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帝师:开局一个大宋 » 第七十四章 船

第七十四章 船

    方和读书天份不是太高,可是家庭教育环境比较开明,因为没有太大压力,反正在读书时没有吊尾,高考时发挥的也不错,虽只考了一个二本,也是一个比较好的二本。

    他是这种教育环境的受益者,不大赞同严厉式的教育。

    胡寅等人教赵谌时则不同,还是按照传统的古代方法教育,严厉而又认真。

    他这个想法有失偏颇,毕竟大多数小孩子不懂事,稍稍严厉一点总比宽松要好一点。当然,别严厉过头了,那样不仅小孩子压力太大,往往也会养成内向懦弱的性格。

    非要认真计较呢,性格内向的孩子得创造一种宽松的氛围,外向的孩子可以稍稍严厉一点。

    读书还是很重要的,那怕是方和。

    不管以前是什么遭遇,至少是一个大学生,加上在外面磨砺了许多年,所以许多人相信某个神秘母公司看中了方向,给予了极大的信任。与领导打交道时,领导多少也会考虑到他的学历。

    放在赵谌身上也无妨。

    方和以前是“真教”,现在也是一种教,寓教于乐,寓教于行。偶尔也会激励,总体上是以激励为主,鼓励为辅。

    赵谌对方和一直很亲近,不仅方和是他们母子的救命恩人,也与这种教育方式有关。

    仅是这种教育方式,未必很好,胡寅扮演的是严父角色,方和呢,则扮演着一个慈母角色,双方正好形成了很好的互补。朱胜非听了,也未排斥,他继续看着这些书。

    不是字体的问题,这个方和早说过了,然后有意地准备了两套活字,想看繁写的去看繁体,对简体不排斥的也能看简体。

    不是大白话的问题。

    不要看这些大白话,宋朝的白话和现代还是有些区别的,如果没有看习惯,同样会头痛,但是能看懂。

    不是排版的问题,宋朝是从下到下,从右到左,这些书稿是横排,而且是从左到右。

    但那些方和买的那些书都是这样排版的。

    不过这些结合在一起……实际上自从那些书被方和弄到宋朝后,已经有人在尝试用这种排版方式写字,结果很少有人能写得好,字还是那个字,但每一行写得不整齐。

    然后他看到数学教材时,最终无奈的摇摇头。

    方和看在眼里。

    他不会有意推广什么,废口舌不算,还会很麻烦,不过大势之下,即便想阻挡也无法阻挡。

    忙忙碌碌的,六天过去,赵东平打来电话,说是上面下了文件,明文规定禁止一切投喂行为。

    方和默想了好一会,打电话给钟律师。

    种律师到县里,县里也无奈,而且有一个传闻,方和公司上面还有一个母公司,实力强大无比,有很神秘的背景……不是背景,关键人家是真的按照合同办事。

    且看,现在已经花掉了多少钱?

    说不定整个工程结束,上亿资金都能花下去。

    沾到了上亿资金,并且不需要地方银行贷款的支持,不说这种产业了,就是其他产业,也要慎重对待。

    况且还有合同,这才是麻烦,签订了,理论上都要履行的,且看陆专家一句话,方和只好乖乖地将九个正式工一起叫了出来,轮流着派出七人打扫卫生。就那一段堤坝,用得着七个人吗?

    富顺公井镇传来一个消息,他们发现了一口自流井,与方和地图上提供的地点足足相差了二十余里路,实际是正常的差距了,朱胜非继续看着飞报。

    在它的边上就有一口盐井,据当地的一个老汉说,约在四十余年前,当地人挖盐时,或许惊动了地脉,在边上冒出这些黑色的东西。当地是山区,尽管宋朝已经正式开始利用石油,不过当地百姓不知道,一度传出许多不好的传言。

