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风起汉中 » 第六章 来客

第六章 来客

    ...

    远在城外庄园中,手拿竹简的杨景大大的打了个哈欠。

    巴拉的动了动几下嘴角,小声的咕噜了一句:“这冬日可真是容易犯困呐!”

    嘟囔完的杨景,也不在想看经义了......

    杨景他开始吩咐着下人喊赵永过来,他准备问一嘴赵永,先前让其试着做的东西弄的怎么样了。

    ...

    在之前。

    杨景在看私兵的时候,不是突然灵光乍现一下么。

    他从小麦、小麦面粉之中,想到了馒头和包子。

    可这会儿一闲下来,再如此一细想此事。

    才恍然发现,馒头其实并不适合行军打仗的军粮,像更为容易保存的烤馕、烤饼才是最为合适的行军粮。

    而像烤饼这种面食,从西汉就已经开始有了,只是现今能弄面粉吃饼的人,不过都是有是有些余钱的富裕家庭,或曰没太大动乱的富裕之地才可。

    像多数人,还是吃窝窝头的,是用野菜、米糠做成的窝窝头,又凉又硬,还容易拉不出屎......

    可能或许有些时候,人太饿了,也没什么粮食,还为了饱食感,就还会在原本就不多的米糠里参土呢。

    ...

    不及杨景在为细想那种下身紧实的感觉,赵永就已经赶来,恭敬道:

    “少君。”

    “噢,来了啊,之前我让你试着做的那种新面食做的怎么样了?”

    “回少君,第一批所做乎的那个包......包子、馒头其口感和品相都略差,久忠就没敢端上来,现在第二批的已经在蒸煮矣,等其煮熟,约莫还需一刻钟即可端上矣。”

    “善,其面食做好就吩咐厨房留给庄中的钟离等人,你且即刻去收拾东西,我们要准备回府了。”

    ...

    杨景在想出了面食之中的关节后,也就没在管什么包子。

    包子什么的弄出来,没什么多大作用,只能自己和部下及一些有钱粮的人...才能吃吃。

    此间问题的根源,说到底,还是出自粮食其本身。

    现今年月弄些烧饼什么的充当军粮也不算什么太败家,朝廷还有一点钱,其富裕的地区都还有些存粮。

    等过几年完全乱起来的时候就不大好说,到时恐怕步卒们连窝窝头都没的吃。

    所以,杨景要不停的收粮食咯。

    ......

    申时。

    杨景已骑着骏马离开了庄园,正往家中赶去。

    今天,他要处理的事情都已经弄得差不多了。

    虽然面食的点子不成。

    但总的来说收获还是可以的。

    他的手下齐涵已更收其心。

    外祖给的俩位手下钟离和周凌,别的不说,光凭其之表态,就足以为杨景所用。

    而所收的那些私兵里,有设为什长的力士——臧皋,还有当过兵卒且还善射者的邹赦,此其二人,是杨景记得最牢的俩人。

    最后,对于新老二百多的私兵。作为他们的主家兼统帅,他杨景所要做的,也只是往后时不时的去看俩眼鼓鼓劲就行了。

    至于教私兵们怎么识指令、号角、战鼓、军旗等等的一系列军事上的行动,包括时间的磨合、结阵等等,这都是需要老将周凌去教的。

    像此些军事上的兵法谋略、调兵遣将,杨景是远远不如周凌的,其间他也不大懂也不大会。

    同时,也非常佩服周凌和他们这类人。

    就凭这些军事家将领们,在信息如此不通顺的情况下,能将人心,战场等等各种情况考虑进来,并且一步一步的推进,近而实现最终的胜利。

    很厉害的,也比不了,就目前,杨景所需学习的地方还是太多太多了,等多跟着周凌还有外祖别的客将后面慢慢学习吧。

    等以后就做个带将的统帅就好了,这是杨景给其自己的定位。

    ......

    后慢慢的回到城中的赵府。

    可刚一视见家中大门,杨景就惊讶的发现,家门口停了好几辆的马车。

    看的杨景心头不由的一动。

    ...

    外祖请来帮忙弄新庄子的人来的这么快么,这才第一天呐,还是路有厚重积雪的第一天。

    ...

    带着心中的惊讶和疑惑走进家门,刚到家中前堂,杨景视见一颇为熟悉的身影正在踢着脚下的积雪。

    为此,杨景不由得走上前去,应声拱手打着招呼道:“景,见过张兄。”

    “诶。”还在无聊的卯着雪玩的张恪一听这声儿,立马就喜上眉梢了。

    连忙走上前,笑着回道:“杨兄,你可终于回来了啊!我这大半天可无聊死了,连个能说话的人都没有啊!”

    张恪比杨景大三岁,但身份上没有杨景高,所以称呼上一般都比较自谦。而且张恪是杨景祖母母族张氏家的人,跟杨景同辈,为此,俩家的人自然是希望他们小辈能够多多亲近一番。并且杨景家里条件好,经义多,又有汉中名士杜公传授课程,所以张恪就时不时从成固县出发,来南郑郡城找杨景一同‘学习’。

    杨景哑然一笑,摇头笑问道:

    “怎么会呢?今陈彰兄没跟一起来么?”陈彰是杨景的朋友,那陈彰和张恪就是跟着杨景混的小团体。

    当杨景问到陈彰。

    张恪就有些面色一苦,遗憾道:“尚未,昨日半夜启程之前,我也快步去问过一番了,听其彰兄之意,似乎他们家正在整理行装,打算这几日举家迁至南郑乎?这点我也不大敢确认,但看其架势,好似确有其言!而且,今日只是由我祖父带我先行一步,我家中好像也在收拾行囊,准备举家迁南郑乎矣!”

    杨景听的一怔,这都什么情况......怎么还举家搬迁了呢,举家搬迁可是稍有些伤筋动骨啊!

    于是杨景连忙追问道:“为何?我没有听错?”

    “我也不知,但概为真矣。”

    立于赵府前堂的杨景一听,就更为不解了,他只是想收收流民弄些青壮,咋还搞得俩家打算搬迁呢?收取这些流民的利益也不值得举家搬迁啊!

    这其间出了什么他杨景所不知道的关节么?

    “少君,主君喊您去客堂乎。”

    杨景愣在原地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家中老管家正在喊自己。

    “善,张兄就与我一同去乎!正好等会哺食共食之。”杨景收下了之前脸上的疑惑,一脸喜色的就要拉着张恪的左臂同往视之,毕竟总是一个人就太容易孤独了。

    于是乎,杨景带着张恪一同去了客堂。

    只是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家中的客堂落坐了不少杨景非常面生的客人,大致一扫,坐有七八位跟其外祖父同辈的人,其间还不泛形如猛男的儒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