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失落原声 » 三陲篇附件 ①

三陲篇附件 ①

    引自《循声溯源》:

    冥海战争之后,当时的社会学家将划分于外的附属矮行星新格局,定义为‘’三陲“。这是一个较为形象的表达,在天文学形态分布上,如果把寒神星、阋神星、创神星这三颗能通过自身引力形成球形的矮行星在星图中的位点相连,便会得到一个跨越外太阳系柯伊伯带的巨大三角形,横亘在这个星系的边陲。而其它矮行星天文体量和政治地位上,都比不过前三者,所以不被归入在三陲之内。

    这是海王星域所发动的冥海战争带来的全新局面,有点类似于蓝星上古时代的三国鼎立。所不同的是,这三陲并非分庭抗礼,无论是从政治意义上,还是从现实经济意义上,三颗矮行星的实力相差悬殊。

    作为冥王星域唯二保留的矮行星之一,且有冥星元首坐镇,阋神星继承了冥王星相当可观的经济与科技体量;最重要的是,阋神星拥有绝对的独立权,这与寒神星不同,它在政治意义上不是任何星域的傀儡。主权的保留,保证了它今后相对平稳的发展——因此毫无疑问,阋神星的绝对实力将长期位居三陲之首。

    主权是一切的保障,显然,争取独立权成为寒神星的绝对要务。在远古蓝星之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悲惨遭遇已经提**痛的教训:个体的幸福以国家民族的统一繁荣为前提,而国家民族是否兴盛,首先取决于主权是否保留;没有主权,任何权利都是空谈。否则生活中只有辱凌和欺压,希望与憧憬也将只是希望与憧憬而已。

    “三陲”新局势形成以来,寒神星的开局无疑是最为艰难的。与另外“两陲”不同,寒神星本被划入海王星域囊中,但它一直试图争取独立权,同时,暗中发展自身。最大的局限在于农业,因距离太阳过远,自然光照不足以支撑农作,而采用人工光照又会消耗宝贵的聚变资源。对以矿业为主的生产结构而言,这种消耗的性价比并不太高,所以寒神星长期依赖便捷的粮食进口,几乎只注重发展矿业,最终导致其农业极度落后。

    海王星域倾向于使用“外交围困”来迫使各矮行星屈服,这一手段对寒神星相当有效。一旦断掉其全部的粮食供应链,再适度施加军事力量以封锁,短时间内,即便寒神星权层不愿屈服,大量饥饿的民众也会从内部施压,内外皆困的寒神星只能选择归附海王星域以摆脱粮食危机。这种不动真火而坐定一方的策略也相当符合舆论要求——咱没动武,挺正当的,对吧?

    因此对于四面楚歌的寒神星,破局之处便在于农业,否则全然没有争取主权的资本。而当时力图独立的领导人也明确地意识到危机所在,便把着力点放在了农业之上。然而,在外界封锁与有限时间内完成这一破局之笔,是如登蜀道,难上青天。

    相比之下,阋神星从资源总量和技术应用上都远优于含神星,甚至能达到冥王星主星的七八成“功力”,外加创神星在意识形态上的支持,另外“两陲”生存的可能性极高。

    当然,海王星域对柯伊伯带的吞并只是完成了第一步,海冥总协定仅是扶植傀儡的一环。对于海王星域其后的动向,旅行者推荐诸位不妨先自行猜测一下此后的形势,或许有一些难以言明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