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小卒崛起 » 54:李成栋的自白

54:李成栋的自白

    是夜,湖广总督府大堂,烛火辉煌,人声喧哗。

    在李过主持下,顺军核心人员连夜探讨天炉战法之可行性;作为此战法剽窃者,李立自然也要跟着熬夜,而张鼐和吴汝义借故头有点不舒服,早早回去睡了。

    众人激烈争论到午夜时分,方基本接受了,但之前议定的阻击战还是要打,作为天炉战法的前奏,最大限度拖延时间。

    众人起了身,打着哈欠,三五结伴离去,此时皆已收起倚老卖老之心态,暗叹李立后生可畏,不得了,真不得了啊。

    李过独自静思了一会儿,才出了大堂,沿路兴奋的想,“没想到立儿于战术一道也如此厉害,真乃吾之麒麟儿,天为大顺降奇才也!”

    “笃笃笃……”刚刚关上房门,门就被人敲响。

    “谁?”

    “义父,是我。大哥来了,说有点要紧事想找您单独谈谈。”

    “哦,速速放他进来!”李过还道李立又有何奇思妙想,连忙唤道。

    一柱香工夫后,李立皱着眉头出来了,藏在花坛边的李来亨连忙蹿出来,问:“如何,义父答应让俺们领兵出战没?”

    李立点点头。

    “还是哥面子大!“李来亨大喜,又连忙问:“可领多少人马,一万有没有?”

    李立摇摇头,“只有三千!”

    啊……李来亨顿时大为失望,“只三千啊,实在太少了。”

    “哥还没说完哩。”李立摇头叹道:“这三千人马的任务,还仅仅是阻塞江道而已啦。”

    “啊…唉……俺们真是太屈才了!”李来亨顿时如遭冰水兜顶,心都凉了一大截。

    巳时时分,李过便开始下达各种军令。

    如此大规模的一场会战,准备事宜极其繁琐,有些可能还要根据实情进行调整;任何疏忽和准备不到位,都有可能对战局产生重大影响。

    李立和李来亨悻悻然接了军令,悻悻然退出大堂,带着一些亲信出了总督府

    “兄弟,莫要垂头丧气,此番到底是开了个好头。”李立见他闷闷不乐,便笑着劝道。

    “真搞不懂,义父为何如此小觑俺们!”李来亨颇为不满的道。

    “不是小觑,是爱护!”李立立刻纠正。

    “俺知道,但俺们都十八岁了啊……”李来亨哀叹。

    李立冲他眨了眨眼,低声道:“将在外,帅令有所不受,咱们觑个机会,猛莽一回便是了!”

    李来亨心领神会的点点头。

    出了城,来到营地,二人点了三千精兵,便指挥他们忙和起来;收集民船,上山采石,砍伐树木等等。

    田见秀,高一功,刘芳亮,袁宗第等人也各领了任务,忙碌个不停。

    第二天下午,刘芳亮便率领顺军两万,明军八千,朝西北方向而去,去布置阻击阵地了。

    因为李过的英雄帖,在抵达武昌后就已广泛发出;傍晚时分,盘踞汉江水域多年的水盗“浪里神蛟”周天云率领人马赶来助战了。

    虽然只有两千人,但毕竟开了个好头。

    李过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热情款待,自是不肖说的。

    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几年饱受战火蹂躏的武昌居民见联军大小动作不断,都条件反射般大为惊慌,纷纷奔走相告,“瞧这情形,莫非清军又要杀回来了,这才几天啊,武昌城莫非又要变天啦?咱们的鞭子又要编起来了么……”人心惶惶,提心吊胆,怔忡难安。

    有些家资丰厚的,已盘算着阖家跑路了。

    压根一点儿太平光景都没有啊,这武昌城是真不能再呆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

    只是这番来的可不是一般的风雨,而是狂风暴雨,惊雷猛电!

    ……

    哗哗哗,哗哗哗……

    清顺治三年,大西大顺三年,南明隆武二年三月中旬。

    湖口江面,天风浩荡!

