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帝师:开局一个大宋 » 第六十九章 宋人

第六十九章 宋人

    “宋,你应当明白,性质是不同的,”马鲁姆眯起眼睛,扯了扯袍子说道。

    方和心想,凭借那两艘改造的渔船,还不知道你们部落这个大英雄是干什么的,装什么装?

    “你替我问一问,若成,我给你双倍掮金。”

    “还是不一样的。”

    确实是不一样的,塑胶多是用在各种工程上,特别是基建上。如果不是少数人将它名声搞臭掉了,甚至能说它是一款“民用产品”,所以大多数国家都能买得到,仅是一个管控的严与管控的松的区别。

    AK则是真正的军火。

    “马鲁姆,这样吧,我以一把枪和三千发子弹计件,每弄来一千件,我就给你们这个数,”方和比划了一下手势。

    这个手势马鲁姆是能看懂的,等于方和将掮金提高到了三倍。

    冲着这种掮金,他无法拒绝,于是说:“我问问。”

    他跑过去找到福阿基,两人说了一会,马鲁姆走回来说:“因为世界杯,这段时间贝国警发查的紧,福阿基也不敢给你答复,等他回去替你问问看。”

    世界杯,还有一年时间呢。

    不是查的紧,而是想漫天要价。

    方和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他同意下来。

    货卸完了,方和和福阿基默契地未提枪,只说了塑胶炸药,然后又约了一次时间。

    三天后又送来两船货。

    马鲁姆低声问:“为什么要那么多子弹?”

    “许多国家都造不出子弹,多配一些子弹奇怪吗?”

    这个说法有点不大妥当,而且方和身上奇怪的地方太多了,马鲁姆也不好问,于是说正事:“福阿基刚才对我说了,能弄来六千把枪,但子弹数量很可能不符合你的标准,只有九百万发子弹。”

    “那也行啊,”方和道,子弹配置肯定是越多越好,但没有怎么办,而且这个数量已经足矣了。

    “什么价格?”

    马鲁姆说了价格。

    “你们……”有的不要说在国外的网,在国内的网上查也是能查出来的,马鲁姆开出的这个价,简直是天价版某岛大虾。

    “宋,贵是贵了一点,但福阿基是我们部落的人,能放心,如果你找一个陌生人购买,又是军火,纵是便宜,你能放心吗?说不定连你的安全都不能保障。而且这些枪全是欧洲产的,生产的时间都不长,使用的时间也不长,几乎与新枪无异。”

    就是欧洲产的,加上掮金,也远比新枪贵得多。不但枪,子弹也比较贵。

    方和听懂了,这是吃准他胆子小,路子窄,准备痛宰他一下。

    他故作沉吟,过了好一会说:“行,但有一条,必须是九成新,否则我拒绝收货。”

    “九成新……”马鲁姆也想了一下,刚才福阿基对他说,最低是八九成新,那么八成和九成有什么区别呢?

    “好,那就这样说定了,我转告福阿基了。”

    一会儿福阿基走了过来,大约因为这个价格让他比较满意,与方和来了一个狠狠的拥抱。

    货卸完,人离开。

    方和收起笑容,一是这个数量已经足够有余了,一是这些人胃口越来越大。

    马鲁姆拼命地逼着方和涨掮金,福阿基变相地不断涨价,早晚不可收拾。

    但能买到手,此行也算是比较顺利。

    得准备跑路了。

    他过去找到朱胜非,让他安排大量官兵。

    一共是三个仓房,靠近大门两个仓房都摆满了柴油原油,最里面的仓房也摆了大半仓房的原油。余下的空间便是放这些炸药和军火的。若不是如此,方和还能多购买一些柴油,不是便宜,而是机会难得。

    虽然这个仓库建设时间有点长,不过将仓房的门关上后,里面什么也看不到。

    既然准备跑路,得提前转移,也就将大门后面两个仓房的油一起提前搬走。

    朱胜非叫来张浚张叔夜,两人又叫来吴革。

    两次改制也包括三衙,三衙指的是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长官分别称为殿帅、马帅、步帅。

