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帝师:开局一个大宋 » 第四十五章 猎猪(上)

第四十五章 猎猪(上)

    方和回来时,看到了一些蛙人。

    有些专家现在推测,附近有一个比较大的地下湖,以及一条地下河。

    若干年前……说不定是很久以前,那时没有水闸,没有水库,某年发大水时,一大群白暨豚和江豚跟着洪水逆流而上,来到明溪河,又顺着地下河道进入那个地下湖。

    不知因为什么缘故,地下河道忽然坍塌,这些白暨豚和江豚就困在这个地下湖里不能出去了。

    不过这个地下湖面积比较大,里面还有许多鱼类,上面还有大量的空间,也有外界氧气进来。

    于是这些白暨豚和江豚就在这个地下湖里生存下来。

    今年,不知什么缘故,地下河突然重新打通,说不定还与方和那次换水有关。

    这些白暨豚和江豚从地下湖游了出来。

    这种解释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

    但了除了这个解释,再也想不出其他的解释了,毕竟地形在这,还有,这些江豚和白暨豚不是一次性冒出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冒出一批。

    这便是这些蛙人跑到水库底下到处看的原因。

    自从这些大鱼出现,来了无数专家,但常驻专家就这么几个,方和基本上都认识了。

    他向一个姓鲁的专家问:“鲁教授,若是有地下河,九几年修水库时,为什么没有人看到?”

    “当时多半是淤塞的吧,现在只是一个猜测。”

    “那些江豚转移到长江去了?”

    “是鄱阳湖。”

    “为什么死了几头?”

    “不适应。”站在环保的角度去看,如今鄱阳湖水域面积也在减小,还有其他的一些问题,只是这个鲁教授不想谈了。

    这是正常的反应,今天已经开始放假,游客又变得多起来,看到这些游客,几个专家都表示了反感。

    方和没有多问,回到家,带着囡囡到山上玩。

    山脚下长着一片野山楂。

    不但山楂,山上还有其他的一些野果子,有的连方和都叫不出名字,味道也不大好,但看着这些野果子,方和立即想起童年的一些时光。

    那时候他们家情况不大好,也不是他一家子了,他和村里几个伙伴,包括方明,经常来山里玩,然后找野果子吃。

    方和弯下腰,摘了一个红透的山楂放在嘴里。

    囡囡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摘了一个山楂。

    然后父女两几乎是一个表情,一起酸得呲牙咧嘴,囡囡直接将山楂吐掉:“爸爸,好酸,不能吃。”

    以前这些野果子,包括这些野山楂,是有人吃的,大多数是嘴馋的小孩子。

    但这些野山楂味道确实不大好,现在确实没人吃了。

    不但方和父女,有的游客也跑到山里来,反正说山,实际不远,仅隔了几百米,方和还修了一条乡村式的马路,这些游客与方和一样,然后也是差不多的表情。

    虽然不好吃,但有的游客也是感慨万千,说这些不是野果子,而是满满童年的味道。

    方和还想起一件事,以前村里有一些妇女将这些野山楂的叶子采下来,有的炒一炒,有的烘一下,当茶叶喝。

    对茶,方和也不精通。

    有一次一个客户给他沏了一杯茶,说是好茶叶,好几千块钱一斤,但是方和喝了,似乎有点香,除了这个,再也没有喝出其他的味道。

    那些野山楂茶,方和也喝过,应当不好喝吧,但是方和喝了,感觉还行,不过现在没有人喝了,更不会有人采了。

    一眨眼,就是二十多年过去了。

    “人啊,这一辈子……”

    方和暗暗叹惜一声。

    囡囡不知道她爸爸的想法,只是看着山野的野花,小鸟,蝴蝶,感觉很好玩。

    随着国家的保护,山林迅速恢复过来。山上植被比较茂密,也生活着许多小动物。

    两相对比,有那么一点小时候的味道。

    “还是有不小效果的。”

    方和拉着囡囡的手,看了一会,准备回去,忽然他紧张地将囡囡抱了起来。

    在他们的前方,忽然冒出一群野猪,足足十几头。

    方和父辈一共有六个兄弟,三个姥姥(姑姑),方和老爸排行老五,那天方和带了几个叔伯家的小孩子去水库玩,就有六叔和四伯家的孙辈。

    若是再细分,方和大伯、二伯、三伯和方和老爸、六叔,大姑二姑都是大曾祖这一脉,四伯和三姑是三曾祖一脉。还有一个二曾祖,因为某些不能说的原因,带着他的家人克服无数困难,逃荒逃到赣省,然后一家子在赣省落户。

