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帝师:开局一个大宋 » 第六十三章 大背景

第六十三章 大背景

    “那我做什么呢?”

    秋收结束了,方和家还有好几亩地,在方和的怂恿下,将大半耕地交给别人承包了。

    仅留下不到两亩地,让方和老爸做做玩玩,不然一个大活人不能整天不干活啊。

    “有一件重要的事让你办,以后明溪楼食材全部用土鸡土鸭土鹅土猪,甚至土菜,虽然我们这些有些偏,但现在游客越来越多,以后还会安排一些宣传手段,生意想来不差。”

    “能好吗?”

    方和老妈有些紧张地问。

    儿子的布局她现在差不多也明白了,不收门票钱,主要就是明溪楼和明溪农庄的吃住盈利,然后乘游船到水库里玩一玩的收费,停车场的收费。

    然后是宁教授的提议,因为现在山庄里种了许多花草,有不少还是品种,山庄可以安排一些人手,学习它们的繁殖方法,然后出售一些盆载。

    方和同意了,但他对这项盈利不是很看好,与其说是盈利,不如说是能利于宁教授带着学生做全面性的研究或观摩学习。

    那么明溪楼的利润就极为重要了。

    “会好的,比你想象的好,你也去过宁市,知道那些高档消费的情况。”

    “那些地方,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哪敢进去。”

    “我是一个比喻,但量大后,周边乡亲不是每一个都自觉的,有的人说不定会从外边买一些饲料养的鸡鸭鹅猪充数。这个不能不信邪,饲料养出来鸡鸭鹅和土鸡土鸭土鹅,有的嘴叼,一口就能吃出来不同。”

    “差别大了。”方和老爸说。

    不但味道不一样,营养价值也不一样。

    就像方和吃的方面比较马虎,但在EZ那边吃鱼,人家调味品还没有那么齐全呢,和吃老家的鱼,马上就是两样的感觉,那怕是明溪楼两个大厨做出来的鱼。

    “那怎么办?”

    “就需要你啊,反正我们家族大,有的是七姨娘八舅母。”

    方和老妈卟味一下乐了起来。

    她当初嫁过来时,她哥哥,也就是方和的大舅反对,说,妹子,你若是嫁到方家,他家人多啊,如果受了欺负,我们都不好替你讨公道。

    方和大舅是多担心了,方和老爸是一个很忠厚的人,为什么会欺负自家老婆呢。

    就是家族太大,行情往费成了沉重的负担。

    “你平常到这些亲戚家走动,差不多稍大的村子几乎都有我家的亲戚,采购员收购时,你让他们留心,如果有哪一家这么做,马上将他列入黑名单。甚至你还能打着我上面公司的名号,给一些悬赏,比如发现一户,立即奖励一千块钱,这样,许多亲戚就会成为我们的眼睛。”

    “这要多少悬赏啊?还不止悬赏呢,到人家不能空着手去吧。”

    “用不了多久,只要几户十几户列入黑名单,其他人就不敢了,你想一想,明溪楼未来做的就是口碑,且看为了口碑,都暂停营业了。与明溪楼相比,这些悬赏花费又算什么。”

    “最好找两个至亲的人做采购员。”

    “那更不行了,这一行无论怎么监管,都有一些漏洞,那怕是至亲也会做手脚,如买一只土鸡,三十块钱一斤,价格是根据市价定死的,斤两回来后复秤,但能与农户默契起来,拼命地喂稻谷,稻谷才几个钱一斤?若是至亲,有的反而不好说,得继续交给赵东平管理。

    让他请真正懂行的,能分辨出草鸡和养殖鸡等区别的人,然后进行正规化管理,就像我刚才所说,发现鸡的食囊里有许多稻谷,立即处理,轻者罚款,重者开除再请人。”

    这就等于完全抛弃了家族式的管理。

    不是家族式管理不好,许多家族式管理的企业照样屹立了许多年。

    但家族式管理也需要人才,方家哪有这样的人才。

    并且就在大方村边上,熟人亲戚多如牛毛,若是家族式管理,仅是人情世故就避免不了。

    如果论智商,他真的不如朱胜非、赵鼎他们。

    或如他自己所说,若是有能力,漂了这么多年早上去了。

    但这些年也不是白漂的。

    方和父母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为人却是很开明的,方和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也养成了平和的心态。

    儿子说的有道理啊,方和父母也没有反对了。

    方和又说:“正好工程队在这里,顺便将我家重建。”

    方和家是方和父母亲在新世纪初盖的房子,一个三下两上的小楼,样式很土,也老化了,冬天楼上的窗户都关不紧,冷的不能住。夏天楼上又是平顶,炕的不能呆。

    方和老爸索性将楼上两个房间当成放东西的地方,放东西搬上搬下的也不方便,住的也不方便。以前囡囡跟着爷爷奶奶住在东房,方和回来后,囡囡跟着方和住西房。

    但女儿一天天长大,父女两住在一起终有些不好。

    在农村,那怕盖一栋像样的小别墅也花不了多少钱,但是方和老爸说道:“现在农村盖房子要审批啊。”

    “哈哈,老爸,放心,一二三我就将它搞掂。”

    方和去了镇上,也确实一二三就将手续办下来了,不仅仅是山庄的作用,还有一个原因,方和重盖房子还是在自家屋基地上盖的,不侵占其他的农用耕地。若是占用农用耕地,那怕有明溪山庄,手续也会变提麻烦。