    关键它们溢了出来,正好向盐井流去,堵又堵不住,加上这些谣传,不得己之下,舍弃了这口盐井。久而久之,这里全部荒废了。

    富顺监官员听到这条消息后,立即带人过去察看。

    出油量比较小,一年大约只能出产几万斛,绝不会超过十万斛。斛和石不一样,一个是容积单位,一个是重量单位。一斛约等于七十标准公升。

    也就是一年只有几千吨的出油量。

    不是这个,方和“网上的朋友”提供了七八个地点,并且每一口自流井下面都分布着油田。但油田不代表着有自流井,虽然那个网友经过一些内部考证,若是指定在宋朝,最终只能找到两三处了。

    说明其他地方可能还会找到……不但那个网友,即便其他地方,说不定同样会发现一些自流井。

    朱胜非关心这点,是因为方和曾经说过。

    受那个仓库空间限制,只能购买那些柴油原油了,如果数量足够多,说不定方和还会购买一些船用设备,即便回去也能购买,大不了将柴油机、浆、舵、轴全部打散分开买,仅是购买几十台,数量又不多,是不会引人注意的。

    况且还有一条,这口自流井喷了四十多年,一起流到那口盐井里,不知会储藏多少。

    朱胜非立即去找方和。

    正好赵谌在东府“观政”,也跟着过去。

    方和看着这份飞报,然后做了一些剖析。

    确实不能仅看出油量,这种自流井和延州那边的不同,有的自流井虽然出油量大,但下面的储油有限,喷完了也就结束了。

    有的自流井下面储油量大,然而井底位于上层,喷到一定地步,压力消解,也就不喷了。

    有的位于储油下层,储油量大,只是因为地层结构的关系,喷油数量少,不过这种自流井能持续很长时间。

    公井镇那口自流井多属于最后一种,不然也不会喷四十多年。

    将盐井里的储油采出来也容易,出去后,方和买一台小型柴油机,然后配置一个小发电机,逆变器,一口小高压水泵,便能将里面的原油抽出来。

    还有一个方法,若是盐井下面地形复杂,或者太深,到了抽不出来的时候,向里面注水。若是在山区也简单……带一些塑胶炸药过去,炸出一条水渠,将海拨更高的溪水或其他水源引过来。

    原油也比水轻,最后便能抽出来。

    这个方法也能用于那口自流井,下面肯定是有油田的,而且还是一座中型油田。就不知道自流井在这口油田上位于什么样的高度,但只要注入一定量的淡水,便能提高它的喷油量和喷油速度。

    至于朱胜非的想法,他没有完全认同。

    现在四川百姓还没有利用到它们,到了明朝已经广泛用于照明,并且不是一个地方。这说明了两个问题,四川确实有一些自流井,且不在一处。其次量不大,多是出油量比较小的自流井,否则又会引起明朝官方注意。

    即便找出几口,也未必能获得多少原油……至于那口盐井,同样不要抱着太大希望,因为这么久了,有一部分挥发掉了,还有一部分又渗回去地表下面。

    如果想要获得更多的原油,实际上还有一个方法。

    这是昨天方和去东府,看各地邸报时无意发现的一个消息。

    宋朝几大市舶司,杭州、秀州、明州的海商,多是去倭国和高丽。泉州和广州的海商多是去南海各国,天竺东部各国,只有极少数人去大食。

    原因也简单,去这些地方,一年一次往返,顶多一年半便可以往返一次。

    去大食,弄不好就是两年半了。

    到是有不少大食商人带着货物来到广州交易。

    他们从大食带来香料、宝石、药材以及玻璃,从宋朝换回丝绸、茶叶、纸张、瓷器以及其他的工艺品。

    问题是宋朝现在已经烧出了玻璃,比大食的还要好。

    不但大食商人傻了眼,一些与大食有着贸易的商人也傻了眼,毕竟玻璃在大食商货中占据着比较大的比例。

    不能交易玻璃了,又没有统一的国际货币,他们用什么采购宋朝的商品?

    随之而来的,市舶司的税收也会跟着减少。

    方和当时看到这条消息,一笑了之,想当年,鸦片战争是怎么发生的?

