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高祖之怒 » 第十五章 折腾是快乐之本

第十五章 折腾是快乐之本

    每天上午顾大娘隔六七米位置朝刘如意抛过来皮球的时候。

    他准会想起两千两百多年后自己穿越前看的最后一场国家队的比赛转播时的情景。

    那是一场窝心到嗓子眼的比赛,作为观众,心里没有一丝一毫的愉悦感。

    只有愤怒和痛苦。

    踢球不应该是痛苦的,它是个游戏。

    游戏就是,每踢出一个好球,人会肾上腺加速分泌。

    得到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

    嘿,我真棒!

    这算啥,我还能踢得更好呢!

    这是人类对自身力量和技巧的肯定。

    以及赞美。

    自我肯定,是人类感到快乐的根本。

    踢一个臭球,人是真的会觉得沮丧,这他妈什么鬼?

    然后勉励自己,努力踢一个好球。

    只要踢一个好球,快崩溃的心态顷刻扭转。

    我行,我能行的!

    就是这么简单,这么立马见效。

    国人总以为历史上高俅是踢球界最早的名人,踢出了个太尉的大官儿。

    这也是踢球总被认为玩儿物丧志的指标性要素。

    游戏也这样,游戏,玩物丧志!得有人管着!

    扯远了。

    其实从战国时起,人们就发现,踢球能让人快乐。

    出生在战国时代的刘邦被说成不务正业。

    不务正业其中表现之一就是喜欢踢球。

    踢得好不好不知道,总之一个字,热爱。

    他送给两岁的刘如意第一件礼物,一个填充的皮球。

    刘如意第一脚,就把皮球给掼在了他老爸脸上。

    踢过球的人都知道,两岁的孩子能把球踢中就不错了。

    还能踢飞起来,那绝必是个天才!

    “如意像我”,说的其实是这个。

    刘邦三十多岁的时候,一脚把皮球掼在了刘太公脸上。

    两岁就达成了他爸三十几岁才达成的成就。

    前途不可限量!

    现在,五岁的刘如意能把顾大娘丢过来的皮球娴熟地接住。

    脚背,小腿,大腿,各颠三回球。

    接得稳稳的,一脚踢回给顾大娘。

    顾大娘接住,再抛回来。

    这是刘如意一天里最快活的时间。

    作为皇子,每天他早上卯时初刻被叫起床。

    对五岁多的孩子来说,实在不容易。

    不容易也要起来,这是刘邦为皇子们定下的规则。

    两位宫女服侍穿衣,洗漱,吃点东西垫肚子。

    吃过东西,在殿前的台子上活动筋骨,徒手或者持械,打拳或练剑。

    一位娴熟武艺的大姑在旁指导。

    天完全亮以后,宫女在台子边上布下书案,由太常派来的博士教他认字。

    听读典籍,这时候哪儿能理解,就是混个耳熟。

    认字,同是太常派来的博士教他仪态、对话、礼仪。

    刘如意不喜欢这些,但还能对付,装木讷总会吧。

    然后,就是他踢球的时候。

    就算只有一个中年女人毫无投入感地给他喂球。

    踢球。

    也是他一天最快活的时间。

    他能这么玩上一天。

    当然了,戚夫人不会允许他这么做。

    通常半个时辰就要叫停。

    这样的日子已经过了好久,每天都差不多一样。

    在一天的某个时刻,刘如意突然觉得,一切索然无味。

    “我想和跟我差不多年纪的孩子玩儿。”

    这念头像是野火一样,一点着就蔓延开,扑也扑不灭。

    他从没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过。

    面前这个顾大娘,抛的球一点儿难度也没有。

    永远带着一付恭顺的假笑。

    在她面前球颠得再好,也像是投入了黑洞。

    激不起一丝的反馈。

    那还有什么意思?

    “我累了,不想踢了。”

    他对顾大娘说。

    “是,公子。”

    顾大娘当然没啥可反对的,收拾皮球,拜别而去。

    刘如意没对她说自己想找同龄的伙伴玩。

    说了没用,顾大娘做不了主,长乐宫里也没有同龄的玩伴。

    和他年纪最接近的,是三岁的刘恒。

    比十岁的刘盈更近。

    “我想找他玩儿,难道我不该找他吗?”