    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那一脉的人还回来过三次,探亲、祭祖、上坟。这边也有人过去几回,方和老爸八十年代时就去过一次。主要是太远了,实际上到了方和这一代,两边也等于断了。

    还有一个曾姑母,嫁到鸠城,后来因为城乡悬差大,那边的人瞧不起这边的人,早断了关系。

    除了他们,还有一个更小的曾祖父和曾姑母,以及方和的祖母,曾祖母,几个爷辈,较大的伯父,一个姑姑,那段时间一起死了,不然方和的家族更大。

    大曾祖父下边还能细分,方和大伯最惨,真正的孤家寡人,二伯有一个妹妹,就是大姑,三伯和六叔是亲兄弟,方和父亲有一个姐姐,就是二姑。她嫁到“下大圩”,离的也有些远,足足六十多里路,不过总比赣省好,方和喊是喊二女姥,实际上她才是方和的亲姑姑,两家往来还是比较频繁的。

    前年方和二女姥,也就是二姑带着小孙子来方和家玩,按照方和序法,则是方和的外侄,方和外侄说,野猪会不会吃人。

    野猪若是饿极了是会吃人的。

    这是极端现象,正常情况下,野猪是不可能吃人的。

    不过这玩意儿,不是怕它们吃人,而是怕它们撞人。只要被它们随便撞一下拱一嘴,准得进医院。

    跑是跑不赢的,方和抱着囡囡,紧张地看着它们,不过这些野猪也自觉,看到了方和,主动地从边上绕走,然后大摇大摆地下山。

    山下还有一些游客的,今天还算好的,明天游客会越来越多。

    方和打电话给张领导:“山上的野猪泛滥成灾了,你们管不管?这么多,以后哪个游客敢进山,若是出了事,谁来负责?”

    张领导支支吾吾,这是实情,现在不是保护动物了,而是成了县里一大祸害,而且这么多野猪,谁敢让游客进山玩。

    得到了许多领导口头承诺,方和回来,找到老爸,问村子里哪家有猎枪。

    方父想了想,说:“没了,在你上学时,镇上派人来全部收缴上去。”

    这个在网上也能查到。

    除了一些特殊地区,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余下的就是有猎枪,也全部收缴上来。

    就算有猎枪,也要办证件,才能合法拥有。

    但没有猎枪,怎么对付这些野猎。

    方和又跑到镇上,镇上对这些野猪同样恨极。

    方和这边还算是好的,多少有一大片丘陵。

    他有一个同学,老家离方和老家不算远。

    东边是圩区,西边是一片冈垄地带,高度大约有二十来米,宽不过几百米,离后面的大山大约有近三十里。

    就是这点大的地区,在专家的建议下,上面放了两群野猪,几年后繁衍成上百头,不提糟蹋庄稼了,连人出门都得小心翼翼的。

    也不是不能放,关键得建设一个真正的生态群,比如放几群野猪,还得放一些虎狼豺豹,华南虎来绝了,但能放狼,再放一些其他的动物……狼也少了,那就等着大自然自我恢复,单放一大群野猪,与在澳州放兔子有什么区别?

    主要上面一直不同意,纪书记也不敢说的太清楚,最后被方和逼的没办法,只好委婉地说了一句:“小石村。”

    小石村就是大方村北方的一个村子,就在小明山山脚下,边上则是明溪河,村子不大,约二十来户,原来不算是猎户,但有不少人会打猎。

    实际是纪书记隐晦地指导,你去小明村,他们哪里有许多猎枪还没有收缴上来。

    方和又找到赵东平,赵东平说:“方和,这件事呢,你也不要出面,最好让你大伯安排。”

    没有人追究就算了,有人追究,方和大伯上了岁数,身体又不大好,能拿他怎么办?

