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凡人三部曲之成长与爱情 » 第22章 首都图书馆

第22章 首都图书馆

    然而,我并没有在这一天达成愿望。因为当我询问的时候,三四个图书管理员对一个非超级大都市本地的、且没有固定工作的人来借书这种情况从来没有遇到过。

    规定当中也没有说不允许借,也没有规定说可以借。

    图书馆的借书费用简直太低了,低到完全属于为人民服务的那种。一年35元钱的费用,一次可以借两本书,另外只需要二十元钱的押金。

    那可是有三十万册藏书,我简直要疯了。如果不能够办到借书证的话,我不知道还有什么乐趣可言。虽然当时我并不知道在图书馆里借了书出来自己看着玩有什么实际的用途。

    但鉴于我的人生经历,我们从小对书籍的那种狂热渴望,这是让我有点压抑不住要毁灭一切的冲动,如果没有机会,我真的想放火烧了它。它不配存在。它不配在借书的那间屋里到处贴着这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这样的鼓励人们读书的用语。

    三个图书管理员小姐姐请示了一个年长的奶奶级人物,这位元老并没有把这扇门给我彻底关死,她说,你下周来吧,我们得请示一下。

    我说,多交点押金也是可以的。应当避免我一个外地人把书拿跑了不还。她们说不是这个原因,主要是有规定。

    我当然不能够胡搅蛮缠。退了出去,等待漫长的下一周到来。

    人的一生总是要经历一些重要的转折点。如果说在这之前我一直企望的要超越那些考上了高中的同学完全是一种妄念和执念的话,那么,当我真的办到了借书证之后,这种企望就真正具有了可能性。

    换句话说,无论我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无论我做什么,只要我不是从文化上去向上超越,都应当是失败。因为我是在文化考试当中被碾压的。我的超越也必须是在这方面不管经由什么样的上升不管用多长远的时间去超越才是我想要的。我就是想要证明不通过主流的学校教育,也可以达到古代十年寒窗苦读的效果。

    至少我以为这是一个转折点。至于是不是呢?我们需要漫长的时间来进行验证。反正人们老是传说: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好吧,也许他们说的是另一回事。我并没有这样的想法。只是单纯地喜欢读书而已。

    那个时候虽然年龄不是很大,但也进过厂子也学过手艺也算是到外面的世界见过世面了。相对于我那些还在读书的同学们来说,社会经验是大大的超过了的。这是我的优势。

    虽然这个世界在这个时代并不看重这种优势。但优势的确还是优势。至于在文化知识方面的差距我也仔细分析思考过了。比如说英语,这玩意儿就算了。因为它只是一门语言。

    从整个人类的知识发展历史来讲,当然学习另外的语言的确是有益的。但是具体到我这个人以及我个人的目标,这另外一门的语言就完全是多余的,根本不能够定义为知识一类,它如同我跟父亲学木匠一样的技能。

    这就和我选择不在学木匠这件事情上非要证明这个行业我也很行一样无聊。在学校里就试过了,我不喜欢。所以我不会在这上面花一分钟工夫。

    我们再来看有关于数学,这牵涉到一个绝对天赋的问题。我并不是那种不需要老师就可以自学高中或者大学数学的人,别说没有试过,肯定是找了高中数学书看过。的确有障碍。这玩意肯定也不是我能够走得通的。

    图书馆这么多书,我都要选择些什么玩意看呢?太多啦,挑花了眼。

    我只能从那些科普类书籍开始。

    图书馆借书原则上是一次借两本,且需在一个星期归还。而我觉得一个星期可能两本书不够看,所以追问能否再借两本,多交押金可不可以?

    美丽的图书管理员说是可以的,还是一本书押金十元。但总数不能够超过四本,因为一个星期看四本已经是不科学的了。

    我用塑料袋提着四本书回租房的地方,堂弟用很奇怪的眼光看着我,买的?这种眼光完全是整个世界对我不友好的那种代表性的看法,一个高中都没有考上的人还要看书,真的就是有病。有什么用?不花心思多在这个世界钻营想办法多挣钱?

    我自有的倔强和固执是无视这些看法的。自然是每到休假的那一天就去换书。刚开始这些科普类书籍读起来很有意思,因为也不用用心去记忆就能够大大拓展自己的视野和对世界的理解。虽然这仍然是非常幼稚的一点点知识,但对于一个我这样水平的人来说,这不仅是眼界的增加,也是思考深度与广度的增加。

    如果说我以前只是在山里边方圆十里的地方生活,就像井底之蛙一样没有见过井外面无边无际的世界,那么,我离开老家到遥远的北方,这就是身体离开了那座限制我的井,但我虽然身在北方的首都,我的智慧和知识却仍然只局限于老家那方圆十公里的范围,而这些科普类书籍就是让我的智慧和知识离开原有狭小范围的限制。

    又因为我每天都要写一点类似于日记的习惯,自然会对运用语言感兴趣,找一些中外名著来看也就顺理成章了。虽然说单纯看名著并不能够增加一个人的写作能力,但看这些名著对我了解这个人类中单个人的存在以及他存在的理由和原因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比如说我自己,这种超越那些同学的要求就太低了。人活着不在于超越其它人而在于展现最好的自己,激发自己的潜能,以使自己最大可能性在这个世界表达天赋。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我面临一个必须要面临的困惑,因为,我竟然不具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这太伤我感情了。

    我既然这么喜爱读书,我的确也是在认真读书,但是,读一本书,能记得的真的少之又少。那我这种纯粹只是读的用处是不是值得严重的怀疑?我不怀疑才怪呢!

    比如说我借阅一本《唐诗宋词》看完了,即使我再看一遍,能背么?肯定不行。能照猫画虎写一点么?肯定不行。看过没?肯定看过。这和没有看过有什么两样?好像也没有什么两样?

    人家说的满腹诗书气自华。我这样子读书法子肯定行不通。只讲读书的数量而不讲读的质量是没有意义的。

    但是呢,非得要让我把看的每一本书都背下来或者完全弄得像是我自己写的那么熟悉也根本不是我所愿意的事情。

    换句话说,我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苦啃所谓的知识,并不愿意苦逼地为了超越为了上进而傻不楞登地读书。这是我读书得到的最准确的自我认知。

    这个认知意味着,我并没有打算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读书的那个苦,我不愿意吃。

    假设认真读,把每本书都读得滚瓜烂熟的确能够改变人的命运的话,我可能也不适合用这种方式来超越或者改变命运。这种认识使我解脱了,把读书完全当成一种类似于游戏的爱好。它不再是使我需要皱眉去思考的烦恼,它是快乐的一件事了。

    我能够发现读书的快乐。这是了不起的。

    接下来我的读书生涯就是我人生最快乐的时光。因为纯属爱好且不具有强制的目的性。这就是一件与普通工作完全不同的娱乐活动。但读书,这个名称,它本身所代表的又不是娱乐,是学习和上进的姿态。这是一个未成年人自我催眠所必要的重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