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无冕之王 » 第三十章:一次并不完美的刺杀

第三十章:一次并不完美的刺杀

    虽然第一次完成了任务,但鲁息却感觉异常惆怅。

    回到宫中向鲁不逊复命。

    正欲向他解释赵虎罪不及死时,还没说话,只听父王责备道:“虽然完成任务,但险象环生,大失水准!父王之所以让你扛着牛刀去杀鸡,是要以此锻炼勇气。本想让你牛刀小试,不想你几乎失手,好在还能平安回来。你的善良差点葬送了你的性命,值得反思!”

    鲁息大惊道:“父王是如何儿臣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

    鲁不逊道:“不要纠结于鸡毛蒜皮之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希望你从中吸取教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鲁息这才知道,在自己的身后,还隐藏着另外一个人。

    正在彷徨间,鲁不逊又交给了一个追杀令。

    说道:“这是个有些棘手的任务,但对于一个真正的杀手来说,不应回避。你在困难之际,必有人出面帮你,事成之后,功劳簿上还是你的名字。”

    鲁息打开一看。上面写道:余正,余国王。罪过:助纣为虐。追杀令旁边依然是画像。

    鲁息见此次目标乃一国之王,心系一国命运,便问道:“父王可否把此人具体的罪过说与儿臣听?儿臣最怕一时枉杀不该杀之人。”

    鲁不逊斥道:“杀手的大忌,便是刨根问底。你务必记好。你唯一要做的就是,不择手段的完成任务。在杀手的眼里,没有是非,只有成败。成则大赏,败则身亡。所以,你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鲁息别无答辩,悻悻而出。

    他归结了刺杀赵虎时的纰漏,接受了父王的责备。

    想起刺杀赵虎时,因为轻易暴露了自己的真实面目,从而,让那么多无辜的人双眼失明,心里甚不是滋味。

    于是,差人量身定做了一副黄金面具。

    余国位于鲁国的南面,是个极不起眼的弹丸小国。

    鲁息骑了马,过了几个小国,几日便来到余国。

    进了了都城,正见着几个小兵张贴布告,近前一看,原来是余王定在立冬日去余山中狩猎,万需民回避。

    鲁息大喜,心想:我正想破脑瓜要混进宫中,以便摸清宫中三步一哨,五步一岗的布置。不期他要主动出宫送死,真是天助我也。

    且先去他狩猎的山林里打探些消息,把那地势环境摸个清楚。”

    便跨了快马,在那方圆百里的余山中,花费了数日,兜兜转转。把那山中小道,小溪流水,山石险隘,都一一记了。

    然后将快马寄养在客栈,只身前往山里露宿。

    时值深秋,余国虽地处江南,但仍然已现霜冻之相。

    鲁息冒着寒,在山里宿过好几宿,又完美避过赶山的人。终于,将那山里的地势环境摸得轻车熟路。

    一切准备妥当,他蛰伏于山中,只等立冬日到。

    不两日,正是立冬日。

    当日,日暖雾浓,三丈之外,不见其人。

    待到日上三竿,浓雾方才渐散。果然听见山外,马蹄声响。

    鲁息站在高处瞭望,见那东薄雾之中,旌旗摇晃,刀光耀眼。大队人马,踏尘而来。

    知是余王的兵队,便躲在隐蔽处观察动向。

    不一时,只见一个头戴金盔,身着金甲,背挽彤弓,腰悬宝剑的人,跨着高头大马,在众将的簇拥之下,逶迤进得山来。

    鲁息一看那架势,就知道那正是余国的王:余正。因为,他出行的架势跟父王太像。

    那余正虽说是来打猎,但随军却又带着两名女眷,似是夫人。

    鲁息见之,就知他不过是借狩猎之名,出来游山玩水而已。

    真是这样,自己辛苦制定的计划便要更改。

    初时,鲁息见众将围拥着余正,只在浅林里嬉戏。良久,只射得几只斑鸠与野兔。

    鲁息虽有万军之中取人首级如探囊取物的本领,但平地太多无辜,一时不忍下手。

    好在余正既爱美人,又不忘在群臣面前炫耀骑功与射艺。

    他见浅林里无甚收获,便快马一鞭,领着众将领,望深山进发。

    鲁息见了,笑道:“活该你死,等行到那山前无路时,我便一剑取了你性命。”

