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这个皇帝朕不当也罢 » 第十九章 外儒内法

第十九章 外儒内法

    着手整治官场,叶凛只打算给个方向,更重要的让教育去推进,重心还是要提升生产力,开源节流。

    “陛下的意思是,各郡县的学舍教授的内容是一致的,按照接受教育的时间不一致,划分出高低来?”廖一亭深思着这件事的可行性,叶凛扬眉:

    “朕是有这个想法,但现阶段没有什么办学经验,不需要划分太细,还是要在办学过程中完善。”叶凛明白,一开始搞得太完美是不可能的,而且那么多官员,还事事都靠她这个总设计师,他们的俸禄岂不是拿得太舒服了点?

    廖一亭点了点头,他也知道这件事不是急就能做好的。

    “至于管理的内核,也就是官场里面,还是要靠法治。”叶凛在纸上给司法记了一件待办。

    “那要如何做才能改变呢?”廖一亭暂时没有想到好的办法,就好像要跟他爹说不能再举荐自家子侄去他们压根不能胜任的官位上一样,他爹恐怕会跟看傻子一样看他。

    都是世家大族,各家子弟又能拉开多大的差距,为何别人没怎么念书的都能去当县尉,他只是举荐一个小小的县尉属官都要被儿子劝诫?

    叶凛拿起炭条在白纸上唰唰地写下两行字:立法、执法。

    “大梁现在的法典比较抽象,很多事情都是靠案例来佐证判决,这就导致很多新出现的案件根本没有办法找到对照的案例来判,非常考验当县尉、郡守的是非观。”

    叶凛的手指指着立法二字:“而立法,就是要将社会的是非观变成法条,人人必须遵守,法条以外,道德以上的行为,酌情判决,不涉及人命、牢狱之灾。”

    这又是一项持久战啊!

    “所以后续法典落成后,教育部需要对现有的官员和准备进入官场的人进行教授?”廖一亭问出心中猜想,叶凛赞许地看着他:“没错,这个是重中之重,所以立法这件事你们要关注,分部分教学,帮助官员们提升行政素养。”

    廖一亭擦了擦额上的细汗,尬笑了一下,陛下说的话,他又听不懂了,他真的好无知,肯定是读书还不够多,回去还要扩大阅读量才行!

    “等法条制定完成,各地学舍就要对法条进行宣导和学习,这些学子又要将法条讲给百姓知晓,所以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学舍学子们要积攒平时学分,就要去各乡村进行扫盲活动。”

    叶凛美滋滋地想着,这样一来,国民素质的提升指日可待!

    “额,陛下,这恐怕不妥。”廖一亭持反对意见:“官须知晓百事,但民须愚钝不通,这样才能便于统治。”

    倒也不是说廖一亭的想法错,在这个时代就是这样,百姓懂得越多就越不好糊弄,管理成本就上来,当官就没那么好当了。

    可是民智开化才能使社会进步,不说要百姓都成为读书人哲学家,但基本的认知要有吧,不能当蝼蚁一样惶惶不知生,茫然不知死。

    “时代是要往前走的,功过自有史书及后人评说,朕只求无愧于心就好。”叶凛想了一下:“这件事肯定会遇到困难,可以先实行,或者只在寒门子弟的学舍中进行,权贵子弟,不勉强。”

    廖一亭闭嘴不再说话,陛下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更何况,事情现在还没有落地,会遇到什么问题还不清楚,说不定到时候陛下吃瘪就不再想要这样做了。

    “喏。”廖一亭终于松口。

    “一个国家的当权者如果只想着巩固自己的权威与地位,那帝王的眼界就太窄了,臣子的视野难以开阔,千古能臣不过寥寥几位,千古帝王又能有几位?国家的运转需要各部的配合,教育主要在育人,这里面只要培养出大多数合格的官员和读书人,就已经是成功的一件事了。”

    叶凛的话在廖一亭心里震荡许久不曾平复。

    走出宫门的时候已经快要天黑了,廖一亭踏上马车的时候还回望宫门里逐渐幽深的夜色,他想起初次为官时候曾远远遥望过高座上的少年天子,那时候他刚登基,意气风发,鲜活得如今在他的记忆中犹未褪色。

    是什么时候开始改变了他呢?

    是官场上的阴暗潮湿?还是楼氏把控权柄时不曾发言的朝堂?

    是后宫人人想要获得天子的宠爱?还是发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没法破局的时候?

    他忽然想起那晚值夜,崔公公来找他,让他晚上侍寝的时候,他自己虽然震惊但还是默默接受了,官场的阶梯太陡太难爬,有捷径为何不走?

    结果呢?

    想起陛下“花容失色”的大叫,一点形象都没有了,崔公公赶紧让他走,他还惋惜捷径就这样活生生从自己眼前溜走,结果陛下转头就让他去跟着谢太常干活。

    今天这一场君臣论政,让他更进一步了解陛下,原来陛下不是草包也不是废物,他才是。

    陛下想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大梁的未来着想,他又有何理由,不去努力做好呢?跟着这样的帝王,不说名留千史,只要能多做成几件事,将来族内后代烧香第一个念叨的就是自己啊!

    他深呼吸一口气,等马车停稳后撩开门帘,才发现家里有人拜访。

    竟然是他的上司,谢大人。

    夜深来访,所谓何事?

    谢太常是来找廖大夫的,廖一亭不知道他俩聊了什么,但谢太常走后,他爹的心情就不是很好。

    廖一亭犹豫了一会没有去找他爹,他回去先写下今天商议的重点,尤其是学舍的安排。

    陛下的想法很好,但这样就将权贵和寒门子弟分成了对立的两派,只怕将来朝堂尘枪舌战少不了,但这是陛下另有深意的安排还是?

    廖一亭不敢细想,写完以后他沿着这个思路去完善教育推进这件事的后续安排。

    第二天的早朝气氛有些肃穆,群臣似乎脸色都不太好,廖一亭看了看站在前排的老父亲,心中有一丝不好的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