    两人找到正在维持秩序的方和大伯。

    方和大伯怕什么,想都没有想就答应下来,方和开着车子将方和大伯带到小石村。

    村子是不太大,有的人家条件好,盖起了小别墅,有的人家条件差,还是九十年代的砖瓦房……但这样看也不大准确,有的人老家宅子差,不代表着他家的条件差,而是在城市里买了房子。

    村子多是旱地,也有水田,毕竟边上就是明溪河。

    对于这个村子,方和大伯知道,但不熟悉,便进了村子找村长。

    一会儿找到石村长,近六十岁,但身体好,十分魁梧。

    这也是正常现象,一般农村的村长身体素质都不差。

    方和大伯说明来意。

    “有没有文件?”石村长问。

    “没有,县里给予了口头认可。”

    “算了,我们村也没有猎枪。”石村长这样说等于回绝了。

    方和是懂的,既然纪书记让他来,说明村子肯定有猎枪,只是这几年管的严,又没有文件,担心出事。不是怕野猎,而是怕进去。

    方和大伯也不大懂,有的也未说清楚。

    方和没办法,只好下了车,亲自劝说。

    这时候石村长家已经来了一些看热闹的人,可是不管方和怎么说,没有一个人答应。

    方和无奈,只好打电话给张领导:“张领导,我已经找到打猎的人,但他们害怕你们会派人抓他们,死活不答应。”

    张领导在电话那边无语了,咱们默许你打野猎,是默许,不是公开承认,你这么搞,与公开有什么区别,他沉默好一会说:“我们不管不问,以后这事儿,你不要电话对我们说了。”

    这时代,有几个是傻子,虽然张领导这样说还是未承认,都听出张领导的意思。

    一个老汉吸着烟,说:“小伙子……”

    方和不是小伙子,但这个老汉喊他小伙子也没错。

    “不是我们不打,就是上面同意,打它有什么用?野猪肉柴,吃吧,真的不好吃。卖吧,也卖不掉,也不敢卖。”

    不是说着玩的,这方面是有规定的。

    方和挠头,最后说:“这样吧,你们打一头大公猪,我大伯给你们四百块钱,一头大母猪给你们两百块钱,一头小野猪一百块钱。而且正好这两天游客多,你们打到野猪后,我们那个山庄也会收购一部分。”

    方和小时候也吃过野猪肉,确实不好吃。

    不过也要看怎么处理,若是处理得好,还是能吃的。

    除了肉,也有一些好东西,如猪大肠、口条、耳朵、猪肚子,与家猪区别不大。

    这样说呢,有人也心动了。

    方和又说道:“一猪二熊三虎,不过现在这些野猪不是过去的野猪了,都知道人类不敢伤害它们,不怕人,容易打。若是组织一支小队,不说一天几十头,几头是好打的。”

    几头,方和悬赏的钱,明溪山庄收购的钱,加在一起就得有好几千块钱。

    经济时代,只要有收入,一切都好说。

    一个老汉又说道:“你这样打还是不管用,周边野猪太多了,你将水库那边的野猪打干净了,只要旁边的野猪过来,用不了多久,就是一大群。”

    “只要出现就继续打,但是你岁数大了……”方和下边的话未说出口,就是打野猪,与你也没有关系。

    “我岁数大了,也比你们这些小年轻的厉害。”老汉傲娇地说。

    实际上老汉这样说,等于已经同意了方和的请求。只是方和看着他满头白发,担忧地说:“我大伯出钱没关系,但是你们出了事,我大伯不负责啊。”

    他差一点说,大爷啊,俺请不起你啊。

    “在山上出了事与你们无关,但派出所将我们抓进去,你们得将我们捞出来。”别看听到了电话,关键没文件哪,还是比较担心的。

    “如果派出所将你们抓进去,一天付两百块钱损失费。”

    “行,明天我们就过去。”

    第二天三辆电动三轮车载着十一个人到了山庄,有老有中,老的都快接近七十岁,就包括昨天带头开口的那个老汉,中的岁数也不小,最年轻的也超过了四十岁。

    车子停好后,一人从车子稻草下边拿出一把猎枪。

    还有一些游客呢,也看到了,全部驻足。

    这年代看到猎枪,不亚于看到了大熊猫。

    猎枪与正规枪支还是有区别的,但不是以前的时候,况且是十一人十一把枪。

    方和连忙说:“我们进山。”

    得立即走,万一有游客拍下来,传到网上,弄不好就是一个天大的新闻,都能上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