    赵匡胤以殿前司都指挥使纂取柴周江山后,对三衙进行了各种限制,现在名义上有统兵之重,却无任何调兵之权,这样还不放心,然后又多以外戚或宦官担任三衙长官。

    因为这些限制,三衙长官什么做不了,也不敢做,这也是宋朝京畿地区禁军迅速腐化的原因之一。

    改制后做了部分调整,三衙不能像以前那样什么都不做,必须得做事,虽然继续限制,但拥有了练兵权以及监督权。

    比如EZ现在的官兵,几乎相当于原先京城的禁兵,若是有人吃空饷,首先令兵部追问三衙,若是三衙无错,继续向下问责,直到查到真正的罪盔祸首为止。

    既然向三衙问责,三衙便有权调查。

    还有兵饷的发放,宋朝官兵不止发钱,柴米油盐,布料衣服,五花八门。

    若是发现有人克扣,也是一样继续问责,下面的士兵和低层将领也可以向三衙举报。如果与军方无关,而是三司和各地官员胥吏的行为,三衙向兵部反馈,由西府与东府交涉,最后由东府安排人手处理。

    还有一个编制问题,早先宋朝指使上面还有军,厢,后来取缔了,基本以指使为单位,然后王安石推出将兵法,置将,主将称为将头,实际上就是原来的军头。

    放在这个大形势下,这个编制仍有许多缺点,去年河东路宋军各自为战,挨着送人头,就是最好的例子。

    改制后,原来的将称为团,这个团不陌生,已经有了团练使这个官职,主将称为团将或团头。

    团上面则是卫,主将称为卫将或卫头,眼下只有四个卫头,韩世忠、岳飞、刘锜、姚兴。

    实际等于恢复了宋初的局面,只是厢、军变成了卫、团。

    最后就是节度使。

    想要打败金人,必须给予前线主将更多的自由权,那怕南宋还设置了节度使。正因为少了许多掣肘,宋军最后才反败为胜,差一点收复中原。

    朱胜非和赵鼎有些迟疑,赵构是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才设立节度使的,毕竟海上马车夫的滋味很不好受。

    EZ还没有逼到这地步,朱赵二人还担心一件事,韩岳二人忠心是勿用置疑的,然而后来者呢。

    现在他们推出的这些制度称为改制,若干年后弄不好也成了所谓的“祖制”。就像宋朝不杀士大夫,那并不是宋朝的祖制,而是范制(范仲淹),韩制(韩琦),然而现在几乎所有文臣就将它当成了祖制。

    经过磋商之后,没有设立节度使,但给予了经略、安抚、招讨、宣抚、制置等名号,便能给前线主将最大的自主空间。但这些也是差遣官,说收就能收回来的,这样就能防范一些卫头拥兵自重,不听朝廷节制的现象。

    因为这次改制,又是临时的小朝廷,殿前司都指挥使这个官职便变得十分重要。

    经过几位宰相商议,让吴革担任了这个官职。

    吴革带着官兵搬卸,数量太多了,没有两三天搬不完的。

    方和找了两个和尚,让他们穿上现代人的衣服,让他们上了三楼监视外面的动静,如有不对,立即去仓房通知,众人撤退,方和出来收卷轴。之所以是和尚,原因也简单了,看到一个大光头不奇怪,但在贝国看到一个男人戴着包长头发的幞巾或冠,就有点奇怪了。

    方和与赵谌,以及诸位大佬聊天。

    他将那三十几台柴油机和螺旋桨送来后,宋朝又采购了几十艘万石大船,已经在改造。

    方和点了点头。

    这次出来的时间很长,现在已经是农历十月二十六了,又是站在江边上,若不是穿着羽绒服,都有点冷的慌。

    金人就快要来了!

    武器重要,后勤也重要。

    吕好问道:“太傅,你那边铜很便宜?”

