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初唐第一县令 » 第7章 秋收正忙

第7章 秋收正忙

    前往给马三宝送信的随从很快回来了,只是他是跟着马三宝的军队前来的。接到消息,李俭前往迎接,马三宝却拒绝了入城的邀请,说:“夫人下令,行军途中不得入城,我的任务是前往终南城驻守,知道李县令缺人手,夫人特意下令,调五十名士兵听从你的号令。”

    终南城在周至县东五六十里处,北周时曾以此城置终南县,后又废治,仍旧属于周至县。李俭不由得大喜,有马三宝驻守附近,他顿时觉得更加安全了。

    马三宝又说:“夫人以何潘仁驻屯新丰,我驻屯周至,李仲文、向善志屯于鄠、杜之间。昨日阴世师不死心,又派了数千人往攻何潘仁部,夫人已经派使者命李仲文就近支援了。”

    他拍了拍李俭的肩膀:“好好干!”李俭拱手说:“下官一定用心,必不会让李将军失望!”他尊称李三娘为将军而不是夫人,马三宝也不以为意,又说:“夫人知晓周至县必然缺少物资,故而命人调运一批粮草等前来,你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李俭摇了摇头,他最担心的安全问题,现如今马三宝驻守于终南城,他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其余问题相较而言,他自认为都可以解决,就没有必要一而再地伸手了。

    于是马三宝也不多言,拍马带领数千兵丁继续前行。他虽然也欣赏李俭,但他毕竟只是柴绍的家仆,所以他很清楚,他对李俭的欣赏毫无意义。

    现如今长安周边的形势,遵从唐国公李渊号令的就有三支队伍,分别是李三娘、李神通和段纶。所以从某种意义而言,这就是三个不同的派系,李三娘毕竟是女子,所以她的部下,其实就是柴绍的部下。

    因此马三宝觉得,李俭效忠于李三娘,就是效忠于柴绍,以柴绍的地位,李俭这个聪明人必然会选择这么一根强力的大腿的。

    看到马三宝离去,李俭便带着他留下的五十名士兵返回了周至县城。他大致了解了现如今县城内百姓的分布,本县的豪族富户,几乎都丢下在城中的产业,或躲到乡下的农庄,或逃往益州去了,故而李俭觉得,这是个他掌控全县的最好时机。

    过了两日后,李俭留王实在城中,带着二十名士兵,十余名佐史、白直、站班衙役等,开始了上任后的第一次行县。

    秦汉制度,郡太守、县令新任,就要每隔一段时间巡视各地,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传统。李俭的目的不是彰显自己县令的做派,而是要摸清楚本县乡村户口人数以及仍旧在耕种的田亩数,顺便劝说躲藏到附近太白山、终南山等处的百姓回归。

    就在李俭开始了辛苦的巡视各乡的工作时,捷报再一次传来,何潘仁联合李仲文部再次击退了由大兴城出击的隋军,马三宝则北渡渭河,攻占了武功县。

    丘师利、丘行恭兄弟则由眉县向西,逼近了雍县,向北夺取了岐县。于是一时间李三娘名气大震,挟数次击破大兴城隋军的威风,许多隐匿在山中的百姓纷纷来归附,一时间号称拥兵七万,从大兴城东面的新丰县、南面的杜县、鄠县、西南的周至县,一直到西面的眉、武功、岐等数县,皆为所有。

    而李三娘严明军纪,各派县令并军法官,于是民心所向,都称其为“李娘子”,而李三娘所部诸军,则被称为“娘子军”。

    倒是占据了鄠县南的李神通无所作为,他的地盘最小,却也无可奈何,毕竟再向南就是秦岭,所以一直没有任何动静。

    蓝田的段纶则向华山郡一带主动出击,占领了几个县城,却被阻拦在潼关以西,于是又继续沉寂了下去。

    经过差不多大半个月的巡视,李俭也基本摸清楚了整个周至县的情况。越向北靠近渭河,荒废的村落越多,大量的百姓纷纷向南、向西逃亡。

    李俭也搞清楚为什么李三娘要将帅帐移至宜寿宫了,宜寿宫再向南、向西,聚集了至少万余南逃的百姓,可以说整个周至县的百姓,近三分之二都躲在了宜寿宫以南。

    于是他前往求见李三娘,建议劝说百姓各回本乡。连续的大胜,也让李三娘信心满满,她自然知道,百姓才是未来李家统治天下的基础,于是应李俭所请,派出亲卫士兵,前往终南山等劝说百姓。

