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靖康耻 » 卷十二 涿易归附

卷十二 涿易归附

    《别录事目》:

    “一、从前赵良嗣、马政与贵国商谈的汉地,具体是指唐末五代以後沦陷于契丹的营州、平州、幽州、涿州、蓟州、檀州、顺州、蔚州、朔州、应州、云州、新州、妫州、儒州、武州、寰州等十六州。

    当地居民多是汉人,其中幽州就是现今契丹所谓的燕京,其馀州县名称也有经过契丹废弃、合并以及更名的,等待收复以上十六州后两国再画定边界。

    二、自从约定共同举兵前往西京,我国立即派遣太师童贯等人领兵接应。

    我军自从今年四月以後屯驻于河北路边境,多次与辽军接战,大获全胜。

    依据从前的约定,本应与贵国联手夹攻,因未见贵国进兵,所以我军并未深入契丹境内。

    如果我军乘胜追击,理应可以单独收复燕地,并不需要两国夹攻,倘若万一不能收复,再依原约夹攻也不迟。

    所谓夹攻,就是本朝从涿州、易州等处进兵至燕京,贵国从古北口等处进兵至燕京。

    西京管辖的汉族旧地,待收复燕京后,汉族旧地以外的土地应由金国占领。

    三、契丹昏主目前在天德军以北的夹山一带藏匿,正带领从夏国所借来的兵马以及以朔州等地招募的乡军,妄图抵抗大金,若不从速铲除,对于金国而言终究是个後患。

    四、夏国历来狡诈,近来听说他们遣使至贵国祝贺,其实背后却竭力援助契丹,乃至在给我国的公文中极力诋毁贵国,又招集兵马借给契丹。

    听说他们招募的兵马多次与贵国交战,已经占据了金肃州(今内蒙古达拉特旗东南城塔村一带)、河清军(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一带)、天德军(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云内州(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古城乡白塔村一带)。

    若不及时讨伐,经常需要防备其反扑,必定成为金国的心腹大患”。

    …………༺࿈༻…………

    二十日,刘光世进军响应易州高凤之约,经过白沟,被契丹牛栏军所败,不得前进。

    《封氏编年》:当天,刘光世命冀景、赵明、翟进为先锋,刘光世与杨惟中率领中军,以张思政为殿军,开赴白沟。

    辽牛栏军约一千馀骑突然从古城中冲出,与我先锋军接战,我军误以为是易州的辽军前来投降,毫无防备,猝然接战。

    先锋军遭到贼军迎头痛击,中军与殿军都裹足不前,先锋军转战至古烽台以西,再次惨败。

    易州城内的燕人以为我军即将顺利抵达城下,太师高凤下令杀尽易州城内的契丹族人。

    有人报告说宋军一败涂地,高凤与、赵秉渊等人相顾失色,僧明赞说:“事已至此,只有闭门固守以待宋军”。

    天黑后,牛栏军进入易州城,知道高凤叛变,却误以为宋军诈败,另有埋伏,仓皇向北逃跑。

    高凤于是再次遣人来到宣抚司,告诉本州契丹族人已经被斩尽杀绝,牛栏骑兵也逃走了,请宣抚司派兵进城。

    …………༺࿈༻…………

    二十三日,辽常胜军将帅、涿州留守郭药师上表以涿州来归附。

    当天,辽都管押常胜军涿州(今河北涿州市)留守郭药师囚禁了辽涿州刺史萧庆馀,派遣团练使赵鹤寿率精兵八千、铁骑五百、一州四县来降附。

    …………༺࿈༻…………

    《封氏编年》:郭药师的表文为:“臣听说皇帝有道则臣民安定,然而倘若没有皇帝,人民拥戴什么?国家没有君主的情况是天地间的特例,哪里是古往今来的常态?

