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帝师:开局一个大宋 » 第十六章 局势

第十六章 局势

    “花什么钱?”方和问。

    “你必须砌一堵围墙,不然种下去的树苗花苗也会被它们糟蹋。”

    这个真是。

    方和又去了工程队。

    只要给钱,不说修围墙,就是修城墙,人家也会答应。

    然后方和在网上买了许多东西,一起放在仓库里。

    仓库离他家足足有二十多公里,不过开着车一会就到了,来来回回也没有人多想。

    但这一天,他从仓库回来,对方和母亲说道:“老妈,我要出去一趟。”

    “咦,你现在去什么地方?”

    “农家乐就要修好了,想要生意好,必须有一些噱头,我出去看看各地的水产品,还有花苗树苗的价格。”

    其实这些只要用心,在网上就能搜到,不过方和老妈不懂,也就相信了。

    方和又重新来到仓库,然后回到宋朝。

    前段时间一路南逃,路上不计较了,但到了EZ后就不能随意了。正好一个姓崔的大户人家在城外有一个大宅子,临近江边,可能是出于政治投资的心态,可能确实是“忠君爱国”,将这栋大宅子捐给朱皇后和皇太子以及几个官员居住。

    也不能住崔家宅子,但赵鼎说,临时性地住一住也无妨,然后修临时行宫、各部司官衙,张浚便问,为什么在城外修建?

    赵鼎答道,城内修建,EZ也是繁华之所,不是一年两年就能收复中原的,久住城内,我恐覆东晋之蹈。

    方和称是。

    南宋之初,许多大臣将士一门心思想收复中原,迎回二帝,但到了宋孝宗之时,虽然他替岳飞平反昭雪,不过从南方逃过来的人要么老的走不动路,要么已经死了。

    或者像刘琦是甘肃地区的人,他是想收复中原的,然而到了他儿子手上,就不能称为甘肃人了,然后就会面对一个现实的问题。不收复中原不打仗,百姓负担轻。并且收复中原后,南方必然拿出大量财政补贴北方,政治经济中心又会从南方向北方转移,许多人的利益受到伤害。

    也就是说,从根本上已经失去了北伐的土壤,这也是东晋几次北伐草草收场的原因。

    简单的道理,几个大佬都是懂的。

    然后各个官员住在前面办公,朱琏带着赵谌住在后宅。

    方和回去后,行宫和各部司的官衙还没有修建好,但现在全部修建好了。

    西府的办公地点仍放在崔府,毕竟现在等于是一个小朝廷,虽然简陋,各个部司一样却不能少,需要许多宅子。

    方和是从崔府回去的,回来后,还是崔府。

    外面的人方和不认识,好在朱胜非交代过,并且将这个房间一直保留下来。

    看到了方和,一个小吏立即去禀报张叔夜和张浚。

    二张匆匆放下手中事务,迎接方和。

    “两位张公,带我去见皇太子。”

    “好,”两人带着方和去行宫,看到了方和,赵谌欣喜地说:“方太傅,你来了?”

    “太傅?”方和愣了一下,在古代,太傅真不是随便乱叫的,就像前段时间,大多数人见到方和,称呼是方郎君,或阿郎,或方先生,明明赵谌执弟子礼,但没有一个人称呼他为太傅。

    “前段时间封赐的。”

    “前段时间,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

    “发生了许多事,”赵谌带着方和去了御书房,路上又皱起小脸,抱怨起来:“赵公他们天天让我读很多书,又让我学习批阅奏疏,我不懂啊。”

    张浚和张叔夜听到这里,想说什么,方和却大笑起来。

    “殿下,他们是好心,也是对的,你想做一个好君王,就不能贪图享受,贪图享受的结果,看看你大父替大宋带来什么恶果,你就知道了。”

    提到了宋徽宗,赵谌郁郁不乐起来:“方太傅,大父和父皇被金人押走了。”

    “将赵公和朱公叫来吧。”赵谌让一个小太监去叫赵鼎和朱胜非,这是来到EZ后,新挑选出来的太监。

    古代就是这样子,除非废除君主制度,谈不上人道不人道。

    来到御书房,赵谌请方和坐下,又请张浚和张叔夜坐下。

    “殿下,这段时间发生了多少事?”