    方和带着朱琏母子逃到EZ建立小朝廷,起初东京开封城内不知。

    群臣随着孟太后前去应天府拥立赵构为帝,因为赵构的一些表现,以及他名位不正,又陆续有一些官员从应天府逃向南方。

    但是朱琏和朱胜非等人对这些人比较反感。

    有节气的早就珣国了,还有一些态度强硬的,被金人押到北境,比如秦桧。

    剩下的几乎全是一些贪生怕死之辈。

    然后方和苦苦劝说,自古艰难唯一死,就像宋钦宗任用神仙郭京,主因不是王宗濋,而是孙傅,因为一死,史书总体评价还是很高的,王宗濋为了保护朱琏母子出逃,死于城门前,以后史书评价也不会低,明朝的史可法也是一样……

    这时候他们能抛弃赵构,投奔EZ,至少说明了他们心中有着正统的观念,可以量才施用。方和又拿李纲杀张邦昌,清算“张党”,后人对此举的评价做例子。

    当然,对这批人不可以清算,但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于是方和翻看史书,结果发现这批人要么没有在史书中留名,要么名声一般,甚至有极个别人名声很不好……也不是不用,发配到各地治理各州各县。

    只有几个名声好的人留了下来,比如这个吕好问,被任为新的礼部侍郎。

    问了,方和也说了。

    两边物价不一样,非要对比呢,一缗钱的购买力大约相当六七百块钱。

    宋朝这边房子便宜,别看史书里说有上百万缗的宅子,如王黼的豪宅,放在现代首都一栋占地能有四五百亩大小,地理位置佳,装修无比奢侈的宅子,得值多少钱?

    不是钱了,是根本无法估计。

    粮食要稍贵一点。

    肉类差不多,如果考虑到全是散养的,也要便宜一点。

    鱼类很便宜。

    蔬菜便宜一点。

    布贵一点,丝绸要稍便宜一点。总体上只要能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宋朝这边都比较贵。

    服务行业宋朝相对要便宜一点,包括吃喝玩乐。

    非要拿樊楼和京城一些行首花魁相比,现代一些会所,消费同样不简单。

    然后是金银铜铁,现在宋朝金价一两四十克,约十缗钱,比较便宜,就是纯度略有不足。

    一两白银约两百块钱,但在宋朝接近了两缗钱,是很贵。

    铁也贵,宋朝一吨铁可能值五十缗钱,但这种铁拿到现代社会,四千块钱一吨都未必有人要。

    最后是铜,宋朝一吨铜能相当于五百缗钱,方和那边铜贵,宋朝这边铜更贵。

    所以方和在那边用现代工艺铸了许多铜钱过来,然后看到了这些废铜料,与新铜相比,它们又要便宜不少,反正是那种环境了,于是将它们买了下来。

    既然说到了铜,朱胜非便道:“太傅,铜难处理啊。”

    “难处理?为什么难处理,现在宋朝缺货币,我刻意买来用作铸钱的……我懂了,既然朱公说到这件事,我也顺便说一说。

    首先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具体的前些天我也说了,这么做也是偶尔为之,次数多,早晚还会被人发现,毕竟不是少数量,动辄不是几百吨,而是几千吨几万吨。因此我仅手上的钱花,直到花光为止……”

    “太傅,不可,”好几人同时说道,也包括赵谌。

    不是每一个人都是钱益中。

    就像现在宋朝的海商,在宋朝花五文钱买一个瓷盆,运到大食那边可能值一百文钱。

    能不能对这个海商说,你卖价是一百文钱,必须付给我九十文钱。天下也没有这种道理。

    “殿下,诸公,我终是太傅啊,”说这句话时,方和心里面感到有些惭愧……

    这次出来,他是花了不少钱,接下来还要花钱,但他准备跑路了,几天后的那次花钱也是他最后一次花钱了。纵使花,只花了三成钱,账上还趴着惊人的金额,不然方和也不想躺平了。

    有的谎必须要撒的,不这样说,说不定还会以为方和将这些玉石卖出惊人天价,一旦产生这种心态,即便方和真的全部花下去,这些人还会认为方和赚了大钱。

    不要以为没有这种人,多的是,无论是宋朝,还是现代。

    如果大伙都持着这样的心态,最后双方都会不开心。

    “你们听我将话说完。这些年呢,我学习,在城市里打拼,真的很累。为什么我提议让朱公赵公改制朝会时间,也是这个原因。这个卷轴是我的家传宝,它肯定也不是纸质,你们看,有时候搬货时士兵不小心踩到上面,用手掸一掸,灰尘泥土就落了下来,然后它认了主……”

    赵谌问:“是不是神仙之物?”

