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帝师:开局一个大宋 » 第七十三章 摘星

第七十三章 摘星

    “种师中?”

    “刘公,说说种师中援救太原一战,以及神臂弓手的情况。”

    “有的我也不清楚。”刘浩沉吟道。

    种师中兵败身亡主要原因是轻进。

    轻进的原因主要是宋钦宗朝堂的催促,但不能完全归罪于宋钦宗朝堂上的几个大佬。太原地理位置太重要了,一旦失守,陕西和开封两相阻隔,东京城将会孤立难援,事后局势演变也确实是这样。

    而且催促种师中轻进的几个大臣表现都算是比较可以的,也包括种师道本人在内。

    一是他能打,二是他手上兵力最多……

    最后兵败,不仅对手强大,也包括自己人的背刺,特别是姚古。

    但为什么姚古会背刺,参见姚平仲之败。

    “你将你的一些猜测说出来,只说神臂弓。”方和道。

    为什么呢,因为种师中援救太原时,帐下带着大量的神臂弓手,可以做一个重要的参考。

    只说神臂弓那就简单了,种师中想了一下,有的情况他确实不清楚,不妨去推测。

    种师中出征时号称九万兵马,究竟有多少就不知道了。毕竟那时候宋军吃空饷现象太严重,就像这次朱赵二人改制,改军制时便刻意针对了吃空饷、克扣士兵军饷、上级将领强行让属下做私活、铸造伪劣器甲四个弊政。

    出现了这些现象,立即派人查问,是谁的责任,那怕是士大夫,也要立即问责,若是直接参与,严肃处理。

    确实查出了一些问题,不是四大军头那边,而是后方,随即便处理了一批蛀虫。

    种师中帐下实际兵力不可能有九万人,但也有七万之数,因为兵败杀熊岭之后,种师中重新整合三军,那时还有四万兵马。

    至于神臂弓手没有一万,也有八千。

    前面种师中获得几次小捷,但没有做到全歼,大多数敌人逃掉了,真正击毙的金兵可能不足两千之数。

    反正数量不多,不然种师中早会向朝廷报捷了,或者说那时候的朝廷会给予他更多的自主空间。

    或者打一个比喻,就像宗泽十三捷,当然,能胜是好事,实际真相只是无关痛痒的皮毛之胜。

    其中被神臂弓手射毙的金人可能不足千数,但是一名弓手总得会射出十来支箭吧,反正射杀率肯定不足百分之一。或者再放大一点,每年宋朝制造出多少箭矢,得以千万计数,这些年用弓箭杀伤了多少敌人?

    说到这里,刘浩说:“也有例外,如王舜臣。”

    这个人,方和也知道,大宋箭神。

    他随种朴远征河湟,羌人埋伏,种朴战死,宋军败退。

    羌人派了七名勇士为先锋,王舜臣连发三箭,三人落马而死,余下四人调头就逃,又被王舜臣射穿后背,上万羌兵惊愕万分,过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王舜臣率领三军激战四个小时,他本人连续射出上千只箭,箭无虚发,射到手指破裂,血流满臂。

    最后宋军安然脱险。

    提到这个猛人,刘浩也是一脸的仰慕,他也算是能打的了,若是换成他来,在拉满弓的情况下,让他连续射上两百支箭,恐怕胳膊就会射废掉。

    但这样的人物,太稀少了,几乎整个北宋,也找不出两三人来。

    也不是弓箭不犀利,原因有很多。有的因为力量不足,有的因为心情紧张,弓弩没有拉满,便射了出去,箭矢力道不足,杀伤力就跟不上来。

    有的是因为敌人的装备问题,比如金人的重甲兵,即便换王舜臣来,也不可能七箭干掉七个勇士。

    有的是超出射程范围。

    有的是缺乏准头,这一条乃是最大的原因。

    刘浩说了弓箭的事,方和便容易解释了。

    敌人不是套在木桩上的铠甲,会跑会动会躲会趴下。就像二战战场,大毛每杀一名德国人需要近万发子弹,弹耗比最低的乃是我军,也需百余子弹。

    当然,此一时,彼一时,这种跨越了好几个世纪的先进武器冒然出现在宋朝战场上,那怕完颜娄室和完颜银术可两大战神,也不知道怎么防备。

    而且它与弓箭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强。

    要求的是准头,而不是体力,射速快,而不是像是弓箭,得拿出箭矢装上,然后再拉满再瞄准,除非像王舜臣那样的猛人能做到连射,大多数士兵射一箭,得需要很长时间。

    杀伤力明显更强。

    若不是如此,方和都不会冒很大风险将它们采购过来。

    有的防止人多嘴杂,传了出去,方和未说了,他说道:“到实战中,大约五十到一百发子弹能射毙一名敌人吧,但也不要小看了,如果用得好,就能获得一次像样的大捷。”

    懂的人懂,不懂的人会有些听不懂。

    反正刘浩是听懂了。

    就像大名府两战,第二战白磷弹太狠毒,烧死了许多金人。但第一战真正烧死的金人并不多,然而因为那些大火,导致金营严重混乱,宋军乘势杀出,金人大败。

    未来不知道金人会派多少兵马过来。

    但是不可能合在一处的,如果揪住主力,这玩意射速快啊,噼噼啪啪,一下子干掉近万人,那会产生多大影响?

