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元德太子不做皇帝 » 第十九章:撞杨广密谋

第十九章:撞杨广密谋

    离丰收万民同庆过去了几日,洛阳城还一直沉浸在喜悦中。

    这份喜悦同时也感染了暂住洛阳的大兴百姓,他们也期望,盼望着来年的丰收。

    洛阳虽好,一切都已进入正轨,但总归不是自己的故乡。

    而朝廷在几轮讨论,又在太史局再三确定吉时后,将回大兴城的日子,定在十二月初九。

    既不耽误百姓阖家团圆,回家过年。也不耽误开春的播种。

    为了应景,晋王特地将杨昭带回来,一家人吃团圆饭。

    杨集厚着脸皮也跟了来,与之前见人就躲不同。

    如今他还能跟人据理力争几句,虽然最后的结局都因说话的速度赶不上别人落败,但也算好的开始。

    杨昭也已取下细布,只是已经脱痂的伤口,并不那么美观。

    好处是不用整日裹着一圈细布。

    不完美之处,这粉嫩的伤口,成为萧氏的实验地。

    对于杨昭而言,他倒希望这疤能永永远远留着。

    这么大一个疤,别人见了肯定要怕上几分,这才是真男人啊。

    “阿母,阿耶呢?”

    “别动。”萧氏轻拍他的头,娇嗔道:“再乱动,以后可娶不到新妇了。”

    杨昭无言冲窗翻了个白眼。

    对一个十岁多的孩子,左一句新妇,又一句小女郎合适吗?

    不过倒也能理解,就像杨俨,回大兴城后就要准备他的大婚事宜,定在明年十月成婚。

    “阿母,阿俨大兄的新妇什么来头?”

    萧氏将膏药盖好,放回原位,拿起一把扇子,冲还未完全干透的膏药扇风,方才回答:“据说是云昭训母家的小女娘。”

    杨昭皱起眉头,记忆里,这云定兴可不是个好货。

    出入东宫无节制,时常敬献奇服异器。可以说,太子杨勇喜奢靡,云定兴就是其中一个幕后推手。

    “这云昭训倒是打的一手好算盘。”杨昭不由说出口。

    杨勇被她把持,如今将长子也握在手中。如若杨勇登上皇位,那云家在隋朝那就可一手遮天了。

    “啪…”

    扇子轻拍杨昭的头,萧氏食指点他的额头:“少思少虑,待看后事如何。”

    “是,阿母!”

    杨昭点头,承她的情。

    “好了,你在这先待一会,等这膏药硬实了,再撕下来。”

    萧氏说着起身。

    “我去膳房盯一下,做了阿集喜欢吃的雪梨盅,火候讲究。”

    门被带上,杨昭仰面倒入榻中,原本准备干了就走,不想却迷迷糊糊睡着了。

    “右仆射,这茶如何?”

    迷迷糊糊听到隔断的书房里传来杨广的声音,杨昭瞬间惊醒。

    透过屏风,可看到杨广的书房里,坐着另一人。

    身姿挺拔,胡须浓密,举手投足间透着果敢。

    “不错,芳香四溢,入口回甘,好茶。”杨素放下手中茶盏,顺着他的话说:“殿下今日召我前来,不单单是为了品茶吧?”

    “右仆射痛快,那我就直说了。”

    杨广将茶盏放下,倾身往前,小声问:“你以为我儿如何?”

    “河南王温和谦逊,但又不掩其锋芒。豫章郡王赤子之心,弓马骑射皆通。两位殿下实乃大隋栋梁。”

    杨素毫不吝啬夸赞道:“也是晋王殿下之福。”

    “那比之太子之子如何?”

    杨素听后沉默半晌方才道:“太子众子虽不及晋王二子优异,但胜在年龄尚小,多加提点,定能成事。”

    杨广可不理他打的太极,而是直接开门见山问:“广以为,我之才德不输太子,甚至在太子之上。右仆射认为如何?”

    “殿下慎言。”杨素站起,深深作揖:“臣不敢妄言,今日臣公务繁忙,就不多留了。”

    眼看着杨广将杨素送出门,杨昭这才大口大口呼吸起来。

    按照历史记载,杨坚还有不到十年的寿命。但依杨昭看,以杨坚目前的身体状况,精神面貌,再活个二十年不成问题。

    杨广就如此忍不住,开始试探杨坚的心腹大臣,并且说的这么直白。

    他就不怕杨素向杨坚言明吗?还是说他有杨素不敢说的理由?

    无论是哪种原因,改杨广也该提上日程了。

    ……

    “阿昭有何事?”

    在杨昭第4次有意无意看杨广时,在用膳的杨广终是放下了筷子,疑惑询问。

    “阿耶,方才在房间小憩时,无意间发现您写的山水记,阿昭甚是好奇。”

    “阿耶下晌不忙的话,可否留少许时间,为阿昭讲解一二。”

    “好!”

    杨广一口答应,难得大儿有事相求,他怎会不应。

    午膳就在和谐欢快的气氛下度过。

    一个人是听,两个人也是听,这么连带下,四个一起进了杨广的书房。

    “这十四年来,除却封地,我觉得扬州的景色最为怡人。”

    杨广说着将放在书案上已有卷边的札记拿起。

    翻开其中一页:“你们看,扬州山水,非言语可以描述。”

    纸上一幅山水画现于人前。

    青山绿水,碧波荡漾,水上轻舟几艘,在已半隐入山的夕阳下,缓缓朝西而去。

    配色出色,画工精细,再配上旁边的两句诗:偏舟追残影,碧水伴青烟。

    将独属于江南的美纳入画中,藏进诗里。

    令即使没到过扬州的人,也感受到了来自它的召唤。

    在一声声“哇哇哇…”的惊叹声中,杨广很是满足的翻到下一页。

    为他们开始讲解,他在扬州的所见所闻,这意气风发的模样,不像是一个王爷,倒像是个为美景奔波的闲散之人。

    杨昭细细听他嘴里描述的扬州,不由进入他所带来的画面。

    “阿耶,我怎么没有看到你描绘的地方。”

    杨暕不由疑惑,他和南阳都是在扬州出生,从扬州回大兴城时已记事,但印象中,杨广所描绘的景色,他是从未看过的。

    南阳跟着点头。

    “美景怎会露于人前,皆在人迹罕至之处。”

    杨广的语气里透出几丝自得。

    “阿耶,您有想过用脚丈量大隋的每一寸土地,领略每一个美景吗?”

    杨昭思考片刻,还是问出口。

    杨广对于美景的憧憬所露出的真情并不似作伪。

    如果将他夺嫡的热忱转嫁到美景之上,是不是就事半功倍了。

    “如何不想。”杨广将札记收回,低低叹口气:“可我身负百姓期望,怎能卸下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