    有了李三娘的支持,李俭最终说动四五千余百姓回归本乡,并行文各乡,需要缴纳的粮税直接运到宜寿宫附近。

    隋朝百姓的税务,最基本的有三类,其一是口算,也就是人头税;其二是户税,也就是家庭财产税;其三则是粮税,或者说土地产出税。

    李俭于是建议李三娘免除各县的口算和户税,因为各县皆有大量百姓逃难的情况,这两项的大头本就是大户,但现如今李三娘得到了各县大族豪强的支持,大头税收不上来,干脆免除,也算是给李渊提前争取民心了。

    李三娘略一思考便答应了,她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世民此时作为前锋,已经在河东郡准备渡过黄河向长安而来,免除口算户税,这可是实打实的良政。

    粮税自西汉文帝以来,长期为三十税一,由于李三娘六月起事,因此并没有征收到夏粮税,但攻占了数个县城,缴获还不错,考虑到此时娘子军已经拥兵七万,她决定提高征收比例。

    只是这个比例多少合适,她还在一直犹豫,什一税太高,二十税一又太低,于是询问李俭。李俭已经脱离了军队变成了牧民官,他不了解具体情况。

    于是他略微计算了一下,军队士兵每人每日要吃粮二升五合左右,一石粮食等于十斗,等于一百升,等于一千合。娘子军以七万人计,一天就要吃掉一千七百五十石粮食。

    但是考虑到娘子军实际上有不少士兵拖家带口,这些人也被计算入内,成年人与未成年、老年人的食量各有差异,一天也要起码吃掉一千五百石粮食,那么一个月整个娘子军就要吃掉四万五千石。

    整个周至县统计得有产出的粮田共计十二万亩有余,虽然有上、中、下三等土地区分,但今年关中地区很是温暖,并无旱、水、蝗灾,雨水也较为平均,所以平均亩产大致保持在了一石略低一些。

    所以周至县的秋收收成,大约是十万石,若以二十税一,则可得粮食五千石,可供大军三日所需。

    李俭快速地将这些数据随口报出,边说边算,李三娘顿时惊呆了。她问:“为何只有十二万亩田有产出?亩产一石,总收成难道不是十二万石吗?”

    李俭苦笑了起来:“以下官的估算,周至县有近半田地被荒废,十二万亩有收成,却只能收十万石,是因为其中二万余亩是向家强行占据的!”

    李三娘顿时皱起了眉头,李俭上眼药已经成功,于是继续说:“另有桑园四万余亩,果园一万余亩,菜蔬园等二万余亩,各有产出,税收另算。”

    李三娘依旧眉头紧皱:“若所占各县皆如周至县,二十税一恐怕军粮不足!”李俭笑了笑:“将军却不须为此发愁!”

    “为何?”

    “丘氏兄弟先前据保眉县,有民众万余依附。眉县地小,以下官估计,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土地被荒废。诸县之中,恐怕只有周至县土地荒废最为严重!”

    李三娘略一思考就明白了,周至县的位置恰好在诸部义军中间,但偏偏占据周至县的向善志所部拥兵最少,就是因为大量百姓通过周至县南逃,连带着本县百姓也跟着南逃,所以田地荒废最为严重。

    “而且将军忘了永丰仓了么?”李俭继续说到,李三娘眼前顿时一亮。

    永丰仓原为广通仓,爱好改名字的隋帝杨广将其改为永丰仓。虽然杨玄感起兵造反曾经占据此仓,但后来又被隋军收复,是长安附近最重要的一个粮仓。

    只是永丰仓在华阴县内,先前戏下结盟后,李俭曾打算建议大军东去,先行攻打下永丰仓来。但李三娘考虑到手下大军都是拼凑而来,战力有限,恐怕不能占据,所以李俭就没有提。

    但李俭记得李渊在李三娘起事后很快就进入了长安,那么永丰仓必然会落入手中。如今已是九月,他虽然不清楚及时的军情,但猜想以李世民的军事才能,从晋阳向河东,打进关中难度应该不大。

    李三娘于是开口说:“数日前,吾兄建成已经领兵过蒲津,虽然没有消息传来,想必正在攻打永丰仓。吾弟世民亦有信传来,领兵攻冯翊,暂未有新的消息传来。”

    李俭连忙看向李三娘身后挂着的大地图,也就是说李建成领兵攻打潼关一线,自渭河以南攻长安,李世民则在渭河以北攻长安,两人是分兵而行的。

    “唐国公可曾渡河?”

    “吾父亲领大军随后而行,欲立行营于朝邑之长春宫!”李三娘说,顺便在地图指了指。李俭望去,长春宫距黄河不远,显然李渊父子已经领主力西渡黄河了。

    他顿时大喜:“唐国公至,则长安必降,关中可定矣!”

    李三娘嫣然一笑,父兄和丈夫很快就要到长安左近,她也就不需如此辛苦了。

    李俭下拜到:“下官恳请二十税一!”李三娘点了点头:“可!”亲自写了一道命令,然后郑重地盖下了大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