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文明1:降临地球 » 第一章: 盘古星球

第一章: 盘古星球

    猎户臂上稀疏的亮点中,孤立着一颗红矮星,它单体质量相当太阳的三分之一。红矮星是宇宙发光体中普通的存在,也是最有可能孕育生命的星系,暗淡的光芒使它相对稳定地燃烧更长时间,他们可以燃烧一万亿年,比太阳寿命高上一百倍。

    在这这片星际间,有颗其貌不扬的红矮星带着五颗行星、三十六颗卫星,以及无数颗小行星和星系尘埃。

    一年前,大秦者乘坐白矮星深空探险飞船(飞船物质密集接近或等于白矮星密度,因此而得名),前往此星,插上大秦国旗,建立前哨基地。

    这是一次遥远的探险之旅,白矮星深空探险飞船抵达目的地时,能量近乎耗尽,即使是一次精准的算计,但面对无垠的星际、漫长的旅程,以及不断耗尽的能量,他们抵达时,兴奋的感叹——命运的眷顾。

    秦者把前哨基地建立在一颗被厚厚冰川包裹的卫星上,这是一颗暖白色的卫星球,母星行星红褐色的表面跟他红白交映,鲜染着这一片星空。

    他们给所在行星命名盘古,给他们所在的卫星命名盘古二,盘古二上面拥有他们需要的水和矿产资源。

    他们打穿两百公里厚的冰盖,攫取地底矿产资源,加少量的水,到真空中提炼飞船所需的反物质。

    他们的白矮星深空探险飞船上安装着一架深空望远镜,深空望远镜位于飞船的头部,但它所在空间几乎占满飞船三分之一空间。贴切地讲,深空望远镜完全镶嵌在飞船的内部。

    深空望远镜与飞船一体化建造的好处是,飞船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也可做深空研究。

    白矮星深空探险飞船被安置在距盘古二50公里高的赤道上空,稀薄的空气无法到达这里,也就无法影响到深空望远镜的视线,但又离地面不是那么遥远,仿佛是被计算好的高度,以便于搬运所需矿物和水。

    每一个恒星系几乎都拥有它的拉格朗日点,这里是初级文明做宇宙背景辐射和星系探测研究最佳空间点。

    大秦帝国已是中等文明,他们两千六百多年的星际文明,早已使他们的深空望远镜脱离了几乎任何条件的束缚。

    当然,星球大气和宇宙尘埃还是有所阻挡的,但这种阻挡是有限的。在一定程度上,深空望远镜红外线、电磁波频段以及中微子场、暗能量和暗物质微观辐射场依然可以轻松穿透尘埃,去清晰可见遥远的星际。

    白矮星深空探险飞船也仅是大秦帝国两百二十年前的科技产品,隶属于大秦帝国第47代深空探险飞船。而如今经过两百二十年科技锻造和打磨,新新一代飞船和深空望远镜也已量产,隶属于大秦帝国第51代。

    当然,大秦帝国私人力量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的探险开拓欲望,他们的野心、他们的荣誉和成就感促成他们对此投入了巨量资本,意图打造出更好更贴近完美的新一代飞船和宇宙深空望远镜。寻找地外星系文明,不止是大秦帝国统治者的宏大工程,他也是私人力量的展现舞台。

    前来探险秦者有三,他们都是宇宙探险志愿者,他们分工明确,一位负责深空监测,一位负责能量提炼,一位负责协助所有事务,统筹兼顾。

    每日早晨,暗淡的阳光从西边直线而来(不同文明对方向有着不同定义),西升的阳光宛如被加快的节奏,每天西升东落。而被快速自转产生的离心力,无时无刻都在拼命拉扯着这颗暖白色卫星,像一颗扁平的橘子。好在他们不是肉体凡台,早已秦机结合的他们,已经不需要适应这里的引力和恶劣环境了。

    对疆域辽阔的大秦帝国来讲,这里只是大秦帝国上百万个前哨基地中,微不足道的一个。他们从大秦帝国G9分部出发,途经一个又一个星系,一个又一个中转站,用时七十余载,抵达这里。

    G9分部也只不过是大秦帝国一处荒凉的边疆,以目前大秦帝国最快的飞船,飞往母星(诞生大秦文明之行星)所需时长两百余年。

    经过两千六百多年的发展,大秦帝国所拓展的疆域也仅上千个恒星系,对拥有2000多亿颗恒星的银河系而言,大秦帝国只是微不足道的存在,而对整个可见宇宙而言,大秦帝国又算什么呢?生命,是宇宙普遍的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