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初唐第一县令 » 第24章 挖沙械斗

第24章 挖沙械斗

    此前由于李俭分别给李三娘、李智云、李世民等出主意给配方,所以有数个作坊都建在了周至县。

    比如由李智云负责的广济监,主要培训熟练的工匠,以及生产混凝土所必须的水泥;平阳公主和柴府则负责渭水以南诸县的蜂窝煤、铁皮炉的制作销售;李世民更是直接把唯一一个琉璃作坊开在了县城北面、黑河边的农庄。

    广济监和琉璃作坊都需要大量的河砂,于是渐渐地就变成了两方向民间收购,于是周至县各处就多了许多专门捞取河砂的队伍。

    作为本县大户,向家自然也掺了一脚,这种事情是李俭也无法阻止的。他自然知道,即便到了后世,挖河砂的工程队,背后或有黑社会性质团伙的身影,或有大户人家操控,或有官商勾结。

    他能做的,也只是尽可能减少本县官吏的参与,打击不法,却不可能限制或者将大户人家排除在外。毕竟现在是战时,也只有拥田亩数以千万、有佃户、隐户的大姓豪族才能拉起队伍,有足够的劳力去做这些事。

    但李世民浅水原之战,彻底平定了薛仁杲,向善志也立了些功劳,向家顿时再度洋洋得意了起来。于是为了争夺河段捞取河砂,向家的管家带着人,与另外一伙挖河砂的队伍起了争执,然后发展到了械斗,打伤了数人。

    接到上报的李俭不由得大怒,周至县内大小河流有数条,虽然并不是所有河段都适合挖掘捞取河砂,但实际上现如今广济监和琉璃作坊的规模不算大,河砂的用量毕竟有上限。

    所以他特意派人,给各乡的挖砂队分配了大致的挖掘范围,彼此不得随意越界。现在向家完全不顾当初县里牵头定下的协议,这就是对他县令权威的蔑视。

    于是李俭当即发牌,命令韦县尉立刻带衙役,将一众涉案人员全部抓捕带回,他甚至做好了准备,如果向家敢拒捕,他就立刻行文本县折冲府和广济监,请求派出士兵协助。

    当韦县尉将互殴的双方二三十人都带回县衙时,李俭还颇有些意犹未尽。向家的管家果然被带了回来,看来向家主事的那位还不傻。

    李俭从来没觉得自己治下的周至县必须民风淳朴,百姓皆走正道,他也能容忍存在灰色地带,但向家这番做事,往小了说是不顾他一个县令的威严,往大了说就是蔑视他所代表的皇权,李俭可是很会扣帽子的。

    于是细细审问一番后,李俭判定案件,向家违反当初县里的规定,主动挑起争端,参与众人从四十到六十杖受刑,并罚款给被打伤的几人。由于双方械斗,挨打一方也不能免责,各受二十杖。

    看着一个接一个参与械斗的诸人被拉到堂前,被衙役们挨个杖责,李俭冷冷地说:“河砂用途,乃本官发明,本欲为本乡做些好事,尔等却偏生事端,居然敢械斗?当真以为朝廷不管你们吗?此番小惩,若还敢再犯,欺压良善,一并发至并州充民役!”

    若只是杖责,这些挖河砂的恶民无赖还不怕,但听到李俭说要充徭役随军,一个个都慌忙告饶起来,他们实在害怕了。

    于是挨打的一方受杖后便感恩戴德地离开了,向家二十多个人,却被李俭发至广济监,免费干重体力活一个月。

    没两天,向家的另外一名管家就求见,还没等他拿向善志来压,李俭就丢给他两份要上报州刺史府的判决书。

    一份自然是认定双方利益争斗,判案结果罗列;另外一份则将事态性质拔高,看到“蔑视皇权”四个字,管家的冷汗都下来了。

    “你们向家要哪一份?”李俭问,管家犹豫了片刻,他知道李俭的背景也硬,明白向善志的名头恐怕压不住了,于是选择了第一份。

    “很好!”李俭便将另外一份丢进了火盆中,说:“医药钱尽快赔付,你向家的仆人、佃户,在广济监劳作一月,以后可以继续开工。送客!”

    管家拱手行礼退去,他知道这件事还得麻烦家主。李俭却从来不怕得罪向善志,在娘子军中时,他与向善志有过几次见面,也不过点头之交。虽然向善志与师父岐晖关系很好,但他却不在意。

    李俭不怕向善志,也不是因为有平阳公主等撑腰,而是他属于治民官,向善志属于军官,二者不是一个体系的。虽然大唐文武区分不明显,但事实存在着文官武官的区别,李俭身为文官的一员,自然会有人来维护他所在的这个集体。

    果然,十一月二十二日,被押送至长安的薛仁杲连同亲属、部下十余人被斩首,第二天,李俭就接到了远在泾州的向善志的来信,这一次言辞谦恭,支持李俭的做法,而且为了表达对县衙的支持,向善志还送来了十头耕牛作为礼物。