    况且现在金军已经向杂牌军方和发展,不但有女真人,还有契丹和宋朝的降兵,以及常胜军和义胜军,斥候还探知,金人已经在燕云地区到处抓壮丁民夫充数。越是这种军队,越容易产生溃败,三军溃败之下,那怕是薛仁贵,也是束手无策。

    有的,刘浩和方和是一样的想法,是不可能说出来了。

    张浚说:“当贺。”

    确实是当贺,虽然方和受了一些惊吓,但这些武器,在方和心中,远比白磷弹还要重要。

    就是数量太少了,如果福阿基心不太黑,那怕凑出三分之一的数量,韩岳二人又用得好,就能在未来包上两个特大的超级饺子。

    众人回去。

    方和在路上问了一个问题:“诸公,昨天朱公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放在我身上,已经过去了多少小时……时辰?”

    现在不说时辰,说小时,大伙也是懂的,有钟有表呢。

    有人答道:“三十七个小时吧。”

    “错,我只过去了三十二个小时,不懂呢,看地球仪去。”

    方和说完,一乐,回宾馆休息去了。

    第二天上午,护工进来打扫卫生,替方和量体温。不过方和又想到钟律师的话……

    他是一个好公民,十分配合。

    下午没有人进来了,方和回去。

    开始做正事,也就是研究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提炼石油。

    相关的资料早准备好了,有的设备都准备好了,方和正在安排,赵谌带着一些大臣过来观看。

    方和问:“昨天我那个问题有没有想清楚?”

    有的已经想了出来,毕竟方和以前也说过一些,但就是想出来,还是觉的有些绕。

    这还算是好的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才叫绕人。

    不过方和估计,爱因斯坦之所以想出相对论,恐怕也是从类似的事例里得到的启发。

    现在还是准备一些设备,方和索性将那些显微镜搬了出来,让他们看各种微生物。

    以前方和说,多少有些想不通,看到了这些细菌,渐渐明白过来,为什么方和如此打扮。

    每次搬运,方和让所有人全副武装,搬运结束后,口罩手套全部焚烧,本人消毒液消毒,洗澡,换下来的衣服用水煮,连洗澡水都要煮开后才能倒掉。

    不用的最好“静默”二十天后,才能碰它们。马上用到的,得用抹布沾上消毒水擦拭,那怕那些书籍。

    还有天文望远镜,白天不能看太阳,但是夜晚就可以看月亮星星,免得以为星星真的很小,若是站的够高,用手能摘下来……

    不是以做无用之功,只有将这些大臣的眼界和思维完全打开,他们才能真正地接受各种新知识。

    可能有一些猛人能用儒家的思想去重新诠释,只要能接受,就无所谓了。

    晚上回来睡觉。

    次天过去,继续以研发提炼石油为主。

    这些工匠已经渐渐适应这些新事物,不需要方和自己动手了,吩咐下去,活计便由这些工匠代做了。

    方和索性又做了一件事。

    他将他编写的这些书籍用U盘复制下来,再用打印机打印,复印机复印了十几份。

    听说方和在复印教材,赵谌带着几个宰相一起来了。

    既然大伙来了,方和顺便说一件事:“我看过了,书院不用多久便能建好。我以前说过,年龄,算术能力强。具体如何招学子,我不会过问,也没有时间过问。但必然的,会有一些关系户充斥进来。即便不是关系户,有的人动机也不纯……”

    这话,连赵谌都能听懂。

    宋朝虽然科举制度渐渐成熟,每届录取的进士名额太少。

    明年春天也有一次。

    今年解试就算了,国破家亡之时,许多州府没办法举行解试。

    然后朱胜非以邸报的形式发下一道诏令,以前各州府的老解士,可以来EZ参加明年春天的省试以及殿试。

    至于一些沦陷区和半沦陷区的解士,朱胜非只说了一句,酌情决定。

    实际就是说,你们最好还是不要来,先想办法保住你们家人的性命安全吧。

    但这次省试殿试名额会更少。

    少的原因是南方没有“破碎”,缺的是人才,而不是官员。

    于其说是科举录士,不如说是彰显正统。

    对科举录士,方和不做评价,他继续道:“须留五十到一百个名额给我,我将会从这些工匠中招收一批岁数不大,为人机灵的,让他们也成为书院的学子,原因就是他们的手动能力。”

