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沙河尘埃 » 第一章 沙河故事

第一章 沙河故事

    在河北中部平原上,有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大沙河。大沙河源自太行山脉,由群山中多条水源,汇聚于保定曲阳境内的王快水库。自王快水库开始,往下称为大沙河;从北往南,流经曲阳、行唐、新乐等地;在新乐承安铺南转向东流,经定州、安平等县,过安平马店镇后又转向东北方向,流经多个县市后最终汇入保定白洋淀。

    历史上,大沙河是一条水量丰沛的河流,河道宽且平缓,沿途灌溉良田无数,特别适合人类生存。

    远古时期的伏羲氏就在现在新乐境内的沙河沿岸活动,聚集族人生产生活,现在在新乐市何家庄村东还存有早年间建造的伏羲台,每年还有大型庙会,表达人们对伏羲先皇的崇拜。

    两汉时期的王莽,据传就曾在沙河东岸的岸城村度过自己的快乐的童年时光(韩二辉最引以为傲的就是自己和童年时期的王莽都曾光屁股在大沙河里玩耍过)。

    北宋时期,杨门女将穆桂英曾在沙河上游东岸的太行山余脉屯兵练马,北上抗辽;后来人们把当时屯兵的山称为穆山,山下的两个村子分别叫做南养马村和北养马村。

    抗日战争时期,聂荣臻元帅曾率部在沙河两岸抗击日军建立根据地,并在穆山附近修建荣臻渠,解决东部地区的干旱缺水问题。

    大沙河,一个水草丰美、鱼鸟成群的河流,曾经留下多少美丽的传说,又养育了多少炎黄子孙。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突然断流,成为一条延伸上百公里的漫沙古道......大沙河变成了“大沙可”。

    沙河两畔的人,有多少人在半夜都忍不住流泪啊。陪伴了这些人几辈子的大沙河就突然断流了,怎么能不让人感觉伤感呢!但是他们的泪水又能起什么作用,就是所有的泪水都汇聚到沙河河道里,也只能湿润一下表面的沙层,却换不来曾经的那条河了。

    在进入21世纪后,不知什么原因,或是哪里传来的致富妙经,让沙河沿岸的人,把聪明的大脑和贼一样明亮的眼睛瞄准了早已断流的沙河。

    先是有人在沙河河道内用大型磁铁设备来回反复收集铁矿屑,后来又觉得表面收集太少太慢,开始对沙河河道两旁的开荒地下手。大片的开荒地被破坏,进而变成露天铁矿。这样的粗鲁简单的采矿方式估计让那些钻山挖洞的矿工能羡慕死。露天铁矿——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不知道后来的钢铁市场供大于求进而大幅掉价跟这批露天铁矿的出现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关系的话,那么大沙河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五六年后,露天铁矿摇身一变,成为了露天砂矿。沙河从北到南,河道里出现了多个砂矿老板。大量的挖掘机、铲车、前四后八的货车涌入沙河河道。大沙河进行了一次彻底的瘦身手术。整个河床被挖的满目疮痍,原先修建的好几座大型桥梁,也因为河床被破坏,而露出了被深埋在地下的桥墩,甚至有的直接成为危桥。

    人们的眼光在自媒体的带领下,又一度将讨伐声音转向当时的施工者。

    ......

    沙河故事就这样一代一代流传、变迁。

    大沙河中上游西岸,有一个村子叫漕村,因为在古代的时候这里是个漕运渡口,后来有人聚集,就逐渐成为了现在的漕村。漕村是一个多姓氏聚集的村子,其中王、刘、韩三个大姓;全村4000多人口,这三个姓氏就占了3000多。这个村子西边原有一大片土岗地,是久传下来的坟地所在;东边是大沙河及沿岸的一大片肥沃土地,整体地势成西高东低。村中人对此很是引以为傲,他们认为这个村子自古以来就没有被水淹过,不像邻村木村,由于村子大地势平,村里的水都排不出来,经常被水泡着。

    其实这个村子的风水并不是很好:一条公路从南往北贯穿整个村落,村子北面又是一片洼地。整体的风水布局并不符合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说;虽然适合生存,但是也很难出现名震南北的大人物。

    尽管如此,这里的人们仍然勤勤恳恳,像自己的祖辈一样,努力的生活在这里;甚至把这个村子的生活过的比周边几个村子都要好很多。

    新中国后,这个村子出了几个大学生;高考扩招后,大学生的数量就逐渐由原先的个位数变成两位数、三位数。

    韩二辉就是高考扩招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也算是这个村子中两位数比较靠前的吧。

    韩二辉,现在听来很土气的一个名字,确实如此。二辉工作多年以后都觉得自己的名字不够洋气。

    韩二辉其实在家里并不是排行老二,而是老三。家里有大姐韩军英,二哥韩立辉。由于冀中平原农村的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严重,所以二辉的名字中就出现了个二字,意思是在兄弟中排行老二。长辈们都管他叫二辉,并不像他的二叔那样被人称为“老二”,可能是便于区分叔侄两个,也可能是出于对大姑娘的尊重。总之,二辉跟三无缘了。

    二辉的父母都是传统的农民,半辈子都在黄土地上刨食。农民的身份并没有限制他们的不平凡,甚至更体现了他们生命中的伟大和不一般。二辉的父亲叫韩大海,大集体的时候担任过生产队的会计,特殊注明一下,不是大队,是小队会计。二辉小学时费劲脑筋都学不会的算盘,在父亲韩大海手里用的是得心应手,比计算器都好使。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之后,韩大海从小队会计岗位上下来,大概是21岁的时候,开始用自己的脚丫子蹬着一个破旧的二八自行车,满怀青年人的热血希望,追赶市场经济的潮流。

    二辉的母亲叫李翠花,那时人的姓名男的大多叫建国爱国大海大河的,女的一般叫花、兰、芝的。李翠花是一个极其传统的农村妇女。虽然生长在农村普通家庭,但也算得上是高学历了。那个年代农村高中毕业生,虽然文化水平相当于现在的初中,但在农村来说也很不错了。

    二辉的努力奋斗就是一直在学习,聪明也笨,聪明在于学习成绩从小学就很好,感觉压根就不属于这个家族。因为这个家族三代人中才出了一个有正式工作的人,还是二辉堂堂堂堂姑,族内很远的一个亲戚了。父辈基本都是务农或打工,很少有特别出众的人物。二辉虽然学习方面小有成绩,但是相比他的姐姐和哥哥,在人生中的努力奋斗就显得特别逊色,这也是说他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