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摇篮中的科技文明 » 5.3.4

5.3.4

    此类物质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不仅由于难加工性,也在于稀缺性。

    常见的流纹晶体平均体积不过一立方厘米,通俗的说,这是等价物的一个小分支。

    高密度的异常报告轰动了整个社会。追倏者在工作时会启用同步记录,以供他人观看,这是他们筹集资金的常见办法。一些为艺术品公司工作的天常年蹲守在追倏者的记录前。当古董的数量停滞不前时,相对畸形的太空艺术由此形成。

    近亿立方千米的流纹晶体牵动了十分之一的产业链,这个发现不亚于一个万吨级的金块轻轻地落在公海上。

    --

    对大部分天而言,这块石头只是未来实体等价物的一部分。可真正应该注意的是,这块石头绝对不是自然形成的。

    重元素是稳定恒星的主要因素,无论在哪,适合的催化剂会让很多事情变得容易。

    小质量的重元素聚集已是奇迹,更别提这类物质。简单讲,这大概率是人造物。

    这颗恒星距沧心太过遥远,附近没有什么聚集地。除去如何获取那块石头的问题,天抵达那就得花费半个世纪。既然如此,我计划和元去看看那个被无差别清除的文明,按常理,他们也是冻死的。

    --

    这颗恒星因温度骤降而释放了小部分的质量,温度的降低让一颗炎热的蒸汽星球逐渐冷却。元表示这是歧视,对低密度生物的歧视。不远处的伴星正在吞噬恒星抛出的物质。

    相对温柔的离子流被那块流纹晶体分割,岁月改变了它的外部结构。数不尽的孔洞交织而相通。第一感觉,这是极为原始的建筑风格,高密度的通道数能缓解外界对主体结构的伤害。

    离子的缠绕螺旋结构往往在宏观结构中呈现,一些仍在诞生恒星的星云就存在此类结构。而微观的螺旋结构极其少见,这类物质被称为高温有机物,离子生物就诞生于这类有机物中。

    石头的核心处存在数个密闭的空腔,一堵堵遍布着密集小孔的石墙陈列于空腔中,这是离子生物最原始的记录历史的办法。他们最原始的阅读方式是穿过标准数量的小孔,标准区域内都包含一串记录。解析文字花费不了多少时间,记录中的历史陈列于我的记忆。

    他们记录的历史,挑重点讲。他们诞生于恒心的核心,重元素组成了初始螺旋结构。部分离子生物进化出基础的记忆体后,他们的扩张变得有序起来。

    恒星的内核虽然炎热但充足的食物缓解了对高温的不适感。他们的穹是混乱的离子流,也就是所谓对流层的底部,每个踏入其中的离子生物都没有回来过。

    内核逐渐变得拥挤,一群离子生物决定逆行教条,大基数的离子生物决定随着对流离开母核。

    数千年后,母核上的生物普遍认定他们被神放逐,巧合的是,一群千年前的生物出现于母核的另一侧,也就是信仰中神的领地,在那儿,神无私地将物质投向母核,再由母核将其转化为食物。

    那群生物向着母核中的生物讲述着精彩且浩瀚的外界,以及他们是如何找到回来的路径。

    这是他们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是对外核的扩张,很无趣,。

    第三阶段,他们制造了那些巨大的板块并勉强拥有了离开恒星的技术,甚至于能俯视这颗星星。

    当文明踏足星空时,第一个欲望便是建立新的家园,或者说,上去看看,即便回不来。

    他们制造了技术所允许的最大强度的太阳风,就像那群逆行教条的生物,伴随着高密度的等离子体,他们抵达了伴星。

    之后的第四阶段,大降温。对流的无序分割中断了母核和外核的联系,母核的降温远超外核,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文明灭亡,伴星上的生物也应是类似的遭遇。

    --

    “把这几个空腔收拾下,剩下的随天折腾吧。”我对远说道。

    巨石脱离固定,并被一个个泡泡覆盖,然后消失不见。

    “历史并不那么重要,我觉得你应该看看这个。”元将一串螺旋结构抛向我。

    “你还能分辨出有效的有机物,早说。”我分析着带螺旋结构的有机物,“可惜不完整。“

    “我无法解析这部分的作用,特意撕下来的。“元仍在筛选游离的有机物。

    “那我直接模拟一段类似的,可能要一段时间。”我无目的的复制结构并将其安插至外层。如果有问题可以直接脱离,对我没什么影响。

    启用模拟的瞬间,感知出现错乱,疯狂触发我的既视感。过去,现在,未来,重叠于感知,我几乎忘记自己的存在。

    “有种理论叫做绝对感知。”元审视着我共享的画面,“只是理论上的,但你这个,在一些方面更加绝对。试下并行思维,可能是串行算法的问题。”元说这段话时,是割裂的,就像无数个元在不同时刻传输信息。

    并行算法因为一些大问题被我彻底抛弃,重新启用就像用着上古时代的界面。我将并行数拉至极限,感知才勉强可理解。

    “并行思维,可能真的没什么发展潜力。”我对元说道。

    “试着启用一部分你自己的感知,做对照。”

    “多余的部分,是过去和未来,不过延续的时间很短。”我告知元。

    “他们对湍流的理解是刻在螺旋结构上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对流中确定位置,但对我们没用。有用的预知未来是附属品,就像垃圾数据。“元加速了对有机体的分析,”你试着把推演未知的那部分割出来,然后设计串行传输结构,我看看能不能再找到一些有意义的。“

    数年的时间,除了最初的那个螺旋结构,元再没找到无法解析的结构,我在这段时间完成了处理数据的初步处理方法。预知极短期的未来,这已颠覆了超相理论的限制。理论上,只要有一丝信息的传递,就会被绝对感知捕获。简单讲,这个技术发展至极限时,只要有智慧体想象目标,目标就能回溯到智慧体。不过,只有很少的极限能够被触碰,这个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