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太子朱标,还要为天庭打工 » 第十七章 抓捕行动

第十七章 抓捕行动

    庙中那些和尚,一早都进衙入棚,念经作法。九黄、七珠也都不带防身兵器。念完经后都去棚内吃饭。

    守府、县公,则在合计,到晚上如何捉拿九黄七珠。等到天黑点灯之时,僧尼都上法堂。正位是九黄。左右接的是别的僧人。朱标就在九黄身后坐定。这两三日,都是这样的,九黄也习惯了。

    又过一天,振公暗中挑好人手,外穿长衣,内穿绑身小衣,暗带兵器,跟随朱标左右,好捉拿凶僧。尼姑七珠那边也照样办理。振公也照朱标的方法行事,专坐在七珠背后;台上也跟随两人伺候。只等施公那边动手,这边也就动手。内外埋伏停当,专等号令,一拥而入。

    另一边二个衙差去到庙中,准备捉拿十二个贼人。二衙差走到庙中,两个小和尚一见带笑道:“两位穷大哥,你们不打扫佛殿,往那里去?”

    公然说:“你有所不知。昨日听见城中吴乡宦家放粥,我们想着早点去,结果只给了点子稀汤。”

    小和尚笑盈盈道:“你们运气不好,我们给你们送菜,找不到你们,就留到到晚上吃罢!你二位先上楼打扫。”

    二人一听,连忙答应下来,正好趁机打听贼人的消息,好下手捉拿。随即取了苕帚、簸箕,上楼打扫。渐渐天晚,十二强盗正要上楼聚会饮酒。

    两公差将楼打扫干净,强盗们上去坐好饮酒,猜拳行令,一直到三更时分,都吃得有几分醉了。因为等九黄回家再饮,商量要去打劫一番。二公差趁机将蒙汗药浸在酒壶中。二公差又耍哄小和尚取酒莱,趁机把小和尚绑个结实,嘴里塞上棉花。

    二公差转身叩门,又到厨房。众僧个个贪杯好饮,一见二人,说:“穷大哥,帮我们张罗酒菜,谢了。”英公然、张子仁同说:“必须得。”

    出了厨房到楼下,听上面还有人说话,知道蒙汗药药性还不到时候。二人心中暗自着急说:“此时县衙还没派人接应,这可怎么办?”

    此时县里,三更时分,朱标看棚里内外埋伏兵役很多,专等号令下手。朱标一看,使了个眼色。手下衙役心下明白,就知道要叫动手了。又送眼色给其他人。公差们不敢怠慢,走到凶僧背后,猛然把九黄连腰抱住,滚在台下。各人各持铁尺短棍,乒乓一阵,把九黄两肘两腿打伤,难以转动,用绳子捆的结结实实。

    振公那边,见众人大乱,也就动手。振公猛然站起,使出饿虎扑食的架式,把七珠后腰一抱。七珠用力挣扎,二人一齐跌倒。七珠刚想要跑,两个公差扑上。手持铁尺,当肩一下。七珠空手,难以躲避,打得双眼发昏,跌倒在地。振公趴起说道:“好厉害!淫尼力大。”叫公差把她捆住,振公这才放心。淫尼满口混喊,振公令人打了她一顿嘴巴,淫尼不敢喊叫,其余僧尼也不敢转动。

    朱标和振公一起带领兵役,打开北门,打着灯笼火把,一路到莲花院庙内。庙里的公差等得心急,只见远远一片灯光,就知城内人马来了,说道:“我们快去迎接!”二人往前紧跑几步,迎着跪下报名。

    朱标带笑问道:“你二人办的事情如何?”二人随即将事说明。朱标一听大悦,叫声:“振公,你我先守住山门。叫他们二人带了兵役进去,将强盗拿住。其余众僧全部捆绑,一同回衙。”

    振公答应,吩咐公然、子仁:“带兵五十名进庙,将强盗与众僧捆绑,抬进城去,重重有赏。”

    二公差领兵一拥而进,直至玉皇阁。十二个贼人都被蒙汗药治住,全部被擒。又领到厨房,剩下的僧人醉卧在地,登时被擒。朱标和振公下马进庙,吩咐带上众贼寇与僧人问话。公然说:“众寇被药酒所迷,尚未醒来。小和尚明白。”

    朱标说:“带上来!”二役走至空房,把小和尚带到二为官老爷面前。

    朱标用手一指,喝道:“九黄已经被擒,你若不实话实说,立取你狗命!”小和尚听见九黄、七珠被擒,知道不好了,说:“老爷不用动刑,我们都说了。”就将从前怎生进寺,如何作恶,如何奸淫,夫妻如何避雨,诱女进庙内,乱棍打死他男人,把妇人养在庙中,尸首现在庙后……一一说明。

    朱标一听,就说道:“既有妇人,衙役跟去唤来。”

    不多时带到,朱标一看,那妇人泪眼愁眉,形容憔悴。朱标问道:“你是那里人氏?丈夫到那里去了?”那妇人口叫:“老爷,小妇人丈夫,姓杨名进宝,被和尚害死;将小妇人强占在寺。”

    朱标说:“为何不替你夫告状?”那妇人说:“关在空房,无法脱身。”

    朱标又说:“也该一死全节,为何忍辱偷生?”那妇人说道:“小妇人住在罗文路,名叫罗凤英。丈夫生意亏损,无奈投亲。只因大伯住在江都城内十字街前。小妇人同丈夫一起投奔到此。不料至此下雨暂时在山门避雨,适遇恶僧,他无故用棍把我丈夫打死,将奴身藏住宣淫。小妇人无奈,只盼望拨云见日,替夫伸冤,小妇人纵死九泉,也可闭目。”

    朱标一听,也起了怜悯之意。吩咐:“你暂且起来,随本县进城,自有公断。”又吩咐将十二寇并一切人等带着,留兵看守庙宇。分派已毕,两位官老爷一起出庙,上马进城。

    这时忽然来了两个男子,一个妇人,拦马跪倒,口喊:“冤枉!”二公勒马,打量这女子:年纪约有三旬,头挽仙髻,桃面朱颜,腰似杨柳;青衣蓝裤,三寸金莲,杏眼微睁。两个男子:一个相貌凶恶,衣帽齐整;一个口眼歪斜,一身粗衣,白袜尖鞋,睁眼张口,满面发青。

    朱标看罢,说道:“尔等都是告状的么?”那恶人先答应道:“是。……”忽又一人喊冤,说是要告土地。

    朱标吩咐:“一并带走,当堂再问。”回到县衙,朱标带着振公,立刻升堂,振公坐在旁边。

    朱标坐堂,看那告状之人,身穿绸绫,生得清秀,年纪四旬有余,面貌慈善。看罢,朱标道:“报上姓名来,有什么怪事?”

    那人说:“小的姓王,名叫自臣,住在东关,父母亡故。小的在东关作典当生意。我家对门,有座地藏尼庵,女尼在内。昨晚小的回家稍迟,月明当空,约三更时分。小的来至家门首叫门,忽见庵门之上,挂着两个男女人头,吓得小的魂魄俱无,急进家门,将门关上。直到天明,不敢隐瞒。今早尼庵中老尼姑反来怪我。我不得不报。”

    朱标闻言,心中暗想,真正奇事都出在此地。除非如此办法……想罢,吩咐衙役,跟王自臣传了庵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