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水浒之九纹龙 » 第十二章 九纹龙激战王寅

第十二章 九纹龙激战王寅

    三人行至未时,终于到了史家庄。

    有机灵的门房瞧见了史进,赶紧迎上来。接过三人手中的马绳,将马带下去照料。

    史进让仆从领着王寅前去客房洗漱,换上干净的衣衫,又使王四知会太公相关情况。

    史进也回房沐浴更衣,稍微歇息一二。

    待得都完毕了,二人便前往堂屋拜见史太公。

    只见太公倚在正位上,气色较几日前已好得许多了,脸色也红润起来。

    瞧着史进领着一个生面孔,早听着王四说过的太公也明晓便是王寅了。

    太公笑着,以一种极缓的语气,却听着十分舒坦,“想必这位便是王寅贤侄了罢!老朽早听王四说起,是一个古道热肠的好汉,且恩重于吾家。”

    王寅拱手施礼,正色道:“太公严重,在下不过小恩小惠,倒是大郎于我有大恩,济吾于贫困之中,赠吾以千里之马。”

    还未说罢,笑了笑,恳切道:“在下早想着培养出大郎这般响当当的汉子的,究竟是何人物,今日见着,果名不虚传。

    我听王四说大郎曾陪侍太公床前几日几夜,然后又冒雨驱马寻王四和安道全,如此情义,可见一般。吾当时亦被大郎情义所动,便将马借于驮安道全。

    我是十分敬佩大郎于您之间的深厚父子情谊的!”

    太公哈哈大笑,欣慰地说道:“大郎的行动我都看在眼里,我也为这样的一个儿子而自豪啊。”

    史进见着两人都看向自己,有些不好意思,也不说话,随手拿起桌上的茶大口喝了起来。

    接着又与太公说了夸赞王寅的话,引得两人熟络。

    三人吃些果蔬,饮些茶水,堂里弥漫着快活的气息。

    不觉间已至酉时,天空高悬的太阳将落未落,日光也变得柔和,不一会便呈一副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之景。

    伙房亦做好了晚食,叫人端了上来,菜肴多了些许,倒是显得丰盛。

    食罢,竟都觉得乏了。史进扶太公回去歇息,又叫下人送王寅去到客房。

    史进昨日攻打清灵山山寨,又在寨里留宿一晚,早已疲乏了。

    而王寅多日风餐露宿,又遇着兵汉抢劫,也是身心俱疲。

    夜幕还未深沉,两人便沉沉睡下了。

    庄里只听得见庄内下人忙活着的声音,显得小心翼翼,极为轻微。

    待到人声消散,夜色也沉寂了。

    翌日一早,史进便已醒转,只是想着自己多日未练武,只觉手也轻了许多。

    来到院内,照常先打熬一番气力,直到脸色红涨,浑身热汗,才耍起了兵器。

    拿出一柄三尖两刃刀,史进便开始演练,一杆兵刃如臂直使,破空之音不绝于耳。

    不觉午时已至,一旁的下人唤起了耍得正酣的史进。

    史进回神,收起兵刃,却见王寅矗立一旁,想是已经站了许久。

    史进责怪道:“兄长来此地多时,怎地不喊我咧。”

    说着,却看向了旁边的下人。

    “大郎也别怪他们,是我叫他们不说的。只是还是打扰到了大郎。”

    王寅又感叹道:“不曾想大郎的武艺竟到了如此地步,招式之间隐有锋芒毕露,又有朴实无华。”

    史进却是想到什么,到旁边抽出一杆铁枪,扔给王寅,“早听王四说兄长武艺高强,一柄点钢枪使得水泼不进,早想与兄长讨教一二,今日想起,却是手痒难耐。”