    燕民心有所向,一直累积着对夷狄的怨恨,一旦欣喜若狂,因为得以重新回归中国礼义之邦。

    臣亲自率领涿州官僚豪右、僧道军吏、百姓平民等约一万人,奋勇弃暗投明,斩杀契丹族首级三千,从此百姓得以复苏,无不欢欣鼓舞”。

    …………༺࿈༻…………

    《燕云奉使录》记载郭药师的表文为:

    “据说番人与汉人,实为异类,羊与狼为伴,永远不得安生。

    鄙人生长在夷狄之乡,没有领教过中国礼乐教化,常常渴望敬奉皇上,何止久旱望霓?

    近年来天祚帝怠政,抛弃皇位,逃亡到荒野草莽之地,百姓无依无靠,五京动荡不安。

    虽然燕王企图挽回败局,可惜转眼间就含恨去世,随后女主摄政,更加难以济事,看来天命自有定数,非人力所能转移。

    臣药师等人虽然恰逢多难之世,但从未有过反叛国家的念头,因为对于自己的祖先所生息的国家,不可以背弃臣子的节义。

    然而如今契丹人自为祸首,恶贯满盈,焚烧汉族人的房舍,屠杀汉族男女,我汉族人民倘若报怨反抗,契丹人将来必定视汉人为雠敌,臣药师等人因此纷纷愿意归附中国,决不助桀为虐。

    现率领臣所管辖的马步军归顺朝廷,以表忠诚,伏愿陛下俯顺众人的志向,怜悯这些哀苦无告的汉人,开天高地厚之恩,允许这些人为国效力,这就是众人最大的心愿。

    臣药师等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谨言”。

    …………༺࿈༻…………

    当初,辽天庆十年(公元1120年),金人疲于用兵,经年不出动,诸路兵马在原地驻扎休息。

    辽国有个辽东南路怨军的将领名叫董小丑,由于被辽廷差遣前往利州(今四川)讨贼,因逗留不进被天祚帝下令处死。

    董小丑所部的队长罗青汉、董仲孙等人遂倡导怨军反叛,耶律余睹统兵镇压,郭药师等人发动内乱,杀死罗青汉等人,接受了辽廷招安。

    萧干上奏请授郭药师、张令徽、刘舜臣、甄五臣四人为统领。燕王即位后,将“怨军”改称为“常胜军”。

    郭药师年轻气盛,壮貌伟岸,性情沈毅果敢,颇有威望,士兵多愿意追随他。起初因骁勇善战,四军大王萧干荐举他为殿直官,随萧干率辽军抵御女真。

    郭药师累积军功,晋升为涿州留守。萧后专政之后,谋划诛杀汉人,因为恐怕他们响应宋军,又忽然传出易州降附大宋的消息,郭药师于是决意弃暗投明。

    当时四军大王萧干听说我军再次兵临边境,从燕京赶往涿州,郭药师怀疑萧干是来图害自己的,便与张令徽、刘舜臣、甄五臣谋叛,然后邀来萧干,设筵款待。

    以契丹气数己尽劝萧干归降大宋,萧干大怒道:“我举荐你们至朝廷,才得以授予官职,岂可背叛朝廷?”

    郭药师起初以为萧干一定会顺从,又曾经受其荐举之恩,所以无意杀害萧干,萧干此时带在身边的士兵不多,害怕引来杀身之祸,慌忙起身出门逃窜。

    郭药师遂召集所部将士,说道:“天祚帝失国逃亡,妇女主政,不成体统,内有盗贼,外有敌寇,契丹国土必将四分五裂。

    大宋天子因怜悯我国生灵,吊民伐罪,命猛将虎臣率大兵按临我国边境,己经攻取了易州,此时正是男子汉取得斗大的金印的时刻!

    大宋用高官厚禄来邀请我们,倘若我们仍旧顽固不化,等到国破家之时,噬脐莫及,诸位以为如何?”

