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炎汉再兴 » 第十九章 从来志士惜日短(二)

第十九章 从来志士惜日短(二)

    从建兴六年到如今,丞相诸葛亮在短短数年间,组织了五次北伐。为了不负先帝临终所托,为了匡扶汉室,他倾尽了自己所有的心血。

    建兴六年,第一次北伐。诸葛亮使赵云引偏师褒斜道佯动吸引魏军主力,自己则率大军出祁山。

    当时诸将对于出兵路线,各持己见。魏延更是献策兵发子午谷,最后都被诸葛亮给否决了。

    诸葛亮深知自己输不起,面对已然是庞然大物的魏国,自己一招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他考虑到陈仓敌军扼守咽喉要道,如果汉军从斜谷直接向东沿着渭水攻击长安,一旦速攻长安不下,而陈仓魏军出击,截断斜谷和渭水之间的道路,则汉军危在旦夕。

    汉军基本都是步兵,总兵力不过六万左右。南中地区的滇马主要被用于运输粮草。而东出斜谷,进入关中平原后,万一作战不利,再被曹魏骑兵给堵住。到时别说长安了,能囫囵回来就是天佑大汉了。要知道,曹魏拥有幽、凉,这两个地方,可从来不缺战马。

    如果汉军主力出祁山,情况自然就会不一样。有山区为掩护,曹魏主力无法及时赶到。就算及时赶到了,狭窄山道曹魏骑兵无法展开,那拼步兵,诸葛亮可是一点也不怕。连弩兵、虎步监、无当飞军,都是名震一时的精锐。

    而赵云的部队再佯动于斜谷,把陈仓敌军的目光给吸引过去。曹魏主力来打赵云,赵云输赢无所谓,只要给诸葛亮争取时间就行了。曹魏主力不来,非要往祁山,进入山区之后,能不能打得过诸葛亮先且不说,一旦赵云趁势进入关中腹地,到时曹魏雍凉主力在祁山与诸葛亮相抗衡。到时怎么回援?而赵云甚至还有另外的选择,就是不进关中,只袭击魏军后路,扰其粮道。就能让魏军寝食难安了。

    第一次北伐,初出祁山。其实就是一场阳谋,诸葛亮算无遗策,我怎么干的,我明确无误的告诉你们。看你们怎么办。

    果然汉军出兵后,关中震动,南安、天水等郡叛魏附汉。此时天下已经乱了几十年,最后一位天下共主皇帝刘协也已经禅让六年了。是季汉真的还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吗?

    其实不过是那些聪明人的无奈选择罢了。南安等郡的高层们,无非是已经看得非常清楚,只要诸葛亮不犯离谱的错误,陇右这块地盘,就真的是要被季汉给吞入腹中了。

    想着曹魏来救援基本上没指望了,那就早早投降,在季汉再混个出身吧。真以为在这乱世,有那么多的忠臣孝子啊。

    此时的形势皆如诸葛亮所判断的一模一样。魏帝曹叡亲自坐镇长安,命张郃率军转向孔明,而使大将军曹真率部往斜谷攻击赵云。

    只可惜马谡在街亭,自以为是,违反丞相诸葛亮的命令,被张郃一举击破,痛失街亭。

    如果守住了街亭,那么从祁山到街亭、天水一线的通道就不会有问题,补给也会源源不断的送上来。

    而诸葛亮也不会含恨而退了。

    回师之后,诸葛亮“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于是贬丞相诸葛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第一次北伐失败,让后世无数人扼腕叹息。众多人都在想,要是丞相不用马谡,要是采用魏延兵出子午谷的奇谋,是不是历史就会不一样了?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很快,第二次北伐又开始了。在第一次北伐结束几个月后,于建兴六年(228年)的冬天,丞相诸葛亮又出兵了。

    这一次出兵,主要是响应盟友东吴。当初季汉要出兵攻魏时,便遣使相告东吴,希望他们可以出兵相助。最起码也要在东线战场牵扯一下曹魏的精力。

    孙权当场答应了,但行动却是很缓慢。孙权不敢和魏国正式翻脸,毕竟他还是被魏国册封的吴王呢。就想着搞阴谋诡计。

    于是孙权就派遣番阳太守周鲂指使山越宗帅,想让他们去诳诱魏扬州牧曹休。

    周鲂说:“山民宗帅地位低贱,不足以依赖信任,事情如有泄漏,不能使曹休上钩。不如我让亲信带着我的亲笔信去见曹休,说我受到大王责难,害怕被杀,打算以番阳郡归降北方,请求他派兵前来接应。”

    吴王表示同意。曹休闻信大喜,当然他也疑心有诈,于是就派了无数人到周鲂这里来研究事情真假。

    周鲂见曹休迟迟不上钩,一咬牙,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自己头发给剪了送给曹休谢罪。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可别小看了剪发一事,这在古代,就是天大的大事。周鲂这么一干,曹休立马就信了。

    在建兴六年的秋天,曹休亲率步骑十万向皖城进发以接应周鲂。当然曹休也不是傻子,调动大军深入敌境,当然要上书给朝廷了。

    魏帝一听,又命司马懿向江陵方向、贾逵向东关方向,三路大军同时进发,以防意外。能顺利收取番阳郡最好,不行的话,也要保证曹休的部队安全退出。

    曹休到了皖城,才知道上当了。虽然很气愤,但曹休还是决定要好好的教训一下吴国人。让他们知道欺骗自己的后果。

    明知道中计了还敢和吴军开打。曹休有着他自己的理由。

    一是曹休自持兵多将广,从实力上就不用怕吴军。二是曹休镇守东线多年,与吴作战多立战功,鲜有败绩。三是后面还有两路大军接应呢,怕个啥。

    结果曹休碰到了巅峰期的陆逊。陆逊带着朱桓和全琮,迎击曹休于石亭。曹休大败而逃。吴军擒斩魏军万余,缴获的牛马驴骡车辆以及军资器械数不胜数。

    这就是石亭之战。

    魏国东线战场失败,为了稳定军心,只好调兵东下。曹魏以为诸葛亮刚刚退兵,关中不会再有波澜。结果季汉这边诸葛亮听说曹休战败,魏军东调,关中空虚,便立即调动兵马,再次北伐。以实际行动来支援自己的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