    王寅也不推辞,径直站在场中,摆好架势,两人便开始了比斗。

    只见一柄铁枪如七探盘龙,直取心窝;三尖两刃刀横起一拦住,一扎一撩如疾风迅雷,一缠一绕又如老树盘根。

    王寅枪法又快又狠,稳中又现毕露锋芒;史进刀法势大力沉,一招一式却又展示着高超技艺。

    两人的每一次刀与枪的碰撞都带起一声惊雷。

    约有六七十合,王寅只觉手上气力愈发弱,而枪上传来的蛮力甚至还大了一分,枪杆也有些裂痕。

    慌忙招架住一摔式,一劈又至,如九天落下银河,只听“哐当”一声,枪杆应声而断。

    却是史进赢了,顺势收手。

    王寅气喘吁吁,只觉双臂酸麻,再观史进,生龙活虎,再有一副意犹未尽之相。

    王寅感慨,对着史进道:“大郎武艺吾远不及也,酣战一场,竟还有余力。一身气力,只让我觉得霸王在世,我在歙州有一认识的僧人,名邓元觉,有万夫不当之勇,一条禅杖虎虎生威。

    吾曾与交手百十回合,不分胜负,其胜在气力,吾赢在技艺。

    但以吾观之,邓元觉气力也不及贤弟。

    大郎武艺,怕是天下再无敌手了啊!”

    史进摇摇头,笑着说道:“兄长说过了罢,天下英雄何其之多,吾就听闻大名府有一卢员外,名俊义,枪棒天下无双,时人敬之,称其为‘玉麒麟’。

    又闻曾头市有一教师史文恭,使一杆方天画戟、朱缨枪,武艺高强。

    此二人,我恐怕就难胜过他们。”

    史进虽然心高气傲,却也是有自知之明的。

    虽然相较原本的自己,武艺与气力长进了许多,但以二人日后的表现来看,绝对称得上当世第一流的,若说自己能胜过他们,史进自己也不信。

    但若说输给他们,史进也自认不可能。

    “贤弟何必长他人志气,且不说尚未交手,不知胜负。大郎不过年方二十,身体也未至巅峰,日后武艺定能长进很多,到时再称无敌,也没人敢说闲话了罢。”

    “兄长说得是,虽不敢说能赢过他们,但吾自信绝不会输便是。”史进擦了擦兵刃,再丢给一旁的仆从。

    反复几天,每日史进早早起来打熬气力,然后又与王寅演练一番武艺。

    之前都是与师傅王进练武,一招一式两人都摸透了彼此,练到两人比武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好不容易碰到一个武艺不弱于王进的王寅,史进也是欢喜,每日比武,只觉武艺些许长进,换使十八般兵器,但主要还是刀、枪、剑。

    在庄内卫队训练时,史进也会带着王寅一同演练,只是发觉王寅并不通晓军阵知识,尚未有日后南国尚书的风采。

    史进也不奇怪,毕竟只是歙州山中石匠出生,哪能知道什么兵法。

    日后能成为领兵一方的统帅,位高权重,怕也是一步步学习兵法,并在战争中加以演练。

    史进见着王寅好奇,却又不好意思直问的样子,便主动教授王寅一些粗浅的兵法,使得王寅十分感激。

    至于孙子兵法残篇,在这个知识极为贵重的时代,足以作为一个武将世家的传家宝了,史太公也是巧合才收购到的。

    史进虽然十分感激王寅救父之恩,也相信王寅是个古道热肠的好汉子,但相识日浅,不可能轻易交付。

    教授一些粗浅的演练之法暂时足够了。

    如此直到太公痊愈,身体安康,能够在庄内自由活动了。

    安道全在史家庄也呆了不少时日,许久未见到李巧奴,思念日甚,一颗心早已经飘向了建康府里。

    见着太公复旧,很是欣喜,当即向太公提出告辞,太公感激其妙手回春,救自己性命,奉上不匪的诊金。

    史进与太公讲道,自己要去建康府寻一柄趁手的神兵利器,太公也知晓一柄好兵器对于武将的重要性,欣然为史进与安道全送行。

    史进带足购置陨铁的金银,腰间悬一把铁剑,便带着安道全和王四二人向建康府敢去。

    建康府对于兵器的管制是较为严苛的,难以轻易带三尖两刃刀和朴刀之类的兵器入城,史进也不想多费功夫,一柄铁剑防身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