    众将士异口同声,高呼响应,于是囚禁监军萧馀庆等人,遣团练使赵鹤寿帅精兵八千、铁骑五百、一州四县士民奉表来降。

    …………༺࿈༻…………

    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九月二十七日,辽萧后遣使降附,奉表称臣。

    《封氏编年》:

    辽萧后得知常胜军投降大宋,惶恐不安,召集百官商议道:“大金兵马已进入奉圣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如今易州高凤、涿州郭药师相继归附大宋,我国举步维艰,宗社即将倾覆。

    今与卿等商议办法,宋金两国谁较可靠,如果众卿的意见可以付托国事,我都会听从,即使纳款称臣也无怨无恨”。

    有人认为应降附大金,也有人说:“金人正当强盛,宜归附大宋,两国百年信誓犹在”。

    萧后说:“两种意见都可取”,遂派永昌宫使萧容、乾文阁待制韩仿出使我朝。

    又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张言、尚书都官员外郎张仅出使金国,同时向宋、金两国奉表称臣。

    辽朝萧后的降表:

    “辽国太后臣妾萧氏言:

    大海能藏垢纳污,接受来自众多河流的浊水,太阳光芒万丈,但也不会掩盖萤火虫发出的微弱光芒。

    今天下趋向大同,正是圣人贤君大有为之时,臣妾捶胸顿足,思念往昔,以泪洗面,俯伏陈辞。

    念及臣妾的祖先乘中原五代唐晋乱世之秋,割取了燕云地区,臣妾摄政之时,两国早己立过盟誓,亲同一家,原以为两国盟誓可传至千秋万代,不想如今天运改写,风云突变,以至我国举步维艰。

    先王(辽天锡帝耶律淳)遭逢国家动荡,虽然励志兴复,然而即位不久,含恨弃世,遗嘱由我这寡妇承继祖宗祭祀。

    臣妾曾想过亲自手持干戈弛骋沙场,誓与社稷共存亡,然而又顾虑到恐怕招致两国生灵涂炭,与其犯下执迷不悟的罪过,不如作一介恭顺敬奉皇上的臣民。

    皇帝陛下心系四海,怜悯亿兆生民,布文德以怀柔远人,奋武威以诛讨凶逆,必当拯救黎民于水火,混一天下。

    仰承皇帝严命,岂敢不诚心归款?或许以此尚可保存臣妾的风烛残年,承蒙皇帝赐予臣妾余生安宁的恩惠,现差永昌宫使萧容、乾文阁直学士韩仿等人进京奉表陈奏以闻。

    臣妾萧氏诚惶诚惧顿首顿首谨言。德兴元年(公元1122年)九月初十日,辽国太后臣妾萧氏上表”。

    …………༺࿈༻…………

    二十九日,辽卫尉少卿王综以易州来归附。

    当初,二十二日,刘光世得到宣抚司的檄文,命他接应易州,立即派冯宣庆率五百名精锐骑兵乘夜赶赴易州,僧明赞远道来迎,备言已经占据易州,暂由高凤与冯宣庆等人守卫。

    二十六日,童贯移文杨可世与刘光世,命两人召集兵马共同抚定易州,听从刘延庆节制。

    刘光世与杨可世素有嫌隙,杨可世率所部驻扎于孤山,与刘光世商议发布檄文,双方意见相左,两人争执不下,在军营中厉声叫嚷,参谋宇文虚中与监军邓硅上前劝解,命两人分开,各择营地。

    …………༺࿈༻…………

    《封氏编年》:西路统制刘光世与契丹战于易州之南古燕城,杨光世一军败退,易州人赵秉渊乘机率众人杀尽城中契丹疲弱军人,于是派人迎接我军,卫尉少卿王综以易州城来降附。

    …………༺࿈༻…………

    我军收复涿、易两州,朝廷百官齐集紫宸殿称贺,拜郭药师等人官职不等。

    郭药师依旧任恩州观察使,知涿州军州事张令徽授左武大夫,洮州防御使刘舜臣授武功大夫,秦州防御使甄五臣授武翼大夫,怀州刺史赵鹤寿授右武大夫,恒州刺史龚诜、赵拱、韩璧授朝请朝散大夫直秘阁,其馀将校授官不等。

