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小卒崛起 » 43:国难财

43:国难财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明末清初的武昌虽贵为湖广首府,但毗邻的汉阳府并不归其直接管辖,而汉口还只是汉阳府下辖的一座县城,加上限于当时城建水平,自是远没有后来“两江交汇,三镇鼎立”之大武汉那份大格局,大气象。

    反倒武昌城数年间惨遭各方大佬蹂躏,一派破败凋敝之景象。

    街道虽然宽阔,但店铺酒肆开张率并不高,行人也并不稠密;成年男子脑顶后拖着一根丑陋的细辫子,身穿长袍马褂,有的还戴着瓜皮小帽;反倒是女人仍梳汉髻,穿汉服;小孩也未剃头,穿着汉式童服。

    清军入关后不久,多尔衮即下达剃发令,遭到北方各地民众强烈抵制,不得不暂停。

    去年春夏之际,大顺政权和弘光朝廷先后土崩瓦解,多尔衮狂妄自大,以为天下已定,再度下达剃发令,同时变本加厉配搭上易服令。

    清廷宣称什么“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剃发易服乃新朝第一严令,泰山可移,此令断不可动!”,以及喊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等杀气腾腾的口号。

    再度激起各沦陷区民众激烈反抗,清廷的应对方式极简单,极粗暴,就是举起屠刀,杀杀杀!因而闹出“江阴八十一日”,“嘉定三屠”等人间惨剧。但各地民众的反抗至今未息。

    多尔衮的态度和手腕虽异常强硬,但也并非一刀切,而是有十从十不从的原则。

    比如男子必须剃发易服,而女人则可保留汉式旧习;成年男子没得商量,而小儿暂时不必等等。

    “兄弟,听说堵胤锡昨晚又去勾引你了?”赵立正皱眉打量着繁华不再,有些碍观瞻的市容,一旁的李来亨突然神经兮兮的问道。

    赵立微微一怔,很诚实的点点头。

    “他是如何勾引你的?”李来亨紧盯着他问。

    “也就是要我拜他为师,跟他学什么圣贤之道,什么修身治国平天下之类的。”赵立很诚实的说道。

    “哦,那你从了没?”李来亨继续问。

    “废话!老子历来喜欢野路子,讨厌读书,尤其是劳什子的圣贤书!”赵立瞥了他一眼,哈哈笑道。

    “俺也是!”李来亨也放心的哈哈一笑,“乱世读书有个屁用啊,横刀立马,驰骋沙场方为真豪杰!”

    随即打量了一下赵立的身板,真诚的邀请道:“要不,你跟俺学练武吧!”

    说着,还炫耀似的轮了轮胳膊,臭屁的道:“你常夸俺身材好,都是练武练出来的!”

    靠,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有人想收咱为干儿子,有人想收为学生,还有人想收为徒弟。

    咱就这么抢手么。

    李过堵胤锡是长辈,就不说了;而你李来亨,咱可是一心想调教你呢。

    “咚咚咚……”

    “咚咚咚……”

    “街坊邻居们,这武昌城又换天啦,该拆辫子,穿回汉服啦!督师大人有令,三日内必须拆辫蓄发,换上我华夏冠服,违令者按清廷奸细处置!”

    赵立正哭笑不得着,这时前面街面突然传来一通锣声,有人放声吆喝着。

    二人连忙抬眼望去,只见一队头戴漆布冠,身穿皂隶服,手提水火棍的衙役走了过来,领头的那位东张西望,扯开嗓门吆喝,身后两人配合着敲打铜锣。

    街上百姓被惊动,纷纷张望过去。

    随着衙役渐渐走近,便有人摘了瓜皮小帽,开始拆辫子;很快,其他人也纷纷跟着效仿。

    赵立瞧在眼里,颇为欣慰的微微颌首。

    虽然拆过的辫子如一蓬狗尾巴草般黏在脑顶后,也相当难看,但我汉人怎么可能服满呢?只是暂时屈服于满虏淫威之下,满虏的统治根基那是相当松垮。

    也是的,武昌城沦陷才一年时间不到。

    但遥想两百六十多年后,却有不少汉人百姓为保住头上的那根辫子,殊死反抗,以命相搏,哭爹喊娘着誓与大清国同生共死;他心中就有些滋味难明了。

    那份奴性的养成,当真是匪夷所思。

    历史的荒诞与搞笑,令人叹为观止!

