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发出突破令 » 第2章竹海浩荡

第2章竹海浩荡

    队伍在密石顶山腰600米横排行进,踩着满是新鲜的野猪、野兔、野牛印迹的山路,队员们停了下来。

    :这是什么脚印?

    :这又是什么脚印?

    经这一问,同学们都好奇了起来。

    :这大多是野猪,山牛的脚印。

    胡向导回答。

    :这里常有野猪出没,吃笋尖竹根,所以大家要结队通过。野兽都是害怕人群的。

    :胡导姐姐,野猪会袭击人吗?

    :一般不会。但当它受伤了就会咬人了。不是说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大家笑起来!

    :那这里发生过野猪咬人的事吗?

    :有呀。

    :胡导,请讲来大家听听!

    :好,但听了不许害怕。

    嗯,大家都点头。

    话说那是生产队大集体年代,也就是八O年分田到户之前。村里组织村民猎手守稻田打野猪。那年风调雨顺,水稻长势喜人,但植物好了,动物也繁荣,野猪这物种,繁殖十分快,一只野母猪一年生两窝,每窝多的十几只,少的也有七八只,所以,到处都有野猪出没,偷吃它十分珍爱的稻谷吃。一家来了,一大片农田水稻遭秧。这村里有名的张猎户,人高马大,膀圆腰粗,眼力还特别好。每次守稻都能打跑野猪,小有收获。

    这天下午,4点左右,张猎户和往日一样来到这坑溪坳守猎保稻。一群中等个子的野猪晃悠悠进到地盘,刚要举起乌铳,对它们发射驱赶。本地有规矩,对母猪小猪驱赶,对公猪猎杀。突然,一头公猪出现在张猎户视野,鬃毛特长,像水牛一样高,起码有三百多斤。凭经验,看出是只老猪王,那些都是它的家人,可以说妻妾成群呀。只见它也不去吃稻谷,只晃动风车一样的大头,一步三摇朝这边走来。张猎户没敢扣动班饥,想着这厮太大了,有危险,打一铳它皮糙肉厚,没有铁弹几颗,几杆铳同时打,根本打不死。想着就后退起来。哪知,野猪王朝这边走得更快了,越来越近,张猎户趴在土堆上赶紧起身,看见它身上满是血迹,模糊一片。心中暗想,不好,这只大公猪受过伤。这一想就跑起来,哪知公猪看见他跑,马上冲刺过来,对准张猎户就是一拱,把他獠到一边,二百来斤也不放在眼里,发怒的野猪还要转身进攻,机警灵活的他就地一滚,躲过进攻,拔腿就往一条高土坎上冲,抓住树木,在野公猪冲到坎边那一刻,使出浑身力气,全身一缩,迅速攀爬上去。2米多高的土坎,公猪冲了几次都没成功,只好摇了摇头,打了个响嘴,转身追它的妻妾去了。

    好险的张猎户惊出一身大汗,这才停下检查受伤情况,全身多处受伤,肚子处最重,被公猪獠牙操了几道沟,血往外流。

    张猎户用荷包里生烟覆住伤口,止住血,铳也不下去捡了,顺着山脊连滚带爬,到傍晚才回到家。

    说完这些,大家沉默起来,一会,又朗朗上了。

    :啊,野猪这么厉害!

    :这里这么危险。

    :赶紧走,离开这地方。

    大家议论纷纷,作惊恐状。

    胡导见状,安慰大家。

    :放心,很少碰上野猪的,我走了几年山路都没碰上。

    这样一说,大家霎那间放下绷紧的神经,又开始边走边谈笑风声。

    队伍走下山坡,进入竹林区,只见翠绿的毛竹一望无际,大如碗碟,小如纯净水瓶,密密麻麻,少许斜倒。

    :这就是毛竹吗?

    :啊,真多。

    :乍没有杂树呢?

    走在毛草丛生的山路上,胡导要一边观察路况,一边拨开杂草,没有听到学生的问话。

    :其他的杂树怕是砍掉了吧,你们看,这几颗黄了的是树木。

    一个眼尖又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学生找到了答案。

    :对,对,确实是。

    :但竹笋呢,在哪?

    :早过趟了,现在是秋季,应该没有吧。

    :对,要春冬才有,所以现在没有野猪。

    队伍因为下坡,大家走得较快,一军团走过后,杂草被踩得七零八落,可见当年长征时期主席说的,三军过后尽开颜。

    大家快看,对面山坳路上几只小黑猪,走在前面的胡导提醒大家,摆手示意后面停下,观察下敌情才通过。

    :几只小家猪,怕啥。

    小丽大声说话。

    :是一野一猪。

    胡导声音刚落,同学说时迟,那是快,纷纷趴下身子,防止敌人看见,好保存好革命力量。

    胡导顺着小猪的方向寻找,终于看见一头母猪,早已过了山坳,与其他小猪,寻找竹子虫吃。这几头小猪是因为嬉闹才没跟上母猪。

    又过了五分钟,小猪掩没在山坳竹林中,听不到任何动静。

    :敌情解除,大家起来,继续前进。

    胡导挥手招呼大家。

    :真的过去了吗?

    :是的。你们站起来看。

    勇敢的阿兵回答,其实,他躲到一颗阔叶林树后,一直没趴下,观察着野猪走向。

    :为你点赞。小丽说。

    :必须的。阿兵得意。

    后面走快点,尽快通过这有敌情的危险区,这已是大家的共识。

    下到山脚,大家才长舒一口气,因为从这里,可以看见有百姓住房,而且山路环着山际走,平坦大道,自然不用担心有野兽了。

    红旗手见机举高了旗帜,大家看见了希望之光。

    :快到了吧,胡导。

    一个走路有点拐的学生问话。

    :还有4公里。

    :啊,那么远,我有点脚痛,真怕走不了。

    :是呀,我也是。

    还边上的小红附和,太累了,我有同感。

    胡导见此情况,马上在扩音器里喊话,收拢后面的队伍,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就是体力好的,帮助体力差的背东西,甚至搀扶对方走。

    :我要搀扶,走不动了。

    阿兵故意作态,旁边的小丽推他一把。

    :气壮如牛,精力旺盛,还装上了。

    :你怎知道。

    :我就是知道。

    他俩你一言,我一语斗起了嘴。让人羡慕又眼热。看来,行军途中不但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有同甘共苦下产生的革命友谊和火花。

    :后面的队伍注意跟上,越到最后,就越能看出大家的潜力和智慧。各班长随时注意自己的人不要掉队了。

    胡导又抛出带团思想动贞密绝。

    队伍前进的速度,没有受脚尖痛,脚底泡和腿痛的影响。

    :我们来吟诗一首吧!主席的《七律-长征》怎么样。

    一班长抛出橄榄枝。

    好!好!好!好声一片。

    于是,大家异口同声,大声吟了起来。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队伍边吟边走,越走越有劲,越走越快,这段19.34公里的长征路,用时5个多小时,被这群天之娇子硬生生走出了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