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我在古代开荒建岛 » 第14章 疯狂输出式背书

第14章 疯狂输出式背书

    这人看起来二十出头,走动间举止从容,文质彬彬,穿一身洗的发白的袍子。一直叫嚣的几个人看到他瞬间收敛不少,“是冯秀才啊,您也来听高先生讲学吗?”

    冯秀才略施一礼,“正是,不过在下因事耽搁,来晚了。”

    “刚刚听几位要比试,不知打算怎么比?”

    那几人恭维道:“既然冯秀才在,我们就不班门弄斧了,不如由您来出题?”

    冯秀才看向路晴桑,征询她的意见,“姑娘意下如何?”

    路晴桑见这位冯秀才眼神干净,跟她说话没有半分轻视,于是她也客气道:“我没有意见,您请!”

    “那便从最基础的背诵开始吧,刚刚这位小姑娘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如就背诵《大学》如何?”

    冯秀才看向那几人,“那就年长的先背,你们几人谁来?”

    “等等,还是一起背吧,免得我赢了,有人说我占便宜。”她可不想到时候跟他们扯皮,这几人看着就不像是会愿赌服输的人。“

    “啧……这会儿夸下海口,等下输了可别哭鼻子!”反正他是不相信她读过书,这几人一身粗布麻衣,哪像有余钱读书的,别是认了几个字就以为自己很行。

    眼见他们又有要吵起来的趋势,冯秀才赶忙制止,“行了,既然都没意见,那就开始吧,你们几人选一人来比。”

    依然是叫嚣最大声的那人上前一步,“我来比。”说完得意的撇她一眼。

    路晴桑无语,这人别是个脑残吧!

    冯秀才看他们两人站定,“先背完且错误最少者获胜,开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冯秀才话音刚落,两人同时开口。

    路晴桑余光瞄一眼旁边,那人摇头晃脑慢悠悠地背着。她嘴角微扬,开始提高声音加快速度。

    一旁围观人群里有带了书的,还在对着书核对正误,“她怎么背的这么快?”周围人哪见过这种疯狂输出的背书法,一时惊奇不已,小声议论不断。

    和她比赛的那人更惊讶,一时被她气势压住,忘了接下句,顿了片刻赶忙接上,但显然已来不及,越着急越是背不顺,后面直接磕磕巴巴。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路晴桑背完转头看过去,那人一口气噎住,脸涨得通红。

    “天呐,她居然一个字都没有错。”

    “这小姑娘才多大呀!居然背的这么好。”围观人群爆发出更大的赞叹声。

    冯秀才举手示意大家安静,“显而易见,这位小姑娘赢了。”

    路晴桑看向那几个人,“道歉吧!”

    那几人红着脸,根本没想到她会赢,不愿道歉,可周围都是镇上的读书人,他们输给一个小姑娘不说,还出尔反尔,想必名声不会好听。踟蹰片刻,到底丢不起这人,上前冲着路晴桑抱拳,匆匆一句“抱歉”,说完转身就走。

    周围人见他们这样狼狈,皆捧腹大笑,其中还夹杂着几道恭贺她的声音。

    她走到冯秀才面前躬身施礼,“多谢冯秀才愿意站出来主持公道!”

    冯秀才躬身回礼,“不必客气,举手之劳而已!”

    “您是来听高先生讲学的,那我们就先不耽误您时间了。”

    “这会儿想必讲学已经开始很久,还是不进去打扰学生了。”

    她也清楚这会儿不方便再进去,准备回去找路云,正好几人顺路,就一道原路返回。

    到了店门口,他们跟冯秀才道别。冯秀才见他们几人进店了才转身往回走,她本以为他真是要走这条街,原来是担心他们几个小孩,特意护送吗?

    这人行事倒颇有君子之风,若将来科举中榜为官地方,想必会是一个很好的父母官。

    “你们几个小家伙怎么去了这么久?”路云早买好布了,一直在店里等他们,她见桃花几人面色不佳,“这是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吗?”

    “娘,我们先出去吧,已经午时了,我们找个店边吃午饭边说话。”路晴桑抱起路云怀里的几匹布,率先朝外走去。

    “姐姐,我帮你拿。”路晴榆追上她,要帮她分担。

    她递过去一匹布,“好,那你帮姐姐拿一匹,多了你抱不住。”路晴榆抱着布像是抱了张奖状似的开心。

    他们往前走找了家食肆,点好几道菜,秋婶迫不及待问桃花,“这是咋了,你俩怎么蔫蔫的?”

    桃花想起之前的场景,委屈的红了眼睛,她内心一直都很羡慕读书人,从不知读过书的人会那样瞧不起她这样的穷人,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告诉秋婶。

    “他们笑话我们穷,笑我们读不起书。”倒是张星憋不住,一脸不忿地说道。

    “这……”秋婶也有些脸红,她知道自家穷,可平时在岛上,大家都一样,她从不把穷太当回事,谁曾想被人笑话到跟前了。

    “婶婶别担心,我姐姐已经教训过那几人,他们也道歉了。”路晴榆又把刚刚比试的情况绘声绘色的说了一通。

    秋婶感慨道:“晴桑丫头真厉害,书塾里的读书人都比不过你,还是多学点东西好啊。”

    她其实知道桃花想读书,可她家穷不说,也没听说过哪家书塾会收女学生,这次被读书人笑话,这孩子怕是要难受很久了,她这心里也是五味杂陈。

    吃过饭,他们又去粮店买了三百斤米,让人送到码头。这个月建房,大米消耗的很快,之前搬家时秋婶给的一袋,都快见底了。

    之后又杂七杂八买了一堆吃的用的,就往码头走去。包船就是这一点好,可以自由安排时间,船夫会一直等在码头。他们到时,大米已经装进了船舱。

    回去路上,路晴桑跟船夫打听冯秀才,他们常年往返灵宝镇,消息比较灵通。

    “你说的那个冯秀才,应该是叫冯显。”

    “他书读的特别好,18岁就中了秀才,只可惜没多久他爹就病了……”

    “听说近两年吃药把家底都吃空了,冯秀才本来都去县学读书了,可家里这样,只能退学回家,平时帮人写写字,贴补家用。”

    路晴桑没想到冯秀才家里竟是这样的境况,他本人完全看不出被生活打击到消沉的样子,今天能去书塾听讲学,看来是还想读书的。

    她很钦佩不会被挫折轻易打倒的人,而且冯秀才还帮过他们,如果有机会她也想帮他一把,这样的人不该因为贫穷失去读书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