    那是大清,现在你们这些大食人可没有本事强行敲开宋朝的大门。想要采购,老实地带金子银子来吧。

    不过提到了油,给了方和一些灵感。

    之前方和是想过的,但否决了。

    宋朝造船技术比较发达,“南海一号”沉船就是一艘比较大的海船,但它还没有木兰舟大。

    不过这些海船造价不菲,像南海一号,它的造价最少能达到一万多缗钱。

    航海技术又比较落后,只敢顺着海岸线跟着季风跑,近处的一年一个往返,远处的一年半两年半才能一个往返。

    跑上几趟就需要保养一次,即便如此,在海水的腐蚀下,用了若干年后便会报废。

    加上人工钱,每跑一趟,都是不小的成本,所以只贩卖一些贵重的货物。正因为成本太高,包拯记载此事说,多人合本造船或出海,合本就是合伙,股份。

    非要以货易货,那就可以带原油过来,在贝国原油如同水价,现在也差不多。

    如果宋朝出到十缗钱一吨的价格,再给予一些税务优惠政策,是有大食商人愿意带原油过来交易的。

    而且方和弄来的油全部是有油桶的,宋朝自己的原油,大不了烧一些缸类陶器,上面加上一个坛罐盖子,便可以密封起来运输,将这些油桶腾出来,租借给那些海商,连船都不会弄脏。

    可能有人不动心,但也有人会动心,还如南海一号,真装的话,五百吨原油是不在话下的,再给予一些优惠的税务政策,毛利便达到了五千多缗钱。

    这个价格有点贵……但可以对比一样东西,宋朝现在植物油的价格,一斤芝麻油能达到一百余文钱,一些刺鼻的灯油也有好几十文钱一斤,提炼出来的煤油和柴油便能完全收回成本。

    余下的还有沥青和汽油。

    沥青可以修路,仅是这个作用就非同小可。

    为什么南阳到洛阳仅是五百来里的官路,便会产生巨大的费用?

    虽是官道,终是泥路,车辆行驶困难。

    标准一天只有走三十宋里,也就是一程路,十六七公里。但是铺上沥青路,一天行六七十里路是没问题的,这得节约多少成本和人力?

    当然这种沥青有一定的毒性,然而真的不能计较了,如今宋朝吃的盐有毒,照样吃了几千年几万年,后来的棉籽油有毒,也吃了好几百年,有人还说它美味。

    所以方和说铅活字有毒,只说了一句,但说了,也等于是提醒,真不行,用铅做活字吧,但得小心一点。

    汽油用场更大,如今用在战场上。

    眼下宋朝是防御,若是放在进攻上呢,将大量汽油弹抛入敌人的城池里,再用火箭射,甚至可以继续深入研发,汽油弹搭配黑火药,抛投出去,引信将黑火药点炸,黑火药爆炸所产生的温度将汽油弹直接引燃,落在敌人头顶上,其威力照样不可小视。

    赵谌听的有些蒙:“太傅,那要城墙何用?”

    “我们那边早就没有城墙了,你也不要担心,技术发展到一定地步,游牧和渔猎民族优势就会渐渐全部丧失,最后比拼的是大家的技术和生产力。主要我们从开封一路南逃过来,等于是一无所有的建立一个新的大宋,再过十年八年,这些人不会放在我心里,也不会放在你们心里。”

    “也是一个办法……”朱胜非沉吟道。

    别看从宋朝开采,成本也不便宜,比如四川的,首先得运向岷水等河流,再运向长江,三峡那一段就足够地头痛。

    延州也未必很好,漫长的陆路,才能抵达渭水。

    渭水淤浅,只能航行小船,还有一个SMX又成了拦路虎。

    就是这样,延州的也比四川的好,毕竟是自流井,不确定性太大了。

    如果多了一个稳定的油源,方和便可以在适度的情况下,带来更多的设备,打造更多的新船。

    两人回去,第二天方和拿来一大堆图纸。

    几个宰相看着,方和做了解释。

    即便有了足够的原油,在方和心里面,新船仍是一个救急的东西。

    别看柴油机,涉及到很多的领域,就像八十年代,许多柴油机是一边修着一边用着,直到进入新世纪,柴油机技术才逐步跟了上来。

    当然,如果有更多的学子学习这些科学知识,且学有所成,可以尝试地去研发。

    不过在方和心中,未来大海上仍是蒸汽机船和帆船是主流。

    这些图纸便是帆船……西方早先是希腊、罗马、两河、埃及文明,加上地中海的特殊情况,才替西方打下了大航海的基础。

    东方不是保守,而是不大需要,若是天下太平,自己完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况且周边只是一些小国家,东海和南海又属于台风地带,某些方面掣肘着航海的发展。