    命赵鹤寿于十月一日与郭药师等人来易州,率领辽燕京各州县所辖乡兵合计五十馀万前来接应我军。

    以常胜军八千人、易州义兵五千人一并隶属刘延庆所领前军,兼作乡导,从涿州出发,驻军于雄州。

    …………༺࿈༻…………

    郭药师是渤海铁州人,勇猛善战,在契丹担任副将,带领常胜军。

    常胜军原本称为“怨军”,辽人当初建立此军的目的为了报复女真,因为契丹遭到女真骑兵扫荡,契丹士兵死伤无数,于是建立此军,令他们去报怨女真,所以称为怨军。

    然而怨军从不报怨,反而尾随在女真军队后面乘火打劫,女真军队撤退后又不敢为非作歹,怨军遂成为契丹的心腹大患。

    辽天祚帝曾经与群下密谋屠杀怨军以除患息乱,因此怨军中的郭药师等人乘机反叛,杀死怨军首领,然后向辽廷投降,接受招安。

    都统萧干遂拜郭药帅为金吾大将军,命他留守涿州,曾多次打败我军。

    燕王死后,萧后摄政,郭药师预计契丹势必灭亡,于是决定以涿州来归降我朝,可见常胜军反覆无常,其善于战斗的名声根本名不副实。

    郭药师的副将名叫张令徽,张令徽部下又有四名将官,号称彪官,每一彪有五百人。

    常胜军原本仅仅只有两千人,我朝收复之後,增加至二万人,後来再次增加,共有五万人。

    郭药师是燕人中最早举城归降的,所以朝廷对他宠信有加。

    …………༺࿈༻…………

    十月一日,郭药师到达易州。

    当天,郭药师等人带领数名骑兵来到易州,参见副都统何灌,犒劳完毕,让郭药师前往宣抚司参拜。

    …………༺࿈༻…………

    赵良嗣陪同金使乌歇等人到达大金军府

    《燕云奉使录》:我奉皇上之命,从济南渡过黄河,经过邢、铭两州,取井陉路【注:井陉路即井陉古驿道,位于河北石家庄市井陉县的一段古驿道】到达代州朝谷寨。

    起初,大金国主阿骨打亲自领兵数万,原本欲开赴中京,听说契丹天祚帝在五国崖聚集兵马,急忙领兵追袭。

    八月十二日,在一个叫狗泊的地方作战,活捉了契丹都统伪驸马萧规,天祚帝仅带领数名骑兵逃脱。

    夏国引兵数万袭击辽天德军,女真偏将甯术割、娄宿孛堇统兵七千与夏人逆战于阿磨水,西夏人败走。

    当时秋雨连绵,道路积水,又值山洪暴发,河水暴涨,西夏兵马被溺死的不计其数。

    金人既杀败契丹,又战败夏国,士气骄纵,四处杀掠无辜百姓。

    阿骨打屯驻在奉圣州以东,粘罕、兀室屯驻在应州以南,甯术割、娄宿屯驻于洪州(今陕西靖边县)以西,牧马休兵,请求与我朝议事。

    …………༺࿈༻…………

    马扩《茆斋自叙》:

    当年八月,宣抚司撤军至河间府,皇上以刘延庆为陕西都统,大集兵马,谋复燕云地区。

    我当时随宣抚司在河间府,听到刘延庆与幕僚商议,认为我军应当稳重行事,不可冒然进兵。

    宜令女真军马先进入居庸关攻下燕京,然後我国再用岁币赎买燕地,这才是万全之策。

    我认为如果让女真入关,他们必定轻视我国,对我国极为不利。兵贵神速,我于是立即条列此事之利害上达宣抚司,称绝不可以答应女真人入关。

    九月,尚书省差我充奉使大金国使副,前往济南府等候国信使赵良嗣,一同取登州海路前往大金奉使。

    金人自曷鲁大迪乌回国后,怀疑我国另有阴谋。又擅自违约,未告知我朝出师日期,单独进兵攻取辽中京(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占据了辽山後土地。