    方和找到工程队,仅是一栋小别墅,小的不能再小的工程,工程队都未怎么计较价格,便答应下来。

    方和老爸将家里的东西一起放在几个堂兄弟家,前面刚搬好,后面工程队的人就开来一些挖机、铲车,几乎只用了两天时间,便将原先的小楼全部拆掉,然后重新。

    然后李翠花又出来闹妖蛾子了,她说方和贪污公司的钱,替自己买车盖大别墅……

    方和能不能贪污呢,是能的。

    方和说了采购员的事,他们纵是贪,也只是贪一点小钱,如果方和贪,仅是采购花树苗木,就能贪不少钱,并且是一大笔钱。

    消息传到赵东平耳朵里。

    赵东平却是哑然失笑,说:“她不知道我们上面的公司仅是一个子公司,子公司上面还有一个母公司,更不知道我们母公司实力有多强大。公司将这摊子交给了方和,几乎不管不问,说明子公司和母公司对方和的信任。有了这份信任,以宁市正常的工薪水准,年薪不会低于五十万,用得着贪污吗?”

    不说其他人了,就说赵东平自己,方和都开出一万多点的月薪,不止月薪,还有一些奖金呢,若是山庄走上正轨,杂七杂八下来,赵东平估计自己年收入也会超过二十万了。

    若不是如此,赵东平也不会如此尽心和拼命了,时常连晚上都不回去,而且他还有一个打算,若是山庄走上正轨,准备让在外地工作的老婆也叫回老家,那怕在县城里工资比较低,但不会夫妻分隔两地。

    这句话又传回大方村。

    大方村的人便问方和老妈。

    方和老妈不知怎么回答,只好模棱两可地说,还行吧,儿子大了,管不了了,有的我也不知道。

    她这个态度,村子里也开始半信半疑。

    然后又传到镇上。

    纪书记跑到山庄看了一会,问赵东平。

    镇上也不是没有有钱人,就像当初那个余汉升,若是不遇到这个疫情,顺利发展下去,不说百亿家产,拥有数亿家产也是有可能的。

    但问题是方和不但拿着这种高工资,人得有多自由啊。

    赵东平说,我不清楚,但可能性极大。

    纪书记又问,山庄盈利前景……

    我们有我们的盈利手段,县里镇上重视这种投资,我们母公司那边估计同样重视这种投资。

    母公司……

    不能说,很神秘,很强大。

    不能说,很神秘,很强大,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做坏事的,不过做坏事的会投资这种回报超级缓慢的产业?

    不是这一种,只有另一种。

    纪书记严肃起来,不能说就不要说。

    有的再好奇也千万不要去打听。

    他也被误导了,若是这种,有时候也需要一些“面子工程”,甚至可以说,这种面子比盈利更重要。当然了,人家是赚钱的,若是没有盈利前景,最后也不会继续投资了。

    赵东平说,这是眼下的,未来若是盈利状况良好,说不定年薪能达到百万……不要用青县工资水平来衡量,得用宁市水平去衡量。

    青县就是方和他们的县。

    是机遇啊,纪书记感慨地说,去年方和闹离婚,搞的一塌糊涂呢,转眼之间便遇上了贵人。

    赵东平说,实际每一个一生总有一两回机遇,我有一个朋友,原先买了一艘几百吨的船,做砂石料生意,大约在07年前后吧,房子不好卖,房产商欠了他不少货款。人家也讲道理,我还不起钱了,拿三套位置最好的房子低押给你。

    但我这个朋友当时拼命地要钱,不要房子,当时也难怪,货款太多了,为了垫付这些货款,我朋友在外面同样借了不少钱。然后经过协商,房产商给了约七成钱,抵当了所有货款。

    当时我那个朋友还挺高兴的,虽然只拿到七成货款,还能小赚一点。后来他换成几千吨的大船,又换成两万多吨的江船,专门跑沙子。然而没有多久,禁止开采江沙了……纪书纪,船和车子一样,不但分成许多类型,还分成一些区域。

    如湘省的江河宽阔但比较浅,所以那边的船平面面积大,但吃水浅。浙省多是小河道,但比较深,桥梁也比较多,因此那边的船船楼矮小,船型狭长,但吃水深。

    不让开采江沙了,他那种船只能装石料或煤炭,而且因为大,只能在长江里跑,生意差的不行,现在欠了一屁股债。若是当时答应呢?

    听说那个小区现在通了地铁,每平米涨到了六七万,仅是这三套房子一辈子也不用愁了。

    还有呢,当时户口政策比较宽松,只要拿到那三套房子,全家户口都能转过去,不提养老医保,就是小孩子高考也会变得很轻松。现在我那位朋友提到这件事,懊悔得不行。

    纪书记说,你对船也懂啊。

    我做了快二十年旅游业,也沾到了船,多少懂一点。

    是啊,机遇真的重要啊,但有的机遇我们真的没有抓住,纪书记又感慨地说。

    他又说道,小方确实是一个人才。

    智商的真的不好说,不过方和两边跑,特别在宋朝那边办了好几件大事,平时相处的,都是位高权重的大佬。方和没有在意,但自然而然地就养成了一种气度。

    就像他无论是面对那些专家,或者是市里的县里的领导,不亢不卑,就连县里的领导都夸赞方和的谈吐应对,说是有能力,是办大事的人。张科长,也就是方和嘴里的张领导,曾经打趣,你有那么一点我曾经一位老领导年轻时的风采。

    他不知道的是方和确实是一个领导,而且是一个“大领导”,只不过不在这边。

    是机遇啊,但不是人才,人家怎么能赏识呢。

    纪书记很满足的走了。

    并且他还在想一件事,怪不得网上说明溪山庄有背景,原来真不是空穴来风啊。

    这个议论又传回大方村,方和老妈听后莫名其妙,这是我儿子的钱,哪来的大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