    就像大清一下子闭关锁国了,也未看出影响了多少老百姓的生活。

    但在早先,欧洲造船技是十分落后的,所以唐朝大食人来到中国后,请泉州人替他们打造海船。

    很多人还没有明白这段历史的意义,不仅是打造,还有一条,大食商人等于放弃了原先的软帆船,换成了中国的硬帆船。

    若不是船只优秀到一定地步,大食人如何做出这种决定?

    还有麦哲伦的航海,他的船放明朝,只能算是中等船,没有一艘有资格称为大船。但是随着大航海带来的暴利,欧洲这种软帆船技术也在飞速进步,最后出现各式各样的盖伦船以及武装战舰。

    不是说硬帆船不好,两者各有优异吧,硬帆船操作简便,不像软帆船大半人就趴在桅杆上了。但在逆风和速度上,硬帆船表现确实不如软帆船。

    关键是硬帆船巅峰时代,郑和下西洋那些宝船图纸全部让刘大夏烧掉了,大清闭关锁国,更是让这种局面雪上加霜,不要说宝船了,就连宋朝的木兰舟图纸也找不到了。

    方和只好下载了一些先进的软帆船图纸,以供参考。

    想要实现远海跨洋航行,想要在逆风情况下航行,即便是宋朝的海船,也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

    除了这些帆船图纸,方和还提供了一套简易的六分仪图纸,再搭配指南针,无论航行到哪里,船只都不会迷失方向,能找到自己所在的大约位置。

    “诸公,将它们交给沿海各大船坞,由他们自己决定。”

    如果是原先,你们还能说不急,但想要得到更多的原油,看你们急不急?

    朱胜非啼笑皆非,但也默认了,主要是让这些船坞和海商们自己参考,不扰民,也不花费朝廷一文钱,不能成,朝廷没有损失,能成,不提远大的大航海,遥远富饶的“无人土地”,也会替宋朝带来许多好处,原油,市舶司的税务,以及方和所说的半懂不懂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于是朱胜非下令,将这些图纸送往泉州和广州。

    方和点点头。

    他是一个不喜欢麻烦的人。

    若是让他选择,在强行改革和顺势推动两者之间,肯定会选择后者。

    大势到了,即便上层不改革,下面的人也会推动着上层做一些变革调整。

    到了第十天,终于将石油提炼出来。

    方和做着对比,然后问邵成章:“如果在学习修柴油机的工匠还有多少人?”

    邵成章说两支船队为了预防万一,分别带了五名工匠走了,EZ这边的还剩下十五个工匠,都是一层层挑选下来的,手巧机灵的工匠。

    即便从大食那边弄来一些原油,新船也没有多少,二十多个工匠也就够了。

    方和说:“让他们继续装拆、学习。”

    原因就是这些柴油,与方和买来的质量差的太远。

    用是能用的,以后油泵油嘴肯定经常坏,这些经常坏的配件,包括一些轴承、螺旋桨,方和也带了不少过来。但坏掉了,大毛病就算了,直接换柴油机,小毛病得自己会修。

    第二天,钟律师传来消息。

    早先县里给予了一些让步,包括免前两年的税务。

    方和没有答应。

    账上的钱太多了,没必要贪图这点税,而且只有交税,地方上才会欢迎。

    他提出一个设想,虽然方和的钱与他无关,但方和是他的重要客户,也要替方和着想,于是听了后钟律师表示不赞成。

    方和说,听我的,等我出去,给你看两样东西,你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