    “黄哥啊,小弟有句话,不知该不该说!”这时,街边有一名后生扯开嗓门叫道。

    “说!”领头衙役停下步子,斜眼瞥着他。

    “黄哥,你们当官的咋说,咱们就咋办!但小弟想问问,今日拆了辫子,来日会不会再编起来呢!”

    “对啊,枣哥儿这话问得好!”立刻有几人起哄。

    领头衙役怔了怔,摇了摇头,“咱也不知道,上面老爷们说咋弄就咋弄,你们照办便是。记住,违令者以清廷奸细论处,含糊不得的!”说完,一招手,吆喝着带着队伍走远了。

    枣哥儿正与人窃窃私语,突然瞥见一旁剃头担子边蹲着一个笑呵呵的小哥,立刻指着骂道:“瞧你小子乐的,日后若再剃发,你小子又得大赚一笔,是不是!”

    剃头小哥也不否认,理直气壮的叫道:“有生意谁不想做,有钱谁不想赚啊!”

    见众人一通哄笑,他便更来势了,指着对面一位布店老板叫道:“咱只是赚点辛苦小钱,周员外卖布,怎么易服,他都赚大了!你们瞧,他笑得可比咱还开心,嘴都合不拢哩。”

    众人又是一通哄笑。

    “唉,这算是发国难财么?”赵立摇头叹道。

    “这等人忒无耻了!”李来亨点指着那两人忿忿道。

    赵立拍拍他的肩膀,语气平静的劝慰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我等立志抗清的豪杰之士,当有这份气度!”

    李来亨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在一大彪标兵护卫下,二人来到城南仓库,库兵头头一见这等架势,连忙满脸堆笑,点头哈腰的迎上来,又是请坐又是请喝茶的。

    “有没有遂发枪!”赵立一摆手,直截了当的问。

    “小的这儿没有,佟总督的护军倒是有几十杆,都带走了。”

    李来亨脸立马一沉,怒道:“还什么狗屁佟总督,早跑啦!现在武昌城是李大帅说了算!”

    “那是,那是!”库兵头头吓了一跳,慌忙点头赔笑。

    “带咱们去看看鸟铳!”赵立又一挥手。

    “好,好,二位这边请!”

    在库兵头头殷勤介绍,亲自示范下,赵立检验完这批鸟铳,按正常手续挑了几杆最好的,以及数百发铳弹,几箱火药;再检验了其他兵器,便带着李来亨离开库房,穿过一条街巷,朝城头而去。

    “兄弟,这鸟铳虽然威力不小,但发射起来比较麻烦,阴雨天还不能使,还不如多练练弓弩!”李来亨满是不解的说道。

    赵立笑了笑,也没说什么。

    在他的建议下,李过很大度的按战前约定,让明军占领城南和城东;既然实惠悉数已得,照顾一下人家堂堂何督师的面子又何妨,何况还要人家当炮灰的呢。

    虽然这炮灰材料太次了些,但总归胜于无。

    上了城南头,赵立沿着炮台依次看来,最后停在一尊体型最大,炮管最粗最长的西洋重炮面前,饶有兴致的观看,询问,并兴致勃勃的让人发射了几发。

    他得出的结论是,这等发射实心弹的西洋重炮不过就是加强版回回砲,发射频率慢不说,炮管寿命也有限(好不容易整出一根,少则大几十发,多则一两百发,就报废了,也就一两场战役的寿命),且笨重不便搬运。

    但在一定时间内,一定数量集中起来玩,攻城效果还是杠杠的。

    大明朝向西洋人购买,自制的,加起来大大小小西洋炮曾达近两千门,最后还是亡国了。

    可见这玩意儿,真不是左右天下格局的所谓神器。

    但日后反攻,可有不少攻坚战要打,重量级的西洋炮还是越多越好。

    逛完了炮台,二人下了城头,在街上包了一家三层楼的酒馆,众人吃过后,便打道回府。

    路经一间杂货店,赵立特意买了几大袋白砂糖。

    没错,就是白砂糖!

    见他这么喜欢吃糖,李来亨颇有些意外。

    回到总督府,让人将鸟铳,铳弹火药,白砂糖悉数提进厢房;午寐过后,李过便遣人来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