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起南朝,宋制天下 » 第八十三章 毕其功于一役

第八十三章 毕其功于一役

    是夜,池阳县廨,公堂。

    烛火通明。

    王镇恶、傅弘之并一众将领齐聚于此。

    王、傅二人,应有嫌隙,均黑沉着脸,非刘义真询问,皆不开口。

    临近子时,一身戎装的刘乞匆匆入得公堂,朝刘义真拱手道:“桂阳公,索使君已经入了城!”

    刘义真听得嘴角微扬,立即说道:“快,去请他来!”

    索邈,敦煌人也,曾寓居汉川,青年时因不得志,东去建康,投奔刘裕。

    此后追随刘裕南征北战,立功无数。

    谯蜀覆灭,索邈因熟悉蜀中事务,于汉川又有威望,遂被刘裕命为梁州刺史,镇守汉中。

    不久又加任南秦州刺史,督梁、南秦二州诸军事,西戎校尉。

    没多会儿,便见得公堂外漆黑的院中,一个魁梧的身影,在刘乞的引导下,大步流星地走进了公堂。

    来人正是西戎校尉索邈。

    只见他穿着一身黑色甲胄,生得魁梧高大,脸型方正黝黑,看上去很是威严。

    索邈入得公堂,当即便朝着上首的刘义真躬身行礼道:“末将梁州、南秦州刺史,西戎校尉索邈,参见桂阳公!”

    “索西戎快快免礼!”

    刘义真笑着虚抬了下手,看着索邈道:“我可是盼将军盼了多日了!”

    “末将来迟,还请桂阳公恕罪!”索邈再次向着刘义真行礼道。

    “莫拘礼!”

    刘义真笑道:“将军来得及时,来!”

    说着刘义真朝两侧的诸将道:“你们当中不少人与索将军那是老熟人了,就先打个招呼!”

    诸将不管认识不认识的,都朝着索邈拱手行礼。

    索邈当即拱手还礼,而后向着众将当中的傅弘之点了点头,便朝斜靠在大堂一侧胡床上的王镇恶,大步走了过去。

    看着王镇恶坐卧难安的样子,索邈面露忧色道:“王征虏,要好好养伤啊,我还等着跟你再次并肩作战!”

    “放心吧,我还死不了!”王镇恶黑着脸,咬着牙关,重重地说道。

    这话落在傅弘之耳中,却是及其刺耳。

    跟王镇恶真就是不死不休了!

    “现在对下一步的作战计划,诸位将军有何建议,大可说出来!”

    待众将寒暄过后,分两侧坐定,刘义真板着小脸,看着众将问道。

    “桂阳公!”

    傅弘之起身朝刘义真拱手道:“如今段中兵于三原堡,王康于冶谷堡,此二处梯次布置,定能有效打击拂拂人嚣张气焰。”

    “如今舟师已入泾水,五日后,我军便可部署得当,完全可在冶谷堡阻击之后放任其南来。”

    “池阳县西北十里,比邻泾水的沙原,那里是拂拂虏自冶谷堡南下池阳的必经之处,可做与拂拂虏决战之地。”

    不愧是沙场宿将,抛却傅弘之、沈田子二人与王镇恶之间的龌龊不说,三人都是少有的战将,对战场局势的把控,可谓是步步为营。

    “傅将军所言可行!”

    索邈朝刘义真拱手道:“来的路上,末将一直在研究敌我两军的形势。梯次布防,阻缓敌军南下,并寻机决战,属实是很好的应敌之策。”

    “而沙原紧靠泾水,官道又穿沙原而过,若以此处再现太尉的却月大阵,当是绝佳之所。”

    “末将附议!”王镇恶也出言道。

    此计虽为傅弘之所提,但关乎关中大局,王镇恶即使心中不乐意,却也不得不承认,沙原作决战之处最是合适。

    “如此,便由傅弘之你来迎战拂拂虏前锋主力!”

    刘义真盯着傅弘之,沉声道:“我会给你五千人马,务必于沙原毕其功于一役!”

    “诺!”

    历史上,池阳之战就是傅弘之打的,而且打得确实不错。

    这一次刘义真让傅弘之以白衣之身,领兵作战,也算是给了他一次将功补过的机会。

    至于他同沈田子与王镇恶之间的矛盾,就留给以后再说吧。

    “潼关、青泥当如何布局?”

    确定了决战之处,以及领兵之将,刘义真把目光投向了两侧诸将。

    “桂阳公!”

    索邈向着刘义真拱手道:“放任拂拂人南渡渭水,由着他们去往潼关和青泥,此诱敌深入之策,当是可行。末将认为,可在潼关道和武关道上设伏。”

    说着,索邈起身,朝刘义真重重抱拳,面容坚定地说道:“末将请领一军于潼关道设伏,定能打得拂拂虏丢盔弃甲。”

    莫看索邈已是近五十的人,可说到打仗迎敌,依旧是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气概。

    这点让刘义真很是欣赏。

    “既然索将军自荐,这设伏潼关道,便由着索将军!”

    刘义真也不矫情,看着索邈,沉声道:“不过,却如将军所言,我只能给你一军。你所带来的儿郎,我还要留三千人守雍城。”

    “晚间我刚得到密报,西虏贼首赫连勃勃,亲自领兵两万自萧关南下,直逼雍城。”

    此话一出,诸将皆是一怔。

    赫连勃勃亲自来了。

    刘义真却是很平淡地扫了眼诸将道:“赫连勃勃,威名虽甚,亦不过一方诸侯罢了。僭越皇帝名号,终究是沐猴而冠,上不得台面。”

    “只要我军执行计划,大败其前锋,赫连勃勃定然不敢造次,唯有退兵尔。”

    这话说的虽然有些张狂,却也是事实。

    底下诸将在稍微的震惊过后,皆是朝刘义真拱手道:“末将等定然不负桂阳公所望,大败拂拂虏。”

    ......

    翌日,天色刚亮,自池阳城涌出一大队骑兵,此正是刘义真帐下二百轻装简从的‘具装虎斑突骑’。

    二百骑兵,护着两辆马车,自池阳至咸阳的官道上飞快疾驰。

    打头的乃是刘义真桂阳公府典卫令刘乞。

    他的旁边还有杜珏、裴禹二人。

    两辆马车,一辆载着刘义真,一辆则载着受伤的王镇恶。

    如此匆忙的南还长安,除了渭阳之事已经安排妥当,更重要的是赶回长安决定武关道设伏的将领。

    此时的安西将军府内,能打的,还能用的,刘义真全都给安排了。

    唯有武关道,人选迟迟未定。

    眼见着拂拂虏南下之势愈发猛烈,刘义真不敢再在池阳逗留。他必须尽早赶回长安,与王修商议设伏武关道的将领人选。

    阻击拂拂虏之战,任何一环都不能有差池,必须由身经百战的老将率领,方可保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