    那余正与众将领行到深山,打了几只野猪,满心欢喜,就欲归宫。

    鲁息在密林深处见了,心里迭迭叫苦,暗想到:这余王如此容易满足,对国事应该也不会太上进。”

    但是如何留住他,还得想个办法,不然就前功尽弃。

    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便在深林的密处,学一声虎啸。又用力一拍身边树木。

    那树便大摇起来,落叶萧萧而小。

    只听下边一将喊道:“大王,山上有只老虎,正好打来供国人瞻仰,好一展我王的雄风!”

    余正听罢,果真抖擞精神,拉起彤弓。

    只听“当”的一声弦响。一支金箭向鲁息飞去。

    鲁息一手捉住箭,随手插入旁边树上。心里暗笑道:“我这老虎要吃人呢。”

    便学着老虎的模样,在密林里乱撞,直朝着深山里钻去。

    一将打马去看王箭落处,见深射入树干,又对余正奉承道:“大王威武,刚才这箭,虽没射中老虎,却也显了神威,请看这箭,深入树中半尺,若没有神力,怎会有此效果?”

    余王经这么一说,心中早已激情澎湃。

    因早令兵队赶过山,并无他虑。

    见那逃窜进密林的老虎又在前方撞得山树乱摇。便一声令下,打马去追。

    马上又射一箭,鲁息又一手捉住,插入身边树干里。

    继续往前面深山钻去。见那余正虽说上了年纪,却不失一代君王风范,异常勇猛。

    渐渐将多数将帅抛下,身后只剩一将。

    鲁息还欲将他与那将分离,因为追杀令只一份,他不想牵连任何无辜。

    便又在密林中欲往深里拱。

    不期余正身边一将勒马警省,说道:“大王停住,臣看这不像老虎。若是真虎,必有虎威。马匹深有灵性,一里之外便可嗅到虎的气味,不敢向前。今日这坐骑,一点也不受惊,很是蹊跷。再往前行,无兵无卒护卫,一旦生变,无人可救,悔之晚矣。”

    余正经他一点,一时惊醒,忙勒马转弯,道:“幸好有卿在身边,否则定遭奸人暗算。”

    正欲转身,鲁息已戴黄金面具,凌空而起,挥剑喝道:“余正休走,生死薄上已注你名。你逃不了!”

    两人的马见着腾空而来的刺客,被骇人的杀气所惊,各朝不同方向乱窜。

    余正大惊,大叫“救驾”。

    鲁息紧追不放。一时拦住。

    那将见主子被袭,勒住受惊的马,便绰了马刀,奋不顾身,打马来护主。

    鲁息见他忠勇,不忍害他性命。飞身向他踢出一记连环腿,把他踢翻下山,放了他一命。

    余正乃堂堂一国之君,也曾是笑傲江湖的人物。见着突如其来的刺客,起初受了惊吓,但一时便冷静下来。

    他见刺客飞扬跋扈,踢翻了贴身爱将,大怒,抽出腰间宝剑。飞身下马,朝着鲁息要害便刺。

    喝道:“来者何人,竟敢在此袭扰本王?!”

    鲁息从容接下。答道:“要你命的人。”

    余正喝道:“寡人命在天庭,岂是你这见不得光的人所能支使?!”

    鲁息见他剑法卓绝,斗志昂然,也算一代高手。不比先前那脓包的赵虎,不值一提。

    因此,有些斗志。

    余正见金面人剑法纯熟,又年青,深知拳怕少壮。

    一时即使出了平生所学,想要在短时将他击败。

    鲁息见他年老,虽有任务在身,一时竟然也难以下陡手。

    不期那余正却使出平生绝学,剑剑狠毒,招招要命,誓要置自己于死地。

    鲁息见他如此毒辣,心想道:“战场上面无父子,我虽不忍下毒手,无奈他并不讲情面。不如一剑封了他喉,回去复命。”

    余正剑术虽然精到,但毕竟年老。

    大战三百个回合后,渐渐力怯,只剩招架之力,全无进攻之力。

    又见众将困于崎岖山路,一时难来救驾,不觉心慌,随即破绽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