    其实是可以问张浚、张叔夜或朱胜非他们。

    但一问一答之即,不仅是考验,还是让赵谌回想,能加深他对时局的了解以及思考,这也是一种培养。

    张叔夜和张浚点头。

    不但现在,自襄阳南下起,方和已经在扮演一个太傅的角色,并且一直做的不错。

    赵谌便说起这段时间发生的事。

    没有了马伸等人力谏,张邦昌心安理得地做起了新皇帝。但这个皇帝不是好当的,东有赵构,南有赵谌,谁会承认他。不要说京城外了,就是京城内的百姓也不承认他的诏令。

    并且如方和所说,京城于三月爆发了大型瘟疫,死者近半。

    京城百姓恨极,上千名义民组织起来,准备攻入皇宫击杀张邦昌,然后被范琼镇压下去。

    金人面对这场瘟疫也害怕起来。

    而且因为应天府两次大捷的消息,北方许多地区出现了反抗金人的义军,于是金人押着二帝、妃嫔宗室大臣以及他们的家人北上。

    金人走了,张邦昌心虚起来。

    正好宋哲宗废皇后孟太后没有名号,没有被金人掳走。

    张邦昌将孟太后请了出来,让她垂帘听政,并且表示他没有办法才做的皇帝。

    不过张邦昌不是一无是处,史上,他向金人提出七个条件,一、乞不毁赵氏陵庙;二、乞免取金帛;三、乞存留楼橹;四、乞俟江宁府修缮毕,三年内迁都;五、乞五日班师;六、乞以帝为号,称大楚帝,七、乞借金银犒赏。

    今年他也提出了类似的条件。

    不然京城百姓会更惨。

    但这个家伙贪生怕死,没有节气也是真的。

    随后张邦昌派出两拨使者,东迎赵构,南迎赵谌。

    关于这一条方和着重说明过,这次金人回去休生养息,又正好从宋朝掳走大量财富,下次必然以排山倒海之势重新攻伐大宋。

    赵鼎和朱胜非铭记在心。

    因此张邦昌的使者来了后,没有人搭理他。

    赵构不同了,听到消息后立即入驻应天府,但没敢去开封。

    张邦昌提议以赵构为帝。

    孟太后被后人称为宋朝传奇太后,但这回略有些让人失望了,也不能怪她,她只是一个废后,消息不灵通,根本不知道朱琏和赵谌已经平安逃了出去,来到EZ组建了新朝廷。

    于是孟太后手书天下,以赵构为新君,然后率京城这群贪生怕死的大臣前去应天府劝赵构继位。

    五月初一,赵构在应天府“登基”。

    朱胜非等人接到消息后就装作不知道,然后也匆匆忙忙下了一些诏令,以朱胜非为首相,赵鼎为次相,张浚、张叔夜为枢密使,马伸为御史大夫,吕颐浩为三司使。

    “吕颐浩来了?三司使?”

    “方太傅,去年金人将吕颐浩放归,父皇以其为河北都转运使,不久他请辞,回到老家养病。因为你的提议,朱公派人将他从齐州请来。”

    还有一个内幕。

    赵谌逃出来,并且在应天府两次击败金人的消息吕颐浩也听说了,关键还有一个赵构,这让吕颐浩意识到麻烦。不过之前他作为一名被俘之人,不好说什么。接到朱胜非请求后,便迅速赶到EZ。

    三司使也简单,之前方和着重地讲了各个朝代的制度,特别提到了元丰改制。

    之前宋朝的制度也比较坑,但远没有元丰改制后坑。

    反正一切从头开始。

    朱胜非又恢复了祖制。

    还有其他人,以及方和。考虑到方和的特殊情况,不好封实职官,但在朱胜非和朱皇后提议下,还是给予了一个太傅以及郑国公的荣职。

    尽管没有称帝,但抢在赵构之前,将相关的重要名位给定下来。

    “我竟然成了国公和太傅?”

    方和有些沾沾自喜。

    接下来就是一些比较好的消息了。

    赵构虽然在应天府称帝,与张邦昌一样,局面十分尴尬,南方的官员不认可,京西路和陕西的官员也不认可。不但其他地方,就是应天府许多百姓也不认可,皇太子还在呢,人家手上还有着玉玺,凭什么你当皇帝?

    赵构无奈,只好散布消息,说赵谌是假太子。

    但无几人相信。

    应天府的官员未见过朱琏母子,后来在方和提议下换了好几个京官过来,有的是见过朱琏母子的。

    况且开封府哪个百姓不知道皇太子和皇后平安逃了出来?

    就算张叔夜等人做伪证,那些玉玺又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若不是为了皇后和皇太子,作为殿前使、宋钦宗的舅父为什么与范琼拼命?

    而且赵构做了一件糊涂事,他贪图范琼手下的兵马,对于范琼的种种作为不但没有追究,反而给予了重用。消息传开,更是让许多人感到失望。

    特别是吴给和刘浩,本来得到了一些封赏,对于赵构的称帝忍气吞声,但看到范琼后,连夜带着家人和数千兵马一路南下,投奔赵谌了。

    “好啊。”方和击手称快。

    他还好一点了,称赵构。

    网上有许多人不称赵构,而是呼完颜构。

    关于赵构,方和也给予了许多剖析,赵谌同样恨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