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小卒崛起 » 72:决战(1)

72:决战(1)

    “八旗的勇士们,敌已力殆,破壁就在今日!

    勇敢进击吧,用你们的热血和勇气,去争取属于你们的荣耀!”

    “不好,清军又摸过来啦,速速迎敌!”

    “弟兄们,清军已钻入包围圈,都随老子杀啊,一个都不能放过!”

    双方犬牙交错,交相缠斗,险况迭起;有时不到十里的范围内,就有三对人马于茂林,于河畔,于山坳间捉对厮杀,惊心动魄。

    顺军最大的劣势仍是两只……嗯,不能说猪队友,是弱队友拖了后腿;但也有两大优势,其一,阿济格犹欲速战速决,而联军且战且退,后者可以充分利用复杂地形与之周旋,以此来拖延时间。

    无论战局多复杂,请一定要记住,拖延时间乃是此战真正核心要旨。

    其二,刘芳亮和袁宗第两只主力化整为零,专门猛戳清军屁股。

    对清军包饺子的企图暂时还未能得逞,却意外形成南北各卷一只春卷的模式;两根长达数十里,排布成巨大八字喇叭状的“春卷”滚滚向西移动。

    转眼间,便到了顺治三年五月中旬;经过一个多月熬战,联军已折损约三万六千人马,其中顺军一万六千左右;清军折损两万三,其中八旗军七千(含满洲八旗五千)!

    双方兵力由之前约二比一,变成了约八比三。

    加上气候渐热,这对生活在辽东苦寒之地,身着棉甲的满洲八旗渐成了一种折磨。

    “本王决定,立即将李立小儿的悬赏金提升至黄金二千两,无论活擒还是毙其命者皆封侯爵!”

    夜幕降临,一处山脚下,只穿了一副锁子甲,已从战俘口中得知此战实际操盘手究竟是哪位高人的阿济格颓然坐在地上,冲一干正吃着干肉的随行八旗将领挥舞拳头,焦躁不已的咆哮道。

    好家伙,李立的悬赏筹码已盖过了李过,高一功,田见秀!

    但众人听了,皆颌首赞同。

    因为李立确实值这个价。

    打了一个半月,清军速战速决的企图早已幻灭,除了改变战术初期,其余时间一直处于被动状态。

    且绿营兵越打越少,很快就该轮到八旗军身先士卒了。

    满洲八旗满万则不可敌,若折损过万同样也不可承受!

    更重要的是阿济格欲一举剿灭李过高一功的计划,已变得不太现实。

    你说李立值不值这个价?

    如果算上歼灭勒克德浑,克荆州,取武昌的帐,这个价还太低了呢。

    对手开出如此高的悬赏,立志成为清廷头号公敌的李立,确实是该得意一番的。

    阿济格咆哮完了,又焦躁不安的望向东面。

    探马回报,何腾蛟已蠢蠢欲动;南昌金声桓也派人赶来捎过话,言北上明军势大,士气旺盛,仅凭自己的人马难以抵挡其过境,更无法阻止何腾蛟十万之众过江。

    顺天府的多尔衮也火速派人送达最新指示,令这位“灭寇大将军”务必在六月前解决掉李过,高一功,然后迅速调头,一举歼灭何腾蛟部。

    所以,他阿济格现在压力山大啊。

    “报,大将军,前面十五里处又发现李过父子身影,身边只有两千人护卫!”这时,有暗哨飞马来报。

    阿济格一听,猛的蹿起,马鞭戳指一名正在啃肉的甲喇额真,厉声喝道:“图阿多隆,快别吃了,速速带领你的勇士们去砍下李过和李立的人头!”

    “嗻!”图阿多隆慌忙扔了干肉,快速召集部众。

    阿济格现在不会放过任何一次追剿李过父子的机会,虽然这种机会已出现过三四次,每次都成为水中花,镜中月,但他还是要竭尽全力去捞一捞。

    “擒贼先擒王”,“毕其功于一役”可能是他最后的期盼和心理寄托。

    只是他每捞一次,都会折损人马,还被迫向西拖行一程。

    此时,清军距离武昌城已有一百五十里之遥了。

    “不好,清军又追杀过来啦,快快护着毫侯撤走!”一名暗哨急匆匆赶来禀报,正在啃干粮的李过等人连忙起身,跨上马,在两千人护卫下往西急奔。

    哒哒哒……

    扑扑扑……

    图阿多隆率千余人马趁夜匆匆扑到李过的准宿营地,早已不见对方人影;“满狗们,速速拿命来!”但是,两旁的密林中却突然杀出数千顺军,左右夹击。

    前后也迅速拉起了十数道绊马索。

    “轰轰轰……”

    “嗖嗖嗖……”

    虽然顺军的铳弹和箭矢很难破棉甲,但对对方的心理震慑还是有的,如此密集的发射,射到敌面部的概率也是有的。

    这也是古代两军交阵时,都会先向敌阵没头没脑狂射一通箭矢的原因。

    “弟兄们,杀满狗啦,一个都不能放过!”

    顺军先射了一波铳弹,又狂射了几波箭矢,才手持钩镰枪,和各种重器哗啦啦杀了过来。

    待阿济格率领后续人马赶来时,地上已躺下三百多具八旗勇士的尸体。

    而顺军早已借着夜色和密林,溜得无影无踪了。

    还有什么诱饵比李过父子更香,更能令阿济格一往无前往西边挪的。

    就是这么玩的。

    夜色中,李立骑马匆匆西行。

    他不时还抬头望一眼远方,目光穿过重重夜色,望向六十多里外那片漆黑深邃的虚空;距天炉之炉底已经不远了。

    在两千人明护,两处暗兵暗护下,众人行了二十来里,才正式宿营。

    四日后的己时,李立随众抵达荆门北部,他终于望见了远处天地交接之处,那条蜿蜒起伏,一眼望不尽头尾的大山脉。

    大洪山,江汉平原上最大的山脉,山势由西向东,呈月牙形蜿蜒起伏,主峰海拔近千米。

    此山也叫绿林山,乃是新莽时期绿林起义的的发源地,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发祥地;史称“光武中兴,兆于绿林。”

    绿林好汉一词也来源于此。

    而那副天然形成的巨大月牙,正是天炉之炉底!

    此乃李立亲自设计,欲在此合围清军,与之决战的地方!

    “只是双方现在呈春卷状滚滚而来,能否实现合围还是个大问题。

    还有,逡巡于黄州鄂州的何腾蛟此时该顺江而下,进发南京了吧;否则去迟了,就抢不到好肉了……阿济格得知后,必定会迅速撤兵,如此这场决定顺军前途命运的关键大战就算打赢了……”

    “不好,前面有敌人埋伏!”李立正思索着,身旁的李来亨突然大喝。

    李立怵然一惊,慌忙顺着他的指头望去,只见远处草丛里,突然钻出一大波拿着各种武器的土匪,有粗布麻衣,脚穿芒鞋的,也有头戴斗笠持鱼叉,还有穿兽皮拿猎叉的,目测约有千余众。

    李来亨催马向前,大刀一横,凛然怒视。

    两千随军也迅速行动,护住了李过和李立。

    “李大帅,莫要紧张,都是自己人啊!”这时,又钻出一个虬髯戟张,相貌粗犷的魁梧大汉,挥手大喊道。

    李过定睛一看,竟是一个多月前领三千人马侧击李成栋部右侧,却遭遇五百八旗重甲,一触即溃,落荒而逃,下落不明的荆门绿林山黑云寨寨主赛张飞。

    敢情这厮觉得抗清这活实在不好玩,偷偷率余部跑回来干老行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