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N星计划 » 探测器初想

探测器初想

    一段时间以来,陈思研究了很多数据资料,桌子上螺着高高的文件夹,看了很多文献。经过努力,一个大体的轮廓已经浮现在陈思脑海:它有三条腿,看上去又细又高,外表是鲜亮的红色。它的外形和以往发射过的车型探测器不一样。三条腿可以灵活切换,行动起来更加自如。当它需要跑的时候,合并成两条腿,当它需要稳定站立的时候,可以是三脚架。鲜亮的红色外表能使它在迷蒙的环境下,容易被识别、拍摄、跟踪。但这只是个初步设想,还需要论证完善,才能成为制造设计稿。

    高度集中精力工作了半天,陈思端起咖啡杯,像软化了的泥巴一样靠在椅背上。午间来到食堂,正好碰见卡缪。卡缪是个长着络腮胡子的工程师,陈思负责探测器理论研究和设计,而卡缪是按照设计方案制造勘探器的工程师,在这项工作上,他俩必须充分沟通。

    卡缪向陈思招手:“嘿,伙计,最近还好吗?”陈思耸了耸肩,说:“还不赖,一会聊聊。”陈思和卡缪在一个角落坐下来。陈思就着果汁啃了一口面包,先开口道:“最近我看了很多资料,对诺比星的了解总算可以开始考虑为它量身定制一个勘探器了。”卡缪很有兴趣的样子:“快说来听听。”陈思卖了一下关子说:“在你看来,怎样一种形状的探测器比较适合它?”。卡缪坏笑着说:“那我可事先声明,要是用了我的创意,可得付费。”陈思开怀一笑,点点头说:“你说说看。“卡缪托着下巴,开始认真起来,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有水、有巨浪,引力大,从工程学的角度来讲,探测器应该造得高,还得立得稳。不仅要坚硬不易折断,质量还得轻。两组有点矛盾的条件放在一起,真不是太好处理呢。“陈思笑着说:”你猜我想到了什么?“卡缪撇了撇嘴说:”老兄,你就不要绕弯了。“陈思哈哈笑起来,说:“没办法,设计稿出来之前要保密,遵守行规。”卡缪说:“那就拜托老兄别弄个奇形怪状出来让我不好整。”陈思站起来拍拍卡缪的肩膀说:“我看起来有那么不靠谱嘛。我保证它的雏形,你们都很熟悉。”

    午后,两人踱步来到大草坪上小憩。卡缪有点忧虑地说:“宇宙大到令人无法想象。把探测器万里迢迢成功送达外星球已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还要保证它们能在上面独立开展工作。天呐,人类能做到这些,已经很了不起了,真的难以想象还会有比我们更聪明的生物。“

    一只蚂蚁顺着陈思的手臂往上爬,陈思轻轻地撇了一下让它回草地上,陈思看了看草地,说:”卡缪,你看这地上的蚂蚁,它们忙忙碌碌,群体庞大,分工有序,能建造居所,搬运东西。虽然我们现在看着它们,可在它们的世界里,也许完全没感觉到人类的存在,只要它不闯进来,人类也没有和它交流的意愿和必要。在人类的眼里,它们就像是二维生物,你说会不会存在像我们看蚂蚁那样看着我们的文明?“

    “很难讲,人类的认知局限于目光所及范围内的事物。但是话说回来,如果存在那样高级的文明,为什么几万年了,都还没有看过一眼,也没有交流或者遭受来自那里的打击毁灭?”陈思皱了皱眉头,说:“或许还没闯入别人的领地吧。”

    项目组成员根据搜集到的诺比星信息,能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实验室、传感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在各自的领域如火如荼地开展工作。信息显示诺比星水域有可燃冰裸露在水底,而非海底的岩石下面,大幅降低了开采难度,但由于无人作业,全靠人工智能,不可控因素非常多,如果开采不当,会导致大量甲烷气体外泄,引起剧烈的温室效应。在五千五百万年前,地球上有过一次海底可燃冰大量释放过程,结果全球急剧变热,海底生物大灭绝。百慕大三角之所以成为死亡三角区,有一种解释就是那里有大量可燃冰的释放。弗朗克整天泡在能源实验室里,利用根据诺比星温度气压条件打造的模拟环境,为研发合适的能源开采方案和高效的转化方式,反复地设计方案、做试验、改进设计、试验、再改进,力求安全挖掘并高效转化这些能源。然而在大规模开采前,需要由陈思的勘探器探明诺比星上可燃冰的分布情况,为开采工作提供指引。

    伴随着可燃冰被取走带来的海底结构变化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地质灾害,比如海底崩塌,进而引发海啸、海底滑坡等事故,则是地质专家理查德要研究的问题。目前理查德能够参考的也仅有前期激光飞船反馈的一些图片信息和星球的重力温度气压等少量数据,他能做的也就是基于这些资料数据的推理假设,而非实例研究。而地质研究又是非常依赖实地采样的一门学科,所以只能等陈思的勘探器发射后深入海底采集到更多实例样本,理查德才能做进一步研究。

    费米尔的生物实验室里摆满了各种大大小小的透明器皿,每个器皿里面的温度元素气压条件或许都是不一样的,总之就是在许多不同的小环境里培育着花样繁多的藻类植物、单细胞动物。虽然诺比星有大片水域覆盖,但激光飞船返回的数据却还未表明上面有生命迹象,费米尔尝试培育能够适应诺比星环境生长的动植物,或许经过这些努力,就能人为打造一套生态系统。

    陈思整天埋头于各种方程式的解析,他的办公室案头堆满了资料、稿纸,白板上写着密密麻麻的演算公式。设计勘探器需要这些理论研究的支撑,每次陈思算出一套设计参数,就要跑去和卡缪商量制造勘探器的试验方案,大半年来他在自己办公室和传感与人工智能实验室之间形成两点一线的工作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