    一支搭乘数百只大小战船,延绵十几里,绿旗猎猎招展的清军,正舳舻相接,漫江而上。

    身躯雄伟,头戴兜鍪,身着甲胄的李成栋手扶战刀,昂然立于船头,眺望武昌方向;此时此刻,他的心情颇有些复杂。

    既有帮大清帝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也有与昔日一干袍泽再度兵刃相见,大杀一场的欷歔和感慨。

    李成栋,字延祯,号“虎子”,“李诃子”,早年随高杰为盗;崇祯八年,高杰拐走李自成的老婆邢夫人,归附明廷;其也随之降明,成为屠杀起义军的刽子手。

    弘光元年,高杰最风光时,李成栋位列其手下八大总兵之一,镇守徐州。

    后骄横自大,目中无人的高杰赴睢阳总兵许定国(据说此人乃后世某地产巨亨许老板的先祖)设下的鸿门宴,被割了脑袋;高家军群龙无首,一片混乱,面对汹汹逼近的多铎大军,李成栋毅然选择了降清。

    随多铎和弘光朝兵部尚书张存仁征江南,参与了嘉定三屠等多场人间惨剧,用江南汉人的血染红了自己的红顶子。

    “唉,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就十三年了,老子与他们厮杀了差不多十年!

    人生真如白驹过隙啊,转眼间,老子已年过四十。

    一只虎,翻天鹞,蹿天虎,白马银枪……说句实在话,老子是真心佩服你们,但此番总该有个了断了;只要你们肯投降,某一定尽全力保全;若你们一心寻死,某也会亲手埋了你们,免被那野狗猛禽打了牙祭。”

    只见他神经质的喃喃自语道。

    江风拂面,棱角凸凹,状若夜枭的黝黑面孔,看起来颇有点深沉沧桑,黯然悲惜的意味。

    突然,他神色一敛,眸中精光绽放,又颇为不甘的喃喃道:“世人皆唾骂老子是汉奸,唉,真是冤枉啊,仅凭老子就能抵挡多铎大军么!难道老子不降清,刘泽清,刘良佐,田雄,马得功他们也不降么!

    难道稀烂的弘光朝廷,能担负起挽天倾的重担么!

    都说老子屠嘉定,屠昆山,屠松江……杀汉人太多,实在是天大的冤枉,没有我李成栋,照样有张成栋,刘成栋,马成栋来干这事!

    你说江南这些平民,奈何要反抗?你说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奈何将头发看得如此重要,剃了发多凉快啊,留着头吃肉喝酒,吟诗唱赋不好么,都是些榆木脑袋,读书读傻了吧……”

    正为自己的累累血债暗自辩解着,这其实是所有助纣为虐者寻求心理平衡的一贯伎俩,否则就可能会疯掉;哒哒哒……这时,只听马蹄声响,一骑沿左边江岸迎面疾驰而来。

    “咴……”骑者勒马,弯弓搭箭。

    “嗖!”一只箭羽钉在一只护船甲板上。

    一箭射完,骑者拨转马头,匆匆疾驰而去。

    “将军,有信报!”一名亲军接过递上的信报,匆匆交给李成栋。

    “念!”识字不多的李成栋大手一挥。

    “据探,前面鄂州黄州一带,发现大股明军,莫约十万余众,像是明湖广总督何腾蛟的人马,不知是意欲取二城,还是阻截我军!”

    李成栋哈哈一笑,嚣张的道:“攻取鄂州黄州,不关老子的事;何腾蛟手下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谅他没胆量敢对老子动手。

    按原计划进军武昌,勿需在意!”

    “诺!”

    行了半日,又听哒哒哒马蹄声响,一骑沿右边江岸追了上来。

    “咴……”

    “嗖!”,骑者以同样方式射了信报,又调头匆匆而回。

    “禀将军,征南大将军的人马已快到九江!”

    “赶得好快,大军加速前进,剑指武昌!”李成栋挥手大笑。

    “诺!”

    当真是胆子大,抑或是对明军战力有深入了解,李成栋视鄂州黄州一带的近十万明军若土鸡瓦狗,潇潇洒洒的溯江而上,直趋武昌。

    一路过湖口,彭泽……鄂州,黄州……在距离武昌城一百三十来里处时,又有探马送来信报。

    “禀将军!前面六七十里处,发现了一股顺军,正在打桩淤石,欲阻塞江道!”

    李成栋一听,微微哦了声,随即沉声道:“很好,李过,你我终于又要交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