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帝师:开局一个大宋 » 第四十四章 民宿

第四十四章 民宿

    方和只知道放,各个专家急得汗如雨下。毕竟水库就这么一点大,无论白暨豚或是江豚,需要很大的生存空间,哪能养活这么多江豚、白暨豚。

    白暨豚对水质要求太高,没人敢动。

    江豚也是保护动物,比白暨豚要好一点,它们对水质要求也没有白暨豚严格。

    在这些专家带领下,安排了许多人手,将这些江豚捞了起来,迅速转移到长江。

    这件事方和在网上也看到了消息。

    但没有多久,有的江豚因为不适应,然后死了,已经死了好几头。

    水质还是很重要的,方和心里想到。

    毕竟一个是宋朝的长江,一个是现代的长江,在水质上,可谓是天壤之别。

    放在水库里还好一点,至少水质能跟得上来。但将它们冒冒然转移到长江,这些江豚就会严重不适应,有的就死了。

    也就是这段时间,熬过这两三个月,基本适应下来,就不会死了,当然,还是有些影响的,不过对于这种动物群体还会产生一些帮助,毕竟江豚族群也不多,大多数都是近亲繁衍。

    赵东平说的时候,多少有些幸灾乐祸。

    还是方和所说的话,所在位置不同,想法也不同。

    屁股决定脑袋,话糙理儿一点也不糙。

    如果这些江豚、白暨豚能转移,未来山庄就会缺少一个最重要的噱头,效益也不会好。

    实际不同,这些人能转移,方和也能转移,特别是江豚,就是弄上万条过来,方和都能实现。

    然后两人说正事。

    赵东平想法和方和差不多,毕竟沾到了这两种生灵,有的说不清楚,总体上,已经算是比较顺利了。

    随后赵东平问:“那些大货有没有消息?”

    “一起安排好了,但眼下不急,先安排规划,这些花树竹草一起移载下去,一些建筑物也开始建设,到时候就是有极个别人有想法,也因为代价太大,不敢付诸于行动。”

    “也是。”

    没有这么阴暗,但是奇葩的事也不是没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了,能提前避免,难道不好吗。

    实际从方和搬来这些大鱼开始,就知道会有一些麻烦。

    就是做好了心理准备,甚至都打算结束合同,不过心里面多少有些不爽。

    晚一点就晚一点吧,终是有些不同的。

    一旦正式开发,所有的,都要走上正轨。

    赵东平要么解聘,要么正式聘用。

    其他的不急,但必须马上聘请一个会计,而不是让方和老妈管钱。

    “方和,你打算让你们村子办民宿?”

    方和以前一直称宿舍,为什么呢?真正的饭店,以住为主,饮食为辅,如果是纯粹的饭店,只有吃的喝的,没有住的。

    直到赵东平到来,在赵东平坚持下,才改成了房间。

    山庄叫明溪山庄,酒楼改成了明溪楼,实际上就等于向度假酒店方向靠拢。

    赵东平问的这句话沾到了档次定位的问题。

    现在这个“明溪楼”虽然临时性开业,实际定位仅是一个低档的饭店旅社综合体。

    赵东平曾经统计过,住宿费用是规定死的,然后是吃饭费用,一人吃一顿饭大约消费六十几块钱。

    别以为便宜,有一些游客仍抱怨收费高。如果将它定位于一个低档的小饭店,收费确实高了。有的游客抱怨,实际上一天能有三百来个游客来吃饭,就忙得不行。

    有三百多个客人吃饭,换成一般小饭店,绝对满足了。关键它不是路边小饭店,想想它的投资额吧。

    而且方和真的比较仁义。

    按照道理,水库被方和承包下来,已经拥有了管理权。

    但是到了游客多的时候,周边许多小贩子小商人开着电动三轮车过来,有的还卖小吃,盒饭。

    方和能安排人驱赶的,但是方和没有。

    如果几十块钱一顿饭还嫌贵,能跑到水库边上吃小吃,顶多二十块钱就吃饱了。

    当然,眼下是试营业,积累经验的,不但方和,赵东平也不会计较了。

    但是想长久经营,以方和的投资,不能将“明溪楼”定位于低挡饭店旅店,况且方和还能拿到许多“大货”。

    不是低档,就是中档和高档。

    方和认真地想了想,说:“不能是高档,毕竟周边没有城市,有不少城市,都离了一段距离。”

    赵东平点头,确定如此,但就是定位中档路线,也比眼下的好。

    还是那个比喻,那怕三百多人吃饭,营业额不过两万多点。

    若是定位于中档路线,一天摆上五六桌,营业额说不定就能达到两万多。别提大货,利润是差不多的,甚至若是真正的大货,利润不是减,而是升。

    “民宿……”

    方和沉吟。

    即便定位于中档,也将许多游客排除在外。

    想要长久经营,某市大虾,某雪乡宰客等事件绝对不能上演了。

    实际说贵呢,几千块钱一顿饭不要太多。

    不要说现代社会了,或如宋朝东京开封未沦陷,樊楼一顿饭起步价就是好几百缗钱,如果能舍得,上千缗钱也正常。

    一千缗钱折合起来,得有多少人民币。

    为什么有许多游客感到不开心,主要没有明码标价,也不说清楚。那怕游客不在乎这些钱,心里面也不会开心。

    但是将他们排除在外,这些游客怎么办呢。不但住的,吃的也是一个问题。

    方和想了好一会说:“还是不妥。”

