”

    此言一出,针落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