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妃爱种田 » 第十八章 等待

第十八章 等待

    柳婉茹至今还记得父亲给自己讲的那个故事。

    讲的是有三个小和尚得到了三粒千年古莲的种子,但是在冬天。

    第一个小和尚着急,拿到种子便在雪地里挖好坑,上好肥,种下去。然后什么也不干,日日去看守,等了很久都不见发芽,最后摔断了锄头,生气失望的离开。

    第二个小和尚着急但不冲动,知道冰天雪地是不可能种出莲花的,便去饱览群书,终于找到了一个方法可以在冬天种出莲花。

    他找来金钵子,放上名贵的药水,放在温暖的房间,等了七八天,种子果然发芽了,渐渐长出一小片荷叶,小和尚欣喜若狂,盖上金罩子,宝贝的不行,可是没几天,幼芽因为被罩住得不到氧气和阳光,又死掉了,第二个和尚也很伤心。

    第三个小和尚拿到种子后小心翼翼地装在荷包里挂在自己胸前,每天依旧是挑水、砍柴、做饭、扫雪、为寺庙购买东西。

    等到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小和尚就在池塘一角小心的种下了古莲种子,等到夏天来临,他收获了池塘中盛放的千年莲花。

    这个带着父亲爱的故事柳懿之陆陆续续反复讲了整整一年,四五岁的柳婉茹也不再过于依赖父母,朦朦胧胧却又牢牢的记住还不到时机,自己要听姥姥的话,等到合适的时机,自己就能回到父母身边。

    也是这个时候,泰县管辖内的山头不再允许随意建房屋,而是按村落的格局来划分居住,因为人口实在太多了。

    彼时柳家又建了一间木屋,有五间大木屋。何家也多建了两间,有四间木屋安身,还自己动手围了一个篱笆院,生活更为安定。

    萧统领根据自己的实力有意扩充,不再满足这几个大山头和一个泰县,想要占领附近的槐安县,招兵买马也逐渐明面化。

    柳懿之越来越忙,从边缘幕僚渐渐晋升为萧统领的心腹幕僚之一,有了极大的成长,来看望女儿的时间间隔也越来越长,可这时孩子也适应了外家的生活,和何润泽一起享受童年的乐趣,安定下来。

    柳懿之知萧统领所图,极力为他奔走,从管理流民安家和荒地水田,再到伪装成商人出去贩粮交易武器、招揽流民、招兵买马、招安山头,方方面面都有参与,渐渐拥有一定的地位,明面上一月能拿到的俸收也有二十两,粮有三百斤,全部交给了柳福夫妻。

    柳家的日子一下子就富余起来,柳家众人也更为懒散,每日里劳作不到三个时辰便会早早归家,何清瑶成为了柳家劳作上的主心骨,带头劳作,一年下来也开了八亩荒地。

    后在柳懿之的劝说下,何清瑶也放松下来,不再奋力开荒,只带着两个小叔和弟媳妇管好已有的地。

    柳福夫妻有些不满,恨不得将何清瑶当黄牛使,可是也不敢得罪老大,便愈发惫懒,两人渐渐都不去地里了。

    其实东奔西跑的柳懿之私下的赏赐折成现银才是大头,每月有五六十两之多,远超俸收了。

    但大部分银又都悄悄用来安置那些无家可归的老人和孩子。

    每月都会留下十两现银和三百斤粮给何家,这样何家也宽裕起来。

    但何家人勤恳踏实,虽有女婿帮扶,还是开垦了八亩荒地、五亩水田,日子越来越好过。

    他们也听柳懿之的建议,私下将多余的银两都攒起来,以免有一天战乱停息,回乡好用。

    柳懿之的话何家是特别肯听的,事实也是如此,如果有一天萧统领正式举兵扩张领域,临近的两湖肯定是其辖区,返乡归祖肯定是上上之选。

    何家二舅母早八个月前生了个小表弟,取名为润墨,但出了月子,何家也让儿媳妇在家带孩子,这样何黄氏不至于过于忙碌,所以柳婉茹的日子还是过得极为悠闲,充分享受了自己玩水捉虫、山野疯跑的童年。

    这时萧军中有许多人有点熬不住,想要出去大战几场,建功立业。

    柳懿之反提出“缓称王,广积粮广囤兵”,还写了“囤兵与兵田的益处”等谏文,其中种种分析都与萧统领的野心和谋略极为迎合,成功稳住了也有些蠢蠢欲动的萧统领。

    就这样,柳懿之渐渐成为谋士中的核心人物,被萧统领倚重,也被不理解的人视为碍脚石。

    就这样过了两年,萧统领陆续占领了周边的槐山县、长水县、浏水县等,将所占辖区统称为萧区。

    萧大人五年累积下来,手里有六万配备精良、训练有素的老兵,但几乎不参与大型战争,都养在深山,以免暴露实力,所以未引来强劲的敌手围剿。

    偶尔也会分批出去作战,到后来几乎都没有败过。

    身边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应征,因萧统领手下的兵待遇都不错,不但给其家中一定的田地免税,若万一阵亡还会有抚恤银,其父母妻儿至亲也能一生享一定的田地免税,并被官府庇护,任何人不得欺压,否则双重刑罚。

    这样的条件对家里男丁较多的贫苦家庭有极大的诱惑,许多人都纷纷入伍,加上萧统领在其辖区和周边的威望极高,这一召集竟又有四万多的新兵。

    且这四万多新兵并不是直接送去作战,而是先送去训练,等有一定身手和配备精良再由老兵带着轮批出去作战。

    因这些举措,萧家军名望更高,开始引起周边起义军的忌惮和贪婪,打了几场大战,都是萧统领大捷。

    渐渐拖家带口来投靠和投兵的人更多了。

    柳懿之谏言,“萧大人,是时候建功立业了,只是万望吾主继续爱惜兵民,一定会成大事。”

    萧统领尝到了实力强大的好处与从容不迫,闻柳懿之忠言,心有触动,出言称,“有柳先生,我如有诸葛亮和魏征,定能成事。若我事成,定封柳先生为相,终身为我镜。”

    柳懿之之前建议的缓政就引起萧军中一半谋事和将士的不满,这下因得萧统领的美言,立时就处于无形的刀光剑影中。

    偏柳懿之太年轻,还没有感觉到危机。

    所以他作为一个谋事,在大举起事后,竟数次遇险,一次被敌刺中肩膀,幸被军中敬重其为人的一个先锋所救。

    又一次被摔下马跌断右小腿骨,只能坐于马车中出行,不能骑马。

    这一次在转移中不知为何竟陷入敌方的起义军中,差点亡于刀下,幸而被派来保护他的一个亲兵拼死抢下,两人一齐跌入悬崖下的山涧。

    那亲兵竟以身作垫护着柳懿之掉到山涧中的怪石上,当即口吐鲜血,进气多,出气少,死前紧紧抓住柳懿之的手,“柳先生,一定要,国泰民安。”

    说完便溢血而亡。

    柳懿之身上也骨折数处,刀伤处血肉翻起,还是咬牙爬着将救他的恩人拖上水中一块平整的大石头上,然后才力竭昏了过去。

    也不知过了多久,天色将晚,山涧中的水竟然暴涨起来,柳懿之只能拖着伤痛湿漉漉的身体企图爬上旁边一块更大的巨石。

    终究没有足够力气爬上去,只能死死趴在石头上扣住不被冲走,至于恩人的遗体实在无力顾及,只能流着泪看尸身被水流带走。

    就当水葬,柳懿之念了一首悼亡词为其送行,将恩情深深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