    若是平常时间,村子里有的是空着的房屋,关键还有一个春节,到了春节,一起回来,那怕在外面买了房子,也基本上在村子里过春节。

    更关键的是春节同样是旅游高峰,不提许多游客是城里人,春节意识相对要淡薄一点。就是周边的人,春节时也会到处跑一跑,玩一玩。或如几十里外那座古寺庙,到了初一,周围去烧香的人山人海,不知凡几。

    本地人好说一点,晚上回去住。

    外地人若是想住一晚,有的还是舍不得花多少钱的,到时候怎么办?

    不仅是春节,还有一个卫生问题。

    方和老妈是一个很干净的人,不但干净,也比较开明。

    实际在农村,已经比较难得了。

    就像方和隔壁的一户邻居,教小孩子就是打,考得不好打,不听话打,这样哪能考好,未打成傻子就是好事了。但只是方和家,不说其他村子,就说大方村,大多数人家不注意卫生。

    不说农村人不好,都是在泥里刨食吃的,非要拿城里相比,太勉为其难。

    但是民宿了,这些都需要注意,特别这个地方有些偏僻,口碑无比重要。

    赵东平想了一会说:“方和,将两者甄别开来。”

    “说说。”

    “这里是明溪楼,吃的住的定位中档的消费层次。可以在北边继续建设一排房子,房间里的电器、装修、家具比明溪楼的房间要低一个档次。如果有乡亲办民宿,无法阻拦,由他们办好了,不过我们已经提供了比较便宜的住宿房间,就与我们无关了。

    前面餐厅也一样……而且有一门好处,这些游客多是节假日、星期六星期天过来,不用聘用正式工,请一些临时工就行了,也能节约许多人员支出。正常的星期一到星期五,即便聘用了一些正式工,因为游客少,可以安排他们,在闲的时候,施肥、浇灌、修剪,同样可以节约大量人力成本。”

    资本家与工人永远是对立的关系。

    虽然这么做,不等于是007,确实会省下来不少钱。

    沾到了经营,除了开拓收入外,就要方方面面节约支出了,不然如何盈利。

    在钱的方面,方和是比较马虎的,毕竟后面站着的不是某个资本,也是一个若大的国家。

    只是一直担心有人注意……是经不住查的,其他还好说一点,特别那些消失的货物,真的说不清楚。

    因为有,方和对钱财反而不是太看中,渐渐有了小富即安的心思。

    不过因为说不清楚,方和也不敢大张旗鼓,省怕引起人注意。这就是合同纠葛的地方,不是方和拿不出那么多钱,而是拿出来了,担心有人注意那个宋美文化有限公司,有的就会说不清楚。

    因为这个心理,方和说道:“不要太苛刻。”

    “方和啊,难道你还想像以前那样经营?赚再多的钱,长久下去,我们还会亏损,已经很宽松了。”

    就像方和的大伯。

    方和让赵东平关照一下。

    如何关照,赵东平想了许久。

    以后要安排开船的人,开船的人也要手脚利索,船上的服务员,更要反应快,特别遇到特发情况,能及时处理。

    方和大伯不适合。

    服务员包括后厨打杂的人,方和大伯也不适合。

    保洁员,这么大地方,以后要上山,要下水库,方和大伯还是不适合。

    赵东平想来想去,拿了一个红袖章给方和大伯戴上,让他管理水库大堤上小摊小贩的卫生与占道经营。

    只是方和大伯一个人,如果方和塞上三四个人,赵东平挖空心思,也安排不了。

    “那就这样吧。”

    两人商议好一会,方和回去。

    为什么谈这么久,经过观察,赵东平还可以,可以,就能签正式的聘用合同。既然正式聘用了,方和就准备将赵东平渐渐推到前面。赵东平顶在前面,方和会轻松不少,也能两边跑,不然到时候,仅是时间,方和便安排不过来。

    第二天两人去县城。

    方和的计划书已经通过审核,就得按照计划书去开发建设。

    赵东平带着计划书去工程队谈合同。

    或者说,从这时候起,赵东平就正式渐渐走向前台。

    方和本人则请了一个会计,也面试了好一会,当然,也有试用期。

    不过受疫情影响,现在请人真的比较好请。

    人请好了,两人一起去了工程队。

    赵东平正在谈价格。

    方和旁听,但一直未插言。

    眼下他资金未到位,但先让工程队的人负责湿地建设,也就是大规模移载菰苇菖蒲等水生植物。

    前段时间是方和自己请的乡亲。

    大多数人自觉的,但有少数人不是很自觉,就像大农活一般,嘻嘻哈哈,各种磨洋工,做样子。

    说呢不好,不说也不好。

    方和懒得烦,包括从乡里请人,包括管理,发工钱,全部交给了工程队。

    这个合同比较大了,谈了许久,最后才签订了合同。

    这时,有人也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