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刹不住的列车 » 第十六章 生死不渝

第十六章 生死不渝

    很显然财富不能让老人返老还童,也不能让老弱病残回到年轻力壮。

    自从母亲上次病愈住院归来,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这一年多里,母亲虽然情绪和病情有反复,但母亲尽一切努力地保持平静的生活,身体健康状况却平静不了,呼吸系统疾病折磨着她,心脏系统疾病折磨着她,不但一直困扰着母亲,也一直困扰着克全。

    母亲的那双小脚,早已不堪重负,支撑不住上身肥大的身躯,每走一步都显得那么艰难。那颗时而快速时而暂停心律不齐的心脏,似乎随时都会因为过度的重负而出现罢工,停止跳动。而那每日需要吸氧的肺功能,也是让人担心不已。此外,母亲那突起的肚子,也是一种明显的累赘,时刻提醒着母亲整个身子不能不要疏忽大意。同时也提醒家人们,往事的不堪重负,带来不可逆转的原由。

    每当看到母亲在不大的老房子里,撑起拐杖撑起身子迈出艰难的一步,每一步都需要母亲用尽力气,忍着疼痛,这不但步步戳痛母亲的心脏,让母亲心速加快,也戳痛克全的心脏,克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满是无奈和心痛。

    母亲平时的为人,邻居们都知道,现在母亲的病况邻居们也知道,他们常在闲暇之余与母亲聊天,让母亲感受到人间的人情常在,让她感受到人间一丝的温暖。由于一次出门迎接邻居,心情一激动一不留神,母亲拐杖没撑住没能稳住身子,一屁股坐在地上,起也起不来,单凭父亲的力气搀扶有些力不从心,幸好邻居在场相帮父亲把母亲搀扶了起来。邻居们心疼她,察看她有没有受伤,察看下来没有大碍,再问寒问暖,再聊起家常。

    母亲那颗关不住的心窗,常常需要打开,常常需要新鲜空气,常常需要与自然互动,常常需要人情之常的交流。母亲吸取上一次没有撑住拐杖的教训,常常撑住凳子走出家门,与隔壁邻居谈谈话,还不忘关心邻居的小孩。这段看似平平常常的往事,母亲始终未对克全提及,或许是母亲自己的需要,自己力所能及的,或许说给克全听反而没事找事引起担心。直到母亲跌跌撞撞走完了生命里程,邻居们追忆时,克全才知晓,已经追悔莫及。如果再回到当时,克全尽全力架起母亲,或者背起母亲走出家门,让母亲看人间看个够,看世界看个够。

    母亲总是那么坚强,从不愿意谈起这一段看似平平常常的往事,她不愿成为家人的负担,不愿打扰克全的工作和生活。她用自己的方式,竭尽全力去应对生活的困难,去应对自身的困难,不依赖他人,独自承受着人生中的一道道难关,独自迈过人生中的一道道门槛。

    克全惭愧过曾经也努力过。他也察觉到父母在老房子呆久了,不是不耐烦就是会木头木脑,沉湎加速。他知道已经很久没有带父母出去走走,一起感受那份自由和阳光了。他明白,如果再不做点什么,或许会错过与父母最后共度的一段时光。

    冥思苦想克全拿不出可靠的主意,因为母亲的身体状况成了他最大的阻碍。几步之遥的门槛,对母亲来说已经成为遥不可及的距离,跨出门槛更是一大障碍。克全来到父母家,亲眼目睹母亲她那上身大腿脚小,上身胖腿部细,在小小的房间里挪动身子,弯着腰、扶着床边、扶着凳子桌子、才能挪动步子,怎能不让人难过,怎能不让人心疼。怎能不让人拿不定主意,怎能不让人怀疑母亲一旦出了家门,一旦在大街上出了事故,生生死死就在一刹那。

    慧心的母亲不会对不起时间列车百折不回,不会让时间白白流逝,不会坐等生命慢慢消逝。比克全先拿出注意,先谈出想法,对克全说出了她的心愿:在这么小的房子里走路已经发生这么大的困难,如果从二楼走到楼底,每一格楼梯都将成为每一个障碍,不仅困难重重也疼痛重重。什么时候能搬到楼下住就最好了,就能进出方便多了,也能坐上轮椅去门外的花园散散心,感受外面的阳光、感受空气的新鲜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母亲的想法恰当,话语里充满了期待和向往。

    母亲的心思和想法,她是不想等到一切都晚了,一切希望都破灭的时候再去行动。只要现在生命不息,就有一切可能就有一切希望,就不能让希望湮灭,就不能放弃。

    克全把母亲小小的建议,真是的想法带在了身边,无论上班下班,无论去哪里办事,走过路过不错过任何房屋中介商店,连双休日也经常上街,关心市面上换房的信息。希望把父母家的二楼换到楼下底楼,让母亲出行方便一些。父母在二楼住了住了几十年,阳光充足,现在想搬到底楼也是不得已。多年以前没有想到底楼也有好处的空间,年轻时也没有想到年老时的居住的方便,谁都未曾关心过这些事情,但现在克全明白了父母的这个年纪,该改变一下什么,该做点什么,该上上心了。

