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帝师:开局一个大宋 » 第六十六章 行头(上)

第六十六章 行头(上)

    他们说的是原石加工工艺。

    方和让朱胜非在命令里写了几条注意事项,第一条是将收购价提高五倍。

    青田石和昌化石在宋朝不太重视,价格低。方和只要“极品”的印石,差一点的一律不要。按正常的价格去采购,根本发动不了百姓。

    实际方和将价格提高了五倍,当地官员也会十分重视,真正落到百姓手里的不过只是等于提高了四倍。当然,有了这个价格,能让一些比较贫困的百姓动心。

    第二条便是只要极品的,并且送过去许多图片,让当地百姓用来参考对照。

    第三条便是随赋税一起送到EZ,说这句话时,方和未多想,只是不想扰民的,随便说了一句,朱胜非对它们也陌生,写到命令里。

    当地官府也听从了,没有过多久,发现这不是正常的货物,又不是大块玉,实际没有多点,随后凑足一定数量,直接用快马送到EZ。

    第四条是发动当地百姓自愿去找,而不是强征,只要不强征,就得乖乖地掏钱,还是不想扰民的安排。

    第五条便是加工。

    它们说印石行,说玉石也行。

    开采出来后必然会有大量杂石,带到现代社会加工更方便,问题是数量太多了,方和委托当地官府聘请工匠代为加工,尽量地将这些杂石打磨掉。

    运输不但变得方便,方和拿到手,不需要经过任何处理,便可以拿出来拍卖。

    处理还是要处理的,运到EZ后,方和让陆子辉请了一些工匠,将它们做旧,不是做出年代感,这是原石,不是文物,而是经过一些手段处理后,不要让人看到它们是刚开采出来的。

    都这样了,处理手段必然很粗糙。

    “这些都是我祖辈留下来的,大约是清末到民国这段时间开采出来的,哪来的什么工艺?”

    几人略略有些惋惜。

    这些玉石不仅仅是用来做印石的,也可以做成其他的器物。

    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器物的造型,有的伴生杂石因为色泽、石纹等原因,是可以适当地保留下来。

    因为这种粗糙的处理工艺,全没用了。

    但是几人能表示理解,那个年代得有多乱。

    还能讲究什么工艺?

    几人开始看它们的品质,一会儿进行估价。

    现在方和也学会了一些辨认的本领,谈不上精通,毕竟沾到了品质,而品质这玩意儿有些讲不清楚,只能大约地做一个对比,应当比宁市那边高不少,然而这是估价,是不能当真的。

    方和将其中一个领头的人叫了出来,低声说:“如果我手里的印石数量多,品质与刚才差不多,会不会影响拍价?”

    “有多少?”

    方和说了一个数字。

    这个人吓了一大跳,要知道沾到了这类东西,介绍时不是用公斤,而是说克,几十几点几几克,往往能精确到小数点的后面两位数。

    “方先生,我们商议一下。”

    拍卖行也是生意,做生意就得讲信誉,万一拍不上价或大规模流拍,不仅会给客户带来沉重的损失,也会让他们拍卖行的信誉受到质疑。

    他们回去反应商议,方和转了一笔钱给李兆树。

    是提前说好的,毕竟得通过一些不正常的渠道运到香江,不确定因素太多,这回不是拿抽成了,不但李兆树,钟律师那边也一样,是直接给钱。

    至于这两人与他们事务所如何分账或私吞,方和是不管的。

    钱看上去未少给,实际上方和这么做,等于将这次拍卖与两方完全撇开。

    不然怎么好说,几百公斤的上品印石?数量太大了,根本说不清楚。

    方和来到街上,这个城市消费水平更高,有的东西也比较便宜。

    他找到一家免税店走了进去,看表。

    先买了一只百达翡丽限量版表,对这些奢侈品方和不是很感冒,特别是这些限量版简直就是在赚智商税,还有更贵的,但不是贵,而是方和没有资格买……但对比在内地的价格,真的便宜不少,难怪有不少人前往香江、棒棒和倭国购物。

    没办法,手上得有一只名贵的手表,出门办事就会十分方便。

    随后又买了一只劳士力绿水鬼。

    这款表价格虽然远不如方和手上这款限量表,但在内地名气却比较大。

    继续换行头,西装、裤子、衬衫、皮鞋。

    回到房里,方和忽然自语道,我为买这身行头,花了那么多钱,居然不心痛,难怪以前不明白有钱人的想法。

    拍卖行的人又来了,级别更高了,包括几个主管和经理的什么。

    他们继续看样品,看了好一会,一个约四十几岁的中年男子说:“有一个办法,不仅能将它们全部拍卖出去,也不会影响拍价。”

    “说说。”

    “给我们几天时间准备。”

    “这个可以。”

    宁市那边拿到货手也不是马上拍卖的。

    “我们用你的玉石分两天,举办两次专场,一场是青田石原石,一场是昌化石原石。”

    “能行么?”

    “行的,你的货得能保证品质,才能吸引更多的人过来参与竞拍。”

    “品质是没问题的,我也有一个要求,不准泄漏我的消息。”

    “这个你放心,我们可以写在条款里,你的货什么时候抵达?”

