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挽救一个家庭拯救一个孩子 » “我选择了视而不见”

“我选择了视而不见”

    2006年进入兖矿焦化厂,那时是第一次进入到重工企业,有专职的安全员上培训课。大概在06年末,我听到一个词叫做“三不伤害”。但是这个词,后来又被一个“自认为自己很聪明的人”又加了一条,变成了《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和“保护他人不被别人伤害”(又称:保护他人不被伤害)。

    2009年进入荣信煤化,那个时候也在学四不伤害,其实我对“四不伤害”这个说法,是很不满意的。因为我认为,做到“三不伤害”就已足够保证我们的安全。

    2021年5月,从希杰尤特尔离职之后,到了莱尼,也在学习“四不伤害”。

    七月份,在泰山玻纤安全培训的时候,学习的还是“四不伤害”。但是在本公司,有一个另外的收获,看了一篇名为《我却选择了视而不见》的视频。看过之后,我在思考,是我错了吗?我们真的需要《四不伤害》中的第四条——“保护他人不被伤害”吗?

    三不伤害的第一条:不伤害自己。亲爱的朋友们,请各位认真的思考,我们是不是也曾违反过“不伤害自己”的条例。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不伤害自己”,我们的世界将变得多么的美好。

    在你的身边,有没有人伤害自己呢?我想不会吧。是呀!哪有人会傻到伤害自己呢?

    在你的身边,有没有人正在伤害自己呢?不会吧!怎么可能有人会那样做?

    那么在你的身边,有没有人曾因未能做到“不伤害自己”,而受伤呢?……或者:在你的身边,有没有人因事故而受伤,其最终的原因,只是因为没有做到“不伤害自己”。

    当我听到作者说:“那天我本可以挽救一个生命,但我,却选择了视而不见”时,心中无比的悲痛和气愤。那感觉就像是:我在劝阻一个正在自我伤害的人,而他还不听劝,最终导致一个惨重的后果,到头来,这一切的发生,好像都是我的错。而悲剧的发生,也只是因为我没有做到四不伤害中的第四条——“保护他人不被伤害”

    亲爱的朋友们,请在闲暇时间,闭上眼睛做一次深入的思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不伤害自己”和“不伤害他人”,这将是多么骄傲和伟大的事情。假设我已经完全做到不伤害自己,而且我身边的每个人,都能做到《三不伤害》中的第二条“不伤害他人”,这样就没有人会伤害到我,那么在《三不伤害》中的第三条“不被他人伤害”,又从何说起?

    虽然我很希望自己能做到《三不伤害》中的第一条,但是很遗憾,我在“我已经完全做到不伤害自己”的前面,加了“假设”一词。那是因为,我还没有足够的勇气,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地点,用声音或书写的方式来保证,“我已经完全做到不伤害自己。”

    大家是不是会常听到“不小心”这个词。是啊!不小心。一不小心就咋得咋得了。比方说:不小心咬舌头了。不小心咬腮帮子了。不小心咬嘴了。那真是太不幸了,不过请问,是谁咬的?是不是别人把你的舌头给咬了。是不是别人把你的腮帮子给咬了,是不是有人上来就是一口,把你的嘴给咬破了,这可是要负法律责任的!可是,这一切并不是那样发生的,没有任何人来咬我,都是我自己干的!所以说,会不会伤害自己,并不完全取决于你的主动行为。

    那天,高空作业时,我没有系安全带,并不是想要把自己摔死。

    那天,我违章操作,把手伸进机器里,并不是想要把自己的手臂挤碎。

    那天,我违反安全条例,没有带安全帽,并不是想要把自己的脑袋砸出一个洞。

    那天,我忽视交通法规,没有系安全带,并不是我想要在车祸中死去。

    那天,我心存侥幸,酒后驾车,并不是我想要粉碎自己美满的家庭。

    ……

    虽然我们不想,但这一切都是按照前因后果的关系而发生的。

    我似乎有些遗憾,或者说是抱歉,我没有做到《四不伤害》中的第四条,“保护他人不被伤害”。

    我见过这样一个行为:一名司机在开车时没有系安全带,但他很聪明,在经过交通路口的时候,为了防止监控抓拍,他会用右手把安全带拉过来,把安全带卡扣按在卡座旁一比划,经过路口后又把安全带松回了原处。看到这一幕我却没有告诉他“这样很危险”。从熟练的程度来看,这一定不是第一次。

    我见过这样一个人:开车的时候,总是不停的使用手机。他会把手机端在方向盘的前方,双肘趴在方向盘上,收发信息和拨打电话。我很想告诉他,这是一个陋习,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但是我却无从开口。

    我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在地摊吃饭时,听到邻桌的一段话:“……没关系,我群里的朋友说了,郭庄桥洞没有查酒驾的,放心吧!没事……”。几名大汉光着膀子,个个纹龙画凤的,我若上前教诲,这顿揍算是跑不了了。

    “那天我本可以挽救一个生命,但我,却选择了视而不见”

    假若有一柄神奇的“保护伞”,可以在危急时刻救人一命,我会把它放在自己身上。假若有人想要把他的保护伞交由我保管,“朋友,我并不是每刻都在你身边。所以请你把这把伞随时带在身上,以保自己的安全。”

    亲爱的朋友们,请各位不要把自己的“保护伞”,存放在别人手中。其实它的使用方法很简单,仅有两个步骤:第一步,不伤害自己。第二步,不伤害他人。如果您身边的人安全意识不足的话,那么就要开启超级保护模式:不被他人伤害,以免自己受伤。这柄伞还有一个附加功能,可以在你身边的人将要受到伤害时:保护他人不被伤害。

    我身边的朋友啊!请各位正确使用您的这把“保护伞”,不要依赖它的“附加功能”,因为“我”,并不是每一刻都在你的身边。

    (2021年10月20号,新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