    听说我朝委派童贯率三路大军开赴燕地,便派徒姑旦乌歇、高庆裔等人前来奉使,名义上是修好,其实不过是侦察我国动向而己。

    我到达青州(今山东青州市),奉皇上之命在代州停留。据探报称阿骨打已经到达奉圣州,朝廷命我与赵良嗣一行人取代州路前去奉使阿骨打。

    大约女真听说我军进入燕境,已与辽军多次交锋,担心我国单独攻取燕地之后,女真得不到我国岁币,所以阿骨打亲自前来以争取机会。

    因此我询问赵良嗣:“此次朝廷遣使欲商议何事?”

    赵良嗣拿出国书的副本以及皇上御笔亲书的《事目》说:“如果我朝兵马能够顺利乘胜进入燕京,就不必邀请大金人马入关。

    否则就请大金兵马进军至燕京城以北,我朝兵马则进军于燕京城以南,依照当初的约定实施两面夹攻”。

    我大吃一惊,对赵良嗣说:“金人正因为违约不告知出师日期,恐怕我军平定燕地之後,把守关口,他们便得不到岁币,所以才遣使商议。

    其目的第一是延续和议,以便邀取岁币,第二则是来窥探我国动向。

    幸而金人还不知道种师道、杨可世在白沟吃了败仗之事,童宣抚也因此灰心丧气,下令撤军。

    我们应当领会他们来接洽的用意,必须坚守从前的约定,姑且答复他们道:‘我朝自从约定与贵朝共同举兵,便发兵接应,随时准备与贵朝军队联合对契丹实行腹背夹攻。

    从前我朝遣送贵国使臣曷鲁等人回国,目的就是等待他再返回向我国报告出师日期。

    我国人根本不敢怀疑贵朝会失约,当然当时只是心中猜疑。

    恐怕是贵国使节的舟船在海中被大风所阻,或因其他的事故,以致一直没有见贵国使臣来报师期,所以我朝未及等来消息就急于举兵,此举并未违背当初两国的约定’,用这个意见答复他们,并根据这个意见撰写国书。

    朝廷必须同时催督宣抚司进兵,克期攻取燕地,以振作中国的威风,单独平定燕地后再与女真议和,以绝日後受其轻视侮辱之患。

    岂可主动示弱、坦露内心、倾身依靠女真的援助?

    如果完全依赖他们的兵力,允许他们径直入关,则大事己去了,将来遭女真轻视侵凌的祸患必定无穷无尽”。

    赵良嗣说:“现在宣抚司已经撤军,可见我国兵力不支,如果不用金帛诱惑他们、凭借他们的兵力援助,如何收复燕地?”

    我说:“大人既然知道凭我国的军力不能取得燕地,为何不明白上奏?

    索性将燕境划给女真罢了,我国只需整治边备,固守白沟这条旧边界,保卫我国故土。

    岂可含糊其辞,贪眼前小利,不防备将来长久的祸患?这是爱指失掌,此事我是不敢参预了”。

    当时家父(马政)也与我同行,遂将与赵良嗣辩论一事禀告家父,我父说:“与夷狄共事,应当先立威以震摄之,将来方可保绝无后患。

    今宣抚司已经败退,此事岂可对外夷尽情吐露腹心?我国又岂能倾心交结女真?

