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朕就是这样的硬汉子 » 第二十七章 太子召见耿九畴 陈大司农很困难

第二十七章 太子召见耿九畴 陈大司农很困难

    小太监离开了文华殿以后,就赶紧些的来到了礼部,正好礼部尚书胡濙出来,看见小太监问道:“敢问这位公公,不知您来我们礼部有何要事?”

    小太监说道:“哎呀,我的大宗伯呦,咱家奉了太子殿下的教令,前来召见礼科给事中耿九畴前去文华殿,不知耿大人在吗?”

    胡濙料想:“一个小小的给事中,居然也会入了太子殿下的法眼,看来得交好他了。”

    胡濙回过神来笑道:“公公,耿给事中正在礼部,我为您去喊他。”

    小太监道:“大宗伯就快一点,殿下那里还要回复呢?”

    胡濙:

    1375年-1463年9月20日),字源洁,号洁庵,又因谥号“忠安”,又称作“胡忠安”。武进(今江苏武进)人。明朝初年重臣、文学家、医学家,明宣宗托孤五大臣之一。

    胡濙为建文二年(1400年)进士,历授兵科、户科都给事中。曾奉明成祖朱棣之命前往各地追寻建文帝朱允炆下落。胡濙历仕六朝,前后近六十年,为人节俭宽厚,喜怒不形于色,被比作北宋名臣文彦博。其中任礼部尚书三十二年,累加至太子太师。明英宗天顺七年(1463年)逝世,获赠太保,谥号“忠安”。

    胡濙留心医学,曾与戴思恭讲《内》《难》诸经,推张仲景为医学正宗。著有《卫生易简方》《芝轩集》《律身规鉴》等。

    胡濙进入了礼部衙门后,来到了礼科,看见了正在办公的耿九畴,胡濙喊道:“禹范(耿九畴字禹范)。”

    耿九畴听见胡濙再喊自己,回过头来问道:“是大宗伯啊,不知大宗伯找下官有何要事?”

    胡濙笑着摸胡须道:“太子殿下要见你。”

    耿九畴吃惊道:“太子殿下!大宗伯莫不是戏弄耿某?”

    胡濙说道:“东宫前来的公公正在外面等着呢,快点准备吧。”

    耿九畴于是就整理好了仪容,和胡濙一起离开了礼部,二人出来后,看见小太监正在外面等着呢。

    耿九畴拱手行礼道:“在下耿九畴见过小公公。”

    小太监道:“耿大人居然出来了,好吧,就和咱家一起去见太子殿下吧。”

    说完,小太监就领着耿九畴前去文华殿了。

    文华殿。

    朱祁锦等着耿九畴来之前就看了一会儿孙子兵法,接着就眯了一会。

    这时,有一个声音喊道:“殿下,快醒一醒,耿大人来了。”

    朱祁锦回过神来,道:“嗯,耿九畴来了吗?那就让他马上进来。”

    朱祁锦起身后看见一个七品官进来行大礼道:“臣礼科给事中耿九畴参见太子殿下千岁。”

    朱祁锦下来扶起耿九畴道:“耿卿家请起。”

    耿九畴见到十岁太子扶起自己,觉得太子殿下礼贤下士,感到十分感动。

    朱祁锦说道:“耿卿家,我们先谈一谈..........”

    我们的太子爷正在和耿九畴交谈的时候,此时,我们的大司农户部尚书陈山,站立在乾清宫东暖阁外,正等着宣德大皇帝朱瞻基的召见。

    已经年过六十的陈山,如今可谓官运亨通,毕竟他是天子近臣。

    永乐十一年(1413),陈山给皇太孙朱瞻基教授经书。

    永乐二十二年(1424),朱高炽继位后,陈山任左春坊左庶子,乃是太子朱瞻基的东宫近臣。

    而等到朱瞻基继位后,陈山先任户部左侍郎,随后接替夏原吉任户部尚书,掌握了大明朝的钱袋子。

    所以说,如今此人理当志得意满才是,可是今日站立东暖阁外的陈山看起来毫无意气风发之态,反而脸上颇显忐忑。

    “陈尚书,皇爷传召,你可以进去了。”司礼监太监金英踱步走来,提醒道。

    陈山向金英点头示意,便随金英进入东暖阁。

    待陈山行礼如仪后,朱瞻基沉吟片刻说道“今日喊你来,是想与你说说交趾的事。”

    陈山原以为朱瞻基是要问他国库的事,故而其人还颇为忐忑,因为自他接任户部尚书以来,便为此事,操碎了心。

    先是朱瞻基亲征汉王,随后是两次南征,战事一起,这粮草兵器,战亡士兵的抚恤,获胜之后的奖赏都需要大把的银子。

    而最近朱瞻基的万寿节,又是一笔开销,如今的陈山可谓是焦头烂额。

    所以当陈山听说朱瞻基与他谈论的是交趾的事,心中没来由的轻松了几分。

    朱瞻基打量几眼陈山,继续说道“我已经命英国公为第一任交趾总督,让他在海防建归义城,作为总督的驻地。”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你们户部批一笔银子让英国公将此事干起来。”朱瞻基徐徐说道“那地方有通商之利,日后能用商税自给自足,便不需你们户部负担了。”

    陈山听到此处,不由脸色一白,心想“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如今户部哪里还拿的出多余的钱给英国公建城。”

    “怎么有困难?”朱瞻基瞧着陈山的神色,不由皱眉问道。

    “国库有些吃紧。”陈山吱吱呜呜说道。

    “哎!”