    以后,母亲每次与克全见面,总是离不开谈论换房的事。她对现在阳光充足的住房环境不再满意,影响了她的起居生活行动自由,其实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执着和追求。即便年岁已高,她仍希望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享受更多精彩。然而,去换房市场去房屋中介换房并非易事,需要满足诸多条件。母亲的这个想法,似乎并未得到多数房屋中介商的响应,克全对换房市场对房屋中介商谈论多次,发出去不计其数的信息与消息,迟迟没有回复与回应,这不禁令人疑惑,他们究竟在想什么在担心什么?

    面对母亲的期望,克全总是巧妙地绕开,不让母亲失望。母亲每一次和克全谈起换房的事,克全与母亲你来我往扯东扯西,像是在打一场太极拳,轻盈而富有节奏的围绕主题。背后克全暗暗较劲,抓紧时间与各方房屋中介商联络。有一次,他与房屋中介商差点谈拢了一桩房屋买卖交易,但最终因为付款方式和时间差的难题而告吹。这个方案需要父母二次搬进搬出,这对年迈的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再一次,房屋交易差价谈拢。最后对方迷信自己年纪轻轻不愿住进老年人的房屋为由,换房交易半途而废。

    母亲虽然身体多病,但头脑依然清晰。她深知二次搬家的风险之大,明白其中的利少弊多,冒着生命危险来换房不值得。年轻人迷信不愿住老年人房屋,只是年轻人自欺欺人,老年人不会和年轻人一般见识。母亲的头脑清晰,思路清晰,是和她曾在社区里做义工分不开的,她曾以调解员的身份服务着街坊邻里,尽管她的文化程度不高,但她的调节水平甚高,她的威信却远超许多人。父亲的赞誉更是让母亲倍感自豪,他说母亲是家庭的支柱,是社会的基石。

    如今,母亲依然在指导克全换房的事宜,这足以证明她的思维依然敏捷。在这个年龄,许多老人已经开始规划养老院的生活,规划后事的处理,而母亲却在为改善住房条件,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作打算。克全敬佩母亲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对生活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执着。

    但是年纪大的健康状况很难把握住,不让年纪大的身体健康不下滑不太现实,除了让时间静止,让生命静止。而现实是残酷的,犹如一道冷冽的冰霜,无情地打在母亲的身上。她的身体状况已然不再允许她像过去那样自由地活动,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需要特别关照。不要说出门,出门一次只是奢望,对她来说是一场生命的冒险。母亲已经觉得但不愿说,面容上总是带着一丝丝的愁绪,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失落和无奈。

    母亲的身体像拖着生锈的机器在运行,机器颓唐衰飒,零部件破落衰败,修修补补能维持对久是多久,能持续多长是多长。母亲倔强的性格,执着的信念,不念过往不畏将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对于居住二楼换到底楼开启新的一段生活的愿望,念头不会打消,对克全的再三嘱咐也不会减弱。母亲意识到与克全之间为换房的事绕来绕去,却始终无法触及到实质性的进展。这无疑给母亲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让她变得愈发情绪低落。

    没有实质性进展的这段日子,母亲似乎与世隔绝,对克全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提不起兴趣。她的胃口变得越来越差,每一餐都如同嚼蜡,克全猜测这是肠胃蠕动不足导致的消化问题。于是,他特意交代了家政服务人员,每天都煲汤或熬粥给母亲喝,饭菜也煮得软烂易消化。尽管一日三餐进行调理,但母亲的胃口却始终不见好转。

    时间的河流无声无息地流逝着。在一次闲谈中,母亲突然叹息道:“我这腿啊,酸痛得厉害,晚上总是睡不好。白天有气无力,萎靡不振。”她的声音微弱而疲惫。然后她望向克全,“你说,这可怎么办才好啊?”克全安慰她,告诉她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等空闲了就去咨询医生,下一次来给她带些保健品。克全以为母亲为换房的事耿耿于怀,引起闷闷不乐,导致睡眠不好问口不好。现在特意提起老寒腿酸痛厉害,也是让克全不要忘记换房的事,要抓紧时间。不要让时间流逝了,也不要让生命就这样轻易地流逝。

    克全明白时间在与生命赛跑的紧迫性,但房屋中介商不会感到时间在与生命赛跑的紧迫性。母亲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阴郁,一天她突然打电话给克全,低声地说:“克全,我怎么感到全身都不舒服,以前没想到苦,现在想想怎么这辈子这么苦啊!小时候那么苦,现在老了还是这样苦!”这些话,像是从她的心底深处涌出,又似是在向克全倾诉。克全很少听到母亲诉苦,或讲述一些忆苦思甜之类的事,克全试图问清楚她到底哪里不舒服,哪里觉得苦,但她总是答非所问,语气中带着迷离带着茫然。

