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写给青春的墓志铭 » 第二十章:一起学文吧

第二十章:一起学文吧

    世界上有5%的幸福,5%的痛苦,90%的平淡。终此一生,我们都为了这5%的幸福,忍受着5%的痛苦,历经着90%的平淡。

    属于实验高中学生们的平淡,是日复一日的早读、晚课,似懂非懂的物理地理,和桌洞里永远做不完的试卷和习题册。

    时间就这样如水般缓缓淌过,等姚林终于意识到它无声的流逝时,已经是期中考试之后。

    付佳终于摆脱了吊车尾的窘境,全校排名500多,整整向前蹿升了300多名。梁超然和吕依浓发挥依旧稳定,以他们的综合成绩,毫无疑问可以进入理科小尖子班。

    姚林的情况却有些复杂,只看文科成绩,他在班里还是仅次于梁超然和吕依浓的存在,但理科却有些惨不忍睹,尤其是物理,只有惨淡的57分。

    在这种情况下,摆在他面前的选择似乎变得很明确:去文科小尖子班。

    当晚他和远在珠三角的父母通了一次电话,在一开始,他和往常一样,进行着无目的的聊天,聊聊学校生活,奶奶身体和小区门口新开了哪些馆子。

    直到妈妈那边快要挂电话的时候,他才沉吟着说:“我们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我的理科成绩一般,文科却能考进我们学校的小尖子班,想问问你们的意见。我记得上高中之前,你们很反对男生学文来着。”

    在等待回复的时候,他的心里不断地打着鼓。对于他来说,父母的意愿最终还是要服从自己的意愿,但尽管如此,他们的意愿还是值得尊重。

    “啊,有吗?”电话那边的妈妈似乎已经忘了自己当初对理科的执着,“林林啊,我觉得,大多数人选择哪条路不重要,适合你的路才重要。毕竟到时付出努力的是你,为选择承担后果的也是你。”

    电话那边这时传来爸爸的声音,“学文好啊儿子,学文以后当官,当记者,当作家,都是体面人。”

    姚林一时间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对于他来说足以决定命运的巨大议题,此时似乎只是微不足道的分岔路口,不值得过分纠结。于是他放下电话,决定顺从潮水自然的流向。

    可学文还是学理,对于整个高一学生来说,是重要性仅次于高考志愿填报的一次抉择。于是当晚,所有的闲谈、电话粥、QQ消息,基本都围绕着这个话题展开。

    成绩稳居年级倒数的刘一邦,木然地坐在床上看着他们热火朝天地讨论,忽然觉得无从选择,既快乐又痛苦。

    在第一次月考之后,他就断了“提笔安天下”的念头,和家里讨论过后,决定继续打球。而他们这些体育特长生,会被一股脑地塞进文科普通班。

    付佳、孙卓、佟开、王垚们的痛苦则在于,有姿势没实质,他们的第一志愿当然是理科,但理化听得越来越吃力。相比之下,文综只要背一背,及格似乎并不难。

    “六哥,文综是不是要比理综简单很多?”佟开问旁边一脸平静的姚林,整个宿舍都已经知道姚林打算学文。

    “对我来说是这样,但是对于韩启星来说,却完全相反,所以我也不能给出定论。文科下限似乎更高一点,不至于一点不会,理科上限更高,你看1班、2班有很多理综270的高手,文综想考这个分数很难。”

    佟开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对于他来说,学文学理其实并不怎么重要,他只是需要通过煞有介事地讨论,来证明自己的合群。

    他心里清楚,无论是学文学理,自己都会处在不上不下的位置,因为成绩好坏在他心里的重要性,甚至还不如学校门口卖奶茶的黑丝姐姐有没有上班。

    付佳正在像狗仔一样打听班里其他人的选择,“据小道消息,目前已知22人学理,3人学文,学文的人是姚林、秦淮和刘一邦。”

    “再探再报”,文卓大手一挥,“帮我问问好学生都选什么,我要看看我将来的竞争对手都是谁?”

    “你的对手是老子”,付佳看着年级排名和自己不相上下的文卓说。

    “梁超然决定学理了,吕依浓那边你问了没有?”这话显然是对姚林说的。

    姚林比他更想知道答案,但他不想去问,似乎已经意识到,自己等到的,将是与期待不符的结果。因为文理兼修的学霸,基本都会默认理科第一。

    林晓告诉过他们,在历年文理分科的时候,1班和2班的大多数学生,都会继续留在小尖子班,只有一部分会下调到理科大尖子班或普通班。他们留下的缺口,会由梁超然和吕依浓这样各班的佼佼者顶上。

    而有条件进入1班和2班却主动放弃,选择文科小尖子班的优等生少之又少。所以文科尖子班和理科尖子班在生源上,存在一定的实力差距。

    久而久之,学校针对这种现象,加大了对理科尖子班师资力量的倾斜,初心是把学校的长板做长,却加固了这种理强文弱的局面。进一步导致了文科对优等生的劝退。

    所以吕依浓的选择,似乎不言自明。

    可犹豫再三,姚林最后还是打了一个电话,接电话的人姗姗来迟,“哪位?”

    “是我。”

    “我知道是你,存了你的手机号,故意逗你一下。”

    “你决定学文还是学理了吗?”姚林的语气,像是在小心翼翼地试探。

    “刚和我妈讨论完,正准备给你打电话呢。我们俩的选择,应该是一样的。”

    “你也学文,为什么?”这个期待的结果,似乎并不是姚林想要的,因为他自己在骨子里,也认可理强文弱的逻辑。

    “和你一样,学不好理化呗。”吕依浓的语气很坦诚,丝毫没有开玩笑的意思。

    电话那头的姚林沉默不语,他在拼命搜索大脑里的题库,可是一时间找不出合适的词汇去应对。

    “我说真的,你应该也看到了,一直以来,我在文理科上的精力分配,大概只有3:7左右,可随便学学的文综,成绩总是和理综差不多。”

    “我再偷偷告诉你一个秘密,其实这一个月以来,我在周末一直在偷偷补习理化,不是我如何刻苦,而是我消化起课堂知识,已经很吃力了。只要带点难度的题,我都做不出来。”

    “我妈说,我们全家都凑不出一颗能学好理科的脑子,她和我爸都是文科生,能够理解我的痛苦和选择。”

    “但是.......”姚林在替她惋惜。

    “人贵有自知之明嘛,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干嘛硬上?我姥爷经常说,是什么人趟什么河,不要自个为难自个。”

    “那以后,要继续做同学了。”姚林的语气变得有些奇怪,听不出是庆幸还是其他的什么情绪。

    “是啊,听同学给你爆个料,上一届高考,我们学校文科考得很差,校长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所以这一届,我们据说是和1班共享主科老师,而文综三科,也专门挑了带过N届高考班的资深教师来讲课。我妈同意我学文,也有这个原因。”

    “消息真灵通,看来以后进文科班要靠你罩着了。”姚林这时才终于恢复如初。

    “没问题,以后你给我当司机,我有一碗饭吃,就有你一个碗刷。”

    说完这句话,吕依浓笑了,姚林并不觉得这个段子有什么笑点,但吕依浓的笑声此时成了笑点,于是他也开始乐不可支。

    后来,他们已经忘了自己为什么要发笑,可笑容却并没有停止,像是在共同庆祝一个喜庆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