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写给青春的墓志铭 » 第六章:秦王绕柱走,我演柱子?

第六章:秦王绕柱走,我演柱子?

    进入高中之后,姚林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他自己把这归结于步入16岁的心智成熟。

    但更合理的解释可能是,实验高中优良的学风对他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重塑。

    姚林所在的三班,一共有54人,30位统招生,14位配额生,10位议价生。班级的前两名是梁超然和吕依浓,姚林排名第38。

    在和吕依浓同桌一周之后,姚林发现对方和自己刻板印象里的学霸不太一样。她会讲段子,开玩笑,吐槽老师,在劳技课上看言情小说,也会把别人眼里珍贵的笔记大大方方地和自己分享。

    她让姚林转告付佳,周二的早上不用洗脸,有人会帮他洗。

    上课的时候姚林才明白,原来头两节是数学课,牙缝宽大,外号“鲨鱼”的数学老师,喜欢把手支在付佳的桌子上,对着下面喋喋不休。每当她的句子里有“bp”之类的音节,就会有口水喷到付佳的脸上。

    而一旦付佳试图低头,就会遭到提醒,“不用看书,我教的做题方法,书上没有,看我。”

    第一名梁超然则完全是另一种风格,八卦的文卓在宿舍里说过,梁超然中考时没有写完作文,结果入学后以1分的分差和两个尖子班失之交臂。

    虽然3个月之后,就会迎来另一次分班机会,但梁超然还是将之视为奇耻大辱。周围的同学,则被当成了耻辱的见证者。

    梁超然不会说一句多余的话,上课的时候,她全神贯注,下课之后,她要么在整理笔记,要么在做买来的练习册。

    有人和她搭话,她置若罔闻;有人问她问题,会遭到漠视;那些不参加高考的科目,她完全没有参与的兴趣。

    梁超然找过吕依浓两次,请教自己课上没听懂的物理题。姚林友善地朝她笑笑,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他没有放在心上,因为坐在梁超然前面的付佳,每天都会遭到类似的待遇。

    姚林在学习上最显著的变化,是一反常态地喜欢上了语文,在初中的时候,他对语文是有偏见的,觉得这是一门投入产出比不高的学科,认真学和马虎地学,分差不会拉得太多。

    他在一本杂志上看过一个故事:作家阿来的文章,多次被选为江苏高考题,有一次一个朋友的侄女,来请教关于他文章的阅读理解,阿来拍着胸脯保证,结果发现出题人的提问他都看不懂。

    从此姚林学习语文的秘诀就变成了:遇事不决,就靠玄学。

    当时,姚林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苏轼,因为他几乎可以被写进任何一个作文主题里,苏轼可以豪迈,苏轼可以幽默,苏轼可以腹有诗书,苏轼可以热爱生活,苏轼可以兄友弟恭,苏轼可以百折不挠......简直比万能钥匙还万能。

    姚林把贴在语文上的冷屁股变成热脸,有两个原因。

    一是语文老师王丹丹讲得太好了。这个气质略显富态的女人,总是能把诗歌、散文、古典文学延展得更宽阔、更立体。

    比如讲《再别康桥》的时候,她提到了徐志摩和张幼仪、陆小曼之间的爱情,与林徽因之间的绯闻,与胡适之间亦师亦友的关系。她还告诉大家,金庸作品里的表哥,没有一个好东西,而徐志摩,就是金庸的表哥。

    另一个原因姚林始终讳莫如深,那就是学好语文,能让他和吕依浓有更多话题。

    吕依浓不以文青自居,但阅读量却远超一般的高中生。她的阅读口味驳杂,既读《儒林外史》》《三言二拍》这些中国古典,也读《在细雨中呼喊》、《动物凶猛》这些当代著作。

    有一次她带来一本RB作家村上龙的《近乎无限透明之蓝》,看得姚林叫苦不迭。

    吕依浓看着他紧锁的眉头,坏笑道,“看不懂吧,俺也一样。”

    “看不懂干嘛还看?”

    “显得高级啊。”

    姚林认可了这个逻辑,于是硬着头皮继续读下去。

    在讲《荆轲刺秦王》这节课之前,王丹丹显得比以往还要激动,她告诉大家,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体会秦王政这个千古一帝和荆轲这个知名刺客的风范,将委托语文课代表吕依浓,组织大家把这节课的内容排成话剧。

    “同学们可以自愿参演,谁演哪个角色,找吕依浓报名,如果实在定不下来,我来指定。”

    下课之后,付佳一个箭步冲到吕依浓面前,“荆轲一角,舍我其谁?”

    “要是你来演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句唱词,就该变成二人转版的了吧?”姚林笑着说。

    “难道你没有觉得我悠远而且神秘吗?”付佳一边挑眉一边说。

    “荆轲要是晚上动手,以你的肤色,连夜行衣都省了,可惜了。”姚林继续调侃。

    吕依浓一边笑看两人斗嘴,一边表示:“我们还是先等等看,有没有其他同学愿意演荆轲,到时候你们可以竞岗。”

    “来来来,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有谁想演荆轲刺秦,快找吕依浓报名啊,不然我要一人分饰多个角色了啊。”付佳开始吆喝。

    坐在前排的秦淮走过来,“浓浓,我想演秦王。”

    “那我演秦王妃”,刘一邦在一旁接话。

    “我也要演,但我绝对不演荆轲”,文卓似乎在等着别人问他原因,见没有人理,于是接着说:

    “秦王就在荆轲眼皮子底下,这就相当于送人头,他都干不掉,还没有范德彪战力强,要是我动手,绝对不会这样。”

    吕依浓一边听他们闲扯,一边把他们想演的角色记在本子上。

    “你要演吗?”姚林侧过头问。

    “我当然是做导演啦,请叫我吕导。”吕依浓摆了个帅气的姿势。

    “吕导,给我安排个角色吧。”姚林故意发出恳求的声音。

    “好啊,你来演柱子。”

    ......

    姚林看了看原文,发现柱子有两处戏份,“秦王方还柱走”“荆轲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结果,除了姚林要演的柱子没有人竞争外,其他角色都被抢得头破血流。

    吕依浓没有自作主张,她想通过竞演选出合适的人,结果大家嘻嘻哈哈,并不当回事,最后只能由王丹丹来指定:

    刘一邦——秦王政;文卓——荆轲;孙卓——燕太子丹;王克——高渐离;许鹿——樊於期;佟开——秦舞阳;姚林——秦王绕着走的柱子;付佳——被匕首刺中的柱子。

    在表演上,宽厚的王丹丹给了大家很大的空间,表示只要内容不偏题,形式上可以灵活一点,所以在正式表演那天,三班全体师生有幸看到了一出群魔乱舞:

    樊於期被砍下来的头,由一个玩具骷髅头代替,表示就算他化成灰,秦王政也能认出来。

    高渐离击筑送别荆轲,筑被换成了唢呐,因为“初听不知唢呐意,再闻已是棺中人。一路嗨到阎王殿,从此人间不留恋。”

    被吓哭的秦舞阳,在哭的时候不小心挤出来了一个鼻涕泡。

    秦王政在被荆轲追的时候,用陕西方言喊出了“help,help”。

    扮演柱子的两个人,脑袋被装扮成菊花......

    姚林站在台上,不敢动也不敢笑,只好在心里嘀咕,“求求你们,快收了神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