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小卒崛起 » 71:狮子大开口

71:狮子大开口

    这只冒冒失失闯到眼皮子底下的一千八旗精锐,除了十来个情急之下跳入河里,顺流而下了,其余的皆被歼灭。

    能团灭一千八旗精锐,绝对算一桩不小的战果。

    但顺军也折损一千六百多人,李立的三千精兵一战即残,出了大血;兴奋激动过后,他难免有些心痛起来。

    “哥,你杀了多少满狗啊!”临时调来当副手,正职还是标兵营都尉的李来亨,拎着血肉模糊,捶柄都弯成麻花状的重锤,大步踏近,没心没肺的兴冲冲问。

    “十一个!”坐在石头上,用树叶默默擦拭斧子血迹的李立没抬头,瓮声瓮气的应道。

    “俺杀了三十八个!”李来亨抖了抖锤,颇为得意的炫耀。

    “小子,别太得意,杀得未必全是满狗,也含蒙古鞑子和汉奸的。”有部属全力协助,战果还不到人家三分之一,虽然有原因,但李立还是这般悻悻然道。

    “管他娘的,能杀八旗军就是痛快啊!”李来亨哈哈一笑,又转头四顾,颇有些意犹未尽的嘟哝道:“贼你妈,老子还没杀过瘾哩!”

    “仗还在打,机会一定还有的!“李立停下擦拭,盯着沾了十二名八旗军阴魂,卷了刃的斧子,目中寒芒陡绽,森冷的道。

    “唉,又得憋一阵子了。”李来亨却叹道。

    正这时,李过在一众亲军标兵簇拥下迈步走了过来;火把辉映下,只见他面色怡然,步履轻快,尽情享用了送上门的一千八旗精锐套餐,还聊发少年狂,展示了一番曾名动江湖“一只虎”的风采,心中那份快意自是不消说的。

    他面带微笑打量着两个英气勃勃的麒麟儿,愈发惬意了;李来亨是他打磨好久的一把快刀,一旦出鞘,有此等神勇表现不足为奇。

    李立才华绝伦,无论方略制定,还是战役筹划皆是不出世的奇才,但率部真正参加实战也表现不俗,就纯属意外之喜了。

    假以时日,此子有可能成长为统领千军万马,攻城掠地,独当一面的将帅级人物!

    古往今来,既能运筹帷幄,又能征善战的军事全才其实很少的。

    韩信算一个,李靖算一个,岳武穆算一个,徐达算一个……连诸葛孔明都算不上,张飞,秦琼,韩世忠,常遇春等辈就更算不上的。

    吾儿的潜力当真不可估量啊。

    正美美的想着,李立突然起身,神色悲戚的道:“大帅,此战末将三千精兵拼死搏杀,折损过半,末将现在心痛如刀绞啊!”

    “嗯,此战吾儿……”李过微笑颌首,正欲好生安慰一番,突然想起先前被他毫不留情当面猛怼过的,连忙神色一肃,环视众人,语气郑重的大声道:“此战,帅帐画赞参将李立麾下三千部众立下大功,今折损过半,本侯甚为心痛。

    待大战过后即论功行赏,补齐编员!

    本侯特意破例,李参将可于各营中尽选悍勇之士,于军库尽择精甲,锐戈利器!”

    众人听了,皆满是羡慕的看着李立。

    李立暗喜,连忙顺着杆儿爬了起来,趁火打劫道:“大帅,此番末将所部为保帅帐不失,立下大功,恳请大帅为末将扩充编制!”

    “那你想要多少人?”李过微笑问道。

    “至少一万五!”李立狮子大开口。

    靠,好大口气!众人皆倒吸了口凉气,

    须知即使在顺军鼎盛时期,能统兵过一万五者,至少是征战多年果毅将军伯侯级的人物;何况现在顺军尤处低谷期,此战过后还会减员不少的。

    这一仗你小子撞了狗屎运,本质上就是捡漏,未免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

    李过:“………”

    李立察言观色,挠了挠头,改口道:“嗯,确实,末将也觉得一万五有点多啊,那便改成一万吧;但至少要有三千骑兵!”

    众人继续倒吸凉气。

    李过继续:“………”

    哒哒哒……正这时,一骑举着火把疾驰而至。

    骑者翻身下马,语调悲戚的禀道:“毫侯,果毅将军龙山伯马重禧因箭伤过重,于一个时辰前过世了!”

    什么……众人骤闻此噩耗,顿时都震懵了。

    李过更是如遭晴天霹雳,呆立当场。

    龙山伯马重禧乃军中老资格,一直跟随李过征战;襄阳建制时,李过任后营制将军,马重禧和张能就是其麾下两员猛将;二人出生入死,一起经历过无数险战恶战,情同手足,战友情极深。

    半响过后,只见李过眼圈儿一红,猛的转身,拨开人群,跌跌撞撞朝帅帐奔去。

    众人唏嘘着,连忙跟上。

    这突如其来的噩耗,也暂时终止了李立欲大幅度扩编部属的野心。

    顺军核心骨干马重禧的战死,对军心无疑是有打击的。

    但亲密战友的死,对李过的打击更是沉重。

    他悲痛难抑,一宿未眠。

    鉴于昨夜突遭袭击的凶险一幕,他强忍悲痛,当机立断,令战事联络员速速告诫各部主将,务必防护好自身安全。

    在空前纷繁复杂的战局面前,清军指挥体系不可避免出现了纰漏,但阿济格“欲破天炉,必先破炉壁!”的策略无疑是正确的。

    联军为保持天炉基本形态,不得不一路扩撤,同时也一步步继续朝西面欲设的炉底方位靠拢。

    两军在扩大的八字形喇叭状南北两条战线上,交缠厮杀,耍尽各种手段,激烈惊险,险象环生。

    正所谓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

    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短兵交战模式,虽不如阵地野战那般气势磅礴,但更为凶险刺激。

    好几次,炉壁岌岌可危,甚至有一次清军已成功破了南边炉壁;但被高一功率领嫡系主力一通拼命搏杀,给强行补上了。

    满洲八旗军虽有在复杂地形中小规模作战的天然基因,但顺军曾打过那么多年游击,这一点也丝毫不逊色。

    双方针尖对麦芒,斗得紧张刺激,如火如荼。

    顺军最大的劣势还是在于两只……嗯,不能说猪队友吧,算是弱队友拖了后腿,但也有两点优势。

    那便是一个犹想着速战速决,一个且战且退;后者可以更好的利用地形周旋,拖延时间!

    另外一点,就是刘芳亮和袁宗第两支战前预设好的主力,分散在两路清军后翼,对其一路猛击。

    对清军包饺子之势虽还没有形成,但却意外形成南北各卷一根春卷的模式。

    就在荆楚大地,两虎恶斗,分外眼红之际;隆武天子朱聿键于本月二十五日(还是推迟了七天)在福州焚天起誓,御驾亲征,指挥水路五路大军,合计八万余众,浩浩荡荡,气势汹汹,剑指南京!

    家底弱小的鲁监国为抢分一杯羹,也组织了一万五千人马,于四月二十八日出兵了。

    但精明奸诈的何腾蛟却不急不躁,尤秉承着阿济格被联军拖离武昌城西面两百里之遥时,才是他最佳出手时机的宗旨!

    但不管怎么说,明廷欲趁虚光复南京的大手笔,终于是蘸饱墨汁,并划下貌似浓重的第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