    “你为难,朕就不为难吗?”朱瞻基听了陈山的话,叹气道“可是,朕拔擢你为户部尚书,身居高位,不就是让你为朕排忧解难的吗?”

    “你是朕的潜邸近臣,朕破格提拔你,外朝是有人非议的,你要悉心用事,莫要让朕失望呀!”朱瞻基盯着陈山语重心长道。

    陈山无奈,只好把要说的话咽了回去,俯身应是。

    “夏原吉执掌户部多年,经验丰富,只是年岁大了,朕这才让他荣养,不再署理户部事。”朱瞻基思忖片刻后,说道“你若实在有为难之事,可去寻他商量。”

    陈山听了不由眼中精光一闪,俯身称是。

    .......

    夏府:

    陈山自从离开了东暖阁,也没回户部的官署,而是径直向夏原吉的府邸而去。

    话说夏原吉此人也是了不得,他在建文帝时便任户部右侍郎。

    待朱棣即位后,夏原吉升任户部尚书,被委以重任,与吏部尚书蹇义并称为“蹇夏”,辅佐朱棣开创永乐盛世。

    如今夏原吉年老,退居二线,朱瞻基依旧对其十分看中,留他在京,以备咨询。

    夏府后院,夏原吉躺在靠椅上,闭目养神,在其一旁,自有歌姬抚琴。

    “咄咄”

    一阵脚步声传来,夏原吉睁开眼,便看见自己的长子夏珫匆匆走来。

    “何事?”夏原吉问道。

    “户部尚书陈大人来了,他要见父亲,我已将他引到花厅招待。”夏珫喘了口气说道。

    夏原吉思忖片刻,说道“你先去招待一下,我随后便到。”

    “是”

    夏珫连忙应是,随即转身离开。

    花厅里,夏原吉端起茶杯,轻轻啜了一口,随即问道“不知陈大人今日来鄙府所谓何事?”

    “我是来求夏大人帮忙的。”陈山苦涩道。

    “我已经不管事了。”夏原吉先是吃了一惊,随即失笑道“哪还能帮到陈大人。”

    “夏大人执掌户部二十余年,可谓经验丰富。”陈山恭维道“我如今刚接任户部尚书,便遇到大难题,如今唯有向夏大人问策了。”

    “陈大人但说无妨,若能帮到你,我自然不推辞。”夏原吉失笑道“毕竟你我都是为了陛下,为了朝廷。”

    陈山听了夏原吉的话,心中一喜,随即将如今户部银钱吃紧的困境说了一遍。

    “这的确棘手。”夏原吉听了陈山的解释,不由说道“只是今年征收的赋税应该快入库了吧!只要熬过这段时间,情况自然便会好转的。”

    “哎呀!”

    “这个我知道。”陈山无奈道“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后日便是京师的官吏发俸的日子,可是户部现在拿不出来呀!”

    “夏大人是知道的,我大明朝官员的俸禄是由大米等实物搭配着大明宝钞一起发,而大明宝钞自洪武年间起便一再贬值。”

    “此次大米不足,宝钞倒是多,可是我朝官员俸禄本就低,若是全发宝钞,京师的官吏会恨死我这个户部尚书的。”陈山苦着脸道。

    “能否从邻近州府调用?”夏原吉这才感到事情严重,不由问道。

    “这个主意我也想过,可它行不通。”陈山伸手抹了抹鼻头渗出的细密汗珠,说道“各省府的官吏俸禄,都从各省府的库里支取。”

    “从省里调用,等于是夺了他一省官吏的俸禄,纵是布政使答应,底下的官员也不答应。”

    “如此扯来扯去,半个月也不得下地,这边的事情解决不了,那边又捅出个新的马蜂窝。”陈山无奈道。

    夏原吉思忖片刻这才说道:

    “户部管理的库房,在京城也有二十几处。”

    “累年各府州县纳缴的实物,从纸笔墨砚锣鼓铙钹,到竹木藤漆,可谓应有尽有。”

    “这些东西本来是供朝廷政府的日常用度,但入缴数量太大,用也用不完。有些物品因入库时间太久,还发生霉烂变质。”

    “干脆,选出几样库存实物,折价作为官吏们的俸禄发放,这样既解决了库存压力,又解决了官员俸禄,这无招之招,也算是两全其美。”夏原吉徐徐说道。

    陈山听了不由精神一振,说道“夏大人这样一说我倒是记起来了,胡椒苏木两样物品库房里便有。”

    “而且胡椒苏木历来由榷场专营,民间不许散卖。因此,拿它们折俸,官员们也容易变现。”

    “如此甚好。”夏原吉说道。

    “可是京师的官吏,合起来恐怕有一两万人,这俸禄也只能少量的胡椒苏木搭配多些的宝钞一起发了。”陈山不由担心道“希望,发俸禄时,各位同僚能够理解我们户部的难处,不要惹出什么乱子才好。”

    夏原吉听了陈山的话,没有言语,毕竟他如今不管户部事了,提一提意见便算厚道的了,这个马蜂窝他可不愿招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