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挽救一个家庭拯救一个孩子 » 因为有爱

因为有爱

     友谊是一种温静与沉着的爱,为理智所引导,习惯所结成,从长久的认识与共同的契合而产生,没有嫉妒,也没有恐惧。

    ——荷麦

      在女儿四岁那年,一次下班后我到邻居家把女儿接回来。牵着女儿的手走出邻居家门时,我偶然发现女儿特别在意左手里拿的东西,像是有意遮挡,手掌没有完全展开,小心翼翼的看着。我感觉女儿像是在故意避开我,我问了一句:你手里拿的什么?这时女儿猛然抬起头,左手快速藏在了背后。我看着女儿慌张的表情,心想:坏了,女儿拿别人东西了,这一刻是我在亲子教育中感到最孤独的瞬间,书上没有写,老师没有教,怎么办?而且我还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决择。虽然我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但是我知道这个东西一定不能拿回家,更不能让她感受到“得到”的快乐。

      我蹲下身来,看着女儿的眼睛,和蔼的说:“手里拿着什么东西,让我看看”  。女儿低着头斜视着左手,4根手指微微翘起。“那是什么?给我看一下,我是爸爸,爸爸看一下没关系的。”在我的劝说下,女儿终于展开了小手。那是一条金黄色的小链子,一根手指那么长。我轻轻捏起来看,“哇,好漂亮啊!”  我又看向女儿问:“你想要啊。”  女儿抿着嘴唇点了点头,我又问她这个小链子是从哪里来的?女儿说是婶婶家的。我接着又对他说:“这个小链子是你婶婶家的,你把它拿在手中、放在口袋里,它还是婶婶家的,即便你把它拿回家里,它依然还是婶婶家的,它不属于你。如果你想要,我可以帮你买一个,那才是属于你自己的。无论放在哪里,它都是你的。即便掉在地上,被别的小朋友捡到,你可以对他说‘那是我的,请你还给我’。但现在这根小链子是婶婶家的,我们一起把它还回去好不好”。听到爸爸说要还回去,这怎么可以,不是明摆着告诉别人我偷他家东西了吗?当然女儿是不肯的。我站起身来,牵着女儿的手说:“没关系的,爸爸和你一起去。有爸爸在,你什么都不用怕。”

      我牵着女儿的手又回到婶婶家。婶婶也有些不解,说:“咦,你们怎么又回来了?”   我回答说:“有一个小链子忘记放下了。我们一起把它送回来。”  女儿伸出小手,把小链子托在婶婶面前,婶婶看了一眼说:“哦!这个呀,是我靴子上的,不要了,拿去玩吧。”  女儿抬头看看我,我说:“婶婶已经把它给你了,现在它是你的了。”

      当错误的事件发生,没有上级对下级的吼叫,没有父亲对孩子的责骂。整个过程,我神情自然,语气平和。女儿也是在一个安逸的状态下,遵从了我的要求。没有老幼之分,没有男女之别,社会主义社会下,人人平等。只有对孩子像对朋友一样的尊重,才能产生彼此间的信任,让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孩子需要尊重吗?有人认为孩子是没有自尊心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渐渐的有了自尊心。但实际上,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他的自尊心就是满负荷,非但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反而一个人的自尊,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而变得越来越少。

      2019年4月17日,一名17岁的少年,因无法忍受妈妈的责骂,跳桥身亡。事情发生之后,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多数人把矛头指向了孩子,说现在的孩子都太脆弱,打不得、骂不得、说不得。那我也很想问一句,你为什么要说他,你为什么要骂她,你又为什么要去打他呢?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我家筷筒里的筷子都是一根一根的,没有十个十个的捆绑在一起,为什么它们没有断?因为我没有去折它。我又为什么要去折断它呢?它的脆弱不是折断它的原因,它的脆弱更不是折断它的理由。我想知道的是,是怎样的愤怒,会让一个母亲没有靠边停车,直接停在第二车道上,而且在车里责骂孩子还不够,还要下车到右后座车门去骂孩子,才能发泄自己心中的愤怒。当孩子跳下去的那一刻,母亲崩溃了,跪在地上拍打着地面,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要跳下去,给我一个理由好不好!  在这里我想替孩子问一句:给我一个不跳下去的理由好不好?哪怕有一点点不跳下去的理由,我也不会跳下去。如果只是把责任推到孩子的“脆弱”而没有反思,悲剧将在今后继续发生。如果还能向男孩提出一个问题,我想问他:“你的妈妈爱你吗?”他的回答一定是:“爱“!  

    你爱你的孩子吗?有多爱?孩子能够接受到的爱,又是多少呢?无论你付出多少爱给孩子,以孩子的回馈给到你的,才是他真正能接受到的爱。如果在孩子的反馈中没有爱的存在,并不是爱的不够多,而是爱的方式有问题。爱,应是和谐的、是相互的,爱的传递需要一座友谊的桥梁。这座桥梁应该是平衡的,这样才能使爱在这座桥上无阻通行。因为友谊,这座桥梁让彼此的心靠的更近,让爱在彼此之间畅通传递。只有与孩子之间建立亲密的友谊,才能促进亲子关系顺利的发展。

      第二次感到无助,是在小女儿五岁那年,有一次她跟姐姐闹矛盾要离家出走。现在回想起来有些可笑,但在那一刻,真的是手足无措,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在那一个瞬间,我想了几种应对的方式:大声呵斥“你走吧,走了之后再也不要回来了。”用这种方式看上去很过瘾,她会乖乖的留在家里。但这个方式并不值得骄傲,孩子留在家里,是因为今天的她还没有能力离开这个家庭;一把把她抱在怀里,一切顺从满足她的要求。这样的话,在今后的生活中,她会把离家出走的方式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这时孩子已经走出大门,我选择了第三个方式,那就是“跟她一起走”。

      我牵着女儿的手悻悻的说:“哼,我才不喜欢这个家呢,我和你一起走。”女儿看到爸爸和自己的感受一样,真的好开心。向前走了几步,我故意惊呼道:“哎呀,我们走出去之后饿了怎么办?要不,咱回去拿点吃的吧!”女儿的表情像是在思考。还没等她回答,我感觉到有雨滴落在了脸上。“下雨了,我们回家拿把伞,带点吃的再出来。”边说着,我牵着女儿的手回到了家里。我去拿伞,女儿去准备食物。拿到伞我去找女儿,“走吧!我拿到伞了,带上食物,走!”这时再看女儿的表情,思绪有些复杂,她说:“我想再拿一个面包。”又过了几分钟,我再来叫她,她说:“我还得喝一点水呢”,这时我觉察到女儿没有要走的意思了。

      其实我把孩子哄回家里,也算是给她一个台阶下,就像对待一个朋友,总得绕开一些面子吧!首先说出我也不喜欢这个家,是认同孩子的感受,无论何时何地,人的感受是没有错的。故作惊讶说出离开家之后将面临的困境,这是提出一个观点,这个观点是告诉她:还是在家里好。接下来就是行动,把她带回家里。我在一旁看到女儿吃着面包、看着电视、喝着水,几乎忘了刚才都发生了什么。上一刻的手足无措,此时看来却是如此轻松。

      是友谊,把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是友谊的桥梁让爱与信任在彼此间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