    “谁也没规定我不能找他,对吧?”

    刘如意心里这么想,这是还五岁的他。

    “我该怎么找他呢?”他先给自己提了个问题。

    “我找他做什么?”

    “上次大哥召集的宴会上,我和他一句话也没说过,不,还是说过一句,就一句,送给他两颗糖,除此之外也没别的了。”

    “这回我找上门去,该送他什么?”

    十七八天过去了,代地前线战事传来更多的捷报,战事已经进入尾声,每天刘如意坚持签到。

    得了十七八朵鲜花之外,还有乱七八糟的各样东西。

    不规则的石块,树枝,被撕下的书页,炽烈的光团,不认识的种子,不认识的鱼,玻璃坠饰,塑料卷尺,凝固的蜡块,气球,一滴水,算式,麦粒,无法描述的,无法描述的有好几样。

    诸如此类,每天都不重复,看上去大部分都没什么用。

    这太保守了,应该说出了第一天签到得到的糖果之外,其他的全都没用。

    他倒是不急于下这个结论,和未来的日子相比,这二十几天所占的比重很小,未来谁知道呢。

    比如那块骨头,看起来没用。

    但也可以凝聚无穷的想象。

    也许未来有一天我骑马出奔,后有追兵,前有堵截时,难道不会幻化为一条巨龙,驮着我逃出生天吗?

    在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之前,谁能说所有希望都会破灭呢?

    刘如意在自己所有藏品里挑选了许久,觉得气球大概是合适的礼物。

    这个时代的人,还没见过气球。

    红色的气球。

    大汉火德,以红为吉。

    很漂亮,可以让小孩子感觉开心。

    自己可以指导刘恒如何把这个气球吹大,帮他把口子扎紧。

    扎紧口子的大气球,虽然飞不高,但在手上蹦蹦跳跳,肯定能让他感觉到神奇和快乐。

    自己其实是想和他说会儿话,不一定是踢球。

    刘恒也未必踢得好,如果他踢得好,父皇就不会偏爱我了。

    两个差不多大的孩子,在一起肯定会有很多话题可聊。

    刘如意差不多确定就是这样,自己想找到刘恒,和他一起玩儿。

    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问题,偌大的长乐宫,刘恒住哪儿,自己该怎么找到他?

    会不会又像上回那样,还没出永安殿,就被逮回去?

    正烦恼,他听见廊下一个宫女和人说话,不知她叫什么名,只知她在宫中多年,哪哪儿都熟。

    刘如意朝廊下走去,正好截住那宫女。

    “请你,带我去见刘恒,好吗?”

    他有点儿紧张地问,甚至叫不出宫女的名字。

    宫女怔了一下,内心明显挣扎,勉强地说。

    “可是,四哥现在住的地方很偏僻,公子去不大合适。”

    才一对面时,刘如意已用了一枚篆命。

    篆命飞起来,悄没声息地钻进宫女衣服里。

    当然,她会听自己的,不论自己什么要求,刘如意知道。

    “偏,也在长乐宫里,对吧,你这就带我去。”

    宫女左右为难,还是抵不住刘如意坚持。

    “那我就带公子去。”

    她不再多问,径直转身走在前,刘如意跟在后。

    两人出永安殿,在宫中弯弯绕绕许久,怕不走了三四里路,才到一处人迹罕至,杂草丛生,院墙低矮所在的门外。

    一路上,宫女走得机警,尽量避开人,到这里她停下,慌慌张张地问。

    “公子,这里人多眼杂,怕有人见了你,不如我去请四哥出来见你,你看怎么样?”

    刘如意住的是雕梁画柱的大殿暖阁,青砖碧瓦,房顶足有三丈高,对这里道路破烂墙壁敝败已经有些生理性不适。

    还在想这宫女是不是有意把自己引导到这偏僻的地方吧,万一她其实是吕后的人有所图谋该如何?

    只是深信篆命的威力才没吓破胆,听她说不要进去,请刘恒出来,觉得最好是这样,。

    刘恒为何住在这样的地方,他又怎么会听信一个不认识的宫女请他出门,见一个大概不可能到这来看他的哥哥?

    刘如意已经后悔了,这事看上去就是个纯粹的错误。

    他硬着头皮说,拱了拱手。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