    “明天。”

    方和用什么手段运过来,几人知趣地未问。

    方和回去。

    现在两浙路已经送来了三批。

    第一批是最少的,也不是少,已经开采出来不少,只是当地官员分不清楚这些玉料有没有选对,还有加工方法行不行。这个是能理解的,既然承认了EZ朝廷,一个是当朝等同帝师的太傅,一个是当朝首相,况且这等于是方和在买,还是出高价买,而不是强征,怎么慎重也不为过,并且是小心地随着赋税运到EZ的,所以速度也比较慢。

    实际上方和也是拿着图片对照,论懂,真不如当地的一些工匠与玉石商人。

    没有问题了,两浙路正式发货,就这点东西,用得着随赋税么,直接用快马送来了,速度也变得快起来。

    所以方和说几百公斤,也能说明它们在宋朝那边确实不值钱,要知道方和是加了五倍的价,就算落到百姓腰包里只有三四倍,这么多极品上品玉石原料之前实际价格也只有几万缗钱。

    反过来也能说,都不值钱了,方和还花了十来万缗钱,两浙路官府还贴了一些赋税,这是缗,不是文,这么多钱已经花了下去,数量想少也少不起来。

    拍卖行的人说了没问题,正好机会难得,而且这次可能会花很多钱,于是方和一起搬了过来。

    第二天拍卖行的人来了。

    不是散放的,陆子辉请了工匠替它们打造了许多精致的小木箱,打好后也“做旧”,实际宋朝也出现了大量古玩字画交易,论做旧,有不少内行人。

    为了防止碰撞,里面又垫上一些丝绸、茧头、棉花。

    拍卖行没有关注这些,而是玉石的本身品质。

    看了一会,表示很满意。

    也不是随便交给拍卖行的,还有许多手续,包括相关的合同,为此,方和在当地刻意请了一个律师过来。

    一一标记,拍照,估价。

    然后才在几个安保护送下,将它们送给拍卖行。

    “办正事了。”

    方和离开酒店,做了一件古怪的事,先是去了一家美发店,将头发烫曲染成黄色,又买了一副眼镜戴上,然后看了看镜子,感到很满意。熟人是肯定能认出来的,不过陌生人就认不出来了。

    随后继续转,转了好一会,终于找到了。香江也有办证的地方,不是正规的证……方和瞅了好一会,走过去询问。内地口音,办这种证件,还有这身行头,人家立即开出了一个高价。

    “我不还价,但要保证完成我的要求。”

    “你放心。”这个人说完替方和拍照,现在拍照也方便,有一个好一点的手机就行了。

    方和在一家咖啡馆等了好几个小时,那个人走了过来,递过来一张香江身份证:“先生,你就是将它拿到阿sir面前,给他们看,他们都认不出来。”

    让阿sir看这种身份证?还要不要过日子了。

    管不管用呢,他先找了一家规模不大的旅馆,换行头没关系,然而头发的什么十分古怪,酒店的人肯定不会过问了,但继续住原来的酒店,必然会让一些服务员产生深刻的印象。

    他递出身份证,但是怕露出马脚,不敢说话,只是指了指自己嘴巴,前台的服务员真的以为他是哑巴,但是本地人了,说起了本地话,方和听不懂,于是又指了指自己的耳朵。

    俺不但是哑巴,还是一个聋子……

    服务员露出同情的眼神,态度还是很好的,人家是残疾人,可条件好啊,且看一身的打扮。

    不能说不能听,有交流的方式,方和开始用笔写。

    就是书写,也能看出外地人与本地人的区别,不是繁写字的问题,实际许多繁写字方和也会写,况且在宋朝呆了那么久,看的就是繁写字。有的不会写能用什么文字词语替代,就是写错了,现在他是严重残疾人,写几个错别字算什么。

    有问题的还是一些方言,如如“啲”、“哋”、“冇”、“佢”,方和不要说不会写了,都不知道它们的意思。

    但这个,也没有人与他计较。一是又聋又哑的,交流太困难。一是也有一些香江人心向祖国,自幼学习普通话和标准中国文字,除了一些极端分子,有几人将这些人视为异类?

    沟通了一会,方和开了几天房。

    实际上这些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几个服务员能不能认出这张身份证的真假,甚至方和都做好准备了,一旦认出,立即抢回来将它烧掉。

    就是阿sir来了,死无对证,能拿他有什么办法?

    还行,虽然被宰了一小刀,这个钱也不算白花。

    开好了房间,买手机,又用这张身份证办手机卡,假的终是假的,方和还是小心翼翼。

    但是这身行头真管用,人家拿着身份证,根本未辨认,便替他办了手机卡。

    接下来的更小心,找银行。

    大银行不敢去了,但香江有不少私人开的小银行。

    就是小银行也是银行。

    方和努力地平静着心情,走了进去。开户欢迎哪,主要是这张身份证。

    先是用书写的方式交流了一会,方和递出这张身份证,人家看了看,就替他开户了。

    实际认是能认出来的,但得要“努力认”,然而冲着他这身行头,这样努力认好吗?甚至人家都没有多想,于是方和蒙混过关。

    而且让他们开心的是,方和前面办好,后面就转过来一笔资金。

    “果然是一个有钱人,长相也标致,为什么是一个聋哑人呢?”一个女工作人员看着方和,替方和感到惋惜。

    方和受不了几人怪异的眼神,匆忙离开。

    继续找,又找了一家中介公司,中介公司的人也未认出来。

    方和不但是一身行头,出手也豪阔,中介公司的还专门安排了一个人带着他找仓库。

    足足找了两天,才找到一个地方,一片仓储区,许多公司在这里租了仓库,有内地的,有本土的,还有一些外国公司。这种情况,谁认识谁啊,但正是方和最喜欢的氛围。

    方和用个人的身份租赁,最好还是以公司名义,不过办公司,需要一些身份验证了,那怕是一个皮包公司。或者再办一个假证……于其这样,不如用个人身份。

    主要他心里有鬼,实际是多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