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远方是家乡 » 第八章 秋

第八章 秋

    八月中旬,会有一种秋知了,它们的叫声带有节奏感,时高时低,颜色也不同,夏天的知了多为黑色的,而秋天的知了,带有青色的条纹带着白粉,身体也比夏天的知了修长,听到它的声音之后,就证明夏天已去,秋天即将到来。

    秋天许多农作物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也渐渐地有青色转为了黄色,最明显的就是黄豆和玉米。

    到秋天收获的黄豆和玉米地里有一样特别的东西,它藤蔓就像香瓜一样,它的果实就像西瓜一样,但比西瓜要小的多,和葡萄差不多大小,这种东西我们当地叫它“野香瓜”。

    这种野香瓜的种子特别多,成熟的野香瓜皮呈淡黄色,皮向下沾到土的地方会呈白色,如果你在地里干活,它离你比较近的话,就可以闻到它的香味,摘下一颗放在衣服上擦一擦,整个放到嘴里,用力一咬,砰的一声在嘴里爆开,全是种子只有香味没有甜味,这是秋天特有的味道,浓烈的香。

    黄豆是种的特别少的农作物,因为产量低,所以大多数人家都不喜欢种植,种黄豆的地块都是一些不大的零星地,由于玉米由于产量高,几乎所有的旱地种的都是玉米,它们抗病高产,收获也特别的麻烦,首先把玉米棒掰下来,装到大口袋里,然后再用镰刀把玉米杆砍倒在地,再把玉米棒拉回家剥去玉米壳晾晒,之后再把玉米杆装车拉回家,晒干之后就可以成为柴火,用来烧大铁锅。

    玉米棒子在谷场上晾晒,会把家里的鸡都吸引来,它们不是吃玉米,玉米棒子上面有一种小小的肉虫,比面包虫稍微小一肉肉的,对鸡来说,那可是不可多得的一道美味。

    玉米棒子晒干之后,再用手不去玉米粒,过去在农村有一种特殊的工具,在方木头上做的做成半圆的凹槽,正好贴合圆形的玉米棒,在木头中间开一个孔,在孔的下方做一个铁刺,让铁刺翘起高出半圆形的凹槽,拿起玉米棒子,从凹槽上面猛推下去,铁刺就会把玉米粒成排的刺下来,玉米棒会留出一个沟槽,顺着沟槽用手一掰,整排整排的玉米粒就会被轻松的掰下来。

    到深秋霜降之后,开始收稻子,收稻子和收小麦一样。

    霜降之后,即将入冬,秋风吹落了树上,最后的秋叶,田野里寂静无声,大地也没绿色,只有菜园子里还有没有收获的胡萝卜,红萝卜,青萝卜,小白菜,大白菜。

    霜降之后,红薯也要被收获,红薯也是零星地块种植的,在农村几乎家家都会种,他们和萝卜一样,都要在霜降之后被收回家里储藏起来。

    红薯一般都种在高坡上,它们被种在一隆一隆的土丘上面,收获红薯需要铁叉,挖红薯的铁叉与挑草的草叉不同,铁叉的叉子又粗又重,特别结实,一个个的红薯就生长在小土丘里。

    小土丘并不大大概30多公分宽,用镰刀砍去红薯的藤蔓,再用铁叉用力的插进土丘里,用杠杆原理,双手握住铁叉长长木柄的一头,用力向下压,就会搬掉一大块土,被挖掉之后就能看到红薯,它们通过根系相连,如果选的下叉的位置正好,土又比较松散的话,顺着主根一提,就可以拎出一串来。

    用脚用力的踩著叉子,让叉子尖头使劲的往土里钻,如果选的位置不好,你就会听到“啪”的一声,红薯被刺裂开来,背刺裂开的红薯边缘流出白色的汁液,里面的肉也是雪白雪白的。

    被挖开的土里面有很多的小洞,那都是蛐蛐和土狗打的洞,有些红薯甚至被它们偷吃掏空,还经常会挖到“钢笔虫。”

    钢笔虫只是我们当地的一种说法,其实它的名字叫做豆丹,青色的肉肉的大虫子,大概手指那么粗大,它们爱吃宽大多汁的叶子,特别是黄豆的叶子,所以它的名字叫豆丹,红薯的叶子也是它的食谱之一。

    秋天来到的时候,它们会钻到土壤里面化成蛹,翅膀和头部微微凸起,占了蛹的一半,还有大大的吸管,上半身看起来就像一个钢笔套,整个看起来就像一只钢笔一样,把它拿在手里,它的屁股一环一环的套在一起,非常柔软,会不停的摆动,你对它说东南西北,它好像能听懂似的,屁股一会指向南,一会指向北,不停的转圈圈,特别有意思。

    现在这种小东西在农村几乎消失,听说在苏北的一些地方,有人专门养殖这种虫子,还特别值钱,100多块钱一斤,过去农村随处可见随手可得的东西,现在都要靠人工去养殖,像小龙虾呀,还有比巴掌还大的大鲫鱼,鲶鱼,昂刺,鱼黑,呆子鱼,农村的小河沟里,几乎都有它们身影,而现在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让它们消失得无影无踪。

    有时还会挖到青蛙,冬天来临之前,它们躲到土壤里越冬,被挖出来的时候,由于天气变冷,它们行动迟缓,甚至连逃跑的力气都没有,很抱歉把它从土里挖出来,我也不想伤害它,在地里用手扒个小坑,再重新把它埋进去,希望它不会介意,能够安全的渡过寒冬。