    其实,克全和父母从小到大生活在一起二十多年,父母的一言一行早已印在了克全心底,克全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对于他们那一代人来说,血汗不知流了多少,得到的却很少,生活的千辛万苦不知有多少,改善命运却很少,艰辛的历程早已刻骨铭心。而到了此刻耄耋之年,腿脚不便,不能自由行走,失去了自由更是让他们倍感痛苦。他们渴望的不是腰缠万贯,不过是和常人一样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但现实却总是无情地打破他们的幻想。现在母亲讲述从年轻打拼时的痛苦,到年老时病魔缠身的痛苦,这个逻辑思维没有错,那就是人落地就是苦的,人的路途是苦的,人的命运是苦的。有的当中有堆金积玉,洪福齐天,鸿运当头,名满天下,不是一些浮尘就是一些浮云,随着生命老去而老去,随着生命消失而消失。母亲日渐失眠的症状,日渐消退的胃口,日渐消失的自由,日渐消瘦的脸庞,印证了人的路途是很苦的。克全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悲伤。

    当岁月在母亲的身上刻下无法抹去的痕迹,当行动变得越来越不便时,她才开始用言语表达内心的苦涩。就因为母亲身体上被病魔束缚,使得她更倾向于用言语来释放内心的压抑。每当克全陪伴在她身边,听她诉说那些陈年旧事,克全在旁倾听就是对母亲的安慰。

    每次我回家,父亲总是特别开心。他会为克全搬来一张凳子,示意他坐在母亲的近旁。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充满了父亲对克全的期望。他希望克全能够多陪伴母亲,多听听她的唠叨。而母亲也总是把克全当作她诉说的对象,无论是生活中的琐事还是自己的身体状况,她总会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我。

    从陈年旧事到亲朋好友的往事,从左邻右舍的琐事到家里一些磕磕碰碰的旧事,母亲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克全习惯了母亲说话谈事的顺序,这次母亲来一个急转弯,频繁地诉说自己的不适,但是说也说不清楚,这并非无病呻吟,她的言外之意是希望克全和家人们都能更多地关心她的身体健康。克全警觉到没那么简单,第二天请来医生为母亲进行检查。

    经过一系列详细的检查后,医生给出了结论:“老人家要放宽心,遇事不要急躁,行动要慢些。这些都是老年常见病,只要注意饮食,慢慢调理就会好。”医生表明母亲除了身体上的疾病,心理负担也很重。她的身体机能运转已经无法再回复,调理调理是个敷衍也是无奈之举,这是无法避免的自然规律。虽然医生没有明说,但我们都明白这个事实。

    克全开始深刻理解“老来小”的含义。母亲通过频繁诉说自己的不适来应对身体机能的衰退和生活中的种种困扰。这种“老来小”的行为让她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陪伴,也让家人们有了更多的机会来关心和呵护她。

    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家人们都陷入了自己的小家庭事务,与工作以及琐碎的生活中,都被无尽的绳索束缚,难以抽出时间陪伴年迈的父母。父母承受着孤独和寂寞,他们也深深理解孩子们的苦衷。

    此时此刻的母亲再也忍不住了,她用“老来小”的一种特殊的方式,与一种“作一作”的方式,来引起家人们的关注。每当家人们因为她的“作”而聚在她的身边时,她的脸上总会绽放出满足的笑容。那一刻,她似乎忘记了自己的病痛和生活的忧愁,那一刻,她总是因为家人满满而自豪而幸福。

    因为“作一作”的有效,“作一作”成了母亲常用手法,成了她与家人们沟通的桥梁。每当母亲“作”的时候,她其实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家人们:“我需要你们,我在这里。”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方式,却蕴含了母亲深深的爱意和期盼。

    对于母亲来说,“作一作”不仅仅是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更是她排解孤独、寻找生活乐趣的一种方式。在那个小小的世界里,她与外界的联系逐渐减少。每天面对着熟悉的一二张面孔,讲着陈词滥调的话题,生活的色彩似乎也变得单调。而“作一作”,让有机会接触家人们,接触新的人群,让生活增添惊喜。

    这种“作一作”的方式或许在他人眼中有些难以理解,甚至可能觉得有些烦人。但对于母亲来说迫不得已,不能让生命悄然无声中流逝,要让生命在流光溢彩中流过。那是她的独特方式,是她与这个世界、与她的家人们孩子们沟通的方式。而当家人们孩子们真正理解了母亲的用心和期盼时,或许会发现,原来最深的爱,就是隐藏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相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