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妃爱种田 » 第十六章 烽烟

第十六章 烽烟

    原来边关吃了败仗。

    在北地草原深处游牧的匈奴一族突袭西堤关,不知道是缺粮还是怎么的,今年特别凶猛,竟然趁大家春节前两天打进了关内,抢夺了许多粮食。

    这些匈奴也不恋战,抢了就跑,可是却杀了许多来不及躲藏和护着粮食的无辜百姓,恶行令人发指。

    现下皇上震怒要派兵讨伐。

    太子萧成和嫡亲弟弟二皇子萧乾主动请缨,立时去边关镇守,待春后雪化,就征伐草原。

    皇上也同意了,封二十岁的太子为北伐将军,十六岁的二皇子为右先锋将军,又钦点了定国公麾下的一员老将黄弧为督军,帮助两位皇子。

    这也算是个好消息了,但还是让人担心,前些年的战乱让人们心有余悸,这也才安定五年多。

    柳婉茹记得父亲和自己说过大泰朝建立前是卫朝。因皇帝昏庸无道,好色贪图享乐,朝廷官员也大多都是贪生怕死、贪色贪财之辈,整个朝政都腐朽不堪。

    每当有强劲外族进犯边境,结果都是卫朝割地赔银赔物赔美人求和。

    所以苛捐杂税繁重,卫朝最后两三年徭役一年有四五次,病死累死饿死的百姓不计其数,许多人被逼上梁山,揭竿而起。

    泰元帝便是从占山为王开始,先劫富济贫,后有一定势力之后,便占了一个大县,休养生息壮大后招兵买马后整整打了两年多,灭了卫朝,建立大泰朝。

    为抵抗外族、收服大泰朝其他叛乱势力,建朝后又打了三年多。

    从卫朝后期开始战乱了近十年,即使是处于卫、大泰两朝版图中间地带,远离了边境的柳何村所处的两湖地带也经历了战乱带来的苛捐杂税、徭役和流离失所。

    起初,各地起义还没大规模上演,百姓田地里的粮食到了收获季节,便是朝廷派人来监管收割,直到脱粒晒干,早晚稻是基本上全部收走,不够的人家还要拿银子、人头来抵。

    除此之外还有杂税和服役,各地政府都加重盘剥,借此中饱私囊,逼得许多百姓怨声载道,无法活下去,渐渐内乱渐起,许多地方开始起义,脱离卫朝掌控,匪徒丛生。

    像柳何两村所处的地带便是先由一拨叫黄麻子为首的匪徒占领,开始还好,税收减少三成,让百姓多少留了一点余粮,喘口气。

    后来比之卫朝更不如,不但百姓水田旱地收入全部收走,还要强行征兵,强占妇女的事情也屡屡爆发。

    在柳家村也有两个妇人被强占身子后上吊自缢,柳懿之便迅速将妻子趁夜送去了何家村,藏到岳父家的地窖里,又让岳父将两个儿媳也藏进去,只趁夜送口粮和水下去,对外都说去了儿媳妇各自的娘家。

    之所以藏到何家村,就因为何家村本身产出没有柳家村高,去搜刮的人和次数比较少,又是山区,地窖更为隐秘。

    柳家的两个小儿媳被偷偷藏在自家地窖里,因为他们的娘家离得比较远,娘家也不愿意无条件庇佑嫁出去的女儿,柳家又不愿付出太多钱粮给人家。

    一时之间村里的妇人人人自危,失了清白自我了断或失踪的消息每天都在各村之间流传。

    后来柳懿之偷偷外出买粮回来的时候,听到了个惊天的消息,回来三思后便打定主意,悄悄在柳何王陈四大村之间奔走。

    没过多久,四村村民分成两批,一部分青壮劳力带着老弱妇孺和家当趁夜往西部的山上转移,大部分青壮劳力留下连夜抢收还有月余才成熟的旱地口粮。

    怕走漏风声,约好不管收多少天亮全部往西部的大山上走,不走的可以留下,这种情况下谁还能留下,不只是四村,许多人趁夜通知自己的姻亲,都分成几拨往西边走。

    虽知乱军没有那个兵力追上来,地里还留了大部分粮食,他们也舍不得不要。

    但一行千人左右,在柳婉茹的父亲柳懿之和几个村长组织下,让壮劳力保护老弱妇孺,有什么吃什么,走了三天才敢停下来起灶生火煮热食,各家关系好的自己拼伙,自己分配吃食。

    一路靠着带来的几千斤粗粮,采野菜野果、组织壮劳力打猎,竟一路走了二十几天,全部活了下来。

    因人多势众,小伙匪徒不敢惹,大伙匪徒看不上流民这点家当,终于到了泰元帝占领的山头。

    果真如卖粮给柳懿之的那人所述,这里的人们虽然粗布粗粮,但都能吃饱穿暖,精神头都不错,老弱妇孺都自在地在山间劳作、走动,处处一片祥和。

    不得不说泰元帝有雄韬伟略,来人他都全部友好收纳,允许人们在他的管辖范围内开垦,无论何作物,只需要交五成,征兵也全看自愿。

    柳婉茹还记得,那时她仅有四岁,每日跟着何清瑶和柳家人在山上开垦劳作。

    柳懿之先前在逃亡路上帮几个村长组织安排各项事物,每日里只分得到摊到人头上的一些猎物,还惹奶奶柳胡氏不快,数落他一房吃白饭,还是母亲能干勤劳,日日都能带回来些山货,才让奶奶不至于做出更过分的行为来。

    后来父亲和爷爷柳福解释说如果人心不聚,届时小伙匪徒就会欺上门来,加上父亲能干,无偿帮助村长们沟通、铺排,费心费力,得了别人青眼。

    爷爷也因此被人高看一眼,这才只是让奶奶私下抱怨,以刺激母亲父亲为家出更多力,放任柳懿之没有为小家出力。

    到了泰元帝占领的山头,彼时泰元帝还叫萧泰元,人称萧大人,萧统领,已经占领了一个大县,改名为泰县。

    此时他还未真正的开始南征北伐,但占地两三年手头颇有盈余,手下也有一支近万人的能作战的精干队伍。

    因着以深山为大本营,萧大人行事又低调小心,外面反卫的大队伍急于建功立业,南征北伐,也不屑来吞并。

    来犯的小队伍、附近匪徒被打过几次,也不敢来招惹。

    这边也和他们通些交易,彼此达成同盟关系,并不攻打他们,所以也算和睦相处。

    泰县就大力发展农业和练兵,鼓励辖区内百姓和自己建立的泰县县衙进行交易,然后再派人乔装后向外卖粮食布匹,以换取钱财武器,并悄悄招揽活不下去的百姓。

    柳懿之便是这样被招来的。

    泰元帝在卫朝是个武艺高强的捕快,少年时被送到少林寺学过十年武艺,原配夫人是个举人的女儿。

    老丈人十分欣赏他,后来也是他的幕僚。

    他管辖的范围内人们是能吃饱有余粮的,也不会出现强行征兵和强占妇女的事情,治安良好。

    如此下来,地方虽不大,人口却不少,还不断有人拖家带口来投靠,到处都在兴建土屋、木屋和开垦荒地、建造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