    如果按这个办法处理,将来必定误国,你应从速奏论,万一朝廷不从,就请求放弃出使女真”。

    我于是上疏极论利害,称我朝绝不可使女真入关,应当进兵先攻取燕京,届时金人自然会顺从,将来永无边患。

    请求朝廷放弃遣使,我国需遣步骑万人奔赴边境,进入燕地平定五关,以杜绝女真觊觎燕地之患。

    …………༺࿈༻…………

    五日,郭药师等人到达宣抚司。

    郭药师当天到宣抚司公参,待罪道:“郭药师是来自偏远地区的燕人,留守一郡,虽然长期仰慕汉朝的礼仪教化,但无缘归向。

    近来听说大宋军队已兵临疆场,谨率领所属请命于宣抚司”。

    童贯命其僚佐予以安抚慰劳。

    …………༺࿈༻…………

    徽宗御笔将燕京改名为“燕山府”。

    燕京就是古代所谓的幽州,周武王灭商后,封召公爽于燕地【注:召公爽既姬爽,辅佐周武王灭商后,受封于蓟即今北京,建立燕国】,此地以燕然山(今内蒙古杭爱山)得名。

    汉朝在此地设置涿郡。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名为燕州。

    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回为“幽州”这一古名。至此,改燕京为燕山府。

    …………༺࿈༻…………

    八日,都统刘延庆与郭药师等人率军出雄州,进入新城,开赴涿州、易州。

    …………༺࿈༻…………

    九日,辽使萧容、韩仿到达雄州

    萧容、韩仿到达雄州,童贯、蔡攸以军礼相见,童贯、蔡攸因萧后的降表中未提及“纳土”,只称“纳款称臣”。

    便挥手命他们滚回去,怒斥道:“不纳土就不接受!”

    韩仿笑道:“纳款就纳土地之意,夷族种类繁杂,不易降服,贵国朝廷还当考虑周全,以免将来后悔莫及”。

    又说:“贵国把好邻居踢开,一定要与恶邻舍相处,将来后悔恨迟”。

    童贯将萧后的降表飞奏朝廷,命萧容、韩仿留在雄州,听候朝廷旨意。

    …………༺࿈༻…………

    徽宗御笔为涿、易等八州赐名。

    辽山前地区有九个州。燕山府有以下十三个县:析津、宛平、都市、昌平、良乡、武清、安次、永清、玉河、香河、郭阴;涿州有以下四县:范阳、归义、固安、新城;

    檀州有两个县:密云、行唐;平州有三个县:卢龙、古城、马城;易州有三个县:易县、涞水、容城;营州有一县:柳城;顺州有一县:怀柔;蓟州有三个县:渔阳、三河、玉田。

    景州的城县赐名为威塞,卢龙县赐名为卢城,石城县赐名为临州,涿州赐名为涿水郡威行军节度使,檀州赐名为横山郡镇海军节度使。

    平州赐名为海阳郡抚甯军节度使,易州赐名为遂武郡防御,营州赐名为平卢郡防御,顺州赐名为顺兴郡团练,蓟州赐名为广川郡团练,景州赐名为滦州郡军事。

    …………༺࿈༻…………

    十三日,辽萧后的降表送达朝廷,徽宗在紫宸殿接受群臣朝贺,太宰王黼率百官上表称贺。

    贺表:“制军命将,以申张华夏之威武,取乱侮亡,遂恢复全燕之地土,强盛超越历代,喜气充溢天下。

    臣闻帝舜开创十二州【注:十二即九州,《尚书·夏书·禹贡》记载,将天下分为“九州”,分别为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初步划定华夏的疆域。

    周朝开辟了八百年王业【注:周朝约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亡于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和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约八百年】,召公爽的封地在偏远的燕地,属于析木之津【注:析木,是十二星次之一。

    配十二辰为寅,配二十八宿为尾、箕二宿。配二十八宿为尾、箕二宿,古称析木之津】,实乃上谷郡【注:战国燕所设上谷郡,郡治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小南辛堡镇大古城村】、广阳郡【注:西汉设置广阳郡,位于今北京市房山区广阳村】的所在地。

    其形势有固若金汤的险阻,土地膏腴,物产丰饶。

    自从当年石晋将此地割让给异族,从此成为夷狄的藩地、封豕长蛇的巢穴,辱没了我国衣冠礼乐,汉人沦陷于犬羊异族,无不嗟叹怨恨,上天无不震怒。

    我太祖皇帝创业开国,愿与天下人民除旧更新,用文艺治理国家,也曾经留意并经营过燕地,惜乎壮志未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