    “不一定,按照科学角度讲,它是一件突破了空间时间的超维度物事,如果有制造者,他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神仙。关于维度,我带来的书里面也讲到过,如果能突破维度,这种神仙比我们想象的神仙还要厉害。殿下,若有兴趣,可令诸臣将它找出来看一看,虽不起作用,至少能开拓你的想象思维。”

    宋朝对藏书十分重视的。

    不但有许多私人喜欢收藏各种典籍,皇家还刻意建设了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用于藏书,然后又派了许多学问好的学士对它们进行校正。

    元丰改制前若置两相,首相是昭文馆大学士兼修国史,若置三相,首相是昭文馆大学士,又称昭文相,次相修国史,又称国史相,末下是集贤相。

    因为如此,在欧阳修等人推动下,将官员分为数等,武官最低贱,恩荫上来的次之,同进士出身复次(三等下进士),然后是进士(二等上进士),馆阁出身的最贵。

    所谓馆阁出身的,便是有在三馆修过书,校正过典籍履历的官员。

    明朝也有类似的制度,如礼部出身的官员比较尊贵。

    路上方和讲制度时,对于这种制度给了浓浓的嘲讽。

    在现代社会,所谓的“书呆子”也越来越受到人的尊重,比如宁建国。

    但这些人都是专用做学问的,尊重归尊重,谁敢用他们担任行政官员?这不是尊重,而且坑这些有学问的人,也是坑老百姓。

    赵谌等人来到EZ后,搜集了一些藏书,因为典籍数量少,不敢冠以三馆之名。

    方和将那些书搬来,朱胜非赵鼎两人也比较慎重,毕竟方和说了那么多了,于是每本书抽出一个样本,藏于弘文馆。

    然后朱赵二人带着家眷搬到寺庙居住,将这些书藏于他们府邸上。但这个时间不长,文和所说的书院,已经在建设了,建好后,这些书会一起搬到书院。

    朱赵二人又安排了一些胥吏看管,也准许人借阅,但不得损毁,用方和的话来说,搬来就是让更多人能看到的,不让人看就没有意义了。

    也准许官员外的人借阅,但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地方上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一是平时有善行的人或孝子或烈士后裔,一是有举子身份。普通人则看不到了。

    自从上次那一炸后,让许多官员见识到方和所说的那种科学的威力。

    许多官员跑到赵府或朱府,借来一两本书,抽空时看一看,然后觉得匪夷所思。

    这两天许多官员见面后说的最多的便是那些书上的学问。

    毕竟多是科学读物,就像《时间简史》,方和也看了,看懂了吗,真的没有,不过大概的意思是能看明白一点的。

    况且还有一些“低幼”层次的读物。

    这些书不说了,方和继续道:“然后我来到宋朝,用了几个小镜子搬了一些玉石,用意也简单,将这些玉石带回去拍卖,然后回老家,承包我老家边上的滩涂,经营一个小山庄。

    或许我志向不大吧,或许是累了,反正我是一种小富即安的心态。我想到了一个人,林和靖,和他心态差不多,区别就是他是避世状态,我呢,多了一份入世状态,还是两个世界的忙碌。”

    大伙一起笑了起来。

    方和等他们笑完,说:“然后看到宋朝的一些情况……后来的事你们都知道了。你们给予我足够的尊重,我也要给予你们足够的尊重,不仅仅是太傅的问题。”

    赵谌感动地说:“太傅啊……”

    “殿下,既然我来了,也成功将你和皇后娘娘救了出来,某种程度上也能说老天都看不下去了,不然为什么光门通向的是今年春天的东京城?连老天都在帮助你,你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好皇帝。”

    “太傅,我知道的。”

    “你做的不错,我也看到了。”方和说,以前他用他读书里的事激励赵谌,实际真正认真读书的时间不过从初三开始,高三最吃苦,余下的也就那样了,况且还有各种节假日和漫长的寒暑假。

    且看赵谌,每天不是在学习,就是在观摩。

    那怕节假日,几个大儒还带着书去行宫给赵谌上课。

    “山庄的钱已经足够了,一旦开业,就会盈利,钱够用了就行,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呢?但我是太傅啊,某种程度上来说,我现在也能算是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