    “手动能力?”赵谌有些听不懂了。

    方和解释。

    现代社会,工业分科便分成了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大学也一样,分成十几个学科,近百种专业类,七百多种专业。

    或者这样说吧,如何让宋朝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现代化,最少得需要几千个博士生,并且来自不同学科,以及几万名本科生协助,以及在宋朝以最快速度打下各种先进工业基础。

    这绝不是方和一个本科生能完成的。

    方和胃口也不大,只求将宋朝带入欧洲工业革命中初期的水平。

    加上他这道门的特殊性,不懂的,能在网上查资料,甚至悬赏,这个要求是足以能办得到的。

    方和说的不是分科,而是应用科学和理论科学。

    没有理论科学的支持,应用科学进程就会无比的缓慢,就像眼下的宋朝,在许多应用科学上足以领先整个世界几个世纪,但到了明朝快灭亡时,也未出现什么飞跃性的进步,然而欧洲那边却迅速追了上来。

    但没有应用科学的普及,理论科学只是空中楼阁,如幻如电,皆是泡影。

    书院正式招收的学子必然都是良家子,许多人家条件都比较好,过着衣来张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即便他们对这种新知识产生兴趣,也严重缺乏动手能力。

    这些工匠进入书院,可能会产生更大的野心,然而他们不乏动手能力,也就是能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方和又进一步说,以前宋朝理论科学基础实际是很薄弱的,大多数只能说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

    因为有了方和,形势反转过来,只要这些学子肯学习,便会有许多人知其所以然。

    在知其所以然后,就要将它们放在实践当中,造福国家,造福百姓,也能造福自己,两者便能产生相互促进的作用,到时候,即便没有方和支持,宋朝也会出现飞跃性的进步。

    用手肯定摘不下来星星,但只要技术达到一定地步,便可以将星星引为己用……

    摘星太遥远,只要拥有一批有极强手动能力的学子,方和所说的许多东西,便可以实现。

    这样说,赵谌也听明白了。

    方和心里感慨,幸好不是明朝,宋朝也有一些军匠,但没有给他们冠以匠户的名头,极少数手艺好的大匠收入能堪比知州知府。到了明朝,不但冠以匠户的名头,地位还比较低贱。

    那种氛围下,就别指望着选拨匠人进入书院深造了。

    方和继续说下去,大约一年半后,能得到一批帮手,方和便可以带领着他们研发蒸汽机、比较原始的各类机床、以及用蒸汽机推动的各类机械、大规模炼钢、一些能达到十八世纪水平的枪炮,甚至一些比较安全的黄色火药……关键这类资料方和全部下载下来。

    只要这些机器和武器的出现,大后年,宋军就可以用一种秋风扫落叶的速度,将中原收复过来。

    然后进一步地发展推动,当武器领先到一定地步,那些胡虏不是来侵犯了,而是乖乖地归顺,否则等候他们的就是灭亡的下场。

    这个时间大约是七到十年。

    十年后,以那时宋朝的水平,足以轻松跨过太平洋,抵达北美。

    方和以前说,大伙都以为有些好高骛远,实际真不是乱来的,一步一个脚印,到了那种地步,便会水到渠成。

    所以方和说需要大量“理论与实践”能结合在一起的助手,仅是凭借他一个人,确实太过困难。

    说到这里,方和拿出一张世界地图,画了一个椭圆形的虚线。

    朱胜非也看着地图,这是一张比较有意思的地图,是方和用赏钱请一个网友画的,方和将文明划为五个等级,无疑宋朝是最红的那一个。次等的是大食文明,宋朝周边一些地区,以及欧洲一些文明比较发达的地区。

    再次便是东南亚一些地区、宋朝周边更偏远的地区、中亚和欧洲北非一些地区。

    再次便是美洲和非洲一些地区。

    最后是大洋洲等地方。

    朱胜非问:“为什么要绕过它?”