    李世民击败薛仁杲,不单单是解决了后方的一个大敌,更重要的是,打通了与突厥贸易的通道,所获马牛甚多,向善志也因守泾州城池有功,而分到了数十头。

    而李俭也在数日前请柴县丞再往长安购买耕牛,已经购得近三十余头,依旧按照惯例,分发诸乡,各自选定负责养牛的农户,每头耕牛由数户百姓共同使用,共同支付草料钱。这笔购牛钱自然是县衙的支出,但若生产小牛犊,那么归属于权仍旧属于县里。

    十二月初,楚王李智云从潼关风尘仆仆地赶了回来,前来拜访李俭,并顺路去广济监视察。

    数月不见,这位原本有些瘦弱的楚王晒黑了许多,喋喋不休地讲述着如何在潼关以混凝土修缮关墙。李俭看着李智云,心想:除了那位不能轻动的太子李建成,李渊把所有成年、未成年的子女都派出去做事,只这份气度,也该他据有天下啊!

    看到李俭用白琉璃制作的茶杯招待自己,李智云不由得羡慕地说:“先生为二兄找到一个好产业啊!我的楚王府,都没有这许多白琉璃呢!”

    李俭哈哈大笑:“若楚王喜欢,下官便送楚王礼物如何?”然后拿出一套高脚的白琉璃杯来,李智云顿时看得爱不释手。

    这自然是李俭作为琉璃作坊的股东之一的特权,他请作坊定制了几十套六支一组的高脚杯,专门当做礼品送人的,然后要作坊的管事从分红里扣钱。

    “此杯最适合饮用葡萄酒,楚王以为如何?”李俭介绍着,说是高脚杯,其实与后世那种常见的高教玻璃杯还不一样,由于工艺限制,底部以上的高脚,做得很是粗大,而且杯壁很深,这确实迎合唐人的喜好了。

    “原本是要给先生送礼,却从先生这里讨要了礼物!”李智云把玩着一支高脚杯,上面还有简单的金纹作为点缀,以现如今琉璃作坊的工艺,实在是相当难得了。

    虽然人在潼关,但楚王府还是将蜂窝煤和铁皮炉的摊子扩张开来,如今冯翊郡,李智云又卖出了足足八万套铁皮炉,还不包括驻屯潼关等地军队的购买清单。

    当初虽然给了李俭些财物,但彼时李智云府上也穷,他虽然是亲王,但毕竟未成年,所以府上维持用度主要靠父亲的赏赐。李俭给了他这个产业,他觉得当初的回报还不够,于是又带了许多财货来。

    “若楚王有心,卖给周至县一批耕牛,下官就更感激不尽了!”李俭接受了礼物,说。李智云拍拍胸脯:“这事儿包在我身上!”

    李世民击败薛仁杲,便将大唐的势力延伸到了黄河上游的金城一带,于是河套平原南部割据灵武郡的郭子和上表归顺,被封为灵州总管、金河郡公。

    于是关中左近,就只有割据朔方的梁师都、割据河西五郡的李轨,其余黄河以南,尽属大唐,因此现如今的大唐,就拥有了凉州这个最重要的产马地之一,大批的牛羊马匹被送入关中。

    击败了薛仁杲,也就意味着关中有了一段休养生息的时间,而且李渊又派李孝恭前往山南,也就是终南山以南,招抚益州巴蜀之地,如今那边传来的消息同样乐观。

    也就是说,至少在一年左右,京畿诸县的摊派、徭役会减少许多,周至县衙也省下了许多用度,李俭打算正好继续整顿本县的农业。

    李智云说话有底气也来源于此,他离开长安时,听闻郭子和准备往长安再送一批牛马,李俭作为县令或许搞不到,但他作为李渊的儿子,却绝对可以搞到购买名额。

    与李俭略交谈完毕后,李智云就匆匆离开县衙,前往广济监视察。他接到一个新的任务,以混凝土修缮太极宫。

    太极宫就是隋朝的大兴宫,是皇帝居住的地方。这却不是李渊刚即位就急急忙忙大兴土木,而是当初隋文帝要求建造新城太急,宇文恺与当时的将作大匠刘龙为了赶工期,只用了九个月就建成了宫城。

    故而大兴宫位置低下,离渭水的地下水层太近,每到春夏时期就很是潮湿。李渊住了一年,实在受不了,这才明白为何隋文帝和那位被自己追谥为隋炀帝的两任皇帝,都不喜欢住在长安了。

    由于小冰河期已过,关中的气候变得炎热潮湿,在听闻五儿子汇报了以混凝土修筑潼关城墙的事情后,李渊决定用混凝土简单修缮一下太极宫。

    他当然有其他选择,比如前往行宫,但皇帝出行,耗费巨大,并不是说李渊带着后宫换个地方住就可以了,百官都要随行,政府机构也要跟着搬迁,还不如花些钱修缮一下宫殿来得实在。

    于是李俭继续忙碌着县里的事务,在发生了为争夺河段的械斗后,李俭便以此为借口,命韦县尉带领衙役,对全县的挖沙队伍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查,又查出两伙行事过分的队伍,罚款充做劳役,然后行文,要求本县但凡组建挖沙队,必须向县衙报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