    它说的是大洋洲。

    方和大约地解释了一下。

    太平洋冠以太平二字,风力是不大的,大的反而是东南亚群岛以及宋朝东南沿海一带,属于台风多发地带。

    以及洋流和赤道无风地带。

    那怕就是蒸汽机船,从沿海出发,经倭国,再顺着洋流抵达大洋对岸,然后再跟着洋流返回吕宋群岛,也是一条安全快捷的航行。

    关键这大片地方,也就是北美地形最好,虽然只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大山脉,一场暴风雪能从北部吹到墨西哥湾,但这里拥有无数平原、沃野千里,还有诸多淡水河和五大淡水湖。

    方和又说到现代,若是老祖宗们再争一点气,将这里抢占了,就再也没有漂亮国的事了,没有这个搅屎棍,靠欧洲那些肢离破碎的小国家,哪能阻止大天朝走向复兴之路,说不定早就实现了复兴。

    而且印第安人是比较好客的,当然,为了争抢土地可能会发生不少冲突,但到了那时候,宋朝的武器也足以能镇压一切,而且红龙同化的手段,同样是举世无双的。

    那么印第安人也不会那样悲催……但也不大好说,特别是中美一些地区,那些部落现在就像商朝一样,不问苍生问鬼神,这个得区别对待。以及食人现象,老祖先也发生过易子而食的惨剧,那是不得己的选择。这些部落,却将它当成了常态。同类能相食么?按照科学原理也不能相食,于是那些部落的人智商不是在进步,而是在退化。

    说到这里,方和忽然问:“河BJ东路现在如何?”

    “惨哪。”朱胜非叹息道。

    本来北方就是缺粮地区,以前一直靠着南方的粮食供给才维持生存。

    随着金人的到来,不但这些金军到处烧杀掳掠,因为战争,无法耕作,北方许多地区严重缺乏粮食,已经出现了一些人相食的悲剧。

    好在方和及时救出朱琏母子以及一些重要的大臣,将南方稳定下来。

    一些机灵的百姓不顾危险,带着家人向南方逃去。

    这些情况以前方和就说过了,现在全部得到验证。

    北方严重破坏,南方没有,而且随着刘锜的组军,开始剿匪,流寇也越来越少。

    问题是南方人烟十分稠密,根本抽不出地方来安置,这些人只好继续向南逃。

    现在要好得多了,朱胜非下令,沿途各州府拿出一些粮食,搭建粥棚,这些流民吃不好没关系,但别给我饿死了,又让各地官府替这些百姓指导道路,别出现方和所说的,因为找不到路,当地又没有开发,流民自己胡乱编竹筏,然后竹筏在江河上打散架,一半人被活活溺死的惨象。

    眼下才是一个开始呢,未来南逃的百姓会更多。

    实际史书上记载了一件事,也说明了北方局面的恶劣。

    因为北方许多地区百姓逃散,明年春天完颜银术可拿下京西路后,将京西路大量百姓强行押到河东河北安置。

    但是金军军纪越来越恶化,继续胡作非为,战争在持继,这些百姓被带到黄河以北的地方,依然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然后到处出现了人肉市场。

    方和长吐了一口气:“不会等太久。”

    赵谌翻着书稿:“太傅,我能不能看?”

    “看是能看的,不能沉迷进去,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学习的应当是人君之道,如何治理国家,如何用好人才,至于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方和又说:“朱公,待会你安排人将它们拿走,可以安排活字印刷了。”

    赵谌问:“也能用雕版吧?”

    “不能用。”

    方和编写的就是数理化,外加地理生物,语英史政没必要碰。

    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主要两边情况不一样,如初中物理便介绍了内燃机的原理,内燃机,有几个初中生不懂,但放在宋朝,各个学子便会感到茫然。还有一些化学,得有试验课,方和上哪儿弄来这些试验用品和材料?

    方和只是抽空编写,所以编到现在,只将初中数学、地理、生物部分编写好了,也不是编写,而是拿着现成的教材,将一些不适宜的地方进行了修改。

    物理的部分才刚刚动手,化学一个字都未动。

    还有小学的部分,数学被方和浓缩成六册,毕竟招收的学子都是十几岁的孩子,不管用正规或不正规的手段进来的,至少有一定的算术能力。

    地理也被浓缩了,毕竟不用介绍那么多国家。

    其他的浓缩了一点点,也只是一点点。

    仅是这些,就得有多少篇幅?

    后面还有呢,初中的物理化学,高中的各门课程,甚至大学的……当然,到了大学的知识,不说方和这个本科,就是派两三个博士来,也修改不好,分科太细太多了。但会将一些教材想办法弄到手,再带过来,供一些脑袋灵活的学子参考深研。

    用雕版行啊。

    是大字还是小字?

    大字,这么多篇幅,一版版印,得浪费多少纸张,况且还要请石匠雕刻,又要雕到哪一天?

    小字,木版呢用不了多久,用石版呢,石版不是用来微雕的核桃壳,雕刻工艺又比较原始,只要一个不小心,那怕凿子崩坏了一块小石屑,一块石板就报废了。

    “受教。”

    “殿下,你想到了这些,已经很不容易了,也超过了普通的同龄人。”

    赵谌咧嘴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